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庄子》二则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北冥有鱼》着重描绘鲲( )鹏这一形象,意在窥斑全豹,让我们体会庄子文中形象的思想、文化意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文中庄子引用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 )》一书来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徙( )南海的情形。还指出微小的“野马”和“尘āi ”也需要有生物用气息吹动;而大鹏体形如此硕大,也需要借助“六月海动”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作者用他奇特的想象说明了一个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生动形象。
《庄子与惠子游于háo 梁之上》中,惠子和庄子在散步时,看见水中欢快的游鱼,庄子不禁感叹:你看这鱼自在地游动多快乐啊!惠子马上抓到庄子的问题,强调“子非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机智的争biàn 。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D.子固非鱼也(本来)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C.我知之/濠上也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5.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庄子》一书是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2)出自《北冥有鱼》的成语有: 、 。
6.按要求默写。
(1)鲲之大, ; ,其名为鹏。
(2)是鸟也, 。
(3)《北冥有鱼》一文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 , 。
(4)《北冥有鱼》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 。
7.文学体验 学习完《<庄子>二则》后,某班开展以“走近庄子”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庄子》中的文章,大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请你写出三个出自《庄子》的故事名称。(教材中的除外)
(2)【成语大搜集】
《庄子》中的文章以汪洋恣肆著称,语言精练而又极富表现力,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广为流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庄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
①望洋兴叹 ②舍生取义 ③越俎代庖
④朝三暮四 ⑤游刃有余 ⑥温故知新
⑦相濡以沫
(3)【观点大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庄子与惠子机智巧妙的论辩构成,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8.教材变式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9.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0.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二)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1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结合课文语句回答)
1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13.教材变式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谁?为什么?
(一)(2024·连云港中考)
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
14.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孔子不能决也
(4)孰谓汝多知乎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初出沧沧凉凉 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子①:
句子②:
18.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
19.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③,激④西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杂篇》)
【注】①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②波臣:水族中的臣子。③吴越之王:吴王和越王。④激:此处意为“阻断水引向……地方”。⑤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温故而知新
B.将贷子三百金,可乎/潭中鱼可百许头
C.周顾视车辙/元方入门不顾
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2.教材链接 口语交际中有很多应对技巧,如自嘲、巧换概念、针锋相对、巧用比喻、言此及彼等。你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应对技巧?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1 《庄子》二则
1.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北冥有鱼》着重描绘鲲( kūn )鹏这一形象,意在窥斑全豹,让我们体会庄子文中形象的思想、文化意义和浪漫主义情怀。文中庄子引用记载怪异事物的《齐谐( xié )》一书来描述大鹏由北海迁徙( xǐ )南海的情形。还指出微小的“野马”和“尘āi 埃 ”也需要有生物用气息吹动;而大鹏体形如此硕大,也需要借助“六月海动”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作者用他奇特的想象说明了一个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生动形象。
《庄子与惠子游于háo 濠 梁之上》中,惠子和庄子在散步时,看见水中欢快的游鱼,庄子不禁感叹:你看这鱼自在地游动多快乐啊!惠子马上抓到庄子的问题,强调“子非鱼”,怎么能知道鱼的快乐,两个人开始了一段机智的争biàn 辩 。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作者用他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个志存高远、追求自由的生动形象。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愤怒)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C.去以六月息者也(离开)
D.子固非鱼也(本来)
3.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C.我知之/濠上也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4.翻译下列句子。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庄子集释 》。《庄子》一书是 庄子及其后学 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2)出自《北冥有鱼》的成语有: 扶摇直上 、 鹏程万里 。
6.按要求默写。
(1)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 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2)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3)《北冥有鱼》一文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壮观图景的句子是: 水击三千里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4)《北冥有鱼》中,用比喻的手法表现大鹏振翅而飞的句子是: 怒而飞 , 其翼若垂天之云 。
7.文学体验 学习完《<庄子>二则》后,某班开展以“走近庄子”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
《庄子》中的文章,大多采用寓言故事的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请你写出三个出自《庄子》的故事名称。(教材中的除外)
示例:庄周梦蝶、浑沌之死、鼓盆而歌。
(2)【成语大搜集】
《庄子》中的文章以汪洋恣肆著称,语言精练而又极富表现力,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在现代汉语中广为流传。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庄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 ②⑥ )
①望洋兴叹 ②舍生取义 ③越俎代庖
④朝三暮四 ⑤游刃有余 ⑥温故知新
⑦相濡以沫
(3)【观点大讨论】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主要由庄子与惠子机智巧妙的论辩构成,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示例一: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了,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所谓偷换概念,指庄子把惠子说的“安知”,解释成“(在)哪里知道”或“怎样知道”,而惠子的本意却是“怎么(能)知道”。 示例二: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是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辩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的,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一)阅读《北冥有鱼》,完成下面小题。
8.教材变式 阅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9.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10.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②在想象中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③在想象中寄寓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二)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1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正反双方的观点各是什么?(结合课文语句回答)
辩题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正方(庄子)的观点: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反方(惠子)的观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1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也就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13.教材变式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与惠子,你欣赏谁?为什么?
示例一:欣赏庄子,因为庄子能以愉快的心境对待周围的事物,追求天人合一,推崇自然,机智善辩。
示例二:欣赏惠子,因为惠子机智好辩,善于抓住对方的漏洞,对于事物有着寻根问底的认知态度。(也可以一同欣赏两位,理由综合以上所述即可)
(一)(2024·连云港中考)
古诗文阅读课,围绕“问天”这一主题,老师选取了下面三篇诗文,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乙】《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
【丙】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谓汝多知乎?”
(选自《列子集注·汤问篇》中华书局2018年版)
14.下列对甲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词的上片主要写实景,开头写天、云、雾、星河、千帆,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境界开阔,气势磅礴。
B.“路长嗟日暮”化用《离骚》诗意,感叹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但是自己已至暮年。表达词人珍惜学习时光的紧迫感。
C.“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大鹏送自己去往海上仙山,体现词人消极避世的思想。
D.全词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词人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志怪者也 记载
(2)去以六月息者也 离开
(3)孔子不能决也 判定,决断
(4)孰谓汝多知乎 同“智”,智慧
1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句子①: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句子②: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了正午距离人近。
18.丙文中,两小儿辩的是怎样的问题?从他们的辩论和“孔子不能决”,你读出了什么?
两小儿就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进行了辩论。他们的辩论反映出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孔子不能决也”,表明即使是广闻博识的圣人也不是无所不知的,还可以看出孔子对待知识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9.古人叩问苍天,寻找万物发展的情理,探索精神本原。这三篇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请分享你的阅读收获。
这三篇诗文里有李清照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有庄子对于相对空间位置的辩证思考,有两小儿对自然现象的探求,既有哲学思考,又有生活情趣。从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古人的探求精神、理性思考以及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二)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①,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曰:‘我,东海之波臣②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③,激④西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③,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杂篇》)
【注】①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②波臣:水族中的臣子。③吴越之王:吴王和越王。④激:此处意为“阻断水引向……地方”。⑤常与:常在一起的东西,这里指水。
20.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温故而知新
B.将贷子三百金,可乎/潭中鱼可百许头
C.周顾视车辙/元方入门不顾
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
2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B.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C.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D.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22.教材链接 口语交际中有很多应对技巧,如自嘲、巧换概念、针锋相对、巧用比喻、言此及彼等。你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与本文中学到了哪些应对技巧?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①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学到了转移话题(或巧换概念)的应对技巧,庄子把惠子问他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换成了“你从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巧妙应对。②从本文中学到了巧用比喻的应对技巧,庄子向监河侯借粮,面对对方的敷衍和虚伪,他设喻说理,将急需援助的自己比作涸辙之鲋,将监河侯给自己开空头支票的行为比作自己允诺引西江远水救鲋鱼,对监河侯进行辛辣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