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专题11 资源与国家安全类课件(共7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专题11 资源与国家安全类课件(共7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3 08: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2张PPT)
CANPOINT
-专题十一-
资源与国家安全类
构建网络
content
01
考法1 耕地资源和国家粮食
安全问题
02
考法2 水资源分布、利用与
国家安全
03
考法3 矿产资源与国家安全分析
04
考法4 能源资源分布、利用
与国家安全
考法1
耕地资源和国家粮食
安全问题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1. 粮食安全状况的分析方法
(1)从生产方面看,是否能生产足够的粮食,产量丰歉的年际波动是否会导致某些年份出现严重的粮食短缺,粮食生产与消费在区域上是否均衡。
(2)在总量充足的情况下,是否有相应的措施来消除丰歉波动和区域供需不均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3)在总量不足的情况下,能否从国际市场稳定地进口粮食作为补充。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措施及途径
保障措施 途径
保障 粮食 数量 确保耕 地数量 ①严格控制人口增长;②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③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
提高耕 地质量 ①用养结合,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培肥;②发展节水灌溉技术;③加强低产坡耕地的改造;④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改善耕层结构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续表)
保障措施 途径
保障 粮食 数量 提高土地利用率 ①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②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
提高粮 食单产 ①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与防洪排涝,平整土地;②培育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③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和增施化肥;④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⑤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⑥发展农业机械化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保障措施 途径
保障 粮食 数量 其他 措施 ①建立粮食储备;②进行粮食跨区域调剂;③加强国际贸易;④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续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保障措施 途径
保障 粮食 质量 提高耕 地质量 ①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②减少工业、生活污染土壤,加强耕地重金属污染的治理;③增施有机肥,加强生物防治病虫害
保障耕 地生态 安全 ①推广绿色安全标准化种植技术;②提高优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③发展智慧农业;④加强综合治理,改善环境安全
(续表)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例1 [2023·浙江1月选考] 近年来,我国多地积极实施“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完成(1)~(2)题。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解析] 本题组中“小田变大田”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是对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的重点关注,在解读国家政策中融入学科育人价值,引导关注民生、关注社会,利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1)“小田变大田”土地整治的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流转费用上涨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饮食消费结构升级 D.耕地分布不平衡

通过材料可知“小田变大田”是将“一户多块地”改造为“一户一块地”,并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耕地流转的费用、饮食消费结构、耕地分布等对其影响不大,主要是地块的面积小且分布较分散,通过土地流转等提高地块的面积,以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减少农业成本。故B正确。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解析] 通过“小田变大田”的整治,提高了机械化和农业专业化水平,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降低;
农业经营主体为种粮大户,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减少;
因为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多,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增多;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该项土地整治可以 ( )
A.增加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B.提高农业生产多样化水平
C.缓解耕地非粮化的倾向 D.减少农村劳动力流出数量

因为小田面积小,因此农户大多种植蔬菜等非粮食作物,整合土地后,可机械化、规模化种植粮食作物,可缓解耕地非粮化的现象。故C正确。
  [2024·浙江绍兴一中适应性考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严格保护耕地,稳定和提高产粮能力,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据下表数据,完成1~2题。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省级 行政区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
(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1.M省是 ( )
A.黑龙江 B.四川 C.湖北 D.江苏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省级 行政区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
(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M省平原占比较高,在四个选项中,江苏省全境绝大多数是平原,平原面积占比最高,D正确;
黑龙江、四川、湖北平原面积占比较低,A、B、C错误。所以选D。
省级 行政区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
(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2.与其他三省相比,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度更高,主要基于 ( )
A.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遏制耕地“非粮化” D.人均土地面积较多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省级 行政区 平原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耕地占本区土地面积比例 粮食产量占全国比例(2022年) 粮食自给率
(2022年)
M省 86% 44.32% 5.49% 106.46%
山东 60% 47.36% 8.08% 116.45%
安徽 58% 40.64% 5.97% 137.32%
河南 56% 47.29% 9.89% 149.87%
2.与其他三省相比,河南省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度更高,主要基于 ( )
A.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遏制耕地“非粮化” D.人均土地面积较多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河南省平原面积占比远小于其他三省,但耕地面积占比却较大,而且粮食产量占比更高,粮食自给率更高,说明河南省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C正确;
城镇化水平高,会占据大量耕地,A错误;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是影响粮食安全贡献度的主要因素,B错误;
河南人口较多,人均土地面积较小,D错误。所以选C。
考法2
水资源分布、利用
与国家安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1.水资源短缺原因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
自然 (供水) 原因 ①总量、分布:可利用淡水资源总量有限,淡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②气候:降水较少,季节分配不均,蒸发量大
③河流:河湖少,地表径流量较少(举例: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虽降水充足,但河流少)
④特殊原因: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喀斯特地貌,暗河、溶洞较多,地表水缺乏(漏水)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人为 (需求) 原因 ①需求:人口稠密,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
②利用: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续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节约、合理用水。
④改进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
⑤推广循环水和再生水技术。
⑥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
⑦保护水源、合理开发、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
⑧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节水意识。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水污染严重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1)水污染严重的分析思路
水体自净能力差,污染物排放量大,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水污染。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自然 原因 气候 气温高,利于水体中藻类的生长,加剧水体富营养化;降水少,水体自净能力差
地形 地形较封闭,不利于与外界水体交换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自然 原因 水文 一般径流量越小,流速越小,流域水质越差
生物 流域内植被较少,植被拦截、净化作用较差
人为 原因 经济 农业发展中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农业污染严重;高污染的重工业比重大,工业污染严重
社会 人口众多,生活污水排放量大;环保意识较低;水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续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①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②加强农村水源污染的防治。
③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关、停、并、转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价高的企业。
⑤适当提高水污染排污费的收费指标。
⑥加强关于水污染危害的宣传教育。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3.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1)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2)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3)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调整,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4.跨境水资源开发的原则
(1)坚持国际水法的基本原则,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2)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制定开发重点,合理开发利用。
(3)制定全流域整体开发模式和保护方案,促进全流域国家实现合作共赢,实现跨境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4)建立联合管理机制以妥善解决跨境水资源开发中出现的国际争端问题。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例2 [2024·浙江1月选考] 一个区域的
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
呈正相关。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
两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状况,右图为甲、
乙用水量的构成。完成(1)~(2)题。
省级 行政区 降水量 (mm) 水资源总量 (108m3) 用水量 (108m3) 人均用水
量(m3)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1)调节甲、乙两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 )
A.增加甲的降水量 B.减少乙生活用水量
C.甲、乙间产业转移 D.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省级 行政区 降水量 (mm) 水资源总量 (108m3) 用水量 (108m3) 人均用水
量(m3)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省级 行政区 降水量 (mm) 水资源总量 (108m3) 用水量 (108m3) 人均用水
量(m3)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解析]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影响,人工降雨等成本较高,所以甲省级行政区增加降水量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
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B错误;
省级 行政区 降水量 (mm) 水资源总量 (108m3) 用水量 (108m3) 人均用水
量(m3)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甲省级行政区水资源短缺,但其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影响不大,C错误。
省级 行政区 降水量 (mm) 水资源总量 (108m3) 用水量 (108m3) 人均用水
量(m3)
甲 482.1 23.7 40.0 183.0
乙 987.2 714.2 353.1 605.0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两省级行政区相比 ( )
A.甲的人口数量更多 B.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
C.甲水环境压力更小 D.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

[解析]甲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米3/人≈2200万人,乙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米3/人≈5800万人,A错误;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省级行政区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省级行政区,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B正确;
甲省级行政区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
乙省级行政区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错误。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3.(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西地处云贵高原向两广丘陵过渡区,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广布。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包括拦蓄降水、水源供给、调节径流、洪水调蓄、水质净化等多种功能。水源涵养功能受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水源涵养功能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工程手段来保护和增强水源涵养的能力。近年来,广西的水源涵养能力整体得到提升。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 草地 耕地
水源涵养量(mm) 251.78 162.82 58.73
2020年广西土地 利用类型占比(%) 64.38 4.37 27.19
材料二 下表为单位面积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源涵养量及2020年广西部分土地利用类型占比表,图甲为广西区域略图,图乙为广西水源涵养能力区域分级示意图。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1)描述广西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的特点,并分析Ⅰ区水源涵养能力高于Ⅲ区的自然原因。(4分)
[答案] 空间分布不均,西南部和东北部较高,西北部和中部偏低。
原因:年降水量大;森林覆盖率高;岩溶地貌分布少,土层保水能力强。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读图,广西水源涵养能力空间分布不均,具体表现为:西南部和东北部较高,西北部和中部偏低。结合广西区域略图可知,Ⅰ区域年降水量大,河流发育较多;结合材料一可知,西北部地区岩溶地貌广布,东北部岩溶地貌分布相对少,土层保水能力强,土壤发育较好,森林覆盖率高。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2)说出近年来使广西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升的人类活动。(3分)
[答案] 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林等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调整。
[解析] 结合材料可知,水源涵养能力受气候、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林地水源涵养量最高。广西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提升水资源的蓄容量;种植水土保持林等,提升林地覆盖面积;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调整,减少不合理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3)从水资源安全角度指出广西推动水源涵养功能建设的意义。(6分)
[答案] 保障水源供给,调节径流变化,改善流域水质。
[解析] 广西推动水源涵养功能建设,有助于保障水源供给,避免出现水资源紧张;调节径流变化,使径流变化幅度减小;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流域水质。
考法3
矿产资源与
国家安全分析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1.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安全保障
(1)开发条件
资源条件 储量、分布、品质、埋藏深浅、开采难度
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
基础条件 交通、产业基础、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市场条件 需求量大小及距离消费市场的远近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矿业城市经常面临的问题: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应对措施:合理开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提高加工技术,开发新产品;改善交通条件;拓展旅游、文化市场;整治污染,保护和美化环境。
(4)保障矿产资源安全的三大关键——开源、节流、储备。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矿产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有利 影响 ①促进采矿业的发展,通过产业链广泛拉动相关部门,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经济发展
②缓解战略性矿产资源紧张状况,防止供应中断,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防体系的建设
③实现矿产资源国际化战略,促进经济全球化
④利于维护生态安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不利 影响 ①矿产品进口量逐年增加,矿产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矿产资源的供给风险显著加剧
②矿产资源的国际争端发生频率上升
(续表)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例3 (6分)[2023·浙江1月选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世界主要钾盐储量国、生产国和我国钾盐主要进口国表。
钾盐主 要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 世界 占比 (%) 钾盐主 要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 世界占 比(%) 我国主 要进口国 年进 口量 (万吨) 年进
口量
占比
(%)
俄罗斯 49.1 38.2 加拿大 1399 32 加拿大 191 40
加拿大 32.6 25.4 白俄罗斯 726 17 俄罗斯 98 21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注:储量为2020年数据,产量和进口量为2018年数据。
钾盐主 要储量国 储量 (亿吨) 储量 世界 占比 (%) 钾盐主 要生产国 年产量 (万吨) 年产量 世界占 比(%) 我国主 要进口国 年进 口量 (万吨) 年进
口量
占比
(%)
白俄罗斯 12.9 10.0 俄罗斯 705 16 白俄罗斯 89 19
中国 3.2 2.5 中国 541 12 其他 93 20
(续表)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分析我国钾盐供应安全风险较高的原因。
[答案] 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源与国家安全及材料分析能力。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国内钾盐储量少,自给率低;国外钾盐资源分布和生产集中;进口国单一,集中度过高;对外依存度高,受国际关系影响大。
[2024·浙江绍兴诸暨诊断] 钨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等重要领域中难以替代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我国钨资源储量占全球56%(2020年),精钨矿产量占全球80%以上。虽然再生钨资源回收利用优势明显,但在钨产量中占比不高。下表示意每吨钨金属回收与传统钨冶炼的优势对比。据此,完成4~5题。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4.我国要实现再生钨资源大幅度回收,应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加码政策力度 B.提高环境标准
C.革新回收技术 D.进口先进设备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项目 传统钨冶炼 资源回收
产生废渣量(t) 0.4~0.5 1t废渣中可回收0.8~0.9t钨金属,产生0.1t废渣
产生废水量(t) 1.28 0.23
耗能(kW·h) 23.45 2.36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我国再生钨资源回收占钨产量比例不高,主要是因为社会回收体系不完善,钨资源回收利用意识不强,故加码政策力度,完善回收体系,加强回收意识,可以较好地实现再生钨资源大幅度回收,A正确;
回收再生钨资源与环境标准关系不大,对技术要求不高,也不需要进口先进设备,B、C、D错误。
4.我国要实现再生钨资源大幅度回收,应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
A.加码政策力度 B.提高环境标准
C.革新回收技术 D.进口先进设备

5.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目前中国钨矿资源政策合理可行的是 ( )
A.建立安全的全球资源供应系统 B.实行钨矿资源的出口配额管理
C.大力发展钨矿资源的替代产品 D.增加钨矿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我国钨资源储量和精钨矿产量均较高,故建立安全的全球资源供应系统对我国钨资源安全作用不大,A错误;
因我国钨资源储量和产量均较高,钨是国民经济和现代国防建设等重要领域中难以替代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而国际社会对钨矿需求量较大,因此为保证资源安全,我国应实行钨矿资源的出口配额管理,B正确;
5.从国家安全角度看,目前中国钨矿资源政策合理可行的是 ( )
A.建立安全的全球资源供应系统 B.实行钨矿资源的出口配额管理
C.大力发展钨矿资源的替代产品 D.增加钨矿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钨是难以替代的战略性矿产资源,难以在短期内发展替代品,且我国储量和产量较大,短期内发展替代品的迫切性不高,C错误;
我国钨资源储量和产量均较高,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短期内无须增加勘探开采力度,D错误。
考法4
能源资源分布、利用
与国家安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1.影响资源、能源安全问题因素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术语
因素 答题思路 地理术语
资源 禀赋 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 资源的数量(大/小)、种类(多/少)、品质(优/劣)、稳定程度(季节变化大小,如我国水能、风能季节变化大,不稳定)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因素 答题思路 地理术语
资源 生产 与供 给能 力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 ①开采条件:地质条件(板块交界处、断裂带稳定情况)+埋藏条件(深/浅)+气候(热/冷、干/湿)+水源(多/少)+植被(茂密/稀疏)+地形(平坦/陡峭)+土壤(冻土等)→开发难度(大/小)+开发成本(高/低)
②资源调配的条件:市场条件、资金、技术、管理、交通条件、距消费市场的距离远近、政策是否支持等
(续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因素 答题思路 地理术语
资源 消费 需求 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续表)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2.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挑战
(1)石油对外依存度偏高,能源供应受国际能源市场影响大。
(2)能源供给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能源结构不合理,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开发缓慢。
(4)能源分布不均,运输成本日益升高。
(5)能源消费模式不经济,环保压力不断增大。
关键点拨
返回目录
3.应对能源问题的措施——“开源”“节流”和“储备”
(1)“开源”
(2)“节流”:加强节约,利用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等等。
(3)“储备”:建立石油储备基地,保证能源安全。
区域内 加大勘探和开发,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
区域外 拓展能源的来源范围和渠道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例4 [2024·黑吉辽卷]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通过管道等方式将天然气外输到消费地,具有调峰保供的功能。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是全球一次性建成的规模最大接收站,2022年9月开始运营。该站包括专用泊位、管网和10座大型储罐等,占地面积较大。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据此完成(1)~(3)题。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解析] 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这类船舶吨位一般较大,结合材料中提到的“江苏盐城接收站建在滨海港区内的滩涂上”,可以得出对航道进行防淤清淤是保障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前提和必要条件,C正确。
该接收站并非为了保障本地能源消费(材料“外输到消费地”),排除A;

(1)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 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 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1)盐城接收站高效运营的必要条件是 ( )
A.本地能源消费增长 B.能源消费峰谷差大
C.航道防淤清淤保障 D.港区外可用地充足
该接收站有调峰保供的功能,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天然气(必要条件),这一功能无法实现,排除B;
港区外可用地与之关系不大,该接收站建在港区内,排除D。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解析] 由材料知,接收站还规划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冷能发电是利用海水和液化天然气的温度差来驱动涡轮发电,冷能发电不需要燃料;燃气发电是使用天然气或者其他可燃气体发电;天然气制氢是利用天然气通过蒸汽重整、部分氧化或自热重整等方法转化为氢气。综上可推知,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B正确。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保障区域能源供给的途径有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多元化能源结构、加强能源储备、推进科技创新、优化调度和管理等,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接卸和存储船运液化天然气的能源基础设施,保障区域能源供给不是盐城接收站建设附属设施的主要目的,A错误。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2)盐城接收站将建设附属设施是为了 ( )
A.保障区域能源供给 B.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D.优化一次能源结构
燃气发电和制氢过程均有温室气体排放,C错误。
优化一次能源结构是指通过各种能源在能源总量中所占比例的调整,使这种比例趋于合理,以达到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整体效益的目的,盐城接收站建设冷能利用、燃气发电和制氢等附属设施并没有优化一次能源结构,D错误。
典例分析
返回目录
[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调峰保供”。增加存储规模,加强储气库建设,是缓解我国天然气产业冬夏调峰瓶颈的重要途径,D正确;
泊位指港区内能停靠船舶的位置,扩建专用泊位对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作用不大,A错误;
接入干线管网、扩展外输方式能够实现天然气资源的快速、稳定传输,但对调峰作用不大,B、C错误。

(3)能够提升盐城接收站天然气调峰保供能力的是 ( )
A.扩建专用泊位 B.接入干线管网
C.扩展外输方式 D.增加存储规模
6.(15分)[2024·浙江绍兴一中适应性考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四川省是我国能源生产大省,区域内油气资源尤其是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得益于优越的气候与地形条件,水能资源极其丰富,长期以来是我国外输水电第一大省,同时却也是我国外购电力大省,为平衡供电与用电需求,四川寻求扩大火电生产比重。
材料二 2022年入夏以来,四川遭遇历史极端天气,原本应是大量外输电力的夏季却遭遇严重电力短缺。图甲为四川省2021年发电结构占比图,图乙为2022年7—8月部分气候资料对比图。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1)描述四川省电力结构特点。(6分)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答案] 电力结构相对单一;以清洁能源为主;水电比重最高,火电比重较低;新能源比重很低。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四川省2021年发电结构中水力发电的占比最高,火力发电的占比较低;电力结构相对单一,以清洁能源为主;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比重低。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2)说明四川省2022年夏季产生严重电力短缺的原因。(4分)
[答案] 2022年夏季降水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河流流量锐减,水力发电不足;2022年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居民用电量剧增。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四川电力以水电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22年夏季的降水量较历史平均水平低,河流流量大幅减少,水力发电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出现严重电力短缺;根据图示信息可知,2022年夏季高温天数较历史平均水平多,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居民用电量增加。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3)说出四川省寻求扩大火电比重来平衡供电与用电需求的理由。(5分)
[答案] 四川盆地阴雨天多,太阳能发电潜力小;四川盆地风力资源相对匮乏,风力发电潜力小;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水力发电季节波动明显,冬季发电不足;油气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条件好;火力发电调节能力强,稳定性好。
返回目录
拓展训练
[解析] 四川以盆地地形为主,阴雨天气较多,太阳能资源匮乏,太阳能发电潜力较小;四川盆地周围为高大山系,风力较小,风能资源匮乏,风力发电潜力较低;四川电力结构稳定性不足,且新能源发电条件不佳,需用稳定且调节能力强的火电来稳定电力供应;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火力发电条件好;火力发电受天气、季节等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强,能够平衡供电与用电需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