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五 现代文阅读
一、(2024·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满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它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许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文章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泰山,由景及人,抒发作者对泰山和攀登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①段使用“通体深红”“釉彩”等词语,描写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泰山,用词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C.第 段引用名句,指出泰山给人的深刻启示和带来的无限精神,并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D.文章紧扣“泰山之春”,使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读来意趣盎然。
2.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第②段中的“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无生命的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造化的赞叹和敬畏之情,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2) “划”“冲”“拉”这三个动词不仅描绘了鹰飞翔的动作,更赋予了鹰一种轻盈、自由、充满力量的意象,体现了作者对鹰的赞美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鹰与阳光、山巅、天空融为一体,展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第 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挑山工不仅为泰山的旅游业和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更通过他们的坚韧和奉献精神,成为泰山精神的象征和激励人们不断攀登、超越自我的榜样。文章通过对挑山工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泰山的赞美和对人类奋斗精神的礼赞。
4.你们小组想以《泰山之春》为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你想在短视频中使用下面哪个场景?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场景一: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场景二: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
【示例一】场景一:这个场景中的松柏在石缝中直立,山崖边斜逸,甚至拉起了葛藤,展现了泰山植物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不屈的个性。这与“奋进中国”的主题相契合,象征着中华民族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顽强,寓意着我们在任何艰难环境下都能茁壮成长,不断前行。选择这个场景,可以强化视频中对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精神的体现。
【示例二】场景二:这个场景描绘了登山者们在山道上攀登的壮观景象,他们紧密团结,充满激情,象征着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与“奋进中国”活动的主题高度一致,展现了人们勇攀高峰、挑战自我的决心和勇气,也寓意着国家和民族不断攀登发展高峰,创造辉煌成就。选择这个场景,可以使短视频更具感染力,激发观众的共鸣和奋进之情。
二、(2024·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1.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梳理文章内容:
① 清亮、温柔、大胆
② 宽阔平缓、遍体鳞伤
③ 同情、怜惜 ④ 感激、赞美、钦佩
(2)探究结构特点:
文章采用双线结构,一条线索是大河从深山一路奔流到海,另一条线索是我读书的经历(或我的情感变化)。
2.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用拟人的手法写村庄的昏昏欲睡和蝉的鸣叫,突出夏天的炎热,与“我”的感受形成对比;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表达出“我”捉鱼虾、泥鳅、螃蟹的快乐心情。
3.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示例:重读“只有”“冲撞”“轰然”;“重重叠叠”“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只有”强调河的唯一性,突出对河的赞美,“冲撞”强调走出大山的艰难性,“轰然”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的浩大气势,需要重读。“重重叠叠”语音延长凸显山的阻碍之大。“一马平川”语音延长展示出大河冲出深山后的美好图景,令人向往,给人激励与鼓舞。(言之成理即可)
4.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大河从深山流出,历经波折,依然一路奔向大海,它一往无前的精神坚定了作者不惧困难、走出大山的意志;大河无论以何种水的形态存在,都滋养万物,保一方平安,它的奉献精神激励作者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大河奔流入大海,但最终仍会变成云、雨回到故乡,它的反哺精神影响作者生发回馈故乡的愿望。(意对即可)
三、时闻素材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关于分时电价的讨论
小语听奶奶说社区发放了关于分时电价的宣传手册,小语对“分时电价”这个新词充满好奇,和同学一起查找资料,展开了“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的主题讨论,邀请你一起来参与。
【热点聚焦】
据悉,根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居民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渝发改规范〔2023〕3号]规定,本次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是由电网企业直接抄表到户的且具备分时表计计量条件的“一户一表”城乡居民用户和居民充电设施用户。用户可自愿选择,凡是选择执行居民分时电价的用户,执行满一年后可申请退出,退出后仍可再次申请执行。
(选自《重庆晨报·今天,重庆市居民分时
电价政策正式施行!》,有删减)
【材料收集】
材料一:
材料二:夏日炎炎,全国进入用电高峰期,相较于原有的峰谷电价以及居民用电的阶梯电价,分时电价所体现出的政策智慧更为丰富。
首先,国内用电负荷与气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夏、冬两季尖峰化特征突出,对应的尖峰电力需求较平时高出1亿千瓦时以上。实际情况是,几乎每个尖峰时段都是电力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夏季一些地方不得已拉闸限电,给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有序用电,保障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均衡运行意义重大。
其次,分时电价旨在提升电力能源侧的持续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采取低价政策,近三年来一般工商业电价也按照要求接连下降。但在生产成本层面,一方面,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火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2 200家发电企业被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发电企业额外增加了碳排放成本,多重压力使得发电供电企业负担加重,甚至影响到电力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基于此,分时电价可引导电价朝着发电成本倾斜,适度增强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增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未来电力结构中,以水力、风能和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是必然趋势。但是,新型电力能源目前存在储量约束短板和不稳定的缺陷,需要在新型电力能源丰沛的时候通过技术手段将剩余电量储存起来,高峰时再投入使用。发电和供电企业是储能主体,通过分时电价机制,他们可以在高峰与尖峰时段将储电以更理想的价格售出,提升发电的经济价值与盈利能力。
(选自《经济日报·分时电价政策的
多重深意》,有删减)
【网友评论】
创作者:这件事情是很正常的,分时电价可以缓解用电压力,也可以改善用电环境,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举措。作为电力消费的基本单元,家庭或者居民如果能在分时用电的引导下主动对用电行为进行理性安排,不仅利己,更有利于自然环境恢复和保护。
宏盛宏盛99:我对于分时电价这种计费方式是非常赞成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人的用电量,而且价格非常公道。
婉大胖同学:以前的阶梯电价就很麻烦了,现在又加上了分时电价,感觉搞得越来越复杂了。
比比电:总体上降低全社会的用电成本,但是对不同市场的影响有所区别。同时也应该对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方面多加考量,比如组织听证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措施出台后,加强宣传和引导,并做好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这样的话老百姓才能正确理解并支持有关政策。
音音:高峰时段尽量不用,别人用完了我们再用。
佚名:用电多的7、8月份,娃娃整天在家,不申报。
1.以下是小语等人的讨论记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全讨论。
小 语 我觉得分时电价这个政策肯定会火起来,因为:① 国内用电负荷与气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给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带来不便 。② 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有序用电,保障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均衡运行意义重大 。分时电价旨在提升电力能源侧的持续发展能力。③ 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火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 ④ 多重压力使得发电供电企业负担加重,甚至影响到电力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 。 不管怎样,我全力支持。
小 文 能不能火起来还不晓得,这么复杂的电费计价,很多人看到都会望而止步。你现在搞懂怎么分时付电费了吗?
小 西 各位同学,请注意我们的议题。我们的议题是“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而你们讨论的却是“分时电价会不会火爆”,偏离了我们探讨的议题。
小 福 我觉得“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既要看到它的长远意义,也不能忽视政策执行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行“分时电价”措施时应坚持⑤ 方便居民生活 的原则。
2.有网友提出“分时电价”太过复杂,请你结合【热点聚焦】,阐释“分时电价”的具体内容。
“分时电价”的执行范围是:由电网企业直接抄表到户的且具备分时表计计量条件的“一户一表”城乡居民用户和居民充电设施用户。原则是:自愿选择。执行周期是:一年。
3.读写联动 王阿姨一家四口,都是白天开电动车上班,晚上回家。请为王阿姨家选择最优电价方式,并说明理由。
王阿姨家最优电价方式是选择“17-20时的平段”,因为这个方式适合王阿姨家的实际情况,而且电价比较低廉。
四、时闻素材(2024·东营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器,最后带回地球。
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 、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 、“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在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反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高了近百倍。
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
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
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1.对下面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1)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的时间节点,突出了嫦娥六号探测器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与地球保持通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凸显了任务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2)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加点词“理论上”在描述轨道稳定性时起到了重要的限定作用。它表明了在理想的、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该轨道能保持稳定,且无须额外推进剂来维持,而不是客观情况也是一样,“理论上”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材料二采用了小标题形式,请仿照小标题(一),把另外两个补充完整。
勇闯新途、首登环月通信“天路”;性能卓越、“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3.材料二第(三)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旨在通过对比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和鹊桥二号,强调鹊桥二号在重量、服务时间、服务探测器数量、中继通信链路、通信速率等多方面的显著提升和显著优势。凸显了鹊桥二号的技术进步和强大功能,也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成就和实力。
4.梳理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回答我国发射“鹊桥”系列卫星的用途。
支持月球背面探测任务,确保探测器与地球之间的稳定通信;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进行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建立覆盖更广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提升星际航行的精度和连通性。 专项五 现代文阅读
一、(2024·山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泰山之春
王剑冰
①这天早上,整座泰山,变成了一座通体深红的山。空气的明净通透,使得深红没有一点杂质,就像覆盖上了一层釉彩。
②泰安人说,这景象一年也见不到几回,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
③《诗经》有赞:“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泰山处于东方。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泰山那雄重盘礴的山体,有着直达心灵的神秘色彩,有着安定、康泰的丰厚内蕴。泰山也便承载着“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④已经立春。阳光照耀天空和大地,一只鹰飞过,像一个舞者划过冰面,我似乎从来没有听到鹰的叫声。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
⑤泰山上的植物在云雾中发育,逐渐挺直自己的腰杆,实际上是挺直了自己的个性,这些植物,有些是独立的个体,有些是以群体的形象出现,有的甚至开出了小小的花朵。还有,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⑥泰山展现的不光是岩石,也有另一种生命的渲染。我虽然叫不全它们的名字,但我知道,它们悄悄汇集,增添着泰山的风采。
⑦四下里流满的泉溪,将大山深处的信息传递出去。鸟儿有使不完的劲,它们飞来飞去,叫来叫去。从这个山头飞到那个山头,从那个山头再飞向另一个山头。风这里摇那里晃,没有一时消停,把崖间的野青茅一会儿翻过来,一会儿翻过去。
⑧随着时间变化,那些植物更不一样了,为山体染了浓浓的一层墨绿。就此知道,泰山的春天真的来了,泰山的春天不仅如此,各种各样的色彩都会呈现。
⑨天上的云一大块一大块的,而且压得很低。暗蓝的云与白色的云交叠着,在风中翻来覆去地滚动。这个时候望向泰山,也就看到了云海奇观。
⑩泰山从浓重的云团中奋然而出,那些“五岳独尊”“昂头天外”的石刻格外亮眼。难怪大诗人李白站在山顶狂啸: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泰山,以它的宏大深沉、雄壮威严屹立于天地间。正如哲人所言,它是一部宏大的人文与自然的教科书!
渐渐地,一个动人的景象显露出来,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他们知道,只要攀登,就能到达心中的那个顶点。
俗话讲,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春天是一年的开端,春天攀登一回泰山,就好似人生拥有了一个新的起点。
在泰山,从红门到山顶都会看到“登高必自”“惟天在上”的各种启示,人说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人说“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人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泰山给人以无限的精神。登山一如人生,需要刻苦与勤奋,需要决心和勇气。登泰山,也等于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与超越。
看,登山的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还有挑山工,无论雨雪风霜,泰山挑山工始终与攀登的人们一路相伴。多少年来,他们凭着坚忍与毅力,将人们所需挑上山顶,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登山者看到他们,立时就有了参照、有了鼓舞、有了劲头。
朝晖洒满了泰山,亦洒满了中华大地,在这片土地上,朴实而又勤劳的民族,谱写着一页又一页华章,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春天来了,春天的泰山迎接着登泰山的人们。登山道上,人们或许都会想起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按照游览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春季生机勃勃的泰山,由景及人,抒发作者对泰山和攀登者的赞美之情。
B.第①段使用“通体深红”“釉彩”等词语,描写早晨阳光照耀下的泰山,用词形象,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C.第 段引用名句,指出泰山给人的深刻启示和带来的无限精神,并转入对人生的思考,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
D.文章紧扣“泰山之春”,使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将景、情、理融为一体,读来意趣盎然。
2.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你:(1)
小元:第④段“鹰一声不吭,就那么轻轻地划过山巅,向前冲去,和阳光一个方向,在泰山之穹拉出一缕丝滑的弧线”中“划”“冲”“拉”三个词用得很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你:(2)
3.第 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4.你们小组想以《泰山之春》为题拍摄短视频,参加“奋进中国”作品展示活动。你想在短视频中使用下面哪个场景?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场景一:那些历经无数岁月的松柏,或在石缝中直立,或在山崖边斜逸,将一些葛藤也拉了上去。
场景二:通往岱顶的山道上,那么多的人在攀登。他们一个紧随着一个,层层叠叠,如同在激情满怀地踏浪而行。
二、(2024·苏州中考)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河出深山
汤素兰
①山里人见的山多了,走的山路多了,便有了关于山的智慧。“望山跑死马”,意思是你虽然望见了前面的山,但若想到那山上去,把马跑到累死也不一定能到达。你若身在山中,朝着山走,是走不出大山的。只有沿着水走,才能走出大山去。
②两山之间必有涧,涧中一线泉水,数线这样的洞泉从四围大山中滑流而出,慢慢朝盆地中汇聚,盆地里就出现了一条清亮的小溪。
③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得整个村庄昏昏欲睡,蝉在树上大声喊热啊热啊,我却一点也不觉得热。我赤脚,拎着小桶和撮箕,跳进小溪,将撮箕伸进水草中撮鱼虾泥鳅,翻开小石头捉螃蟹。
④小溪蜿蜒流过村庄。村路像飘带似的,沿着小溪往村口飘去。温柔的小溪来到村口的山嘴处,突然变得大胆起来,以决绝的姿态跳下悬崖,纵身跃入山下峡谷中的大河。村路则在这里犹豫一下,转了个弯,绕过山嘴去寻找大河,然后沿着大河飘向山外。
⑤我不能跟小溪一起跃进大河,也不能跟着村路走去山外。我童年的世界只有头顶那一方蓝天和蓝天下的村庄。但我的脚步没有停歇。河岸边的山坡上开凿了层层梯田,我赤脚跳跃在梯田窄窄的田塍上。沿着那些高高低低的田塍,我终于也像小溪一样,走进峡谷中的大河,去继续我的渔获。
⑥说是大河,其实河里的水不多,也不深,一年四季,我们都可以涉水过河。但大河曾经也是大的。从夹岸耸峙的高山、刀砍斧削般深切的河床和河床里大如茅屋的乱石,都能感受到大河当年奔腾的气势。但如今,它只能在乱石间穿行,沿着曾经的巨大河床,执拗地爬向山外。
⑦芙蓉山下有一个水库,是在我童年时代修建起来的,水库的大坝就建在大河上。也因为修建这座水库,才使大河失去了奔腾的气势。随着水库一起修建的,还有两条渠道。其中一条渠道通过隧道,将水库的水送到我们村庄。这渠清水在流过我们村庄后,又通过一条架在盆地中间的高高渡槽和另一个隧洞,流向我所不知道的远方。
⑧渠道不像溪流和大河那般弯弯曲曲,渠道里的水也不像溪流和大河里的水可以随心所欲。溪流像调皮的孩子,整天叮叮咚咚唱歌,有时贪玩,改了道,弯进圳沟,忘记了再回小溪,就聚成山塘。大河里的水常在窄处湍急,而在一些大石头下又沉静为深潭。渠道却规定了水的来路和去处,让水流得规规矩矩、明明白白。途经村庄的渠道虽然不长,却有明渠、隧道和渡槽。明渠有一个梯形的底座,渠道送水的时候,渠水在梯形的渠道里平缓无声地流动,没有波澜,也看不见底。隧道和渡槽的内壁都是陡直的,里面没有可供抓握的水草或者杂树。所以在渠道过水的时节,父母每天都要叮嘱孩子们不要去渠道里玩水,以免发生危险。我们简直对它又爱又怕。
⑨对于农人们来说,这渠道真是太重要了。记得渠道第一次送水时,正是一个干旱的夏天。满渠清澈的河水流过村庄,不仅带来缕缕凉风,也通过渠底的孔洞,流进两旁的田野,让久旱的禾苗得到灌溉,让农人们的脸上荡漾开水波纹似的微笑。
⑩少年时代,我沿着大河走出山村,到镇上读高中时,才发现家乡的大河在镇上有一个名字,叫流沙河。大河到了流沙河段,已经没有了夹岸耸峙的高山和河床里嶙峋的乱石。河道变得宽阔,流水变得平缓,河床铺满金黄的流沙,流沙河也因此得名。那时候沿河正在搞建设、盖房子,于是,流沙河里的沙子被广泛用到建筑工地上去,而那原本开阔平缓的河床,被掏得尽是窟窿。大河因此遍体鳞伤。
后来,我沿着大河再往外走,到省城读大学,才知道大河的书名叫楚江。楚江从我的故乡发源,全长48千米,沿途又汇入20多条支流,然后入沩水、进湘江,直通大海。
读大学后,我弄明白了,正因为在大河上修建了大坝,调节了山洪,才保了我们一方平安。我还知道,那通过水渠引出来的水,后来走得很远。在缺水的年份,它甚至被调往邻县,为那儿的禾苗解渴。
我故乡的这条大河,虽然在我的童年时代就被截断了,但不管是水库里的水还是渠道里的水,它依然以水的形态,滋养着大地上的万物。如今,楚江之源的水库被命名为青山湖,是下游多个乡镇的饮用水源。经过近十年的治理,楚江已经是水清岸绿,时有白鹭、野鸭在水中嬉戏。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这是我年轻时一篇小说的题记。而关于河的这种印象,是童年时代故乡的大河带给我的。
当日子流水似的远去,我在回忆故乡和故乡的大河时,也重新理解了河的意义。河水走出大山,其实最终又会回到大山。因为河水在流动的过程中,会被蒸发成水汽,飘入天空,聚成云彩。总有一片云会飘回故乡,变成雨,又落入故乡的大河。
(选自2024年5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减)
1.梳理文章的内容,完成下图,并据此探究文章的结构特点。
(1)梳理文章内容:
①
②
③ ④
(2)探究结构特点:
2.文章第③段说:“这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请分析作者在本段是如何写出“乐园”之“乐”的。
3.请你为文章中画线句子设计朗读,并阐述理由。(可从重音、停连等角度设计)
只有河能走出重重叠叠的山。河呼啸着冲撞而去,山门轰然打开,前面是一马平川。
4.作者在一次访谈中曾说,年轻时以为乡村环境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想象力,后来才明白,最重要的是滋养她形成了朴素的价值观。大河作为乡村环境的一部分,它的哪些精神影响了作者形成朴素的价值观?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
三、时闻素材 阅读下面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关于分时电价的讨论
小语听奶奶说社区发放了关于分时电价的宣传手册,小语对“分时电价”这个新词充满好奇,和同学一起查找资料,展开了“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的主题讨论,邀请你一起来参与。
【热点聚焦】
据悉,根据《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建立居民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渝发改规范〔2023〕3号]规定,本次分时电价执行范围是由电网企业直接抄表到户的且具备分时表计计量条件的“一户一表”城乡居民用户和居民充电设施用户。用户可自愿选择,凡是选择执行居民分时电价的用户,执行满一年后可申请退出,退出后仍可再次申请执行。
(选自《重庆晨报·今天,重庆市居民分时
电价政策正式施行!》,有删减)
【材料收集】
材料一:
材料二:夏日炎炎,全国进入用电高峰期,相较于原有的峰谷电价以及居民用电的阶梯电价,分时电价所体现出的政策智慧更为丰富。
首先,国内用电负荷与气温变化呈明显正相关关系,夏、冬两季尖峰化特征突出,对应的尖峰电力需求较平时高出1亿千瓦时以上。实际情况是,几乎每个尖峰时段都是电力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时候,夏季一些地方不得已拉闸限电,给企业生产与群众生活带来不便。引导用户错峰用电、有序用电,保障电力供应与需求的均衡运行意义重大。
其次,分时电价旨在提升电力能源侧的持续发展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采取低价政策,近三年来一般工商业电价也按照要求接连下降。但在生产成本层面,一方面,动力煤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火电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2 200家发电企业被纳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单,发电企业额外增加了碳排放成本,多重压力使得发电供电企业负担加重,甚至影响到电力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基于此,分时电价可引导电价朝着发电成本倾斜,适度增强电力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而增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未来电力结构中,以水力、风能和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是必然趋势。但是,新型电力能源目前存在储量约束短板和不稳定的缺陷,需要在新型电力能源丰沛的时候通过技术手段将剩余电量储存起来,高峰时再投入使用。发电和供电企业是储能主体,通过分时电价机制,他们可以在高峰与尖峰时段将储电以更理想的价格售出,提升发电的经济价值与盈利能力。
(选自《经济日报·分时电价政策的
多重深意》,有删减)
【网友评论】
创作者:这件事情是很正常的,分时电价可以缓解用电压力,也可以改善用电环境,是非常不错的一种举措。作为电力消费的基本单元,家庭或者居民如果能在分时用电的引导下主动对用电行为进行理性安排,不仅利己,更有利于自然环境恢复和保护。
宏盛宏盛99:我对于分时电价这种计费方式是非常赞成的,因为这样就可以节省一部分人的用电量,而且价格非常公道。
婉大胖同学:以前的阶梯电价就很麻烦了,现在又加上了分时电价,感觉搞得越来越复杂了。
比比电:总体上降低全社会的用电成本,但是对不同市场的影响有所区别。同时也应该对可能影响居民生活的方面多加考量,比如组织听证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政策措施出台后,加强宣传和引导,并做好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这样的话老百姓才能正确理解并支持有关政策。
音音:高峰时段尽量不用,别人用完了我们再用。
佚名:用电多的7、8月份,娃娃整天在家,不申报。
1.以下是小语等人的讨论记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全讨论。
小 语 我觉得分时电价这个政策肯定会火起来,因为:① 。② 。分时电价旨在提升电力能源侧的持续发展能力。③ 。 ④ 。 不管怎样,我全力支持。
小 文 能不能火起来还不晓得,这么复杂的电费计价,很多人看到都会望而止步。你现在搞懂怎么分时付电费了吗?
小 西 各位同学,请注意我们的议题。我们的议题是“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而你们讨论的却是“分时电价会不会火爆”,偏离了我们探讨的议题。
小 福 我觉得“如何理性看待分时电价”,既要看到它的长远意义,也不能忽视政策执行中的实际问题。在推行“分时电价”措施时应坚持⑤ 的原则。
2.有网友提出“分时电价”太过复杂,请你结合【热点聚焦】,阐释“分时电价”的具体内容。
3.读写联动 王阿姨一家四口,都是白天开电动车上班,晚上回家。请为王阿姨家选择最优电价方式,并说明理由。
四、时闻素材(2024·东营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新社5月3日报道】中国3日发射了一个将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的探测器,这是世界上的第一次。北京正在推进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实施载人登月任务。
报道称,嫦娥六号的目标是从月球背面采集约2公斤样本并带回地球分析。这是一项技术复杂的任务,为期53天,将尝试从月球始终背对地球的一侧进行史无前例的发射升空。
该探测器将降落在巨大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这是太阳系中已知最大的撞击坑之一。一旦到达那里,探测器将释放一个着陆器,表取和钻取月壤、月岩,随后着陆器会发射一个上升器,将这些样本送回轨道器,最后带回地球。
借助3月中国发射的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
(选自2024年5月3日《参考消息》,有删改)
材料二:
鹊桥二号中继星是月背采样返回和南极探测任务中探测器与地球通信的唯一通道,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4次任务的10余个探测器提供中继服务,并开展科学探测及技术验证工作。
(一)天线展开、链路接通太空再架新“鹊桥”
鹊桥二号与火箭分离后不久,一把“金色大伞”缓缓展开。柔软的合金细丝编织出金属反射网做“伞面”,18个天线肋做“伞骨”,天线口径达4.2米。它是月面探测器与鹊桥二号建立联系的关键。通过它,地面才能遥控探测器工作,探测器才能传回遥测和科学数据。
卫星侧面还有一个支出去的“小锅”——0.6米口径的S/Ka双频抛物面天线,用来与地面站建立联络,实现中继星与地面站之间的数据传输。
鹊桥二号携带了3类载荷,分别负责中继通信、科学探测和技术验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继通信载荷,承担为探月四期提供中继通信支持的重任。
“展得开、能到达、对得准、链路好、稳得住”,研制人员介绍,这是鹊桥二号的5个成功要素。
(二) 、首登环月通信“天路”
月球中继通信任务主要有两类可选轨道,一是绕地月平动点轨道,二是环月轨道。第一条路,鹊桥中继星已经走过,成功为嫦娥四号月背软着陆任务提供支持;第二条路,鹊桥二号中继星正在实践,并将为后续月球背面和南极探测任务提供服务。
环月冻结轨道是环月轨道的一种,环月冻结轨道的拱线就像被冻住了一般,轨道的远月点一直在月球南极地区上空,因此能够为月球南极地区的探测器提供足够长的通信覆盖时间。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
环月轨道距离月面近,通信时延低,能以较小的代价实现更高码率的中继通信,但它的运动特点也使得单颗卫星无法对月球背面等不可见区域实现连续通信。
(三) 、“鹊桥二号”将服役8年
鹊桥二号兼顾多项任务,充分体现出中国航天“花小钱、办大事”的风格。与2018年发射的首颗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无论是重量还是能力,都更上一层楼。
最直观的变化是卫星个头更大了。整星重量从400多公斤增长至1.2吨,服务时间从5年提升至8年,服务探测器数量也成倍增长,从2个达到10余个。
在中继通信链路方面,鹊桥中继星同时接收探测器的通信链路只有2路,而鹊桥二号则最多可提供10路,“车道”数量大幅增加,相当于从“林荫小路”升级为多车道“高速公路”。
除了增加“车道”数量,每条车道的“车流量”——通信速率也大幅提升,与鹊桥中继星相比,鹊桥二号与探测器之间的前向和反向链路的最高码速率提高了近10倍,对地数据传输链路的最高码速率则提高了近百倍。
在科学探测方面,鹊桥二号上的极紫外相机将获得地球等离子层的全貌,阵列中性原子成像仪将帮助科学家探知太阳风如何作用于月球。
在技术验证方面,鹊桥二号将开展四程测距技术验证,有望为嫦娥六号及后续探测器提供高精度的定位;验证多种星际互联网络协议,为未来鹊桥通信与导航系统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利用4.2米口径天线开展月球轨道VLBI试验,提升对航天器的定位精度……总之,这些新技术将让未来的星际航行精度更高、连通更顺畅。
(选自胡蓝月《一“桥”飞架地月,
奔月之路从此变坦途》,有删改)
材料三:
我国正致力于利用鹊桥来构建深空通信网络,与鹊桥二号一同发射的“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技术实验卫星,将为后续我国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的建立,提供有力的参考和依据。所谓“通导遥”,即“通信、导航和遥感”三大功能。和地球卫星对比,月球通导遥系统类似于月球版的“北斗导航系统”,通过发射运行于月球附近的人造卫星星座,为月面及环月用户提供中继通信、导航及遥感服务。
中国深空探测重大专项总设计师吴艳华介绍,中国将分三步走建设鹊桥通导遥综合星座系统。在更远的未来,“鹊桥”架起的不仅仅是地月之间的通信,更是远及火星、金星乃至太阳系其他区域的通导遥综合服务系统。
(选自徐勉等《“嫦娥”探月前
为何要先建“鹊桥”?》,有删改)
1.对下面两个句子按照要求进行分析。
(1)探测器和地球将在此次任务的关键时刻保持通信,包括15分钟的下降着陆,2天的采样工作和6分钟的月面上升。(分析画线部分的作用)
(2)这条轨道也很稳定,理论上,在这条轨道上不需要耗费额外的推进剂维持轨道飞行状态。(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材料二采用了小标题形式,请仿照小标题(一),把另外两个补充完整。
3.材料二第(三)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4.梳理三则材料内容,简要回答我国发射“鹊桥”系列卫星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