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略读实践课
核心任务
01
02
03
04
05
我为赵州桥代言——介绍赵州桥
寻找古诗里的节日习俗——描述诗中的节日
过传统节日,展活动成果——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
话中有“画”——介绍《清明上河图》
做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
学校广播电台
了解“纸”的前世今生——介绍纸的发明过程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任务四
任务五
活动一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读题释题:“名扬中外”是什么意思呢?
——名声传遍了天下。形容名声极大,尽人皆知。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张择端 故宫 摊贩 官吏 毛驴 栏杆 风貌
悠闲:闲适自得。
惊扰:惊动扰乱。
2.认读词语,理解词意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发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
读一读:他乘船上岸后,又坐上了一乘轿子,直奔家门而去。
.
.
加点的字是多音字!
chéng
(乘船)
shèng
(万乘之国)
乘
3.多音字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4.初读《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画名 作者 内容 画的历史 保存情况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丰富
八九百年
北京故宫博物院
活动一: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活动二 图文对照,品悟《清明上河图》的“名扬中外”
默读课文,图文对照,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这幅画能名扬中外?勾画出相关语句。
活动二:图文对照,品悟《清明上河图》的“名扬中外”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人物众多
活动二:图文对照,品悟《清明上河图》的“名扬中外”
人物形态各异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活动二:图文对照,品悟《清明上河图》的“名扬中外”
借助图片,加深理解
借助图片,加深理解
借助图片,加深理解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碰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赏读名画,感知细节的传神。
活动二:图文对照,品悟《清明上河图》的“名扬中外”
活动三 实践运用,介绍《清明上河图》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和图画向同桌介绍这幅名画。
2.结合评价标准自评、同桌互评。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我能得( )颗星
说清楚画的内容。 ★★ 说明白画的特点。 ★★ 表达出画的艺术价值。 ★★ 活动三:实践运用,介绍《清明上河图》
大家好!下面我来向大家介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扬中外的画。这幅画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这幅画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光是画上的人就有好几百个,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画上的人物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画上人物细节特别传神,最为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马与轿子欲相撞的情景画得活灵活现。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情景。真不愧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示例:
活动三:实践运用,介绍《清明上河图》
活动四 整合阅读,再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题目 感受最深的 怎么写 清楚的 如何向
别人介绍
《四大刺绣与它们的发源地》
《陶器上的图画与符号》
衣服经过刺绣会显得格外不同,有的会更加美观,有的具有某种象征意义
作者写四大刺绣苏绣、湘绣、粤绣和蜀绣,都是先解释每种刺绣,再写每种刺绣发源地的盛况,最后写发源地其他特产、美食或独特的文化风情等
作者在介绍四大刺绣的盛况以及其他特产、美食或独特的文化风情时,都是引用俗语、典故或诗句来说明的,同时采用逐一描述、列数字或举例子等方法来介绍
半坡遗址的彩陶向我们展示了距今约六千年的灿烂的仰韶文化,它们的图案寓意深刻,映照出半坡先民斑斓多彩的生活
作者先写半坡彩陶的图案花纹种类丰富,样式繁多。接着介绍以仿生性的和几何形的纹样组成的图案造型和寓意的不同。最后写半坡彩陶是人类最早尝试的书写与绘画的材料之一
作者介绍半坡彩陶时,分类
别紧扣特点介绍,并且采用
细致的描述、作比较和举例
子加以说明
自读丛书中的《四大刺绣与它们的发源地》和《陶器上的图画与符号》,完成表格。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走进了北宋都城汴京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领略了《清明上河图》的独特魅力,还向他人介绍了这幅图。课下完善介绍,积极向学校广播电台的“话中有‘画’——介绍《清明上河图》”栏目投稿,希望大家都能成为这幅传世之作的小小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