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新版一年级下册3.6《美丽的田园》(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新版一年级下册3.6《美丽的田园》(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3-11 14:58:3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以内数与减法》单元整体设计
一、单元主题解读
(一)课程标准要求分析
《20以内数与减法》单元是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第一学段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
在“内容要求”中指出:
1.探索加法和减法的算理与算法,会整数加减法。
2.在解决生活情境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数感、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3.在简单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解决问题,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4.探索用数或符号表达简单情境中的变化规律。
在“学业要求”中指出:
1.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 20以内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2.能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数和数的运算,合理表达简单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教学提示”中指出:
1.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
2.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
(二)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20以内数与加法》本单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掌握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材通过数数、摆小棒、拨计数器等活动,强化数感培养;同时注重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运用数数、想加算减、破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发展思维能力。此外,教材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购物、捉迷藏等情境,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时应注重动手操作与趣味性,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认知情况
一年级下册学生在学习20以内减法时,已具备10以内减法的基础,能够借助实物操作(如小棒、计数器)或数数法进行计算,但对退位减法的理解较为困难。学生容易依赖“数手指”等直观方法,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尤其在处理退位时容易出现错误。部分学生能初步运用“破十法”进行计算,但对算理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出现混淆。教学中需注重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通过操作活动和情境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退位原理,逐步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单元目标拟定
1. 能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破十法”“平十法”等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能够运用20以内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比较多少等,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 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探索,学生能够运用数数法、想加算减、破十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发展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关键内容确定
(一)教学重点
1.通过操作活动(如摆小棒、拨计数器)和算法探索,学生能够理解“破十法”的
算理,明确退位的含义,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步骤。
能够将减法运算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解决如比较多少等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实
用性,培养应用意识。
(二)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算法计算减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四、单元整合框架及说明
整合指导思想定位: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可以用对应的方法,借助小方块、圆片和小棒等表示相等的数量,然后过渡到用数字表达,使学生体会可以用一个数字符号表示同样的数量;知道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不同的值。”“数的运算教学应让学生感知数的加减运算要在相同数位上进行,体会简单的推理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活动,利用对应的方法理解加法的意义。”
本单元教材的具体编排结构:
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1. 教材通过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应用场景,如分配物品等,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通过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通过画图等辅助手段增强对问题的理解,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3. 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互动式学习和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应用和反复练习,形成深刻理解。
五、单元课时规划
单元划分依据 □课程标准 教材章节 □知识结构
课程内容模块 数与代数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
单元数量 1
单元主题 单元名称 主要内容 课时
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与解决问题 20以内数与减法 买文具 1
捉迷藏 1
凑数游戏 1
开会啦 1
跳伞表演 1
美丽的田园 1
做个减法表 1
重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抽象 □符号化 分类 □集合 对应 □演绎 归纳 □类比 □转化 数形结合 □极限 □模型 □方程 □函数 □统计 分析 综合 比较 □假设 □其他
课时 学习目标 评价形式 评价标准
3.1《买文具》 目标: 经历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道理,能借助摆一摆准确地计算 20以内退位减法。 任务一:问题导入:最爱的文具是什么。引入新课。 → 任务二:减数是7的退位减法。 → 任务三: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 → 1.能大胆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文具是什么。 2. 利用摆放小棒,学会减数是7的退位减法算法。 3. 利用摆放小棒,学会减数是9的退位减法算法,并将算法利用到其他减数的算式中。
3.2《捉迷藏》 目标: 借助计数器进一步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的原理,认识“破十法”和“平十法”。 任务一:情景导入找出小动物,导入新课 → 任务二: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 → 任务三:探究多种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1.能在图中认出小动物的种类,以及数出正确动物数量。 2.在计数器的辅助下,学会利用“破十法”和“平十法”解决减数是8的退位减法问题。 3.能利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退位减法问题。
3.3《凑数游戏》 目标: 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灵活使用加减法算法,计算十几减几的减法算式。 任务一:练习导入,引入新课→ 任务二:利用多种方法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问题 → 任务三:探索规律→ 1.能正确完成教师给出的练习题。 2.学会通过拆分数字,利用不同方法解决退位减法问题。 3.能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3.4《开会啦》 目标: 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的数量关系,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任务一:情景导入,会议物品准备,引入新课→ 任务二:用减法解决问题(1)→ 1.能在讨论后说出布置会议时需要准备哪些物品。 2.能通过画图理清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问题。
3.5《跳伞表演》 目标: 体会“比较两个数的多少”的数量关系,丰富对减法意义的认识。 任务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 任务二:用减法解决问题(2) → 任务三:完成试一试→ 1.能认真观看视频。 2.能通过画图理清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正确解答问题。 3.能正确解答试一试中的问题,并发现算式之间的规律。
3.6《美丽的田园》 目标: 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任务一:播放视频美丽的田园,引入新课 → 任务二:收集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1.能欣赏美,提高审美观。 2.能够通过给予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反推问题和提出问题。
3.7《做个减法表》 目标: 通过制作减法表,学生能发现减法规律,理解减法意义,发展数感和运算能力,培养归纳思维。 任务一:复习导入,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 任务二:制作一个减法表 → 1.能回忆起以前学过的知识。 2.完成整张减法表的制作,并能说出减法表中的规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6 美丽的田园 教学设计
课题 美丽的田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20以内数与减法》中第六课时内容《美丽的田园》。本节课旨在通过田园情境帮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应用。新教材注重生活化与趣味性,将数学知识与自然景观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通过田园中的动植物、景物等元素,设计了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数学问题,如“树上有几只小鸟,空中有几只”等,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教材还强调动手操作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画图、摆实物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描述: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正确运用20以内加减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学习内容分析:通过解决“美丽的田园”情景中的问题,既能够根据提议列出算式,又能根据算式反推数学问题,发展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学科核心素养分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接受知识并内化学习内容,一步步自主思考提出新的问题。课本的第一个问题是对核心任务的铺垫,第三个问题以及第四个问题,是对核心任务的延伸与提高。
重点 在田园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熟练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培养数感和观察能力。
难点 能根据算式反推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情景导入。1.播放视频:欣赏优美田园风光,引入新知。师:广西桂林的田园风光令人心驰神往,而课本中的田园风光中也有令人心头一动的可爱小动物。板书课题:美丽的田园。 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田园人文风景。 通过观看优美景色的视频,引入新知。
讲授新课 学习任务一:收集信息解决数学问题(1)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师:大家先在课本上数一数,这些小动物分别有多少只呢?(2)树上的小鸟比空中少几只?师:问比什么少多少,列什么算式计算? 板书算式:11-5=9(只)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师:首先我们要找找看有什么数学信息是8和6。 师:所以这个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呢?举手回答。(4)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解答。 师: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请大家与同桌互相讨论后,汇报你们的结果。 学生数数后回答:空中11只小鸟,树上5只。岸上6只大鹅,河里8只大鹅。岸上7只白绵羊,5只黑山羊。学生回答列减法计算,并列出算式解答。学生观察后发现大鹅的数学信息刚好是6和8。被指名同学回答:淘气列式解决的是岸上与河中的大鹅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学生讨论后,汇总结果,并分别展示。 通过让学生观察数学信息、思考讨论的过程,加强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课堂练习 1.(1)填一填。有( )只小松鼠,( )只小鹿,( )只小鸭。(2)小鹿比小松鼠多几只?(3)右面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17-9= (只)?(4)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2.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学生独立完成。 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练习的完成过程中对要点知识加深巩固,对语言有效应用。
课堂小结 师: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总结。 指名说一说。生1:我学会了根据算式还原问题。生2: 我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 通过师生回顾全课,说说本课所学内容,总结知识,升华认识。
板书 美丽的田园树上和空中一共有多少只小鸟?11+5=16(只)白色绵羊与黑色山羊一共有多少只?7+5=12(只)河里的大鹅比岸上的大鹅多多少只?8-6=2(只)白色绵羊比黑色山羊多多少只?7-5=2(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