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四川省平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四川省平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3 14:31:57

文档简介

四川省平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1.(2023九上·平昌期中)“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3.(2023九上·平昌期中)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4.(2023九上·平昌期中)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5.(2023九上·平昌期中)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6.(2023九上·平昌期中)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023九上·平昌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2023九上·平昌期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9.(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选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11.(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2.(2023九上·平昌期中)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13.(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23九上·平昌期中)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5.(2023九上·平昌期中)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16.(2023九上·平昌期中)“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17.(2023九上·平昌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3九上·平昌期中)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19.(2023九上·平昌期中)“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0.(2023九上·平昌期中)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七七事变的爆发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1.(2023九上·平昌期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2.(2023九上·平昌期中)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⑤④⑥ D.②①③⑤③⑥
23.(2023九上·平昌期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近代历史上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4.(2023九上·平昌期中)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25.(2023九上·平昌期中)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26.(2023九上·平昌期中)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2)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是   
(3)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5)   (时间),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27.(2023九上·平昌期中)一次次列强的,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时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在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两次近代化的探索?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学习,给你最大感悟是什么?
28.(2023九上·平昌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如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材料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材料一中“呐喊”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后期的主力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及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其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5)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那么三大战役是什么?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9.(2023九上·平昌期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让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材料三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摘自人教版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何种对策并由此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发动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例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国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抗战胜利的是什么事件?能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战的胜利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题文史料中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的标志是鸦片战争,因此“列强的炮声”指的就是鸦片战争。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2.【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A项不符合题意;
B:《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B项不符合题意;
C:《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最多,C项符合题意;
D:《北京条约》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和英商的损失200万两,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是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分别指英、法。
【点评】此题较易,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4.【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于理解封建土地制度的含义,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拜上帝教教义与选项B《劝世良言》同基督教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A项拜上帝教教义与宗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B项《劝世良言》与基督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
D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6.【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办始于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7.【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中华民国;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选项③孙中山领导五四运动不符合史实。B项①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注意准确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8.【答案】C
【知识点】历史年代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所以用1925年减去1912年再加上1,所以孙中山逝世于民国十四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9.【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民族、民权、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词“民族、民权、民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不是军事工业,D符合题意;
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排除A;
福州船政局是军事工业,排除B;
安庆内军械所是军事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难度较低,掌握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即可作答。洋务运动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其背景、时间、目的、内容、评价等基础知识。
11.【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915年-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1913年7月12日孙中山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仔细审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不符合题意;
B:义和团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事件,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①②③符合题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口号。
14.【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内容(十月革命以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条件)及影响,列表格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掌握
15.【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有关知识的的识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
16.【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17.【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黄埔军校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而是国共对抗时期的事件,①黄埔军校的创建和②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③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因而含有③的ACD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8.【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中有提示词“九一八事变”。根据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19.【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解题的关键,它反映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21.【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 A: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A项不符合题意;
B: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C项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为淞沪会战的相关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22.【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初步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据此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⑤④⑥,选项C正确;
选项ABD排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3.【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三大战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 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故①正确;
②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故②正确;
③1945年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故③项错误;
④根据所学可知,平静战役时北平和平解放,故④正确;
故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在北京发生的事件。需要学生具备时空观念和基础知识。
24.【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A:朱德并不是百团大战的指挥,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B项符合题意;
C:刘伯承属于挺进大别山的指挥,C项不符合题意;
D:贺龙并未指挥百团大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团大战。需要学生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地点、指挥者、意义等相关知识。
25.【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分别为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ABC项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解放战争主要战役等内容。
26.【答案】(1)《辛丑条约》
(2)陈独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五四运动
(5)1945年8月15日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3)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
(5)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故本题答案为:(1)《辛丑条约》;
(2)陈独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五四运动
(5)1945年8月15日。
【点评】(1)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需要识记近代不平等条约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需要识记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3)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相关内容,需要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五四运动的意义;
(5)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
27.【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 根据时间1840年至1901年并结合所学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根据所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为《辛丑条约》;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结合所学,1898年维新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都属于五四运动前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探索,因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 结合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历史教训可知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故本题答案为: (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点评】 (1)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需要学生识记和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具备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需要学生理解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化进程。
(3)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
(4) 本题考查学生基于历史事实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8.【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后期主力:工人阶级;启示:弱国无外交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三大战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 事件:根据材料“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可知为五四运动;
原因: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可知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后期主力: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可知工人阶级为主力;
启示:结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可知弱国无外交 ;
(2)标志: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知为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根据材料三中图片内容可知为南昌起义;
意义:结合所学南昌起义的意义可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军队名称:结合所中国工农红军相关知识可知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根据材料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可知分别对应1946-1949年、1919-1949年、1840年以来的标志性事件可知分别为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可知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可知为新中国的成立。
故本题答案为: (1) 事件: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后期主力:工人阶级;启示:弱国无外交 ;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点评】 (1)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需要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时间、原因、特点和启示;
(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记中国共产党诞生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记南昌起义的意义。
(4)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需要学生了解、熟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具备时空观念。
(5)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记三大战役的内容;
(6)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9.【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对策:不抵抗政策;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3)标志:七七事变;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启示: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 事件:根据材料“ 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 ”可知九一八事变;
对策: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政策可知为不抵抗政策;
后果:结合所学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可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 发动者:根据材料“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可知为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结合所学西安事变相关知识可知为逼蒋抗日;
(3) 标志:结合所学全面抗战的开始可知为七七事变;
战役: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可知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4) 事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可知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可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启示:结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可知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故本题答案为:(1) 事件:九一八事变;对策:不抵抗政策;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3) 标志:七七事变;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4) 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启示: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点评】(1)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时空观念。需要学生识记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
(2)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
(3)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识记抗日战争相关内容;
(4)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抗战胜利,需要学生识记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原因,进而得出对抗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四川省平昌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1.(2023九上·平昌期中)“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题文史料中的“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的标志是鸦片战争,因此“列强的炮声”指的就是鸦片战争。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2.(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最大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A:《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A项不符合题意;
B:《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B项不符合题意;
C:《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赔款最多,C项符合题意;
D:《北京条约》赔偿英国军费600万两和英商的损失200万两,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辛丑条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历史知识。
3.(2023九上·平昌期中)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火烧圆明园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是英法联军,这两个强盗分别指英、法。
【点评】此题较易,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起者。
4.(2023九上·平昌期中)土地是封建统治的根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是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目标,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是(  )
A.拜上帝教教义 B.《劝世良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于理解封建土地制度的含义,因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拜上帝教教义与选项B《劝世良言》同基督教相关,不符合题意;选项D《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
A项拜上帝教教义与宗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B项《劝世良言》与基督教有关,不符合题意。
C项《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应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符合题意。
D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洪仁玕上奏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5.(2023九上·平昌期中)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6.(2023九上·平昌期中)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最早创建的几支海军是(  )
①南洋 ②北洋 ③西洋 ④福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中国近代海军的创办始于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7.(2023九上·平昌期中)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①创办黄埔军校 ②领导辛亥革命 ③领导五四运动 ④创建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中华民国;黄埔军校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资产阶级
共和国—中华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选项③孙中山领导五四运动不符合史实。B项①②④是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孙中山的历史功绩。注意准确识记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8.(2023九上·平昌期中)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
A.民国十二年 B.民国十三年 C.民国十四年 D.民国十五年
【答案】C
【知识点】历史年代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所以用1925年减去1912年再加上1,所以孙中山逝世于民国十四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9.(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图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民族、民权、民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C符合题意;
AB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抓住关键词“民族、民权、民生”,掌握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10.(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选项不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工业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安庆内军械所 D.汉阳铁厂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不是军事工业,D符合题意;
江南制造总局是军事工业,排除A;
福州船政局是军事工业,排除B;
安庆内军械所是军事工业,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难度较低,掌握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即可作答。洋务运动是考查的重点,需要熟练掌握其背景、时间、目的、内容、评价等基础知识。
11.(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④①③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B
【知识点】北洋政府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915年-1916年护国战争爆发;1913年7月12日孙中山二次革命讨伐袁世凯;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仔细审查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④③①②。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洋军阀统治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准确时间,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2.(2023九上·平昌期中)揭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不符合题意;
B:义和团运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事件,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C项符合题意;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未发生变化,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五四运动相关知识。
13.(2023九上·平昌期中)下列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
①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②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的口号有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①②③符合题意;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口号。
14.(2023九上·平昌期中)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Democracy)和S(Science)。这是纪念以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开展的(  )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爱国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15年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以《新青年》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B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时间、内容(十月革命以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条件)及影响,列表格分析比较加深理解掌握
15.(2023九上·平昌期中)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中华民国的成立
【答案】A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有关知识的的识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故选A。
16.(2023九上·平昌期中)“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的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谁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次农村革命根据地(  )
A.毛泽东 B.朱德 C.陈毅 D.贺龙
【答案】A
【知识点】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A。
17.(2023九上·平昌期中)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望两岸共圆“中国梦”.历史上体现国共合作的事件有(  )
①黄埔军校的创建②北伐战争③南昌起义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北伐战争;黄埔军校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③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不是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而是国共对抗时期的事件,①黄埔军校的创建和②北伐战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事件.③南昌起义不符合题意,因而含有③的ACD的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事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18.(2023九上·平昌期中)为提醒大家牢记“九一八事变”,勿忘国耻,居安思危,我国每年都在9月18日鸣放防空警报。当年,日本制造这一事变的借口是(  )
A.西安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八一三事变 D.一名士兵失踪
【答案】B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题干中有提示词“九一八事变”。根据课本所学,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
所以答案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史实。
19.(2023九上·平昌期中)“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200多架飞机,采用“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对中央根据地,蒋介石动用50万兵力,分路“围剿”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李德等人先推行“军事冒险主义”策略,后在敌人的猖狂进攻面前采取“拼命主义”,最后发展成“逃跑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突围转移,开始长征。
所以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023九上·平昌期中)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七七事变的爆发
C.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知识点】西安事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西安事变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信息“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是解题的关键,它反映了西安事变的历史作用;这是常考题目,需熟练掌握。
21.(2023九上·平昌期中)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B.柳条湖事件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答案】C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
【解析】【分析】 A: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局部抗战,A项不符合题意;
B: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C项符合题意;
D:八一三事变为淞沪会战的相关内容,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学生对抗日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
22.(2023九上·平昌期中)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它引领我们民族走向复兴。以下是在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四渡赤水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过草地 ⑤翻雪山 ⑥会宁会师。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④⑥
C.①③②⑤④⑥ D.②①③⑤③⑥
【答案】C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中央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中央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以少胜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随后出敌不意,主力南渡乌江,直逼贵阳,迅即西进,5月初,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由于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红军顺利通过大凉山彝族区。接着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越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初步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长征胜利,据此可知正确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⑤④⑥,选项C正确;
选项ABD排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3.(2023九上·平昌期中)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在近代历史上又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北平)的有(  )
①五四运动的爆发 ②“一二-九”运动的发生
③《双十协定》的签订 ④平津战役中和平解放的城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五四运动;三大战役;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解析】【分析】 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于北京,故①正确;
②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了“一二-九”运动,故②正确;
③1945年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故③项错误;
④根据所学可知,平静战役时北平和平解放,故④正确;
故B①②④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在北京发生的事件。需要学生具备时空观念和基础知识。
24.(2023九上·平昌期中)指挥百团大战的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刘伯承 D.贺龙
【答案】B
【知识点】百团大战
【解析】【分析】 A:朱德并不是百团大战的指挥,A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所学可知,1940年8月20日,彭德怀指挥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约40万兵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B项符合题意;
C:刘伯承属于挺进大别山的指挥,C项不符合题意;
D:贺龙并未指挥百团大战,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百团大战。需要学生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地点、指挥者、意义等相关知识。
25.(2023九上·平昌期中)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下列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D
【知识点】渡江战役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分别为平津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ABC项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渡江战役开始,D项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解放战争主要战役等内容。
26.(2023九上·平昌期中)根据提供的相关信息,写出对应的内容。
(1)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2)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的人物是   
(3)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   
(5)   (时间),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答案】(1)《辛丑条约》
(2)陈独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五四运动
(5)1945年8月15日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重庆谈判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
(2)根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新文化运动。
(3)根据所学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根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
(5)根据所学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故本题答案为:(1)《辛丑条约》;
(2)陈独秀;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4)五四运动
(5)1945年8月15日。
【点评】(1)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需要识记近代不平等条约相关内容;
(2)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需要识记新文化的代表人物;
(3)本题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相关内容,需要掌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4)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识记五四运动的意义;
(5)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胜利相关知识。
27.(2023九上·平昌期中)一次次列强的,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的苦难岁月。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的中国人进行了近代化探索,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等历程......道路艰难曲折。
(1)1840年至1901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什么条约的签订时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条约中的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在五四运动前在政治领域经历了哪两次近代化的探索?
(4)通过对中国近代史《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的学习,给你最大感悟是什么?
【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戊戌变法;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 根据时间1840年至1901年并结合所学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可知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的影响可知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根据所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为《辛丑条约》;结合所学《辛丑条约》的内容可知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结合所学,1898年维新变法,1911年辛亥革命,都属于五四运动前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探索,因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 结合近代中国屈辱史的历史教训可知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故本题答案为: (1)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点评】 (1) 本题考查近代列强的侵华战争,需要学生识记和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具备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2)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需要学生理解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和半殖民地化进程。
(3)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理解近代中国救亡图存运动。
(4) 本题考查学生基于历史事实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8.(2023九上·平昌期中)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如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材料四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1)材料一中“呐喊”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后期的主力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及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其名称是什么?
(4)材料四的碑文中用“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三个时间概念将中国革命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请你答出这三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5)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那么三大战役是什么?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答案】(1)事件: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后期主力:工人阶级;启示:弱国无外交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南昌起义;三大战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 (1) 事件:根据材料“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可知为五四运动;
原因: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可知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后期主力: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可知工人阶级为主力;
启示:结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教训可知弱国无外交 ;
(2)标志: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可知为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根据材料三中图片内容可知为南昌起义;
意义:结合所学南昌起义的意义可知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军队名称:结合所中国工农红军相关知识可知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根据材料中“三年”“三十年”“一千八百四十年”可知分别对应1946-1949年、1919-1949年、1840年以来的标志性事件可知分别为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结合所学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可知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结合所学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可知为新中国的成立。
故本题答案为: (1) 事件:五四运动;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后期主力:工人阶级;启示:弱国无外交 ;
(2)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事件: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事件:全面内战爆发;五四运动的爆发;鸦片战争的爆发。
(5)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6)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点评】 (1)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需要学生掌握五四运动的时间、原因、特点和启示;
(2)本题考查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熟记中国共产党诞生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南昌起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记南昌起义的意义。
(4)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需要学生了解、熟记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内容,具备时空观念。
(5)本题考查解放战争相关知识,需要学生熟记三大战役的内容;
(6)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9.(2023九上·平昌期中)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让我们勿忘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材料三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摘自人教版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了何种对策并由此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提供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发动事变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例举出抗日战争中的两次重要战役。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国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标志着抗战胜利的是什么事件?能夺取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抗战的胜利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事件:九一八事变;对策:不抵抗政策;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3)标志:七七事变;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启示: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知识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解析】【分析】(1) 事件:根据材料“ 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 ”可知九一八事变;
对策:结合所学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政策可知为不抵抗政策;
后果:结合所学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可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 发动者:根据材料“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可知为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结合所学西安事变相关知识可知为逼蒋抗日;
(3) 标志:结合所学全面抗战的开始可知为七七事变;
战役: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可知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4) 事件: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可知为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根本原因: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可知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启示:结合抗日战争相关内容可知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故本题答案为:(1) 事件:九一八事变;对策:不抵抗政策;后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2) 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目的:逼蒋抗日;
(3) 标志:七七事变;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
(4) 事件: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本原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启示:落后就挨打;团结可以战胜敌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等。
【点评】(1)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和时空观念。需要学生识记九一八事变相关知识。
(2)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西安事变。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西安事变的相关内容;
(3)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和识记抗日战争相关内容;
(4)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抗战胜利,需要学生识记抗战胜利的意义和原因,进而得出对抗战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