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统编2024七下语文同步精品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人教2024版七下语文 阶段性检测讲解课件
七下语文第2单元测试02
范围:第2单元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已经有五千年了,时光的潮汐中,有些东西因为稳重纷纷沉淀了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落在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与这个民族rónɡ①____为一体,这种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叫作——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bān lán②______,除了传统节日,我们的汉字、服饰、建筑、书jí③_____等无不光彩夺目。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又是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形式。
融
斑斓
籍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浩浩荡荡 B. 稳重 C.蕴含 D.源远流长
B
【解析】B.“稳重”是指庄重而有分寸,不轻浮。一般用来形容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厚重”。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5)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________! (光未然《黄河颂》)
谁家玉笛暗飞声
凭君传语报平安
惟解漫天作雪飞
雄兔脚扑朔
摇篮
(6)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______________,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7)韩愈的《晚春》中,写晚春时节草木竞相开花、争奇斗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美好形象,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
我们的战士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了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B.汉语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手足”指代兄弟,“巾帼”指代男子。
C.《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文章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D.《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B
【解析】B.“巾帼”指代女子,不是男子。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A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B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B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A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A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A就问B:“车呢?”
6.文段中的A、B分别是谁( )(3分)
A.二强子 虎妞 B.二强子 小福子
C.祥子 虎妞 D.祥子 小福子
C
7.是什么原因使A大病了一场?A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
祥子为了多赚点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
那辆车因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被卖了。
(二)现代文阅读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20世纪90年代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其实挺好,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多好的事啊。”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我理解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记叙了乡村几代人与稻田的故事,也传达了新时代气息。
B.第⑧段写父母亲虽然已经离开农村了,但他们依然牵挂着稻田。
C.第⑨段从农具、村貌、政策、农人思想的变化展示农村新貌。
D.文题中的“稻田”即长丰大丘,寄托农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解析】D.“稻田”不只是指长丰大丘,还有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等家乡的许多稻田。
D
9.“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了这句,此时的你一定想到了丰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3分)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B.题干中提到了“稻花香”“丰收”,所以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合适。
B
10.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20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塘堤破旧 ②______________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惊喜、激动
田地用机械化耕作,塘堤都抹上了水泥
哀叹、惋惜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将爷爷那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4分)
示例:唉!可惜了这些田地啊!曾经那么肥沃的土地,一年能种两季呢!现如今,就让它这样荒着,太浪费了,如果都能种上稻谷,那该多好啊!
丰 碑
李本深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⑥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借火……______,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我要……”
⑨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2.在文中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解析】C.结合横线前后内容,以及横线后句式特点,此处用问句最合适。
C
13.下列对第 段“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中将军心理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惊愕 B. 感动 C.敬佩 D.平静
【解析】D.这句话是对将军得知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严寒天气里一位战士身穿单薄的衣裳被冻死,将军本来气愤不已,想要责备军需处长,没想到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此感到惊愕、感动、敬佩,心情复杂,不能平静。
D
14.最后一段中“这样的军队”是指怎样的军队?说说你的理解。(4分)
15.怎样理解题目“丰碑”的含义?(4分)
一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军队。
“丰碑”本来指用来纪念英雄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和伟大的功绩。文中“丰碑”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的身躯,象征了他的高尚品质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①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③,莅事惟烦④。’不徒言⑤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即一无所知。④莅(lì)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⑤不徒言:不只是虚言。
16.结合选文内容,下列对唐太宗的形象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君主。
B. 他是一个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君主。
C.他是一个知道反省的君主。
D.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
【解析】D.文中并没有提到他野心勃勃。
D
17.请谈谈唐太宗的一番话给你的启示。(4分)
示例: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明事理,少走弯路,否则便会“莅事惟烦”。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朕向为群凶未定 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B.为人大须学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C.比来四海安静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政教之道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蒲松龄《狼》)
【解析】A.因为/成为;B.表程度,很,非常/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C.安稳/怎么;D.结构助词“的”。
D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各地动乱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平定(没有纷乱),(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看),(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烦恼。’这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若耶溪上①
[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②酒薄何妨醉,菰③正堪④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乡村集市。③菰(ɡ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19.这首诗意象丰富,前两句中“霜风”“红叶”两个意象暗示了时令是( )(3分)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C
20.对于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有人读出了愉悦,有人读出了落寞。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却只能聊以自慰。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开展了以“家国,因你更美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七年级(1)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两字的字源。根据下图,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图一 图二
B
A.“家”和“国”都是名词。
B.由图一中“家”的字形可知,“家”是半包围结构。
C.在古代汉语中,“国”既指国家,也可指国都、京城,而现代汉语中则无“国都、京城”这一义项。
D.图二中有一个错别字,“候”应为“侯”。
【解析】B.“家”是上下结构。
22.七年级(3)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情怀”的含义。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从中提炼“家国情怀”的含义。(6分)
材料一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 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示例:家国情怀就是拥有仁爱之心,有责任和担当,有为民族和国家无私忘我的博大胸怀。
23.下面是校团委发布的一则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
同学们:
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②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③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
④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⑤请各班参赛选手于本周三下午2点到校团委办公室抽签。
校团委
2025年3月11日
第①句搭配不当,可将“意识”改为“水平”。第③句成分残缺,在“朗诵”后加“的内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 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请你以“谢谢你的礼物”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已经有五千年了,时光的潮汐中,有些东西因为稳重纷纷沉淀了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落在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与这个民族rónɡ① 融 为一体,这种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叫作——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bān lán② 斑斓 ,除了传统节日,我们的汉字、服饰、建筑、书jí③ 籍 等无不光彩夺目。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又是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形式。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浩浩荡荡 B. 稳重 C.蕴含 D.源远流长
【解析】B.“稳重”是指庄重而有分寸,不轻浮。一般用来形容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厚重”。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5)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 !(光未然《黄河颂》)
(6)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7)韩愈的《晚春》中,写晚春时节草木竞相开花、争奇斗艳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8)《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美好形象,一句“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了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B.汉语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手足”指代兄弟,“巾帼”指代男子。
C.《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文章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D.《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解析】B.“巾帼”指代女子,不是男子。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A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B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B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A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A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A就问B:“车呢?”
6.文段中的A、B分别是谁(C)(3分)
A.二强子 虎妞 B.二强子 小福子
C.祥子 虎妞 D.祥子 小福子
7.是什么原因使A大病了一场?A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
祥子为了多赚点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
那辆车因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被卖了。
(二)现代文阅读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20世纪90年代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其实挺好,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多好的事啊。”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我理解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文章记叙了乡村几代人与稻田的故事,也传达了新时代气息。
B.第⑧段写父母亲虽然已经离开农村了,但他们依然牵挂着稻田。
C.第⑨段从农具、村貌、政策、农人思想的变化展示农村新貌。
D.文题中的“稻田”即长丰大丘,寄托农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解析】D.“稻田”不只是指长丰大丘,还有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等家乡的许多稻田。
9.“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了这句,此时的你一定想到了丰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B)(3分)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B.题干中提到了“稻花香”“丰收”,所以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合适。
10.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20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塘堤破旧 ② 哀叹、惋惜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 田地用机械化耕作,塘堤都抹上了水泥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惊喜、激动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将爷爷那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4分)
示例:唉!可惜了这些田地啊!曾经那么肥沃的土地,一年能种两季呢!现如今,就让它这样荒着,太浪费了,如果都能种上稻谷,那该多好啊!
丰 碑
李本深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⑥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借火…… ,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我要……”
⑨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2.在文中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解析】C.结合横线前后内容,以及横线后句式特点,此处用问句最合适。
13.下列对第 段“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中将军心理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惊愕 B. 感动 C.敬佩 D.平静
【解析】D.这句话是对将军得知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严寒天气里一位战士身穿单薄的衣裳被冻死,将军本来气愤不已,想要责备军需处长,没想到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此感到惊愕、感动、敬佩,心情复杂,不能平静。
14.最后一段中“这样的军队”是指怎样的军队?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一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军队。
15.怎样理解题目“丰碑”的含义?(4分)
“丰碑”本来指用来纪念英雄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和伟大的功绩。文中“丰碑”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的身躯,象征了他的高尚品质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①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③,莅事惟烦④。’不徒言⑤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即一无所知。④莅(lì)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⑤不徒言:不只是虚言。
16.结合选文内容,下列对唐太宗的形象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D)(3分)
A.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君主。
B. 他是一个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君主。
C.他是一个知道反省的君主。
D.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
【解析】D.文中并没有提到他野心勃勃。
17.请谈谈唐太宗的一番话给你的启示。(4分)
示例: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明事理,少走弯路,否则便会“莅事惟烦”。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D)(3分)
A.朕向为群凶未定 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B.为人大须学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C.比来四海安静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政教之道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蒲松龄《狼》)
【解析】A.因为/成为;B.表程度,很,非常/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C.安稳/怎么;D.结构助词“的”。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各地动乱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平定(没有纷乱),(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看),(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烦恼。’这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若耶溪上①
[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②酒薄何妨醉,菰③正堪④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乡村集市。③菰(ɡ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19.这首诗意象丰富,前两句中“霜风”“红叶”两个意象暗示了时令是(C)(3分)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对于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有人读出了愉悦,有人读出了落寞。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却只能聊以自慰。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开展了以“家国,因你更美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七年级(1)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两字的字源。根据下图,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图一 图二
A.“家”和“国”都是名词。
B.由图一中“家”的字形可知,“家”是半包围结构。
C.在古代汉语中,“国”既指国家,也可指国都、京城,而现代汉语中则无“国都、京城”这一义项。
D.图二中有一个错别字,“候”应为“侯”。
【解析】B.“家”是上下结构。
22.七年级(3)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情怀”的含义。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从中提炼“家国情怀”的含义。(6分)
材料一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 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示例:家国情怀就是拥有仁爱之心,有责任和担当,有为民族和国家无私忘我的博大胸怀。
23.下面是校团委发布的一则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 同学们: 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②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③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④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⑤请各班参赛选手于本周三下午2点到校团委办公室抽签。 校团委 2025年3月11日
第①句搭配不当,可将“意识”改为“水平”。第③句成分残缺,在“朗诵”后加“的内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 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请你以“谢谢你的礼物”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第二单元学业质量评价
(建议用时: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中国历史,浩浩荡荡已经有五千年了,时光的潮汐中,有些东西因为稳重纷纷沉淀了下来。这些沉淀下来的东西,落在哪儿就在哪儿生根发芽,互相影响,互相改变,与这个民族rónɡ① 融 为一体,这种富有感染力的东西叫作——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五彩bān lán② 斑斓 ,除了传统节日,我们的汉字、服饰、建筑、书jí③ 籍 等无不光彩夺目。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又是中华文明得以源远流长的重要形式。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浩浩荡荡 B. 稳重 C.蕴含 D.源远流长
【解析】B.“稳重”是指庄重而有分寸,不轻浮。一般用来形容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改为“厚重”。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3)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4)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5)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 摇篮 !(光未然《黄河颂》)
(6)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 我们的战士 ,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7)韩愈的《晚春》中,写晚春时节草木竞相开花、争奇斗艳的句子是: 草树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8)《木兰诗》以质朴生动的语言塑造了木兰奔赴战场的美好形象,一句“ 万里赴戎机 , 关山度若飞 ”让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跃然纸上。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B)(3分)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了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
B.汉语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手足”指代兄弟,“巾帼”指代男子。
C.《老山界》的作者是陆定一,文章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
D.《土地的誓言》作者端木蕻良,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科尔沁旗草原》等。
【解析】B.“巾帼”指代女子,不是男子。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A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B着了慌,到娘娘庙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给他灌下去……B这才想起去请大夫。扎了两针,服了剂药,A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
A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A就问B:“车呢?”
6.文段中的A、B分别是谁(C)(3分)
A.二强子 虎妞 B.二强子 小福子
C.祥子 虎妞 D.祥子 小福子
7.是什么原因使A大病了一场?A问起的那辆车后来的命运怎样?请用简要的语言回答。(2分)
祥子为了多赚点钱,在烈日和暴雨下拉车,被暴雨淋坏了身子,大病一场。
那辆车因安葬难产而死的虎妞而被卖了。
(二)现代文阅读
与稻田重逢
谢枚琼
①儿时记忆里,散布在村子里的每一块稻田,都像家里的孩子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村里人的心思似乎都扑在稻田里,唤起孩子的名字,一贯粗嗓门,而说到稻田呢,开口闭口则是“俺家的长丰大丘”“屋门口的三湾丘”……完全是一副温柔的声调。
②老家地处丘陵地带,村民往往按其形状和所在地或其他缘故,给一丘丘稻田命名。
③每一丘稻田即是每一家的孩子,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比喻。稻田像个碗,装着村子绵长的日子。
④站在老屋门槛外,一抬眼就能看到长丰大丘。长方形,显得规整,足有五亩三分。大丘的上面就是椿树塘,只要塘里有水,这田里的收成就不愁了,所以叫它“长丰”还真不是没来由的。一脚踩进黑油油的泥里,一股爽溜溜痒滋滋的感觉从足底直抵心里头。长丰大丘以前可是谁家都想耕作的一块田。分田到户时,爷爷靠运气抓阄分得了长丰大丘,高兴得不亚于中了头彩,一天里少不了要去田边转上几趟。邻居槐三爷见了,半是调侃半是妒忌地讲:“转什么转呢,别人又搬不走你的田。”
⑤田是好田,种田的亦是好手。爷爷在长丰大丘干得风生水起,一年两季里,稻子穗穗金黄饱满。
⑥后来,村里对田地进行调整,长丰大丘被槐三爷家的后辈新初分去了,爷爷为此郁闷了好一阵子。当时爷爷已八十高龄,可他还是喜欢到田边去转悠转悠,有次新初随口说了一句:“老伯你就莫操长丰大丘的闲心喽!现在种田也有新法子了呢!”给爷爷呛得半天不吭声。自此,他的心思便转移到了自家屋后的菜地里。
⑦20世纪90年代起,村子里的年轻人如新初,大都加入打工的行列南下北上。一片热闹声中,稻田的名字逐渐变得暗淡。起始,两季稻改成一季,后来有的田连一季也不种了,任其杂草丛生。那时的爷爷经常搬把竹椅子倚门而坐,望着长丰大丘叹着气。椿树塘多年不曾清淤,塘堤也日渐破旧。
⑧爷爷奶奶过世后,父母随我住到了县城,一年到头已难得回老家一趟。长丰大丘,以及那些曾经被村里人视为命根子的稻田,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是父母还会在家里,不时提及一丘丘稻田的名字。母亲说:“现在种田的政策其实挺好,不用交税,还有补贴,多好的事啊。”父亲接过话题:“像长丰大丘那么好的田,荒了真可惜。”我理解父母对于田地的那份情感。他们骨子里和爷爷一样,把自己的一生与田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⑨阳春三月的一天,正是水桐花开的时节,母亲意外接到了新初打来的电话。原来新初回到了村里老家,他不想再南下打工了,打算回来好好种田,问母亲闲置在村里的田能不能让给他种。新初许诺,下次给家里送新米来。父亲在一旁搭话:“一粒米都不要你送,只管种好。”新初抑制不住高兴的心情,话也多了起来。他告诉母亲,现在种田可轻松多了,他已经添置了崭新的农机农具,什么耕整机、插秧机、施肥机,都配了好几种了,政府给补贴了上万元,自己花不了几个钱。特别是乡里专门派了督导组下到村子里,帮着把基本水利建设搞好了。椿树塘的塘堤都抹上了水泥,再也不用担心会垮塌了。
⑩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驾车陪父母回家。父母望着车窗外的乡野田畴,满目的青色让他们的话匣子再也关不住了。他们指点着视野里那一丘丘稻田,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像久别后的重逢,如数家珍。
他们最关心的当然还是长丰大丘。站在老屋前的地坪中,一眼就能看见长丰大丘里浮起的那一层盈盈新绿,着实让人一番惊喜。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文章记叙了乡村几代人与稻田的故事,也传达了新时代气息。
B.第⑧段写父母亲虽然已经离开农村了,但他们依然牵挂着稻田。
C.第⑨段从农具、村貌、政策、农人思想的变化展示农村新貌。
D.文题中的“稻田”即长丰大丘,寄托农人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解析】D.“稻田”不只是指长丰大丘,还有大湾丘、四方丘、枫叶丘等家乡的许多稻田。
9.“稻田的名字再度在小村叫响,一阵微风从田野上吹过来,我仿佛嗅到了稻花香的清新,让人陶醉。”读了这句,此时的你一定想到了丰收,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起下面选项中的哪两句?请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项(B)(3分)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B.题干中提到了“稻花香”“丰收”,所以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最合适。
10.根据时间线索,完成下面表格。(4分)
时间 长丰大丘与春树塘 家人态度
儿时 田里有黑油油的泥,塘里有水 向往、喜爱
20世纪90年代起 田里杂草丛生,塘里堆满淤泥,塘堤破旧 ② 哀叹、惋惜
接到新初电话时 ① 田地用机械化耕作,塘堤都抹上了水泥 高兴、欣喜
周末回家时 浮起新绿 惊喜、激动
11.联系上下文,揣摩第⑦段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将爷爷那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4分)
示例:唉!可惜了这些田地啊!曾经那么肥沃的土地,一年能种两季呢!现如今,就让它这样荒着,太浪费了,如果都能种上稻谷,那该多好啊!
丰 碑
李本深
①一支长长的红军队伍,在云中山的冰天雪地里,顶着混沌迷蒙的飞雪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一只冰坨了。狂风狼似的嗥叫着,要征服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的马早已让给了伤号。将军和战士们一道踏着冰雪行军,他不时被寒风呛得咳嗽着,他要率领这支队伍向前挺进,为后续部分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十分恶劣的环境和十分残酷的战斗,可能两天、三天吃不上饭,可能要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哦,可能太多了,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将军思索着……
③前面的队伍突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将军的警卫员回来告诉他:“……前面……冻死了一个人……”
⑥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依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飞雪打熄,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士借火…… ,像树叶、像箔片一样薄薄地贴在他身上,他的……他的御寒衣服呢?为什么没有发下来?
⑧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我要……”
⑨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怒。
终于,有什么人对将军小声地说:“这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为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至齐眉处向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雪更大了,风更狂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地钻进了弥天的风雪之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又坚定的脚步声在说:“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军队,还会属于谁呢?”
(选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12.在文中第⑦段的横线上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
B.他居然穿着这样单薄、破旧的衣服
C.怎么?他的衣服这么单薄、破旧
D.看,他的衣服多么单薄、破旧
【解析】C.结合横线前后内容,以及横线后句式特点,此处用问句最合适。
13.下列对第 段“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中将军心理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惊愕 B. 感动 C.敬佩 D.平静
【解析】D.这句话是对将军得知牺牲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严寒天气里一位战士身穿单薄的衣裳被冻死,将军本来气愤不已,想要责备军需处长,没想到这位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为此感到惊愕、感动、敬佩,心情复杂,不能平静。
14.最后一段中“这样的军队”是指怎样的军队?说说你的理解。(4分)
一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军队。
15.怎样理解题目“丰碑”的含义?(4分)
“丰碑”本来指用来纪念英雄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和伟大的功绩。文中“丰碑”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的身躯,象征了他的高尚品质与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①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②,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③,莅事惟烦④。’不徒言⑤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群凶:指当时各地动乱。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即一无所知。④莅(lì)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感到麻烦。⑤不徒言:不只是虚言。
16.结合选文内容,下列对唐太宗的形象概括不准确的一项是(D)(3分)
A.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君主。
B. 他是一个知道学习重要性的君主。
C.他是一个知道反省的君主。
D.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君主。
【解析】D.文中并没有提到他野心勃勃。
17.请谈谈唐太宗的一番话给你的启示。(4分)
示例:趁着年轻多读书多学习,这样才能明事理,少走弯路,否则便会“莅事惟烦”。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D)(3分)
A.朕向为群凶未定 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B.为人大须学问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C.比来四海安静 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
D.政教之道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蒲松龄《狼》)
【解析】A.因为/成为;B.表程度,很,非常/指年辈较长或排行第一;C.安稳/怎么;D.结构助词“的”。
【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做人非常需要学习与求问。我过去因为各地动乱没有平定,东征西讨,亲自参与军事,没有空暇读书。近来,天下平定(没有纷乱),(我)人在殿堂,不能亲自拿着书卷(看),(就)命令别人读给我听。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政令教化的道理,都在书里。古人说:‘不学习,面对墙壁(一无所知),处理事情只会感到烦恼。’这不只是说说,回想年轻时的处事行为,觉得很是不对。”
若耶溪上①
[宋]陆游
九月霜风吹客衣,溪头红叶傍人飞。
村场②酒薄何妨醉,菰③正堪④烹蟹正肥。
【注释】①此诗写于作者严州任满,卸任归乡之后。②村场:乡村集市。③菰(ɡū):俗称茭白,可食用。④堪:能够;可以。
19.这首诗意象丰富,前两句中“霜风”“红叶”两个意象暗示了时令是(C)(3分)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20.对于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有人读出了愉悦,有人读出了落寞。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的理解。(4分)
示例一:我认为抒发了愉悦之情。诗人面对故乡秋高气爽、红叶翻飞的美景,喜悦之情油然而生,诗人回到故乡后,与乡邻把酒言欢,品尝家乡的美食,感受人情的醇厚。 示例二:我认为表达了诗人卸任后的落寞之感。诗歌中的“霜风”和“红叶”衬托了诗人的凄凉心境,回到了故乡却以“客”自居,说明诗人没有归属感,“何妨醉”写诗人借酒消愁,美食虽好却只能聊以自慰。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校开展了以“家国,因你更美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21.七年级(1)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两字的字源。根据下图,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图一 图二
A.“家”和“国”都是名词。
B.由图一中“家”的字形可知,“家”是半包围结构。
C.在古代汉语中,“国”既指国家,也可指国都、京城,而现代汉语中则无“国都、京城”这一义项。
D.图二中有一个错别字,“候”应为“侯”。
【解析】B.“家”是上下结构。
22.七年级(3)班的同学探究了“家国情怀”的含义。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从中提炼“家国情怀”的含义。(6分)
材料一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材料二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材料三 习近平:“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示例:家国情怀就是拥有仁爱之心,有责任和担当,有为民族和国家无私忘我的博大胸怀。
23.下面是校团委发布的一则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关于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的通知 同学们: ①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学生诗歌朗诵的意识,②校团委定于本周五下午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办“爱国诗歌朗诵会”。③题材不限,凡讴歌祖国、歌颂英雄等健康向上的作品,均可作为朗诵。④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各班利用班会课认真选拔。⑤请各班参赛选手于本周三下午2点到校团委办公室抽签。 校团委 2025年3月11日
第①句搭配不当,可将“意识”改为“水平”。第③句成分残缺,在“朗诵”后加“的内容”。
五、写作能力(60分)
24.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收到过不同的礼物,它可以是一块蛋糕,也可以是一本书;可以是恩师的谆谆教诲,也可以是父母的某次特殊陪伴;可以是朋友的一个拥抱,也可以是陌生人的一个微笑…… 每一份礼物或许都会在你前行的路上带给你温暖、信心与鼓励。请你以“谢谢你的礼物”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2)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3)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