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5:38:09

文档简介

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目标导学】
1.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及金的建立,掌握金灭辽及北宋的有关史实;知道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爱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金的建立
思考:研读右侧史料,完善金太祖建立、发展政权的过程。
1.统一各部:11世纪末,完颜部阿骨打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历史解释
上(金太祖)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
P54材料研读
二、金灭辽及北宋
思考:根据右侧史料分析金灭辽及北宋的背景,研读教材指出金灭辽及北宋的时间。
1.背景:女真崛起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起义不断。
2.金灭辽:1125年,辽被金灭亡。
3.金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史料实证
“(辽)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
——《全辽文》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池北偶谈》
三、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赵构(宋高宗)登上皇位,以临安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背景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概况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
结果 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命令岳飞等班师回朝。宋金议和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3.宋金议和
(1)时间: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3)结果: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家国情怀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杭州岳飞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长眠之地,也是历代人民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场所。
【任务驱动1】听故事
材料一 岳飞在宋朝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奔赴战场,临行前,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谨记母亲教诲,从此南征北战,不曾返回故乡。
(1)请给材料一中的故事起一个名字。(1分)分析岳母这样做的目的。(1分)
答:名字:岳母刺字。目的:让岳飞铭记国仇家恨;勉励儿子从戎报国等。
【任务驱动2】赏诗词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2)写出材料二中的“靖康耻”的含义。(1分)分析这首词表达的岳飞的抱负。(1分)
答:“靖康耻”:1127年金灭北宋。抱负:收复失地、精忠报国。
【任务驱动3】读史书
材料三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史》
(3)分析材料三中史书两句话分别反映的“岳家军”的风貌。(2分)
答:军纪严明;战斗力强等。
【任务驱动4】品小吃
材料四 岳飞受到陷害,惨遭杀害。事发后,杭州城有一位卖油炸饼的小摊贩憎恨秦桧和王氏这对贼夫妇,就用面团捏了两个面人,代表秦桧和王氏,再把他们捏在一起,下油锅炸熟。他高声叫喊:“来,来,大家来吃‘油炸鬼’!”“鬼”与“桧”谐音,“油炸鬼”影射秦桧。市民纷纷前来购买,个个拍手叫好。很快,这个小吃传遍全国,并流传至今。
(4)指出材料四中市民购买“油炸鬼”反映的对岳飞的感情。(1分)分析人们对岳飞怀有如此感情的原因。(3分)
答:感情:崇敬和爱戴之情等。原因:岳飞一生廉洁正直,精忠报国;岳飞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是当时抗金的中坚力量;岳飞抗金阻止了金军南下,维护了南方的相对和平,保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宿迁期中)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它被汉化后强大起来,先后灭掉辽、北宋,与南宋达成和议。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 (A)
A.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李纲 D.元昊
2.(2024 昆山期末)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这些做法 (B)
A.加剧宋金矛盾 B.体现文化认同
C.推动北人南迁 D.完成国家统一
3.[跨学科·音乐]七年级(1)班开展历史情景剧活动,背景为1127年,主要角色有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金兵。你认为下列背景音乐风格最恰当的是 (B)
A.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曲风凄冷悲怆,萧条低沉
C.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4.[时空观念](2024·吉安模拟)如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A)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5.[家国情怀]浙江杭州岳王庙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一某班学生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了旅游研学活动,并拍照留念。下列史实与岳飞相关的是 (B)
A.他从辽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B.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C.他的军队曾在澶州大败金军
D.他完成了北伐,统一了全国
6.(2024·滨州期中)下面两则材料共同体现出南宋 (C)
材料一:绍兴和议后,宋高宗打压主战将领,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的礼物也“以巨万计”。
材料二:宋朝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之后,迁都临安,不思收复失地,贪图享乐,将与金议和奉为国策。
A.崇文抑武 B.地大物博
C.偏安一隅 D.重农抑商
【B 思维进阶】
7.[跨学科·语文](2024·烟台期末)从如图书法作品及其简介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D)
A.临安城被金朝占领
B.金朝诗歌冠绝天下
C.金朝没有创制文字
D.宋金之间军事对峙
8.[唯物史观](2024 深圳期末)南宋时,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一带)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宋金对峙之前线。兴元幕府揽才,一时群贤汇聚,主要有陆游、范仲淹等幕僚。幕僚多文士,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诗词。这说明了 (A)
A.政权并立促进文化繁荣
B.边境和平有利社会稳定
C.社会动荡带来民族交融
D.文学创作反映时代特征
9.中国古代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所示
资 源 1 《水浒传》第89回 宣和四年(1122年) (宋军)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竖降旗,情愿投降。……(宋徽宗最终允许辽投降)宋军收兵罢战,班师回京。
资 源 2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122年,宋金联手夹攻辽朝,金军相继攻克辽中京和西京。北宋则攻打辽南京(即燕京)等燕云十六州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了辽南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则资源对宋辽战争描述的异同。(4分)写出两则资源中,相对可信度更高的一则并说明理由。(3分)
答:相同之处:两则资源都提到了1122年宋参与了一场对辽的战争。
不同之处:《水浒传》中主要强调宋对辽的胜利,没有金的参与;《中国通史》记述宋金联手攻打辽国,且是宋败于辽,金取得了对辽的胜利。
相对可信度更高的是资源2。理由:《水浒传》是文学作品,存在虚构成分的可能性更大,或文学的描述需要与其他史料对照等。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是历史研究著作,是运用史料互证得出的结论。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虞云国《细说宋朝》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的特点。(2分)
答:特点:有战有和,和为主流。
材料三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2分)
答:宋金对峙局面下,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苟且偷安,寻欢作乐,过着纸醉金迷的腐败生活。(意思相近即可)第10课 金与南宋对峙
【目标导学】
1.了解女真族的崛起及金的建立,掌握金灭辽及北宋的有关史实;知道南宋建立、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学习岳飞严明治军、精忠爱国的精神和廉洁正直的品格,涵养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金的建立
思考:研读右侧史料,完善金太祖建立、发展政权的过程。
1.统一各部:11世纪末,完颜部 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建立政权: 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定都会宁府,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3.发展壮大:金太祖模仿 ,改革女真部落体制,颁行 ,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历史解释
上(金太祖)曰:“辽以宾铁为号,取其坚也。宾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金之色白,完颜部色尚白。”于是国号大金,改元收国。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
P54材料研读
二、金灭辽及北宋
思考:根据右侧史料分析金灭辽及北宋的背景,研读教材指出金灭辽及北宋的时间。
1.背景:女真崛起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危机重重,统治者 ,人民起义不断。
2.金灭辽: 年,辽被金灭亡。
3.金灭北宋: 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 ”。
史料实证
“(辽)天祚皇帝,耽酒嗜音,禽色俱荒。斥逐忠良,任用群小,远近生灵,悉被苛政。”
——《全辽文》
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池北偶谈》
三、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 (宋高宗)登上皇位,以 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背景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概况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 大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到黄河以北
结果 宋高宗和权臣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命令岳飞等班师回朝。宋金议和后,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
3.宋金议和
(1)时间: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
(2)内容:南宋向金 ,并送钱物;双方以 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3)结果: 局面形成。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迁都燕京,改名 。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 一隅。
家国情怀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杭州岳飞纪念馆位于风景秀丽的西子湖畔,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岳飞的长眠之地,也是历代人民凭吊、瞻仰岳飞的纪念场所。
【任务驱动1】听故事
材料一 岳飞在宋朝生死存亡之际决定奔赴战场,临行前,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了“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谨记母亲教诲,从此南征北战,不曾返回故乡。
(1)请给材料一中的故事起一个名字。(1分)分析岳母这样做的目的。(1分)
【任务驱动2】赏诗词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2)写出材料二中的“靖康耻”的含义。(1分)分析这首词表达的岳飞的抱负。(1分)
【任务驱动3】读史书
材料三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宋史》
(3)分析材料三中史书两句话分别反映的“岳家军”的风貌。(2分)
【任务驱动4】品小吃
材料四 岳飞受到陷害,惨遭杀害。事发后,杭州城有一位卖油炸饼的小摊贩憎恨秦桧和王氏这对贼夫妇,就用面团捏了两个面人,代表秦桧和王氏,再把他们捏在一起,下油锅炸熟。他高声叫喊:“来,来,大家来吃‘油炸鬼’!”“鬼”与“桧”谐音,“油炸鬼”影射秦桧。市民纷纷前来购买,个个拍手叫好。很快,这个小吃传遍全国,并流传至今。
(4)指出材料四中市民购买“油炸鬼”反映的对岳飞的感情。(1分)分析人们对岳飞怀有如此感情的原因。(3分)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宿迁期中)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它被汉化后强大起来,先后灭掉辽、北宋,与南宋达成和议。这个政权的建立者是 ( )
A.阿骨打 B.耶律阿保机
C.李纲 D.元昊
2.(2024 昆山期末)金朝有多位皇帝敬奉孔子,尊崇儒家思想。为满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内容命题的需求,朝廷还组织人力整理典籍,编纂史书。这些做法 ( )
A.加剧宋金矛盾 B.体现文化认同
C.推动北人南迁 D.完成国家统一
3.[跨学科·音乐]七年级(1)班开展历史情景剧活动,背景为1127年,主要角色有宋徽宗、宋钦宗以及金兵。你认为下列背景音乐风格最恰当的是 ( )
A.曲风静美舒缓,优美动听
B.曲风凄冷悲怆,萧条低沉
C.曲风委婉质朴,旋律流畅
D.旋律清新明快,节奏活泼
4.[时空观念](2024·吉安模拟)如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D.②③④①
5.[家国情怀]浙江杭州岳王庙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初一某班学生以爱国为主题,开展了旅游研学活动,并拍照留念。下列史实与岳飞相关的是 ( )
A.他从辽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B.他率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C.他的军队曾在澶州大败金军
D.他完成了北伐,统一了全国
6.(2024·滨州期中)下面两则材料共同体现出南宋 ( )
材料一:绍兴和议后,宋高宗打压主战将领,每年除纳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外,送给金统治者的礼物也“以巨万计”。
材料二:宋朝失去淮河以北的土地之后,迁都临安,不思收复失地,贪图享乐,将与金议和奉为国策。
A.崇文抑武 B.地大物博
C.偏安一隅 D.重农抑商
【B 思维进阶】
7.[跨学科·语文](2024·烟台期末)从如图书法作品及其简介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临安城被金朝占领
B.金朝诗歌冠绝天下
C.金朝没有创制文字
D.宋金之间军事对峙
8.[唯物史观](2024 深圳期末)南宋时,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一带)因其特殊地理位置成为宋金对峙之前线。兴元幕府揽才,一时群贤汇聚,主要有陆游、范仲淹等幕僚。幕僚多文士,期间创作了大量爱国诗词。这说明了 ( )
A.政权并立促进文化繁荣
B.边境和平有利社会稳定
C.社会动荡带来民族交融
D.文学创作反映时代特征
9.中国古代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表所示
资 源 1 《水浒传》第89回 宣和四年(1122年) (宋军)杀退辽兵,直至燕京,围住城池攻击,旦夕可破。今有辽主早竖降旗,情愿投降。……(宋徽宗最终允许辽投降)宋军收兵罢战,班师回京。
资 源 2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122年,宋金联手夹攻辽朝,金军相继攻克辽中京和西京。北宋则攻打辽南京(即燕京)等燕云十六州之地,但均被辽军击溃。北宋最后请金军攻下了辽南京。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两则资源对宋辽战争描述的异同。(4分)写出两则资源中,相对可信度更高的一则并说明理由。(3分)
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虞云国《细说宋朝》
(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的特点。(2分)
材料三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