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了本课,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大增,通过查找资料,八(2)班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调查活动,请你来参加。
活动一:巩固恐龙基础知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亿五千万年前,一些大的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生物。这些生物一般被称为“恐龙”。随着时间的流shì(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所有这些大的生物经历了一场jié( )难,走向了灭绝。这不是一夜间发生的事,但的确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比如说一百万年内)发生的事。其他动物,如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等,并没有受到影响。关于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曾经有这样一些猜想:有大陆漂( )移说,有火山撞击说,还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曾经气候温暖、有沼( )泽和浅海的地方,形成了高山。土地干了,海洋加深了,季节冷热悬殊。然而,很难相信某些地区没有保持着适宜的气候。并且,海洋应该是不受到影响的。
(1)给加点字注音。
漂( )移 沼( )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shì( ) jié( )难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是副词,“生物”是名词,“应该”是副词。
B.“然而,很难相信某些地区没有保持着适宜的气候”一句中“然而”一词表转折。
C.“气候温暖”是偏正短语,“火山撞击”是主谓短语。
D.画线句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非常短的时间内”的补充说明。
2.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活动二:跟着专家学恐龙
3.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并因此走上穷途末路。现在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
活动三:博物馆中看恐龙
4.下面是四幅恐龙的图片,①②两幅是化石,③④两幅是复原图,请结合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1)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50~80字)
(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3)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5.教材变式 《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说明思路。
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7.结合《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阐述作者是如何利用斯石英的发现,一步步推断出恐龙是因星体撞击而灭绝的结论的。
有一种美景叫火山地质
迟 诚
①中国火山地质遗迹众多,类型多样,先后建立的火山地质公园各具特色。以火山地质公园为主体的火山遗迹保护与科普的模式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地球的“最美伤疤”
②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地壳之下的100千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其温度可高达800℃~1 200 ℃,冷凝后即成岩石。火山喷发时伴有大量气体、灰尘和岩石碎块,这些碎屑物和溢出的岩浆逐渐堆积成山,就形成了火山。
③马鞍岭火山口位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熔岩完整,轮廓清楚,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休眠火山口之一。
④火山,蕴藏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令人崇敬,让人生畏。火山喷发时,首先是气体把上覆的岩层爆破,造成高起的环形火口垣。于是火山口便成为封闭式的漏斗状洼地,内壁陡峭,中央低陷,口内因积水就形成了火山口湖。与平地湖不同,火山湖较少支流注水入湖,因此杂质较少,加上湖内矿物丰富,较少受到污染,湖水更为清澈碧绿。
⑤火山出现的历史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之为“活火山”。
⑥火山是见证地球沧桑的“史书”,是地球的“最美伤疤”。
火山在哪里?
⑦世界火山分布是有规律的,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火山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厄瓜多尔、冰岛等。全世界,无论内陆还是海洋,无论热带还是两极,到处都有火山分布。
⑧近几百万年来,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国缺少现代火山,属于活火山的仅有10余处,长白山是中国最大的活火山,曾于1 000年前喷发,最近一次喷发是1702年,目前处于休眠状态。我国最新火山喷发于1951年,发生在昆仑山的阿什库勒盆地。
⑨长白山天池因火山口积水形成,湖水幽深,景色绮丽,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火山口湖,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火山口湖之首。
⑩我国火山类地质公园有28处,火山类世界地质公园有7处。火山类地质公园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吉林长白山等;东南、华南更多,浙江雁荡山、江苏宁汤山、广东深圳大鹏半岛、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
火山是自然的馈赠
火山活动可造成突变式的灾害。但是总体来讲,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福远大于祸,火山是自然的馈赠,是地球最美丽的“伤疤”。
火山活动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财富就是火山喷发创造出的自然景观,世界上很多火山都建立了国家公园或者其他旅游区,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流到海边就凝固成为陆地,扩展了领土,变成了土地资源。若是火山喷发得强烈,一年就能扩展几平方千米,很多岛屿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出的火山石灰落在地面,成为土壤成分,这种土壤具有很高的肥力,也孕育了特色的农副产品,如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荔枝、“菠萝的海”的菠萝、雁荡山地质公园的铁皮石斛等。火山活动可形成重要矿产,有的火山喷出很多自然硫黄,形成硫黄矿床;有的火山口内是高铁熔浆,直接流出地表形成铁矿。
火山不仅造就了各种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还孕育了各地不同的火山文化、风俗民情和民间工艺,构成了火山地质公园文化的底蕴。
(选自《中国绿色时报》,有删改)
8.本文介绍了有关火山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9.文中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0.链接教材 本文与《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都写了火山,说说两文的说明目的有何不同。
在距今大约两亿七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它们就是恐龙……
11.请你自选角度,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关于克隆恐龙的片段。200字左右。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了本课,同学们对恐龙的兴趣大增,通过查找资料,八(2)班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调查活动,请你来参加。
活动一:巩固恐龙基础知识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一亿五千万年前,一些大的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生物。这些生物一般被称为“恐龙”。随着时间的流shì(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所有这些大的生物经历了一场jié( )难,走向了灭绝。这不是一夜间发生的事,但的确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比如说一百万年内)发生的事。其他动物,如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等,并没有受到影响。关于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曾经有这样一些猜想:有大陆漂( )移说,有火山撞击说,还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曾经气候温暖、有沼( )泽和浅海的地方,形成了高山。土地干了,海洋加深了,季节冷热悬殊。然而,很难相信某些地区没有保持着适宜的气候。并且,海洋应该是不受到影响的。
(1)给加点字注音。
漂( piāo )移 沼( zhǎo )泽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流shì( 逝 ) jié( 劫 )难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最”是副词,“生物”是名词,“应该”是副词。
B.“然而,很难相信某些地区没有保持着适宜的气候”一句中“然而”一词表转折。
C.“气候温暖”是偏正短语,“火山撞击”是主谓短语。
D.画线句中括号里的内容是对“非常短的时间内”的补充说明。
2.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活动二:跟着专家学恐龙
3.给下面一段文字补写一个结论。
古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恐龙的祖先原本都是小个子,经过亿万年的不断“发福”,终于变成生命史上最庞大的动物并因此走上穷途末路。现在的大象、长颈鹿、大熊猫,当初都有灵活小巧的身躯,随着一代代“自我膨胀”,渐次“沦落”为珍稀的自然保护动物。可见, 躯体的增大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
活动三:博物馆中看恐龙
4.下面是四幅恐龙的图片,①②两幅是化石,③④两幅是复原图,请结合图片探讨以下问题。
(1)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50~80字)
示例:恐龙生活的时代,地面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植物,高大的树木参天耸立,恐龙在树林中穿行。恐龙有很多种,有带翅膀的翼龙在天上飞,有大型食肉恐龙和更大的食草恐龙在地面上活动。到处呈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2)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很多种假设和推理,除课文提到的以外,请你也提出一种假设,探讨一下恐龙在地球上灭绝的原因。
示例:地球上的恐龙可能是因为一场大瘟疫灭绝的。因为那时候的生物免疫力很差,感染了瘟疫无法控制,所有恐龙便因此而灭亡。
(3)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示例一:加强对恐龙化石的勘探,尽量将恐龙化石全部发掘出来。 示例二: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示例三:加强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以防恐龙化石流失。
5.教材变式 《恐龙无处不有》这篇文章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试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说明思路。
运用了逻辑顺序。首先根据恐龙化石在各个大陆上都有分布,推理出恐龙曾经生活在每一块大陆上;接着提出恐龙不可能是在每块大陆上独立存在的;最后推理出现在的各块大陆是由曾经连接在一起的一整块大陆分裂而成的。
6.试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
不能去掉。“几乎”有差不多、接近的意思,说明“板块构造”理论解决了地质界的大部分问题,但仍然有些疑难问题无从解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与准确,符合事实。
(2)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不能去掉。“似乎”有好像的意思,在这里表推测,因为这里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假想。如果没有“似乎”一词,就表示十分了解当时恐龙所生活的环境,与事实不相符,违背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7.结合《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阐述作者是如何利用斯石英的发现,一步步推断出恐龙是因星体撞击而灭绝的结论的。
①首先提出恐龙灭绝原因目前存在“撞击说”和“火山说”两种理论。②接着,通过科学实验得出斯石英会在高温的条件下加速恢复到原始状态等特点。③然后,根据斯石英是沙子在剧烈撞击的条件下形成及岩层的年龄推断出在恐龙灭绝的年代发现了有斯石英存在。④最终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爆发而应该是星体撞击。
有一种美景叫火山地质
迟 诚
①中国火山地质遗迹众多,类型多样,先后建立的火山地质公园各具特色。以火山地质公园为主体的火山遗迹保护与科普的模式也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地球的“最美伤疤”
②地质学家告诉我们,在地球地壳之下的100千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成分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其温度可高达800℃~1 200 ℃,冷凝后即成岩石。火山喷发时伴有大量气体、灰尘和岩石碎块,这些碎屑物和溢出的岩浆逐渐堆积成山,就形成了火山。
③马鞍岭火山口位于雷琼世界地质公园海口园区,熔岩完整,轮廓清楚,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休眠火山口之一。
④火山,蕴藏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令人崇敬,让人生畏。火山喷发时,首先是气体把上覆的岩层爆破,造成高起的环形火口垣。于是火山口便成为封闭式的漏斗状洼地,内壁陡峭,中央低陷,口内因积水就形成了火山口湖。与平地湖不同,火山湖较少支流注水入湖,因此杂质较少,加上湖内矿物丰富,较少受到污染,湖水更为清澈碧绿。
⑤火山出现的历史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之为“活火山”。
⑥火山是见证地球沧桑的“史书”,是地球的“最美伤疤”。
火山在哪里?
⑦世界火山分布是有规律的,主要分布在两个地区,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地区。火山分布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厄瓜多尔、冰岛等。全世界,无论内陆还是海洋,无论热带还是两极,到处都有火山分布。
⑧近几百万年来,我国火山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中国缺少现代火山,属于活火山的仅有10余处,长白山是中国最大的活火山,曾于1 000年前喷发,最近一次喷发是1702年,目前处于休眠状态。我国最新火山喷发于1951年,发生在昆仑山的阿什库勒盆地。
⑨长白山天池因火山口积水形成,湖水幽深,景色绮丽,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火山口湖,被誉为世界十大最美火山口湖之首。
⑩我国火山类地质公园有28处,火山类世界地质公园有7处。火山类地质公园集中分布在我国东部,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五大连池、内蒙古阿尔山、吉林长白山等;东南、华南更多,浙江雁荡山、江苏宁汤山、广东深圳大鹏半岛、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等。
火山是自然的馈赠
火山活动可造成突变式的灾害。但是总体来讲,火山给人类带来的福远大于祸,火山是自然的馈赠,是地球最美丽的“伤疤”。
火山活动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财富就是火山喷发创造出的自然景观,世界上很多火山都建立了国家公园或者其他旅游区,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好去处。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流到海边就凝固成为陆地,扩展了领土,变成了土地资源。若是火山喷发得强烈,一年就能扩展几平方千米,很多岛屿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喷出的火山石灰落在地面,成为土壤成分,这种土壤具有很高的肥力,也孕育了特色的农副产品,如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荔枝、“菠萝的海”的菠萝、雁荡山地质公园的铁皮石斛等。火山活动可形成重要矿产,有的火山喷出很多自然硫黄,形成硫黄矿床;有的火山口内是高铁熔浆,直接流出地表形成铁矿。
火山不仅造就了各种自然景观和矿产资源,还孕育了各地不同的火山文化、风俗民情和民间工艺,构成了火山地质公园文化的底蕴。
(选自《中国绿色时报》,有删改)
8.本文介绍了有关火山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火山形成的原因、火山蕴藏的大自然神奇力量、火山的历史、火山的分布区域,以及火山给人类带来的财富。
9.文中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火山比作“史书”和“最美伤疤”,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火山所经历的时间之长,火山喷发之后在地球上形成景观的美丽。
10.链接教材 本文与《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都写了火山,说说两文的说明目的有何不同。
本文主要是写火山地质,为了说明火山的形成及火山喷发后给地球带来的丰富的资源;《被压扁的沙子》一文写火山,是为了举例说明火山喷发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在距今大约两亿七千万年的时候,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们统治着海洋、陆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动物都无法和它们对抗,它们是名副其实的霸主,它们就是恐龙……
11.请你自选角度,发挥想象力,写一个关于克隆恐龙的片段。200字左右。
示例:
第一只克隆恐龙问世
21世纪末的那年3月,我们科考团成员一起去云南原始森林考察,设法寻找恐龙的基因。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我们进入森林的第46天,意外地找到了一块镶嵌着一只蚊子的琥珀,我们在蚊子的体内发现了恐龙的基因——这是蚊子在吸食恐龙鲜血后留下的基因。
我兴奋得近乎发狂,马上和我的助手们提取了恐龙基因。我们把基因放入无尘试管里,从中提取了25%的精体。我们又把鳄鱼的卵细胞去掉细胞核,然后把它和恐龙的精体进行结合。几十天后,胚胎形成,我们把它植入鳄鱼的身体。果然,几个月后,鳄鱼破天荒地生下了一只恐龙蛋。在实验室内,我们用恐龙蛋孵出了一只小巧玲珑的霸王龙。看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在红地毯上爬来爬去,我和助手们都喜不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