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A.为屿(yǔ) 日光下澈(chè)
摇缀(zhuì) 隶而从者(lì)
B.翕忽(xī) 为嵁(kān)
篁竹(huánɡ) 俶尔远逝(shù)
C.差互(cī) 悄怆(qiāo)
寂寥(liáo) 斗折蛇行(dǒu)
D.为坻(chí) 幽邃(suì)
清冽(liè) 佁然不动(tái)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B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因为那种环境实在过于凄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古城是一座水中之城,随处都可以听到水流声。 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道道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①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城中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
②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
③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
④我循着水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
⑤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碧草如茵,垂柳依依。
A.⑤①④②③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⑤①② D.④①⑤②③
8.默写。
(1)(2024·重庆中考)柳宗元寻山访胜,“隔篁竹,闻水声, 如鸣珮环 ”,心生愉悦。
(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潭中鱼可百许头 , 皆若空游无所依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的树木,突出极幽极佳景致的语句是: 青树翠蔓 , 蒙络摇缀 。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 凄神寒骨 , 悄怆幽邃 ”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其岸势犬牙差互 , 不可知其源 。
9.文学体验 你校决定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与柳宗元牵手,让名家走进心灵
(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阅读柳宗元的作品,陶冶情操。
活动目的: 通过阅读柳宗元的作品,培养文学素养,提升文化品位。
活动方式: ①请研究柳宗元的学者到班上做专题讲座;②举行“我爱柳宗元”的主题班会;③举办“纪念柳宗元”的手抄报比赛。
(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授语文的温老师,说: 温老师,您好。为了积极配合学校“纪念柳宗元”的活动,我们准备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恳请您给予支持与指导。
②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个字)
提示:扣定主题,运用排比等修辞手法,写出开场白的气势。
(4)在“走进社会”环节中,你了解到“小石潭”因《小石潭记》而出名,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想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南面一百二十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教材变式 本文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
11.教材变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的?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文章是按照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的,用了“隔、闻、伐、取、见”等准确的动词,使读者随着作者的脚步一同游历,感受作者喜悦的心情和探奇的情趣。
1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达到了什么效果?
作者立足潭边的远视角度,侧面描写小石潭。抓住溪水的蜿蜒曲折、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两者动静相映,各具特色。
13.教材变式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又流露出来。因此,作者先乐后忧,乐只是忧的表象而已。
(一)
【甲】《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
【注】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
1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水尤清冽 尤:格外
B.日光下澈 澈:清澈
C.止四百 止:只要
D.余怜而售之 售: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
1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唐人有佩戴玉饰的习惯。
B.【乙】文画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
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砍伐拦路之物、最终得见美景的经历。
D.【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17.【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乙】文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二)
柳宗元传(节选)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C )
A.全石以为底/为骚文十数篇
B.以其境过清/动必以文
C.水尤清冽/尤奇待宗元
D.不可久居/居天下之广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他写了十多篇骚体文,读过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21.教材链接 结合《小石潭记》和本文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①小石潭景色太过凄清,“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②屡次被贬,政治失意,“既罹窜逐,涉履蛮瘴”,使作者心境凄凉。③小石潭凄清的环境,使作者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因而“凄神寒骨”。
22.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
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300字。
示例:
小石潭真美
小石潭,那一汪明水,那一抹澄澈,使我终生难忘。
清晨,我沿着山丘向西走去,去那心中的小潭。此时,四周都被竹树包围,阳光透过叶子洒在脚边,小鸟愉悦的歌声和着远远的水流声,十分悦耳,就好似大自然谱写的一首自然和谐乐章。
我穿过竹林后,忙着整理被树枝弄乱的头发。恍然抬首,看见了离自己五六米远的地方正是自己苦心要找的小水潭。我远远望去,水潭四周依然密布着竹子,却多了碧色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的景象。微风掠过,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荡入我耳中,荡走我心中的俗念,荡走我身上的凡尘!此时,我不禁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自己眼前的这番景象又比世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逊色多少?
我坐在小石潭的旁边,享受着大自然的赠予,仿佛世界都如此明亮没有黑暗。我沉醉其中,迎接着新的世界来临。10 小石潭记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屿(yǔ) 日光下澈(chè)
摇缀(zhuì) 隶而从者(lì)
B.翕忽(xī) 为嵁(kān)
篁竹(huánɡ) 俶尔远逝(shù)
C.差互(cī) 悄怆(qiāo)
寂寥(liáo) 斗折蛇行(dǒu)
D.为坻(chí) 幽邃(suì)
清冽(liè) 佁然不动(tái)
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 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 D.潭西南而望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不可久居
D.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岸势/犬牙差互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C.似与/游者/相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B.古人常用多种方式来作为代称,用字来称呼,如柳子厚;用做官地点来称呼,如柳河东;用籍贯来称呼,如柳柳州,等等。
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D.“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城是一座水中之城,随处都可以听到水流声。 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道道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①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城中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
②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
③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
④我循着水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
⑤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碧草如茵,垂柳依依。
A.⑤①④②③ B.①⑤②③④
C.③④⑤①② D.④①⑤②③
8.默写。
(1)(2024·重庆中考)柳宗元寻山访胜,“隔篁竹,闻水声, ”,心生愉悦。
(2)古人写水,常以游鱼入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 , ”两句描绘了潭中百来条鱼儿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画面。
(3)《小石潭记》中描写潭周围的树木,突出极幽极佳景致的语句是: , 。
(4)柳宗元《小石潭记》中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潭周围的树木,着意渲染了“ , ”的气氛,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
(5)《小石潭记》中,写出小石潭源头悠远、两岸弯曲的语句是: , 。
9.文学体验 你校决定开展以“纪念柳宗元”为主题的活动。作为该校的一名学生,你以极大的热情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按下面的要求策划一个班级活动方案。
活动主题:
活动目的:
活动方式:
(3)学校文学社团风帆文学社决定举办一场“读柳宗元·谈感受”的研讨会。为了圆满举办这次研讨会,作为风帆文学社的成员,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①你想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于是找到教授语文的温老师,说:
②请你为研讨会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不超过80个字)
(4)在“走进社会”环节中,你了解到“小石潭”因《小石潭记》而出名,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想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教材变式 本文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教材变式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的?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达到了怎样的效果?
12.作者是从什么角度写小石潭的?抓住溪水、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达到了什么效果?
13.教材变式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一)
【甲】《小石潭记》
【乙】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
(柳宗元《钴潭西小丘记》)
【注】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
1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尤:格外
B.日光下澈 澈:清澈
C.止四百 止:只要
D.余怜而售之 售:买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16.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说明唐人有佩戴玉饰的习惯。
B.【乙】文画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
C.【甲】【乙】两文都提到了砍伐拦路之物、最终得见美景的经历。
D.【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
17.【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两文的思想感情有相通之处,请根据《小石潭记》来推断【乙】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柳宗元传(节选)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既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险。⑦蕴:积聚。
18.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叔文欲大用之 会居位不久 叔文败 与同辈七人俱贬。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全石以为底/为骚文十数篇
B.以其境过清/动必以文
C.水尤清冽/尤奇待宗元
D.不可久居/居天下之广居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21.教材链接 结合《小石潭记》和本文的内容,分条概括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22.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
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