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 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思考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识读《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了解五代十国时期政权的更迭与分立。(时空观念) 3.通过比较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后期所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唐朝衰亡的原因,学会以史为鉴,理解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兴衰的关系,初步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4.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体会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思考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教训,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国情怀)
重点 难点 重点:安史之乱和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难点:安史之乱的影响;唐朝灭亡的原因;五代十国的时代特征。
教法 学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史料设置问题进行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导 与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杜甫的《忆昔》《无家别》两首诗(见课件)。教师: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说一说两首诗歌分别描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第一首描述了唐朝盛世的情景;第二首描述了国家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两首诗同出于杜甫之手却反映了唐朝不同的社会状况,为何有如此不同呢 我们今天来学习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揭开谜团吧! 教师随笔
二、新课讲授 板块一 安史之乱 1.观看视频《安史之乱》(见课件),识读图片并阅读材料(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答案:(1)唐玄宗在位末年,朝政腐败,奢侈之风日盛。 (2)连年的战争使民众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日趋尖锐,边疆形势愈为紧张。 (3)各地军镇长官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4)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担负唐朝东北地区防御重任,势力逐渐膨胀。 2.观察《安史之乱示意图》(见课件),识读图片(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讲述安史之乱的基本情况。 答案:(1)时间:755—763年。 (2)人物:安禄山,史思明。 (3)经过:
导 与 学 过 程 3.阅读材料(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安史之乱带来的影响。 答案:(1)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损失严重。 (2)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合作探究:结合唐玄宗的前半生和后半生的不同作为导致的不同结果,谈谈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1)国家要加强法治,依法治国,实行民主制度。 (2)居安思危,防止腐败。 (3)亲贤人,远小人。 (4)取得成就时,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坚持信念。 过渡语: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出现藩镇割据局面。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尖锐,人民的负担日益加重,农民起义在所难免地发生了。 板块二 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观看视频《黄巢起义》和起义示意图(见课件),识读黄巢人物扫描信息(见课件),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概述黄巢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答案:(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朝廷已无力有效地控制藩镇。②民众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 (2)经过:874年,王仙芝在今河南起义。王仙芝死后,黄巢领导起义军转战南北,夺取广州,攻入长安。881年,黄巢建立大齐政权。 (3)结果:唐僖宗仓皇逃往成都,唐朝受到致命打击。黄巢起义最终失败。 2.观看朱温人物图和后梁政权形势图(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灭亡的标志。 答案: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过渡语:唐朝灭亡后,中国再次陷入分裂局面,让我们走进五代十国时期,了解这段政权更迭频繁的历史。 板块三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观察《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哪些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了哪些政权 答案: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等;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 2.观察表格中信息(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五代十国出现的历史根源。 答案: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观察表格和图片信息(见课件),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五代十国时期南北方的社会状况与人民生活,指出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答案:(1)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迁入,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2)发展趋势:各地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4.识读后周周世宗人物图(见课件),阅读改革内容并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周世宗改革的影响。 答案:使后周政权强大起来,为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结束语:唐玄宗晚期,盛世之下暗藏危机。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叛乱,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似乎走到了尽头。持续八年的叛乱终于被平息,但是唐朝的盛世不再。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继续侵蚀着大唐肌体,最终导致黄巢起义,朱温代唐。历史由统一的隋唐时期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分裂割据造成了战争不断,生灵涂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教师随笔
板书 设计 一、安史之乱 1.原因: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外重内轻 2.经过: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763年,唐朝平叛成功 3.影响: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1.黄巢起义:黄巢率众起义,唐王朝受到致命打击 2.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1.五代十国局面的形成 2.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发展趋势:各族交往进一步加强,统一因素不断增长
当堂 达标 见学案、课件,学案、课件同步使用
教学 反思 本节课利用学生熟悉的诗歌导入,回忆上节课讲述的唐朝的繁荣景象,两首古诗呈现巨大的反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本课脉络清晰,子目之间互为前后因果关系,学生容易理解,增强知识的连贯性。呈现图示、地图、史料等素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史料解读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学习唐朝后期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史实,引导学生认识到虽然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但本节课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欠缺,需要教师加大调控力度,多设计让学生参与进来的情境,真正体现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