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 小钱币,大历史(学生版+教师版0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 小钱币,大历史(学生版+教师版0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6:13:53

文档简介

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
小钱币,大历史
学习细目表
文物 时期 证史价值 认识 跨学科
布币、 刀币等 春秋 战国 多种货币同时并存,见证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①中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从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的演化 ②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中国古代货币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国古代钱币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①美术:货币的形状、文字、图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及古代中国钱币成长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艺术 ②科学:不同时期的货币采取了不同的铸造方法,见证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和匠人精神 ③数学:从古钱币的计量单位认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税收的发展变化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朝 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五铢钱 汉朝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掌控
开元通宝 唐朝 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是唐朝官方铸币
交子 宋朝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白银 清朝 清朝承袭明朝币制,白银使用范围扩展到全国
学科融合实践
货币的起源
材料一 如下表
史料A 史料B 史料C
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随葬海贝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一般小的墓随葬海贝至少有1枚,多至数十枚,其中5号墓被推测为殷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随葬海贝多达7 000余枚 在甲骨卜辞以及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中,不但有关于“取贝”“易(赐)贝”的记载,《亢鼎铭》中更是明确记载了西周用贝购买珠玉的事例,这里贝就起到了货币的作用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贝”字条下所做的注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许慎记载最初就是以贝为货币,并概括了贝币从产生到废止的整个历史过程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认为,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指出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料,(1分)并说明理由。(2分)
答:最能佐证:史料A。理由:史料A描述了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普遍随葬海贝的现象,这反映了海贝在商代晚期已经作为货币使用,并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因此,史料A最能证明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是海贝。
钱币的演变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货币。货币的形制大多数是仿照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工具铸造的。例如:刀币,形状源于使用的刀子;布币,是由古代耕作的农具演变成的,形状像把铲子;战国时楚国特有的货币叫“蚁鼻钱”,它是仿照贝而制成的。那时候,钱币使用混乱,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货币铸造的特点。(2分)
答:货币的形制大多数是仿照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工具铸造的;货币铸造混乱;铸造出的货币形制多种多样。
材料三
该货币形制较为统一,直径约2.5厘米,重8克左右(半两),是秦朝统一发行并在全国流通的货币 秦统一中国以前,货币非常复杂,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币制统一后,克服了过去使用、换算上的困难,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而秦代圆钱的形式,因其使用方便,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秦汉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的特点,(2分)并简述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2分)
答:特点:形制较为统一;重如其文;在全国流通。(意思相近即可)意义:克服了过去使用、换算上的困难;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对后世货币制度影响深远。
材料四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二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 000米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货币的“演变”,(1分)并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2分)
答:演变:实现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四川交通不便;四川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先进。
材料五 如表是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情况(部分)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中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 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 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根据材料四、五,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2分)
答:趋势: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由形制不一到走向统一;由地方铸币到官方统一。
货币的交流
材料六 货币承担着民族间、国家间交流的角色。
(6)指出材料六中图1、图2货币的相似见证的史实。(1分)图1与图3货币相似度很高,图4货币出土于唐朝墓葬,指出它们分别反映出的现象。(2分)
答:见证:见证了民族交融,党项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分别反映:日本学习唐朝文化(唐朝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小钱币,大历史”的理解。(2分)
答:理解:货币不仅是经济交易的媒介,还体现了文化交往,此外货币还代表着权力、文化和价值观念,货币的演变体现了历史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因素,因此是“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活动
小钱币,大历史
学习细目表
文物 时期 证史价值 认识 跨学科
布币、 刀币等 春秋 战国 多种货币同时并存,见证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 ①中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从多元货币向统一货币的演化 ②中国古代钱币的发展演变,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中国古代货币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国古代钱币承载了悠久的历史,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①美术:货币的形状、文字、图案,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及古代中国钱币成长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艺术 ②科学:不同时期的货币采取了不同的铸造方法,见证了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和匠人精神 ③数学:从古钱币的计量单位认识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和税收的发展变化
圆形方孔 半两钱 秦朝 秦始皇统一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统一货币,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交流
五铢钱 汉朝 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掌控
开元通宝 唐朝 始铸于唐高祖武德年间,是唐朝官方铸币
交子 宋朝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白银 清朝 清朝承袭明朝币制,白银使用范围扩展到全国
学科融合实践
货币的起源
材料一 如下表
史料A 史料B 史料C
在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葬中,随葬海贝的现象就较为普遍,一般小的墓随葬海贝至少有1枚,多至数十枚,其中5号墓被推测为殷王武丁配偶妇好之墓,随葬海贝多达7 000余枚 在甲骨卜辞以及商代青铜器的铭文中,不但有关于“取贝”“易(赐)贝”的记载,《亢鼎铭》中更是明确记载了西周用贝购买珠玉的事例,这里贝就起到了货币的作用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贝”字条下所做的注释说:“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许慎记载最初就是以贝为货币,并概括了贝币从产生到废止的整个历史过程
(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中认为,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指出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料,(1分)并说明理由。(2分)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货币。货币的形制大多数是仿照农业或手工业生产工具铸造的。例如:刀币,形状源于使用的刀子;布币,是由古代耕作的农具演变成的,形状像把铲子;战国时楚国特有的货币叫“蚁鼻钱”,它是仿照贝而制成的。那时候,钱币使用混乱,不利于经济交流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2)根据材料二,探讨春秋战国时期货币铸造的特点。(2分)
材料三
该货币形制较为统一,直径约2.5厘米,重8克左右(半两),是秦朝统一发行并在全国流通的货币 秦统一中国以前,货币非常复杂,各国货币的形状、大小、轻重不相同,计算单位也不一致……币制统一后,克服了过去使用、换算上的困难,便利了各地商品交换和经济交流。而秦代圆钱的形式,因其使用方便,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 ——摘编自《秦汉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圆形方孔半两钱的特点,(2分)并简述秦朝统一货币的历史意义。(2分)
材料四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二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带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 000米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货币的“演变”,(1分)并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五 如表是我国古代货币的发展情况(部分)
夏朝时期,因劳动剩余中的产品需要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但商品价值不同,无法完成等价交换,所以出现了贝币 殷商时期,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出现铜贝,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转变 汉初,沿用秦半两钱,这一时期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5)根据材料四、五,归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趋势。(2分)
货币的交流
材料六 货币承担着民族间、国家间交流的角色。
(6)指出材料六中图1、图2货币的相似见证的史实。(1分)图1与图3货币相似度很高,图4货币出土于唐朝墓葬,指出它们分别反映出的现象。(2分)
(7)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小钱币,大历史”的理解。(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