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自我测评卷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尽粟(lì) 南冥(mínɡ) 辗冰辙(niǎn)
B.广厦(shà) 大庇(pì) 三重茅(chónɡ)
C.挂罥(juàn) 俄顷(qīnɡ) 长林梢(chánɡ)
D.伐薪(xīn) 叱牛(chì) 沉塘坳(ào)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其名为鹏 其此之谓乎
B.其翼若垂天之云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不必藏于己
D.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作者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诗歌。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4分)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谢廖沙并没有手软。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
(1)上文选自哪本小说?文中的谢廖沙上战场是为了什么?(2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为了保卫祖国。
(2)作为红军战士,谢廖沙具有怎样的意志和精神?(2分)
谢廖沙具有顽强不屈的意志、高昂的革命热情和不畏牺牲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6.按要求默写。(5分)
(1)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 。
(1)虽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 。
(3)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4)《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苦 !
7.学校志愿社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活动,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资料,请阅读后完成任务。(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姚永概《旧闻随笔》)
【丙】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间召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③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②臧否:善恶。臧,善。否,恶。③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④恶:同“勿”,怎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选贤与能 善者与臣友
B.公批诗于后寄归 男有分,女有归
C.家人得书 既而帝览其书
D.有足采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探“和”之义】
(3)“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比较以上三则材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2分)
【甲】勾勒了儒家的“大同社会”,以公心治理天下,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乙】记叙了“六尺巷”的故事,赞誉了张文端的宽容、忍让,因“和善”感动邻居,激发“和善”,邻居间和睦相处。【丙】赞誉了宋濂诚恳谨慎、公平公正的品质,善讲同事优点,从不揭发别人的短处。
【寻“和”之事】
(4)和为贵,善为本。下列名著中是否也存在表现“和”的情节?请任选一项,写出一个情节,简要分析“和”的作用。(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平凡的世界》
示例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和达雅夫妻间互敬互爱,达雅在保尔的鼓励与影响下成为共产党员。在保尔卧床期间,她还悉心照顾保尔,并鼓励他创作。和睦促进了夫妻的共同成长。 示例二:《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与田晓霞是一对恋人。晓霞开朗的性格与善良的心地,不但帮孙少平克服了自卑,而且处处鼓励他、欣赏他。和善、平等促使身份悬殊的他们走到了一起。
【写“和”之语】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这次“以和为贵”综合性活动撰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20个。(2分)
示例: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亲仁善邻,社会和谐。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描写 ,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 肆虐 。(2分)
9.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2分)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忧国忧民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盘旋飞翔
(2)去以六月息者也 气息,这里指风
(3)亦若是则已矣 这样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振翅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
1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4分)
“野马”“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这里和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有所恃,须凭借,要依靠),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也好,“野马”“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13.《北冥有鱼》中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2分)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鸟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种精神的自由。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选自《兼爱中》)
1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16.【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2分)
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与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
17.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四)(2024·德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13分)
活水源记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②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③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④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⑤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⑥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①槠(zhū):常绿乔木。②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③欧冶子:春秋时期的铸剑工匠。④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⑤潴(zhū):汇聚。⑥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⑦脊(jǐ)令:鸟名,即鹡鸰。
18.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C.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D.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3分)
A.乃伏行沙土中 乃不知有汉
B.浴饮毕,鸣而去 吾与汝毕力平险
C.属岁旱时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这篇游记质朴清新,富有生趣,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特点就是“活”。不仅山活水活,连草木虫鱼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作者开篇从灵峰山入笔,写了山顶金鸡峰上的景色、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及曾在此居住活动过的名人高士,可见这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C.文章第二段从活水源头写起,然后写水的特点及名字由来,再写它由小变大和冬夏不枯的生命力,最后写栖息繁衍在这里的各种生物。
D.文末作者用“君子之德”来赞美活水源“泽又能及物”,再以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收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思想意趣。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我早春来到这里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种水族动物都躲藏着不肯出来。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这是它鸣叫的原因啊!
三、写作(50分)
22.“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
略第六单元自我测评卷
一、积累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尽粟(lì) 南冥(mínɡ) 辗冰辙(niǎn)
B.广厦(shà) 大庇(pì) 三重茅(chónɡ)
C.挂罥(juàn) 俄顷(qīnɡ) 长林梢(chánɡ)
D.伐薪(xīn) 叱牛(chì) 沉塘坳(ào)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名为鹏 其此之谓乎
B.其翼若垂天之云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不必藏于己
D.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外户而不闭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作者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诗歌。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5.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题目。(4分)
昨天中午,他和大家一起,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向波兰白军发起了反冲锋。就在昨天的这场战斗中,他第一次跟一个没有胡子的波兰兵拼刺刀。那个家伙端着步枪,枪上插着像马刀一样长的法国刺刀,一边莫名其妙地喊着什么,一边像兔子那样跳着,向谢廖沙直扑过来。一刹那间,谢廖沙看到了对手那双睁圆了的、杀气腾腾的眼睛,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摆步枪,用刺刀尖把波兰兵那把明晃晃的法国刺刀拨到了一边。
波兰兵倒下去了……
谢廖沙并没有手软。他知道自己以后还要杀人。就是他,谢廖沙,这个能够那样温柔地爱,能够那样珍惜友谊的人,今后还要杀人。
(1)上文选自哪本小说?文中的谢廖沙上战场是为了什么?(2分)
(2)作为红军战士,谢廖沙具有怎样的意志和精神?(2分)
6.按要求默写。(5分)
(1)怒而飞, 。
(1)虽有嘉肴,弗食, 。
(3) ,两鬓苍苍十指黑。
(4)《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 !
7.学校志愿社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活动,同学们收集了相关资料,请阅读后完成任务。(11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姚永概《旧闻随笔》)
【丙】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①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间召问群臣臧否②,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③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④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选自《明史·列传》)
【注】①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②臧否:善恶。臧,善。否,恶。③茹太素:人名,时任主事之职。④恶:同“勿”,怎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选贤与能 善者与臣友
B.公批诗于后寄归 男有分,女有归
C.家人得书 既而帝览其书
D.有足采者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2)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3分)
善者与臣友 臣知之 其不善者 不能知也
【探“和”之义】
(3)“和”的内涵十分丰富。比较以上三则材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2分)
【寻“和”之事】
(4)和为贵,善为本。下列名著中是否也存在表现“和”的情节?请任选一项,写出一个情节,简要分析“和”的作用。(2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平凡的世界》
【写“和”之语】
(5)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为这次“以和为贵”综合性活动撰写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字数不超过20个。(2分)
示例:有容乃大,心境宽;以和为贵,万事顺。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4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 。(2分)
9.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2分)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去以六月息者也
(3)亦若是则已矣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12.“野马”“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4分)
13.《北冥有鱼》中鸟为什么要迁徙到南冥?(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选自《兼爱中》)
1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父母亲人)
C.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16.【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2分)
17.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4分)
(四)(2024·德阳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小题。(13分)
活水源记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②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③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④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⑤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⑥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鸲鹆,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①槠(zhū):常绿乔木。②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③欧冶子:春秋时期的铸剑工匠。④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⑤潴(zhū):汇聚。⑥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⑦脊(jǐ)令:鸟名,即鹡鸰。
18.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C.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D.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乃伏行沙土中 乃不知有汉
B.浴饮毕,鸣而去 吾与汝毕力平险
C.属岁旱时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20.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篇游记质朴清新,富有生趣,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特点就是“活”。不仅山活水活,连草木虫鱼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作者开篇从灵峰山入笔,写了山顶金鸡峰上的景色、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及曾在此居住活动过的名人高士,可见这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C.文章第二段从活水源头写起,然后写水的特点及名字由来,再写它由小变大和冬夏不枯的生命力,最后写栖息繁衍在这里的各种生物。
D.文末作者用“君子之德”来赞美活水源“泽又能及物”,再以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收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思想意趣。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三、写作(50分)
22.“良言”,好话,有益的话。比如:师生间交心的话,家人间关切的话,朋友间规劝的话,陌生人宽容的话,书本上警策的话……好话还得好好说,长话可以短说,直白的话可以含蓄地说,严肃的话可以轻松地说。说好话,好好说话,都会让人如沐春风。
请以《良言如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我手写我口”,请抒真情实感。②书写规范,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允许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