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八上第三单元 新文化运动)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5】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课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八上第三单元 新文化运动)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4:1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单元脉络
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革命两阶段: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由无产阶级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为目的。
单元脉络
学制度: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辛亥年),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黄兴等人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结果:推翻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帝制(君主专制,但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
两项成果: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元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意义:推翻了……,宣告了……,推动了……(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
局限性:没有改变双半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单元脉络
学制度:辛亥革命
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主要阵地:《新青年》(宣传阵地)和北京大学(人才阵地)
两大口号/旗帜:陈独秀首次提出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主要内容:①思想革命:反对旧道德和旧文化(封建专制、封建礼教),提倡民主科学;②文学革命:主张白话文;③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接受了民主与科学,促进了思想解放;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
局限性: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片面性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革命筹备
兴中会: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从“维新”到“革命”
观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同盟会成员
(前中间孙中山、前右二黄兴)
同盟会: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P43 知识拓展
三民主义从民族、民权和民生三方面阐发了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前提)
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核心)
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补充和发展)
革命筹备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P45 材料研读
孙中山评价的是哪一场武装起义?
这几场武装起义有何历史意义?
历史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②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③为后来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军事上的条件。
革命筹备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
革命高潮
1911,武昌起义的成功(孙中山没有直接领导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
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革命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歌词:
亚东开化中华早,
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创立,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P49 材料研读
和平主义的外交政策
P51 知识拓展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许多意义重大的改革,主要有:政治方面,保障人权,不准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贩卖童工,保护华侨,保护人民财产;经济方面,奖励工商业发展,鼓励兴办实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平等观念,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废止跪拜,剪除男子发辫,劝禁女子缠足,严禁鸦片,禁止赌博;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废止小学读经等。这些政策在当时虽然没能全部贯彻执行,但对社会观念的转变和平等自由思想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革命成果
民主、自由、平等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革命成果
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约法规定: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什么政体?突出体现了什么原则?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三权分立(分权与制衡)原则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
——1912年3月5日发表于《时报》的《新陈代谢》
革命成果被窃取
1912年2月,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两百多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1912年2-4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P51 课后活动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写给孙中山的挽联 1925年
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鲁迅《阿Q正传》
意义/进步性: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共和政体的中华民国……
遗憾/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尚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革命继续
二次革命形势图
护国战争形势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袁世凯对内实行专制独裁,制造“宋案”、解散国民党、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复辟帝制(年号洪宪),推行尊孔复古逆流;对外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牺牲山东权益。
1.(2023·四川自贡)《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2.(2024年河北省)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政治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它使革命派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民主革命的鲜明旗帜。“它”指的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扶清灭洋”
C.三民主义 D.民主与科学
3.(2024年四川省南充市)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大人”,而改为“先生”“同志”等。这里的“革命”指(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大革命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B】
【C】
【B】
4.(2024年广东省)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
5.(2024年四川省眉山市)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有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6.(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维恩图是一种关系型图表,
可以很好地用其比较历史事件。如下图所示,重叠部分
是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点,应填写( )
A.救亡图存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三民主义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B】
【C】
【A】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动荡的北洋统治
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新青年》
陈独秀等人认为要如何才能救中国?
陈独秀
(1879—1942)
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背景 政治 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思想 (1)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      ”逆流 。
(2)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产生了强烈影响,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为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革新,根本改造国民性才能挽救民族危亡。
经济  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领导阶层 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激进派)。
目的  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
开始 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后改名为《新青年》),发表《敬告青年》一文
尊孔复古
1915
青年杂志
袁世凯复辟帝制
大生纱厂
辛亥革命后,尤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20年春,北京大学首次招收9名女生入学旁听,开创了中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P59 相关史事
蔡元培和北大:
“兼容并包”和“思想自由”
思想革命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来半夜,才从字缝中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狂人日记》
(刊于《新青年》1918年5月)
(儒家思想)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袁世凯复辟帝制
“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
——鲁迅《药》
(刊于《新青年》1919年5月)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刊于《青年杂志》创刊号 1915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刊于《新青年》1919年1月15日)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思想
“赛先生”Science:科学——自然科学、科学精神
思想革命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思想革命
李大钊
(1889—1927)
P65 人物扫描
李大钊也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
和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两只蝴蝶,双双飞上天;
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
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胡适《两只蝴蝶》
(刊登于《新青年》1917年2月)
P60 知识拓展
文学革命
白话文: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有利于传播新思想新文化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刊登于《新青年》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新青年》)像春雷初动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们首先发现自己是青年,又粗略地认识了自己的时代,再来看旧道德、旧文学,心中就生出了叛逆的种子。一些青年逐渐以至于突然打碎了身上的枷锁,歌唱着冲出了封建的堡垒。
——杨振生(出自《五四运动回忆录》)
聚集在《新青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价的。他们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生力军,并成为现代革命的领导者。
——[美]莫里斯·迈斯纳《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新文化运动有哪些历史意义?
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②宣传了民主科学精神,发展了新文学,是新时代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
③为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先导
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综合提升
比较中国近代化四次探索,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学习内容
领导阶级
思想主张
性质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中体西用
变法图强
(君主立宪制)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民主、科学
封建统治(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性质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西方先进技术
西方先进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特点:都是学习西方的过程,学习技术(器物)—制度—思想,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过程
近代化: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1.(2023·内蒙古包头)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2.(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在中国近代某时期,婚姻自由、家庭革命、提倡科学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他及的社会面远比辛亥革命时更为广泛。据此可知,该运动是(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3.(2024年四川省泸州市)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自强求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等口号和主张。这些口号和主张( )
A.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彰显了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C.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D.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D】
【B】
【D】
4.(2024年江苏省扬州市)1918年,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白话文杂志,提出“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革新的文词”三项原则。该杂志( )
A.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 B.打开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率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D.响应了新文化运动的号召
5.(2024年湖南省)1917年,胡适提出了“不用典”“不用套语”等主张,陈独秀号召用“国民文学”取代“贵族文学”。由此可知,胡适和陈独秀希望( )
A.保留旧文学 B.废除科举制
C.普及白话文 D.推翻清王朝
6.(2024年贵州省铜仁市)绘制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史小智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了一幅思维导图(图),他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D.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近代化探索3:辛亥革命(学制度)
近代化探索4:新文化运动(学思想)
【D】
【C】
【C】
纸笔训练
(2024·长沙)某校学生在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这段历史时,形成了两种观点。观点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观点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走向光明的时期。
请就其中的一个观点,选择下表中相关史实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行文流畅,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1】
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论述: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对内专制独裁、破坏民主共和,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接受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军阀割据的局面,使得国家动乱、民不聊生。
总结:综上,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专制独裁、军阀混战,对外妥协,是一个黑暗的时期。
纸笔训练
答案【示例2】
观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一个走向光明的时期。
论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历史显现光明。1912-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掀起了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队伍随之壮大,五四运动无产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总结:综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人民坚持斗争,新思想传播,民族工业短暂繁荣,是一个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时期。
纸笔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