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14 09:36:33

文档简介

4.据《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安史之乱后,奚与契丹就没有在河北地区发生大规模
2024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10.(据《中外历史纲要》上119页“史料阅读”改编)1916年,陈独秀指出:“三年以来
的骚扰。由于木身利益所在,各藩镇对此地区既勤派斥候与巡逻,也不无端寻衅去觅军
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自经此次之实验,国中贤者,宝爱共和之


试题
功。据此可知
心,因以勃发,厌弃专制之心,因以明确…然自今以往,共和国体,果能巩固无虞乎
A.藩镇有助于解决边防问题
B.中央的权威受到严重挑战
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注意事项:
C.官方史书的记载并不可靠
D.国家统一有赖于藩镇割据
L.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
5.(据《中外历史钢要》上57页问题探究改编)南宋学者叶适认为:“唐失其道,化内地为
材料旨在说明
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上。
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大有不可
A,袁世凯继续推行独裁专制
B.以文化觉醒否定专制政治伦理
2.回答第1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者。”这表明叶适主张
C.北洋军阀重建了社会秩序
D.保守思想成为专制统治的根基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A,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恢复节度使制
1,下表中的信息可以用来说明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C.适度扩大地方权力
D.崇尚重文轻武
1927年江西、福建省部分地区地租比例统计表
4.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6.明末嘉定人张鸿磐在《请照旧永折疏》中,希望政府在征收赋税时不必征收实物(粮食)》
可以征收折色(货币)。他的理由是: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
地区
寻邬兴国闽西长汀连城乡
第I卷(选择题48分)
棉织布,以布易银,以银籴米,
以米充兑。”这反映了当地
田租占全部收获量的比重50%-56%50%-70%
60%
70%
80%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发展
B.工商业市镇的高度繁荣
A.
国民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B。农民参加革命的潜在性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
C,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性
D.实行“双减双交”的重要性
1.考古学家将1959一1978年二里头遗址(夏朝晚期文化遗址)出土的遗物与邻近地区同
7.(据《中外历史钢要》上105页改编)清廷于1900年6月21日发布对外宣战诏书,但南
12.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开展普选制的民主选举和“三三制”的政权
期或略早于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遗址出土的遗物进行了对比研完,如图所示为他们据此得
方督抚拒不承认。6月26日,在南方督抚的授意下,上海道台与各国领事举行议谈,双
建设探索,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仿照陕甘宁边区,实行民主选举。这旨在
出的二里头遗址中各种文化因素占比情况。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夏朝时
方均承认“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
A.践行对日持久作战方针
B.提高八路军的军事实力
相扰”。这一事件导致
49
C.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夯实根据地的经济基础
■湖北石家河文化因素
A,列强侵华方式出现变化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满
13.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
东部、北部,西部文化因素
C.清政府统治根基的动扭
D.清政府的统治得到了加强
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千地方若干城市,是为
8.
据下表可知,当时中国
圈新文化(二里头文化独有的)因素
1849年一1852年上海贸易发展情况表
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
进口
出口
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文化中心位于湖北
年代船只数
B.存在跨区域文化交流
吨位
价值(美元)
年代船只数吨位价值(美元)
A,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粉碎全面进攻
B.进行外线作战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C.发起战略决战取得三大战役胜利
D.发动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C.形成多元一体格局
D.政治中心不断地迁移
1849
24
9829
757259
1849
25
9877
1358182
2.(据《中外历史纲要》上14页问题探究改编)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推行“食有劳而禄有
1850
37
15308
803818
1850
3414464
2100506
14.1952年4月,周恩来说:“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
1851
54
27634
1216922
1851
5326697
4615533
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
功”。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明法审令,捐(舍弃)不急之官”。申不害在韩国建立“循功
劳,视次第”的因功行赏制度。以上改革的目的在于
1852
6638760
2094971
185270405927980747
建立外交关系”这反映新中国

A.限制贵族特权
B.维护分封制度
A
洋动成功抵制外得
B.对外贸易仍然处于入超地位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推动特权消亡
D.确立君主专制
C.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上海取代广州成为外贸中心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奉行全方位多边外交理念
3.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
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
9.
(据《中外历史纲要》上1页“学思之窗“改编)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今
15.武汉市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记载:1984年,人们对式汉柴油机厂聘请外国人格里希当厂长
彻强行罢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
争议较大,有人说,中国这么大,难道就选不出一个厂长来?为什么偏要请外国人?时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与更迭
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诚可举政治
任武汉市市长的吴官正力排众议,在报刊发表文章:“我们许多方面还不如人家,落后就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据此可知,孙中山
要请先生,格里希就是我们要请的先生中的一个。”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C.道家学说的理论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A.推行中体西用治国理念
B.大力宜传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
A.探索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B.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C.借传统思想来变革图新
D.认为中国革命要立足社会现实
C.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
D.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思路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
高一历史第3页(共6页)2024 年秋期高中一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5 BABAC 6-10 DCCDB 11-15 BCABA 16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其中第 17 题 14 分,第 18 题 14 分,第 19 题 12 分,第
20 题 12 分。)
17.(14 分)
(1)混合体:郡国并行制。(1 分)
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1 点 2 分,2 点共 3
分)
(2)问题:受足田的户数不足;每户未受田亩数较多。(每点 1 分,共 2 分)
原因:人口繁衍;土地兼并严重;政府掌握的土地不足。(每点 1 分,共 3 分)
(3)名称:奏折。(1 分)
影响: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获取信息;提高决策效率;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有利于
加强君主专制。(每点 2 分,任答 2 点 4 分)
18.(14 分)
(1)主要特点:区域经济得到发展;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商品流通范围和规模扩大;
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全国商业市场较为发达。(1 点 2 分,任答 4 点 8
分)
(2)变化:经济政策法规的不断充实;民族工业短暂繁荣(发展迅速;短暂春天);出现兴
办实业的热潮;商业和金融业不断发展;国内市场发展速度加快。(任答 3 点 6 分)
19.12 分
(1)历史现象: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多种类型的新式教育机构。(2 分)
原因:内忧外患局势的加剧;洋务运动的实践需求;西学东渐的思想影响;洋务派官员
的积极推动。(1 点 2 分,任答 2 点 4 分。)
(2)特点:以救亡图存为出发点;借鉴国际教育模式(向西方学习);主张全面系统规划教
育发展;主张设立专门机构;强调教育应具有普及性。(1 点 2 分,任答 3 点 6 分)
20. (12 分)
示例一 大事:1992 年,南方谈话。(3 分)
解说词:20 世纪 90 年代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同时国内改革开放进入关键
时期。为进一步明确改革开放目标,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1992 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一
系列讲话,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等重大问题,强调党的基本路线
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南方谈话解决了困扰着人们的“市场是姓社还是姓资”等一系列问
题,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
造条件。(9 分)
示例二 大事: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 分)
解说词: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80 年代以来,党和国家采取
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措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加入世
贸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20 世纪 90 年代,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中
共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为加入世贸组织提供了条件。经过多轮
谈判,中国于 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吸引了外资,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更深层次的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同时
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9 分)
(示例仅做参考,示例之外的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