(共43张PPT)
第二部分 专题复习 高分保障
专题串线·综合提升
专题四 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成就
(针对河南中招第23题,6分)
线索一 改革开放
角度一 改革开放政策
开始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背景 (1)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民群众的思想得到解放。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对内 改革 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
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
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
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
有很大提高
对内 改革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
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随后,城市改革全
面展开,主要是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
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
度。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改革大大调动了企
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续表
对内 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把社会
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
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
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对外 开放 (1)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
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3)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
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
地区的一些市县。
续表
对外 开放 (4)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起来。
(6)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
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
等。
(7)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
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
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
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续表
角度二 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
领域 成就
国防 事业 (1)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
平有了明显提高,活动范围逐步扩大。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
“辽宁舰”交接入列。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
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3)导弹部队发展迅速,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④面对强
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
领域 成就
科技 文化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神舟系列飞船陆续发射
成功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思想 理论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续表
领域 成就
民族 关系 (1)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
建设、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事业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带动了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
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续表
领域 成就
祖国 统一 (1)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成香港和澳门回归
祖国。
(2)在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
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3)1992年,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4)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
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
续表
领域 成就
祖国 统一 (6)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
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7)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续表
角度三 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的变迁
项目 变化与发展 变化原因
生活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衣、食、住、行大变样,生活状 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到20世纪末,我国整 体进入小康社会 改革开放政策;党
的正确领导;科技
的发展;人们思想
观念的变化
城市化 改革开放推动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多、交通 (地铁、轿车)方便,城市规模扩大 总结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多样化 线索二 新中国外交
角度一 外交格局
新中 国成 立初 期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
交活动,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
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
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0世 纪70 年代 (1)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3)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改革 开放 新时 期 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拓展多边外
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
粮食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19 年9月,已与世界上180个
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
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外交 格局 变化 原因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2)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中国逐渐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续表
总结 (1)外交是综合国力的延伸,综合国力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外交发展;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为世界的和
平、稳定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续表
角度二 中美建交
新中 国成 立后 中美 关系 演变 过程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
围威胁的政策。
(2)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其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
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
抗击美国侵略者。1953年,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4)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
《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5)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 国成 立后 中美 关系 演变 过程 (6)1999年,美国在科索沃战争中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侵犯了中
国主权,体现了美国欲建立单极世界的霸权行径。
(7)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双方存在共同利益,双方既相互依存,
又相互竞争
续表
认识 (1)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国家综合实力、各国利益及共同利益、
国际形势、国内政策等。
(2)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强大
的发达国家,两国关系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美关系应以和平共处五项
原则为基本准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加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平
等互利,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3)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续表
线索三 经济建设发展成就
领域 概况 影响
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
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
(2)生产工具向机械化、现
代化转变;
(3)农业生产逐渐向专业
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领域 概况 影响
工业 (1)1953-1957年底,我国实行第一个五 年计划,主要发展重工业,我国开始改变 工业落后的面貌 (2)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3)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工业化加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 断增强 (1)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
升;
(2)工业制造由仿制到自主
研发;
(3)由工业落后国成为世界
上重要的工业大国;
(4)产业结构更优化
续表
领域 概况 影响
体制建 设 (1)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 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 力; (2)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2)自主品牌不断发展壮
大,世界影响力不断增强
原因 (1)国家重视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2)改革 开放的不断深化 总结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 大进展; (2)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续表
线索四 新中国其他建设成就
民主 与法 制建 设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
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后,我们吸取教训,更加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科技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科技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
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5)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
试验。
(6)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
地面。
(7)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
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续表
科技 (8)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
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9)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教育 文化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
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20世纪90
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
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民族 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国家还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
的政策,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快速发
展
续表
线索五 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
中共八 大 1956 年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中共十 一届三 中全会 1978 年 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
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
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续表
中共十 二大 1982 年 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
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共十 三大 1987 年 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中共十 四大 1992 年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续表
中共十 五大 1997 年 在大会上,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共十 六大 2002 年 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新局面》的报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
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 七大 2007 年 胡锦涛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
这次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续表
中共十 八大 2012 年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十八届一中
全会上,习近平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中共十 九大 2017 年 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续表
线索六 理论创新
类别 创新理论的表现
改革创新 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习近平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等
执政理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乡村振兴战略等
外交思想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
思想道德 胡锦涛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
党的建设 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等
自然环境 科学发展观、新发展理念
河南中招真题
1.(2024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旅游业
率先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21世纪初,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增长势头强劲,尤其
是西藏、陕西、四川、云南等省份旅游业迅速崛起。
——摘编自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2分)
[答案] 中国国际旅游发展迅速;东部沿海率先发展;空间布局逐渐改善。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旅游业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2分)
[答案] 旅游资源丰富;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市场需求推动;交通事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请举出我国一处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知名景点,并为其撰写一句推介语。(2分)
[答案] 示例:安阳殷墟——神秘甲骨,厚重青铜,感受中华文明。(2分,景点1
分,推介语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2023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
国内生产总值 1980年 1985年 年均增长率
4588亿元 9099亿元 10.6%
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1953-1980年 1981-1985年
2.6% 8.75%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
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
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
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分)
[答案] 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2分,每点1分,符合
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分)
[答案] 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
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1分)
[答案] 经济改变生活。(1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3.(2022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结构变化表
时间 火电(%) 水电(%) 核电(%)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
1978年 69.7 30.3 0 0
1987年 70.7 29.3 0 0
1997年 75.7 23.5 0.8 0
2007年 77.4 20.6 1.2 0.7
2017年 62.2 19.2 2.0 16.5
——摘编自高世宪《电力改革开放40年成就辉煌》
材料二 2007年,中共十七大强调建设生态文明,第一次把它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明
确提出来;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2017年,中共十九大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
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摘编自张士义等《从一大到十九大: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史》
(1)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能源的发展变化。(3分)
[答案]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从无到有发展起来;电力能源结构逐渐优化。
(3分,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07年以来我国电力能源发展变化
的原因。(2分)
[答案] 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我国经济发展的推动;科技进步的支撑。
(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黄河是“美丽中国”的丝带。请你为“生态黄河”拟一条宣传标语。(1分)
[答案] 示例:扮绿黄河两岸,守护中华之源。(1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4.(2021河南,6分)请结合下列图片中人物的活动和所处的时代,写一篇80~120
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人物所处时代的关系;史实正确;
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答案] 示例: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楷模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铁人王进喜率领着钻井队进行了大庆油田大会战,使
我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形成了那个年代艰苦创业的“铁人”精神。新时期,航天
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并成功返回地面,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中,涌现出来了无数的先进人物,鼓舞了我国各条战线的生产和发展,同时,他
们也发挥了先锋模范的作用,堪称时代楷模。(6分)
5.(2020河南,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
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
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中国“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
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自己有利”。
——法国代表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
材料三 中国在联合国组织内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
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答案]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分)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分)
[答案] 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新中国外交新局面
的出现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联合国发挥在全世界的广泛代表性,更好地
行使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职责。改变了世界格局,增强了联合国中社会主义国家
的力量等。(3分)
(3)结合材料三,用史实说明中国“作出了自己的不懈努力”。(2分)
[答案] 维和部队参与联合国主导的维和任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15年成立亚投行,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