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目标导学】
1.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实行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过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闭关自守的影响,认识到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思考:右侧史料体现的是清朝设立的哪一机构 这一机构的设置起到了什么作用
(1)机构:军机处。
(2)作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 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2.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 进一步强化。
思维指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史解释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思考:“胡中藻被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现象 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1)现象: 。
(2)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和进步。
2.清朝统治者还推行了哪些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是什么
(1)表现:大力提倡 ;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2)目的: 。
史料实证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皇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自《中国历史》
七下P112相关史事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表现
政治腐败 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 的趋势
财政危机 乾隆后期,财政虚耗很大。嘉庆以后,出现了
贫富分化 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 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影响:1796年, 起义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家国情怀
四、闭关政策
思考:《广州十三行》反映了清朝哪项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1.政策:实行 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2.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 于世界潮流。
思维指引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断绝对外贸易。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同时也造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任务驱动1】读图看变化
材料一
(1)材料一是从秦汉到明清的君臣关系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1分)说说清朝的新的表现。(2分)
【任务驱动2】读史知原因
材料二 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2分)分析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影响。(2分)
【任务驱动3】学史知兴替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做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鼎盛中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请根据上表文字材料和结构图关键词提示,结合具体史实论述“清朝繁荣盛世背后孕育危机”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8分)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史料实证]军机处设立之后,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日为最末之一日,折奏为多至百余件,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至一日者。这表明军机处( )
A.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行政办事效率较高
C.行政程序非常烦琐
D.保密意识极其强烈
2.[历史解释]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依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代替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设置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3.清初奏折直接送往内廷由皇帝御览,皇帝军机处磋商,之后才往下层的内阁与相关部门进行附议或执行。奏折制度的产生 ( )
A.使军机处具有了决策权
B.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C.说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4.[跨学科·语文]清初的一位诗人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此文人被朝廷定罪问斩。这反映了清初实行 ( )
A.厂卫制度 B.八股取士
C.文字狱 D.闭关锁国
5.[唯物史观](2024·济南期末)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知识分子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籍上,埋首故纸堆中寻章摘句,以逃避社会现实、形成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现象反映出清朝 ( )
A.戏剧艺术形式创新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思想文化专制加强
D.科举取士不断发展
6.“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反映清朝官僚体制整体上呈现的趋势为 ( )
A.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B.收入减少,财政危机
C.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D.官场腐败,贪风盛行
7.清朝中期以后,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沦为乞丐。“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多万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者竟达8 00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清朝( )
A.土地兼并严重人均面积逐步减少
B.政治腐败官员贪污严重
C.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8.[跨学科·美术]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 )
A.破坏了传统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B.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和人民反抗
C.体现了清朝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
D.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落伍了
【B 思维进阶】
9.[历史解释](2024·珠海模拟)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 )
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
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强化了君主专制机制
10.(2024·武汉期末)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写照。由以下两幅作品的内容可知清代 ( )
A.贫富分化严重 B.对外交流频繁
C.繁荣危机并存 D.财政危机加剧
11.政策演变影响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1)指出材料一记述的清朝机构,(1分)并分析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的影响。(1分)
(2)指出材料二中清朝实行的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的政策,(1分)并分析它的消极影响。(3分)
(3)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目的。(1分)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1分)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目标导学】
1.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制造文字狱与实行文化专制的史实,知道清朝中期以后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了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过程(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闭关自守的影响,认识到开放则兴,封闭则衰(家国情怀)
【知识建构】
基础自主落实
一、军机处的设立
1.思考:右侧史料体现的是清朝设立的哪一机构 这一机构的设置起到了什么作用
(1)机构:军机处。
(2)作用: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
2.奏折制度: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维指引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历史解释
(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檐曝杂记》卷一
二、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1.思考:“胡中藻被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什么现象 对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1)现象:文字狱。
(2)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2.清朝统治者还推行了哪些文化专制政策 目的是什么
(1)表现:大力提倡尊孔读经;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收缴并销毁。
(2)目的:维护集权统治。
史料实证
大臣胡中藻写的诗中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之句,乾隆皇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 ”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摘自《中国历史》
七下P112相关史事
三、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1.表现
政治腐败 乾隆以后,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
财政危机 乾隆后期,财政虚耗很大。嘉庆以后,出现了财政危机
贫富分化 清朝中期以后,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社会危机重重
2.影响:1796年,白莲教起义爆发,导致清朝元气大伤,是清朝走向衰落的转折点。
家国情怀
四、闭关政策
思考:《广州十三行》反映了清朝哪项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1.政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2.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思维指引 闭关锁国政策是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完全断绝对外贸易。
史料实证
素养探究实践
【情境创设】
清朝统治者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同时也造成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任务驱动1】读图看变化
材料一
(1)材料一是从秦汉到明清的君臣关系变化,指出其反映的实质。(1分)说说清朝的新的表现。(2分)
答:实质:皇权不断加强。表现:军机处的设立,奏折制度的形成。
【任务驱动2】读史知原因
材料二 清初,小农思想指导下的对外政策,进取不足而保守有余,统治者对当时世界大势缺乏足够认识,以天朝大国乃世界中心自居,视外国为蛮夷,居高临下地处处加以提防。清朝最初实行比明朝更严厉的海禁政策,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令: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广州一地通商……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闭关政策。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原因。(2分)分析清朝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影响。(2分)
答: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相对封闭;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统治者对外部形势认识不足。
影响:这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导致当时的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任务驱动3】学史知兴替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做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3)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鼎盛中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请根据上表文字材料和结构图关键词提示,结合具体史实论述“清朝繁荣盛世背后孕育危机”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8分)
答:观点:清朝繁荣盛世背后孕育危机。
论述:清朝前期疆域开拓并巩固、经济繁荣、政局稳定,但鼎盛中危机初显。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这一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容易出现政治腐败导致政治危机;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字狱和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面对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政府担心国家主权受到侵犯,实行闭关政策,导致国家闭塞。清朝中期以后社会危机重重,与同时期欧美国家比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学业分层评价
【A 达标自测】
1.[史料实证]军机处设立之后,每日折奏多者至五六十件,年终十二月二十日为最末之一日,折奏为多至百余件,或明发上谕,或廷寄,皆于当天办完,未有压搁至一日者。这表明军机处(B)
A.成为中央决策机构
B.行政办事效率较高
C.行政程序非常烦琐
D.保密意识极其强烈
2.[历史解释]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依皇帝旨意拟发谕旨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代替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设置军机处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3.清初奏折直接送往内廷由皇帝御览,皇帝军机处磋商,之后才往下层的内阁与相关部门进行附议或执行。奏折制度的产生 (D)
A.使军机处具有了决策权
B.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C.说明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4.[跨学科·语文]清初的一位诗人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此文人被朝廷定罪问斩。这反映了清初实行 (C)
A.厂卫制度 B.八股取士
C.文字狱 D.闭关锁国
5.[唯物史观](2024·济南期末)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知识分子把时间和精力用在古籍上,埋首故纸堆中寻章摘句,以逃避社会现实、形成一种以考据为主要治学内容的学术思潮。这种现象反映出清朝 (C)
A.戏剧艺术形式创新
B.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思想文化专制加强
D.科举取士不断发展
6.“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反映清朝官僚体制整体上呈现的趋势为 (D)
A.社会安定,经济繁荣
B.收入减少,财政危机
C.土地兼并,贫富分化
D.官场腐败,贪风盛行
7.清朝中期以后,很多背井离乡的农民沦为乞丐。“嘉庆时,北京城的乞丐就有10多万人,嘉庆元年的一个冬夜,露宿街头被冻死者竟达8 000人”。出现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清朝(A)
A.土地兼并严重人均面积逐步减少
B.政治腐败官员贪污严重
C.战争频繁社会动荡
D.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8.[跨学科·美术]用漫画的形式呈现历史,让读史更轻松。如图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对中国社会发展造成的最大危害是 (D)
A.破坏了传统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
B.防止西方殖民者入侵和人民反抗
C.体现了清朝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
D.使中国与世隔绝在世界上落伍了
【B 思维进阶】
9.[历史解释](2024·珠海模拟)有学者指出,尽管“军机处的设立无疑与雍正年间西北两路用兵密切相关”,但其“本质并不在军事,而在有‘承旨办理机务’之名的秘密政治”。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 (D)
A.解决了西北军事危机
B.规范了行政机构运转
C.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D.强化了君主专制机制
10.(2024·武汉期末)文学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写照。由以下两幅作品的内容可知清代 (C)
A.贫富分化严重 B.对外交流频繁
C.繁荣危机并存 D.财政危机加剧
11.政策演变影响社会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清史稿 军机大臣年表序》
材料二 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寥寥,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材料四 “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1)指出材料一记述的清朝机构,(1分)并分析它的设立对历史的发展的影响。(1分)
答:机构:军机处。影响: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2)指出材料二中清朝实行的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的政策,(1分)并分析它的消极影响。(3分)
答:政策:文字狱。
消极影响: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慌,摧残了许多人才,致使士人不敢过问政治,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分析材料三反映的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的根本目的。(1分)根据材料四,分析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原因。(1分)
答: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原因:外国货中国不缺,不必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