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自我测评卷
科学,是指引我们走出迷航的灯塔。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以崇尚科学为荣,以科学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取向,必然闪耀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光芒。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热爱科学,我校开展了崇尚科学的主题活动,一起来参加吧!
【活动一:了解科学文化】(15分)
文段一:每年九十月间,北国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的寒冬即将到来,鸿雁便往南迁徙(),各类动物也逐渐销声匿迹。鸿雁奋力南迁的景象,常使异乡游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不能自已,游子便通过各种方式排遣()乡愁。因此,在中国诗词长廊中,鸿雁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zhì()密,岩石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zōnɡ()迹。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第二单元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迁徙( ) 排遣( )
zhì( )密 zōnɡ( )迹
2.这一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文段二: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培育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于5月20至31日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
3.画横线的句子中标点运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4.下面从以上两个文段中挑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鸿雁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B.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C.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D.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源头是新的算法、配套的芯片以及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这是大波浪。
②任何时候,国家发展或者行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大波浪和小波浪共同前进。
③今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绝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科学家的事,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历史进程。
④各种穿戴式设备、App应用等都是小波浪。
A.①④②③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活动二:积累科普作家】(3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活动三:参加科学活动】(16分)
7.校学生会准备举行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2)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介绍的要点。(6分)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3万公顷,损失雨林面积5 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
材料二:校学生会关于“中学生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如下表所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内容,可知以下信息:
信息一:
信息二:
(3)为了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班级要开展一次班会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6分)
示例:拟写低碳生活标语
①
②
【活动四:欣赏科学美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6分)
9.“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4分)
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11.本文的说明层次十分严密,请你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16分)
【文本一】
①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ɡ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的技术科学。
②从元宇宙大背景又该如何看待AI的作用呢?元宇宙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类更好地驾驭能量和信息,而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传播以及人机互动等方面的技术将不断进步。首先,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将高速且高精度地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等数字化,之前难以被量化和记录的信息将以数字方式记录下来。其次,云存储和云计算将走向C端,个人使用云存储和云计算将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普及和简便。另外,5G网络和星链等将带来高带宽、低延时的通讯能力,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息量将继续高速增长。
【文本二】
西班牙用AI治理城市空气污染
①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BSC-CNS)开发出了使用人工智能(AI)的一种开创性方法,以应对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
②BSC-CNS空气质量工作团队负责人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扬·马特乌介绍说,这种创新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获取每小时的二氧化氮浓度地图来改善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管控。
③马特乌指出,世界99%的人口呼吸的空气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污染水平限制,而这种情况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区更加严重。
④为了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科学家们认为,拥有关于城市空气污染浓度的可靠、精确数据至关重要。为此BSC-CNS研究人员开发了这种新方法。他们已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模式研发》期刊上。
⑤这种新方法首次将基于CALIOPE-Urban模型的研究结果与一个大型城市数据库结合起来,该数据库包含来自官方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低成本传感器活动信息、建筑密度相关信息、气象变量和其他地理空间数据。CALIOPE-Urban是西班牙独有的一种模型,能以较高的精确度预测空气污染。
⑥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可以确定城市中需要改进现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区域,从而帮助优化减少空气污染的策略。
【文本三】
AI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①被视为人工智能(AI)之父的杰弗里·欣顿博士和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在2012年创造了一项技术,该技术成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奠基石,而人工智能现在被科技大企业视为未来的关键。
②欣顿后来正式加入人工智能批评者的行列。批评者们认为,那些积极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的企业是在加速走向危险。
③欣顿从人工智能奠基人到末日预言者的转变,标志着科技产业的一个关键时刻,该行业正处于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转折点。业界领袖认为,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性可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网络浏览器媲美,并可能给从制药到教育等一系列领域带来突破。
④这有可能是一项危险的技术。
⑤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生成错误信息的工具。很快,它就会带来就业风险。对人工智能感到最不放心的业界人士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⑥随着企业逐渐升级人工智能系统,它们将变得越来越危险。互联网上将充斥着各种虚假照片、虚假视频和文字,普通人“再也无法知道什么是真的了”。此外,由于它具有自然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也能被用来编写恶意代码、垃圾邮件等,带来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人工智能会颠覆就业市场。目前,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还是人类的助手,但它们已经可以胜任一些死记硬背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它们不仅会夺走工作机会,还会夺走更多。
⑦新版本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因为它们往往会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学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本领。如: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来完成作业,甚至生成论文,会产生学术剽窃以及作弊行为。还会带来其他问题,因为技术人员和公司不仅允许人工智能系统自己生成代码,而且允许它们自行运行代码。有朝一日这可能会使杀人机器人变为现实。
⑧总之,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业内企业着手建设人工智能安全平台,以提升对于威胁的检测和响应能力。欣顿也认为:不应再升级该技术,直到人们确定是否能控制住人工智能。
12.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文本一和文本三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CALIOPE-Urban 是西班牙独有的一种模型,能以极高的精确度预测空气污染。
C.文本三中“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中“可能”一词表述太模糊,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D.人工智能之父欣顿加入人工智能批评者的行列,他认为完全不能再升级人工智能这一技术。
13.小文认为,这三个文本排列的顺序合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理由。(6分)
14.AI是人类研发的一种新的技术科学,你认为它可能正确应用在哪些领域?请列举三例。(6分)
【活动五:写作科技说明文】(50分)
15.根据要求作文。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要求:①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②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③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④不少于600字。第二单元自我测评卷
科学,是指引我们走出迷航的灯塔。汲取传统的精华,才拥有牢固的根基;反映时代的精神,才能引领时代的风尚。以崇尚科学为荣,以科学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取向,必然闪耀着社会主义道德的时代光芒。为了更好地引导同学们热爱科学,我校开展了崇尚科学的主题活动,一起来参加吧!
【活动一:了解科学文化】(15分)
文段一:每年九十月间,北国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的寒冬即将到来,鸿雁便往南迁徙(),各类动物也逐渐销声匿迹。鸿雁奋力南迁的景象,常使异乡游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不能自已,游子便通过各种方式排遣()乡愁。因此,在中国诗词长廊中,鸿雁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恐龙无处不有,沙子极为zhì()密,岩石是原始的钟表,留下了历史的zōnɡ()迹。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第二单元的课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迁徙( xǐ ) 排遣( qiǎn )
zhì( 致 )密 zōnɡ( 踪 )迹
2.这一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销声匿迹、触目伤怀、情郁于中(写出三个即可)
文段二: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培育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全国科技活动周以《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为主题,于5月20至31日在全国各地举办,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
3.画横线的句子中标点运用有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书名号应改为双引号。
4.下面从以上两个文段中挑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D )(3分)
A.鸿雁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寄托着游子的思乡之情。
B.所有这些现象背后都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
C.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D.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合理的一项是( C )(3分)
①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源头是新的算法、配套的芯片以及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服务能力,这是大波浪。
②任何时候,国家发展或者行业发展都必须坚持大波浪和小波浪共同前进。
③今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绝不是单个企业、单个行业、单个科学家的事,而是一个伟大的社会历史进程。
④各种穿戴式设备、App应用等都是小波浪。
A.①④②③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活动二:积累科普作家】(3分)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
A.《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其作者是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活动三:参加科学活动】(16分)
7.校学生会准备举行以“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示例:倡导低碳生活,实施节能减排
(2)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为介绍的要点。(6分)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损失可耕地面积3万公顷,损失雨林面积5 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物种100~200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
材料二:校学生会关于“中学生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如下表所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供的内容,可知以下信息:
信息一: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
信息二: 大多数中学生都关注低碳生活。
(3)为了大力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班级要开展一次班会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6分)
示例:拟写低碳生活标语
① 搜集低碳生活资料做展览墙
② 观看环保影片宣传低碳理念
【活动四:欣赏科学美文】(3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20分)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8.“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文章为什么以此为题?(6分)
指草木荣枯、候鸟去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物候现象。文章以此为题,将大自然拟人化,新颖别致,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的原因是什么?(4分)
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
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
“常”表明这种现象发生的频率较高,但是也会出现例外的情况,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11.本文的说明层次十分严密,请你加以分析。(6分)
首先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然后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最后提倡进一步加强对物候的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
(二)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小题。(16分)
【文本一】
①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ɡ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一门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新的技术科学。
②从元宇宙大背景又该如何看待AI的作用呢?元宇宙发展的核心目标是帮助人类更好地驾驭能量和信息,而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和传播以及人机互动等方面的技术将不断进步。首先,互联网和无处不在的传感设备将高速且高精度地将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等数字化,之前难以被量化和记录的信息将以数字方式记录下来。其次,云存储和云计算将走向C端,个人使用云存储和云计算将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普及和简便。另外,5G网络和星链等将带来高带宽、低延时的通讯能力,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息量将继续高速增长。
【文本二】
西班牙用AI治理城市空气污染
①西班牙巴塞罗那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中心(BSC-CNS)开发出了使用人工智能(AI)的一种开创性方法,以应对城市地区的空气污染。
②BSC-CNS空气质量工作团队负责人和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扬·马特乌介绍说,这种创新方法的目的是通过获取每小时的二氧化氮浓度地图来改善城市地区的空气质量管控。
③马特乌指出,世界99%的人口呼吸的空气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污染水平限制,而这种情况在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区更加严重。
④为了缓解空气污染问题,科学家们认为,拥有关于城市空气污染浓度的可靠、精确数据至关重要。为此BSC-CNS研究人员开发了这种新方法。他们已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地球科学模式研发》期刊上。
⑤这种新方法首次将基于CALIOPE-Urban模型的研究结果与一个大型城市数据库结合起来,该数据库包含来自官方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监测数据、低成本传感器活动信息、建筑密度相关信息、气象变量和其他地理空间数据。CALIOPE-Urban是西班牙独有的一种模型,能以较高的精确度预测空气污染。
⑥在此基础上,专家们可以确定城市中需要改进现有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区域,从而帮助优化减少空气污染的策略。
【文本三】
AI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①被视为人工智能(AI)之父的杰弗里·欣顿博士和他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两名研究生在2012年创造了一项技术,该技术成为人工智能系统的奠基石,而人工智能现在被科技大企业视为未来的关键。
②欣顿后来正式加入人工智能批评者的行列。批评者们认为,那些积极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产品的企业是在加速走向危险。
③欣顿从人工智能奠基人到末日预言者的转变,标志着科技产业的一个关键时刻,该行业正处于几十年来最重要的转折点。业界领袖认为,人工智能系统的重要性可与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网络浏览器媲美,并可能给从制药到教育等一系列领域带来突破。
④这有可能是一项危险的技术。
⑤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生成错误信息的工具。很快,它就会带来就业风险。对人工智能感到最不放心的业界人士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
⑥随着企业逐渐升级人工智能系统,它们将变得越来越危险。互联网上将充斥着各种虚假照片、虚假视频和文字,普通人“再也无法知道什么是真的了”。此外,由于它具有自然语言生成和理解能力,也能被用来编写恶意代码、垃圾邮件等,带来的网络和数据安全问题不容小觑。人工智能会颠覆就业市场。目前,ChatGPT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还是人类的助手,但它们已经可以胜任一些死记硬背的工作。这就意味着它们不仅会夺走工作机会,还会夺走更多。
⑦新版本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因为它们往往会通过分析海量数据学会令人意想不到的本领。如:目前一些高校学生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来完成作业,甚至生成论文,会产生学术剽窃以及作弊行为。还会带来其他问题,因为技术人员和公司不仅允许人工智能系统自己生成代码,而且允许它们自行运行代码。有朝一日这可能会使杀人机器人变为现实。
⑧总之,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目前国内外已有不少业内企业着手建设人工智能安全平台,以提升对于威胁的检测和响应能力。欣顿也认为:不应再升级该技术,直到人们确定是否能控制住人工智能。
12.下列对三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4分)
A.文本一和文本三画横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CALIOPE-Urban 是西班牙独有的一种模型,能以极高的精确度预测空气污染。
C.文本三中“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构成威胁”中“可能”一词表述太模糊,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D.人工智能之父欣顿加入人工智能批评者的行列,他认为完全不能再升级人工智能这一技术。
13.小文认为,这三个文本排列的顺序合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理由。(6分)
同意。文本一介绍了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从元宇宙大背景下看AI的作用;文本二列举西班牙利用AI治理城市空气污染的事例,展现了AI的好处;文本三介绍人工智能可能会对人类构成威胁,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这三个文本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来安排,排列得非常合理。
14.AI是人类研发的一种新的技术科学,你认为它可能正确应用在哪些领域?请列举三例。(6分)
示例一:AI技术未来可能正确应用于自动驾驶;示例二:AI技术未来可能正确应用于智能家居;示例三:AI技术未来可能正确应用于个性化学习。(举例合理即可)
【活动五:写作科技说明文】(50分)
15.根据要求作文。
以《××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
要求:①选取自己熟悉的事物;②阅读有关资料,详细了解事物的特点;③恰当运用说明方法,说明要通俗易懂;④不少于600字。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