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目标导学】
1.识读《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和《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思考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树立开放交流的心态,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思考:识读教材及右侧史料,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辽夏金:通过草原丝绸之路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2.宋朝: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3.元代: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1)陆路: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2)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解释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中国历史》
七下P71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政府管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2.贸易范围: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等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3.著名商港:广州、泉州、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主要商品:中国以输出瓷器、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
史料实证
宋元十分重视海外贸易。政府对市舶司中能招引商舶的有功人员,往往给予奖励,对营私舞弊的行为加以禁止。侨居中国的阿拉伯富商后代蒲寿庚,南宋时长期主管泉州市舶司。元政府授予他官职,令他掌管海外贸易。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
P73“相关史事”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输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元朝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输出: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任务驱动1】实事求是明史料
材料一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艌密,保证船的水密性。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料、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1)实物史料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材料一所示船只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2分)
答:现象: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发达、商业繁荣、海外贸易发达。
【任务驱动2】见微知著解地图
材料二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分析从材料二所示路线图中能了解到宋代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信息。(3分)
答:以海路为主(海路交通发达);广州、泉州和明州等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广,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交往国家数量多;朝廷设立市舶司鼓励海外贸易等。
【任务驱动3】通观全局析原因
材料三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开展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
(3)有人认为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请你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答:陆上丝绸之路阻断;政府重视;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九江期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D)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2.[历史解释](2024·广州期中)1987年,广东省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古沉船。船上载有巨量外销瓷器、大量手工艺制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及众多金、银、铜货币。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南宋时 (B)
A.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
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C.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
D.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3.[时空观念]“一带一路”惠及全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D)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 [史料实证]宋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A)
A.鼓励海外贸易发展
B.政治制度因循守旧
C.经济重心转移海外
D.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5.(2024·山西模拟改编)“(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表明 (A)
A.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商港
B.马可 波罗曾到达元大都
C.元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
D.元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6.宋元时期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段材料表明 (C)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B 思维进阶】
7.[时空观念]13世纪晚期,来广州贸易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没有在前代文献中出现过。当时的文献还将这些外贸往来对象划分为大东洋、小东洋、小西洋等区域,以替代前代笼统称呼的“南海诸国”。据此可知当时 (D)
A.中央政权偏安一隅
B.陆上丝绸之路阻隔
C.海疆遭到外人侵蚀
D.海上交通范围拓展
8.(2024 广州期末)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和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这表明 (C)
A.中国精美瓷器都是青花瓷
B.元朝时期青花瓷工艺发展的高超
C.中华文明有兼收并蓄特征
D.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工艺
9.宋元时期中外交往得到了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的丝绸贸易也蓬勃发展。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成书于元成宗时期的《南海志》记录了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元朝主要出口丝织品、瓷器、金银器、铁器、漆器等,进口象牙、珍珠、犀角、钻石、香料等商品。在泉州、广州等城市设有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代的泉州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通过陆路进行的对外贸易,仍有相当规模。与前代相比,元朝与外国的联系有显著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情况
朝代 交流情况
宋代 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
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
元代 伊斯兰教徒拉施德非常重视中国医学,主译了波斯文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民族医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新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1分)
答:新变化:民间海上贸易发展起来。原因:宋代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元朝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答:特点:贸易范围广;双向贸易;设专门机构管理海外贸易;有著名大商港;通过海路陆路进行对外贸易;与外国的联系有显著发展。(答出四点即可)原因:国家统一,幅员辽阔;中外交流商品丰富;统治者重视对外贸易;水陆交通通畅等。(答出三点即可)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分析中外医药交流的意义。(2分)
答:方式:派遣使节;贸易通商;宗教传播;设置机构推广。意义:促进了医药知识的传播与发展;丰富了中外医药学体系;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增强中外友好关系;为现代医药学发展提供借鉴。第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目标导学】
1.识读《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和《元朝交通路线图》,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发展变化(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思考对当今经济建设的启示(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3.归纳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树立开放交流的心态,坚定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发达的中外交通
思考:识读教材及右侧史料,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外交通发展的具体表现。
1.辽夏金:通过 维持着与西域、中亚较大规模的交流。
2.宋朝:由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海路交通日渐发达。
3.元代:陆路和海路交通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1)陆路:建立了与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的联系。
(2)海路:海上丝绸之路进入 。
历史解释
唐朝中期以后,受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由西北、中亚连通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
——《中国历史》
七下P71
二、繁荣的海外贸易
1.政府管理: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管理船舶、关税、货物及外商招徕等。
2.贸易范围:近至朝鲜半岛、日本,远达 和 。朝鲜半岛、 和越南等是与中国交往最密切的国家和地区。
3.著名商港:广州、 、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主要商品:中国以输出 、茶叶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珠宝等。
史料实证
宋元十分重视海外贸易。政府对市舶司中能招引商舶的有功人员,往往给予奖励,对营私舞弊的行为加以禁止。侨居中国的阿拉伯富商后代蒲寿庚,南宋时长期主管泉州市舶司。元政府授予他官职,令他掌管海外贸易。
——摘自《中国历史》七下
P73“相关史事”
三、密切的中外文化交往
1.输入: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建筑、音乐、宗教等传到中国;元朝重视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输出: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对亚欧地区的 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木质沉船,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
【任务驱动1】实事求是明史料
材料一
这是一艘南宋远洋货船,1974年在泉州市后渚港海泥中挖出。船身残长24.2米,宽9.15米,分13个隔舱。舱与舱之间用木板隔开,缝隙处用桐油灰和麻丝艌密,保证船的水密性。海船出土时,舱内遗物非常丰富,有香料、药料、木牌、铜钱、陶瓷器、竹木器等。
(1)实物史料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材料一所示船只作为考古史料可用来研究南宋经济领域的哪些现象。(2分)
【任务驱动2】见微知著解地图
材料二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分析从材料二所示路线图中能了解到宋代海外贸易的重要历史信息。(3分)
【任务驱动3】通观全局析原因
材料三 唐中期后,吐蕃和陇右势力崛起,陆上丝绸之路阻断。北宋建立后,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选择,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建立市舶司,鼓励中外商人贸易往来。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运用,促进了航运业发展,与宋朝开展海上贸易的国家达50多个,开启了一段活跃繁荣的对外贸易历史。
(3)有人认为特定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请你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九江期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道:“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南宋临安 D.元朝大都
2.[历史解释](2024·广州期中)1987年,广东省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了一艘南宋时期的古沉船。船上载有巨量外销瓷器、大量手工艺制品和日常生活用品及众多金、银、铜货币。这一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南宋时 ( )
A.商税对财政贡献巨大
B.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C.贵金属外流情况严重
D.航海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3.[时空观念]“一带一路”惠及全球,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民生工程。“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中,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于汉朝,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 [史料实证]宋朝在广州、泉州等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以管理商舶,征收关税,收买进口物资。《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南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因此,南宋一如北宋重视发挥市舶司的作用。这反映南宋 ( )
A.鼓励海外贸易发展
B.政治制度因循守旧
C.经济重心转移海外
D.严格限制商业发展
5.(2024·山西模拟改编)“(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表明 ( )
A.泉州是当时重要的商港
B.马可 波罗曾到达元大都
C.元朝的造船技术很发达
D.元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6.宋元时期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传制度等输往国外,天文、历法、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到亚洲其他国家和欧洲。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这段材料表明 ( )
A.四大发明的对外传播
B.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C.中外文化的广泛交流
D.开放平等的统治政策
【B 思维进阶】
7.[时空观念]13世纪晚期,来广州贸易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很多没有在前代文献中出现过。当时的文献还将这些外贸往来对象划分为大东洋、小东洋、小西洋等区域,以替代前代笼统称呼的“南海诸国”。据此可知当时 ( )
A.中央政权偏安一隅
B.陆上丝绸之路阻隔
C.海疆遭到外人侵蚀
D.海上交通范围拓展
8.(2024 广州期末)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名品。其底色是蒙古人崇尚的白色,青蓝色花纹受伊斯兰文化影响,制作花纹的颜料“钴蓝”由波斯商人带来,它的花纹既有汉人推崇的梅兰竹菊、蒙古人喜欢的牡丹和芍药,也有西亚文化的葡萄藤。这表明 ( )
A.中国精美瓷器都是青花瓷
B.元朝时期青花瓷工艺发展的高超
C.中华文明有兼收并蓄特征
D.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工艺
9.宋元时期中外交往得到了新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的丝绸贸易也蓬勃发展。
——摘编自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二 成书于元成宗时期的《南海志》记录了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名字……元朝主要出口丝织品、瓷器、金银器、铁器、漆器等,进口象牙、珍珠、犀角、钻石、香料等商品。在泉州、广州等城市设有市舶司,专门管理海外贸易。元代的泉州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港之一。通过陆路进行的对外贸易,仍有相当规模。与前代相比,元朝与外国的联系有显著发展。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情况
朝代 交流情况
宋代 宋政府派使团前往高丽,带去100多种药材,包括牛黄、麝香等珍贵名药
经市舶司由大食商人运往欧、亚、非等地的中国药材将近60种
元代 伊斯兰教徒拉施德非常重视中国医学,主译了波斯文中国医学丛书《伊利汗的中国科学宝藏》
忽必烈时期为满足西域侍卫亲军的医疗需要,设置了一系列专门机构,推广、发展民族医药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海外贸易的新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1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4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元朝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宋元时期中外医药交流的主要方式。(4分)分析中外医药交流的意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