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7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慈禧太后 D.满族贵族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研讨材料信息,下面对义和团认识错误的是( )
A.是民族矛盾加剧的结果 B.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 D.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①收复新疆②太平军大败洋枪队③黄海大战④廊坊阻击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4.(2020八上·陇县期末)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反清复明 B.救亡图存 C.反清灭洋 D.扶清灭洋
5.(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训练)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五四运动
6.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作为万民之主的皇帝却逃到了西安,这位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7.“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8.(2020八上·封开期末)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9.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10.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从不怀有好意。下列由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迫使中国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11.在2021年3月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会议上,“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发声,彰显了中国的进步与中国人的气概。120年前,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A.赔款割地 B.严禁反帝 C.划使馆界 D.设外务部
12.(2021·百色)120年前,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的《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4.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15.(2022八上·济南期末)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二、综合题
16.中国在近代史上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个结局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3)材料三中“列强再次侵入北京”指的是哪次战争?
17.(2019·龙东)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让A地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岳麓书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不准中国人居住。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你知道条约中的地点A是哪里吗?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对中国危害最大?
(3)材料三中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三则材料所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清政府屡次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身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中国避免这些屈辱史的再次发生?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故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故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①收复新疆是左宗棠领导的,属于地主阶级的抗击,不合题意;③黄海大战是清政府海军与日本海军的作战,不合题意。②太平军大败洋枪队、④义和团廊坊阻击战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 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因此,义和团打的“旗号”是“扶清灭洋”,故选D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5.【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B符合题意;
A,三元里抗英发生于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
C,反割台斗争发生于《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C;
D,五四运动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6.【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因此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掌握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8.【答案】A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12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与南京无关。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与南京相联系的史实,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9.【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0.【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为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项正确;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
《马关条约》、《北京条约》不是题干描述的条约,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辛丑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通过这一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辛丑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D.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内容,这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13.【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4.【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此时清政府实际上成为了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故C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丑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守土长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晚清政府名存实亡,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种状况的形成源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项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不符合题意。
《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项不符合题意。
《天津条约》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影响的理解。难度适中,解题过程中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16.【答案】(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据所学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0年,英国舰队从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列强再次侵入北京”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故答案为:
(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7.【答案】(1)鸦片战争;香港岛。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使中国完全(或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 鸦片战争;香港岛。
(2)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 使中国完全(或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8.【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依据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知,出自《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依据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可知,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依据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可知,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其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科技和综合国力,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以及签订的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7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 )
A.清政府 B.外国侵略者 C.慈禧太后 D.满族贵族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故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研讨材料信息,下面对义和团认识错误的是( )
A.是民族矛盾加剧的结果 B.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C.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 D.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故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排除ACD,选项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3.“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影视剧的主题。如果要展现农民阶级抗击外来侵略的风采,下列素材可以选择的是( )
①收复新疆②太平军大败洋枪队③黄海大战④廊坊阻击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知识点】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①收复新疆是左宗棠领导的,属于地主阶级的抗击,不合题意;③黄海大战是清政府海军与日本海军的作战,不合题意。②太平军大败洋枪队、④义和团廊坊阻击战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4.(2020八上·陇县期末)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打着旗号,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反清复明 B.救亡图存 C.反清灭洋 D.扶清灭洋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打击外国侵略势力。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于是,义和团纷纷拥进天津、北京。 到1900年夏,他们已控制了京津地区。因此,义和团打的“旗号”是“扶清灭洋”,故选D项,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5.(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训练)促使侵略者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中国最不宜瓜分”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反割台斗争 D.五四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B符合题意;
A,三元里抗英发生于鸦片战争时期,排除A;
C,反割台斗争发生于《马关条约》签订后,排除C;
D,五四运动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引发的,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6.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作为万民之主的皇帝却逃到了西安,这位皇帝是( )
A.道光帝 B.咸丰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答案】C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因此C符合题意;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7.“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答案】D
【知识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据材料和所学知,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掌握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8.(2020八上·封开期末)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 D.蒋家王朝覆灭
【答案】A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1937年12日,日军攻陷南京,之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八国联军侵华是从大沽经天津进犯北京的,与南京无关。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与南京相联系的史实,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大屠杀;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蒋家王朝的覆灭。
9.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的认识,《马关条约》是1895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1911年签订的,所以排列顺序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说明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的教训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青少年要努力学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10.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从不怀有好意。下列由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中,迫使中国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是(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为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C项正确;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
《马关条约》、《北京条约》不是题干描述的条约,排除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以《辛丑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在2021年3月举行的中美高层战略会议上,“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的发声,彰显了中国的进步与中国人的气概。120年前,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该条约中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 )
A.赔款割地 B.严禁反帝 C.划使馆界 D.设外务部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通过这一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内容是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B符合题意;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以《辛丑条约》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2.(2021·百色)120年前,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的《辛丑条约》。此条约的签订标志着(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不符合史实;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符合史实;
D.据题干和所学知识,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等内容,这标志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回答,没有什么技巧。
13.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中国近代史上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14.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澳大利亚人)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这是因为( )
A.清政府保证“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B.凡中国人与英国人“交涉词讼”,“其英人如何科罪人……发给管事官(即英国领事)照办”
C.清政府保证“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D.清政府同意外国军队驻扎北京到天津大沽铁路沿线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帝国主义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此时清政府实际上成为了列强侵华的代理人。故C项正确;
选项AB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丑条约》的内容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5.(2022八上·济南期末)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提取材料关键信息“ 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守土长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旨在说明晚清政府名存实亡,已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此种状况的形成源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A项符合题意。
《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B项不符合题意。
《马关条约》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C项不符合题意。
《天津条约》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影响的理解。难度适中,解题过程中抓住题干材料关键词,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二、综合题
16.中国在近代史上屡次遭受列强的侵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占领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抢占路矿权利,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在半瓜分的状态。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材料三: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1900年……列强再次侵入北京。不同的是,这一次是八个国家的铁蹄。……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清政府彻底沦为“洋人的朝廷”。
——《复兴之路》
(1)材料一中,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回答这个结局对中国产生的危害。
(3)材料三中“列强再次侵入北京”指的是哪次战争?
【答案】(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材料一中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据所学知,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同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主要内容有: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0年,英国舰队从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后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利益受到严重侵犯,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指的是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列强再次侵入北京”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故答案为:
(1)闭关锁国;《南京条约》;原因: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7.(2019·龙东)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问题。
材料一:中国割让A地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岳麓书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不准中国人居住。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条约与哪次战争有关?你知道条约中的地点A是哪里吗?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对中国危害最大?
(3)材料三中的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鸦片战争;香港岛。
(2)《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使中国完全(或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鸦片战争》,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 鸦片战争;香港岛。
(2)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 使中国完全(或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侧重对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结合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2)三则材料所示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是什么战争之后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条约?条约中的哪一条款充分说明了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从清政府屡次被迫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行为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身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我们中国避免这些屈辱史的再次发生?
【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可知,出自《南京条约》.1842年8月,英国舰队沿长江而上,直逼南京城下,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赔偿英国2100万元,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依据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可知,出自《马关条约》.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依据材料三“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等。”可知,出自《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2)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北京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1900年至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依据材料三“条约的主要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可知,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1901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八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其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这部屈辱的历史中,我们应该吸取教训,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要以史为鉴,大力发展科技和综合国力,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才能使中国免遭外敌侵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以及签订的条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