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学案(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1 15:49:06

文档简介

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目标导学】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标出清朝的疆域四至(时空观念)
3.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决心(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思考:“贵国”是指哪个国家 “余”指的是谁 如何评价此人
(1)“贵国”:荷兰。
(2)“余”: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思考: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1)措施: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家国情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二、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思考:结合右侧图片史料,完善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措施。
方式 内容
册封首领 1653年顺治皇帝正式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13年,清廷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设立机构 1727年,设置驻藏办事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设立噶厦,授命达赖喇嘛和驻藏办事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确立制度 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金瓶掣签,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思维指引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办事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史料实证
三、巩固西北边疆
思考:列举清廷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
1.平定叛乱
(1)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打败噶尔丹;乾隆时期,清军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
(2)乾隆皇帝调兵讨伐,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
2.设立机构:1762年,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3.妥善安置: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史料实证
四、雅克萨之战
思考:康熙帝如何解决“罗刹”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结果如何
1.解决:1685年和1686年,两次击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捣毁城堡。
2.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史料实证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皇帝
五、清朝的疆域
思考:据右图信息,完善示意图。
时空观念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重要指引。
【任务驱动1】大一统的巩固和发展
(1)清朝疆域示意图中A处应填写 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疆域的形成过程。(4分)
答:形成过程:继承前代王朝的领土;打败郑氏军队,将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办事大臣,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雅克萨之战,打败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
【任务驱动2】大一统的创新和意义
材料 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前,历代以长城为限,实行华夷分治,始终没有完成对边疆的真正统一。至清,破除千百年来“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提出华夷一体、“中外”一家的新“大一统”理论,废长城,合内地与边疆为一国即中国,在边疆设治,与内地一体化,统归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现对边疆的完全统一,中国及其疆域告成。
——摘编自李治亭、邓树平《论清代边疆研究的三把钥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在民族管理观念上的进步性,(3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答:进步性:发展“大一统”理论;突破传统的“华夷之辨”,强调各民族多元一体;废长城,撤除华夷之间的一道藩篱;推行郡县制,使边疆与中原逐渐一体化;因俗而治、因地制宜,重视加强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
意义: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基本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 济南期末)“十八年(1661年)六月,成功以兵二万五千自安平附近上陆,断安平与赤崁之交通。赤崁城先下……”这反映的是(B)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军进入台湾
D.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2.[历史解释]康熙帝在位时有官员认为台湾远在海外,人口稀少,不如放弃;也有人认为台湾土地肥沃,可成东南各省屏障,避免台湾再度成为反清复明基地,即使耗用经费,也应保住台湾。1684 年,康熙皇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据材料可知,清朝设置台湾府主要是为了(B)
A.打击反清复明势力
B.巩固国家东南海防
C.保卫西北边疆安全
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3.以下是小历同学预习某节内容时搜集到的资料。这个文件夹最恰当的名字是 (A)
A.清廷有效管辖西藏
B.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4.康熙帝说:“朕为天下一统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咸获其所,以享太平。”他采取的行动中起到维护、巩固西北边陲作用的是 (B)
A.发起雅克萨之战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安置土尔扈特部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5.[家国情怀]如图事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该事件表明 (B)
A.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央管辖
B.中华民族有凝聚力向心力
C.中华帝国的版图得以拓展
D.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6.(2024 昆明期末)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俄国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 (D)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 波罗行纪》
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D.《尼布楚条约》
7.1710—1712年,清朝广东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据此可知,清政府(B)
A.海军建设缓慢 B.行使南海主权
C.海洋政策稳定 D.重构海洋社会
【B 思维进阶】
8.[五育·劳育]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将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这样,台湾岛上“烟火相接,开辟芜土,尽为膏腴”。这种行为 (A)
A.加速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提高台湾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C.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D.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9.[时空观念]观察图示,可知我国古代政府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D)
A.政治联姻 B.册封首领
C.文化控制 D.因俗而治
10.清朝统一后,对边疆地区采取了有效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边疆治理政策措施一览表(部分)
地区 史实
东南 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清朝设置①,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西北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东北 康熙帝命令清军痛击俄国侵略者,取得②的胜利,中俄经过协商谈判, 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材料二 清朝的边疆管理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备而周密,在实际运作中,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进完善为中心环节,与其他措施相辅相成,把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加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维护国家疆土有机结合。其突出效益是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疆域的大一统进入政治的大一统,并且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马大正《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表格①②处的内容。(2分)
答:①驻藏办事大臣;②雅克萨之战。
(2)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统治者为安定边疆地区采取的方式。(4分)
答:方式:设置机构、册封首领、平定叛乱、抵御侵略等。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边疆治理取得了的效果。(4分)
答: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加强了边疆与内地的联系;稳定了边疆地区;促使清朝成为疆域辽阔的国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任答四点即可)第18课 清朝的边疆治理
【目标导学】
1.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的建制及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等史实,理解清政府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所作的努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识读《清朝疆域图(1820年)》,标出清朝的疆域四至(时空观念)
3.认识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增强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决心(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思考:“贵国”是指哪个国家 “余”指的是谁 如何评价此人
(1)“贵国”: 。
(2)“余”: ,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思考: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什么作用
(1)措施: 1684年,清朝设置 ,隶属福建省。
(2)作用: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家国情怀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连横《台湾通史》
二、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思考:结合右侧图片史料,完善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措施。
方式 内容
册封首领 1653年顺治皇帝正式赐予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达赖喇嘛金册、金印和“ ”封号
1713年,清廷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 ”封号。此后,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设立机构 1727年,设置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51年,设立 ,授命达赖喇嘛和驻藏办事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颁布法律 1793年,颁布《 》29条,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
确立制度 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要通过 ,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思维指引 元朝时,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办事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史料实证
三、巩固西北边疆
思考:列举清廷巩固西北边疆的措施。
1.平定叛乱
(1)康熙皇帝三次亲征,打败 ;乾隆时期,清军最终平定了准噶尔部。
(2)乾隆皇帝调兵讨伐,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 分裂祖国的叛乱。
2.设立机构:1762年,清朝设置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3.妥善安置:1771年,蒙古族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重返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史料实证
四、雅克萨之战
思考:康熙帝如何解决“罗刹”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结果如何
1.解决:1685年和1686年,两次击败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捣毁城堡。
2.结果: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这个条约从法律上明确了 和 流域包括 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史料实证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皇帝
五、清朝的疆域
思考:据右图信息,完善示意图。
时空观念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重要指引。
【任务驱动1】大一统的巩固和发展
(1)清朝疆域示意图中A处应填写 。(1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疆域的形成过程。(4分)
【任务驱动2】大一统的创新和意义
材料 边疆之得失,实关一代王朝之兴衰,关系当代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边疆不断统一的过程,实际就是中国疆域形成的过程。清以前,历代以长城为限,实行华夷分治,始终没有完成对边疆的真正统一。至清,破除千百年来“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提出华夷一体、“中外”一家的新“大一统”理论,废长城,合内地与边疆为一国即中国,在边疆设治,与内地一体化,统归中央集权管理体制,实现对边疆的完全统一,中国及其疆域告成。
——摘编自李治亭、邓树平《论清代边疆研究的三把钥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在民族管理观念上的进步性,(3分)并分析其意义。(2分)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2024 济南期末)“十八年(1661年)六月,成功以兵二万五千自安平附近上陆,断安平与赤崁之交通。赤崁城先下……”这反映的是( )
A.郑和下西洋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清军进入台湾
D.清军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
2.[历史解释]康熙帝在位时有官员认为台湾远在海外,人口稀少,不如放弃;也有人认为台湾土地肥沃,可成东南各省屏障,避免台湾再度成为反清复明基地,即使耗用经费,也应保住台湾。1684 年,康熙皇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据材料可知,清朝设置台湾府主要是为了( )
A.打击反清复明势力
B.巩固国家东南海防
C.保卫西北边疆安全
D.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3.以下是小历同学预习某节内容时搜集到的资料。这个文件夹最恰当的名字是 ( )
A.清廷有效管辖西藏
B.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C.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D.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4.康熙帝说:“朕为天下一统主,务使四海之内,人民咸获其所,以享太平。”他采取的行动中起到维护、巩固西北边陲作用的是 ( )
A.发起雅克萨之战
B.平定噶尔丹叛乱
C.安置土尔扈特部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5.[家国情怀]如图事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该事件表明 ( )
A.新疆正式纳入了中央管辖
B.中华民族有凝聚力向心力
C.中华帝国的版图得以拓展
D.加强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
6.(2024 昆明期末)1689年清政府为了防止俄国的侵略和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雅克萨之战取得胜利之后,在中俄东段边界立了一块“永久界碑”,说明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走向。立此界碑的法律依据是 ( )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 波罗行纪》
C.《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D.《尼布楚条约》
7.1710—1712年,清朝广东水师巡视西沙群岛,“自琼崖……经七洲洋、四更沙,周遭三千里,躬自巡视,地方宁谧”。据此可知,清政府( )
A.海军建设缓慢 B.行使南海主权
C.海洋政策稳定 D.重构海洋社会
【B 思维进阶】
8.[五育·劳育]在台湾,郑成功规定,每番社派去汉族农民一名,给熟牛一头和一些农具等,将铁犁牛耕等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这样,台湾岛上“烟火相接,开辟芜土,尽为膏腴”。这种行为 ( )
A.加速了台湾的开发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提高台湾人民的整体文化素质
C.为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D.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
9.[时空观念]观察图示,可知我国古代政府对西藏治理的特点是 ( )
A.政治联姻 B.册封首领
C.文化控制 D.因俗而治
10.清朝统一后,对边疆地区采取了有效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朝边疆治理政策措施一览表(部分)
地区 史实
东南 1683年清军入台,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西南 顺治皇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 康熙帝册封另一位藏传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727年清朝设置 ,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西北 康熙皇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和葱岭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政事务
东北 康熙帝命令清军痛击俄国侵略者,取得 的胜利,中俄经过协商谈判, 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材料二 清朝的边疆管理方面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备而周密,在实际运作中,以行政管理体制的改进完善为中心环节,与其他措施相辅相成,把提高边疆各少数民族的向心力、加强有效的行政管理和维护国家疆土有机结合。其突出效益是把边疆与内地的整体联系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从疆域的大一统进入政治的大一统,并且在边疆民族地区形成了持续稳定、统一的政治局面。
——马大正《清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
(1)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表格①②处的内容。(2分)
(2)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统治者为安定边疆地区采取的方式。(4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的边疆治理取得了的效果。(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