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2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教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2 13:5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本节是在光合作用探究实验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质,分析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也为学习“呼吸作用”和“从我做起,保护植被”奠定基础。本课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作用,而且在整个生物学的学习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已有“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知识储备,再来学习光合作用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是学生由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的螺旋上升过程。
生命观念 认同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变化观。
科学思维 1.分析光合作用探究实验,归纳光合作用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及光合作用的实质。 2.分析葡萄茎环割后形成的瘤状物,推测筛管的分布和功能。
探究实践 设计实验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
态度责任 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课件、相关实验器材。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学生描述上节课所学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学生:描述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得出: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
2.“金鱼藻在光下释放氧气”实验得出:氧气也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3.“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实验得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课件展示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相关结论。并介绍海尔蒙特的柳树生长和其他科学家实验结论: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教师导入:我们学习知道光合作用探究实验中相关结论,这些结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学习光合作用的实质。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光合作用的实质
1.光合作用探究实验中相关结论间的关系,小组讨论3分钟完成:
(1)从结论中圈画出结论中核心术语(词语)。
(2)用箭头或等号把圈画出的核心术语(词语)建立起联系来。
学生圈画、讨论,展示。其他小组点评、完善。
教师过渡:通过讨论,同学们用箭头或等号把水、二氧化碳、有机物、氧气等核心术语建立内在的联系。这些核心术语的关系如何界定更科学跟准确呢?
2.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34内容,思考: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式如何正确书写?
(2)光合作用的物质转变、能量转化是怎样的?
(3)光合作用实质是什么?
(4)如何在光合作用示意图中标注物质进出的结构。
提示:(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物质转变,即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能量转化,即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3)光合作用实质上是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肉细胞,水由导管运输至叶肉细胞;氧气由气孔排放到大气中,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
教师讲述:二氧化碳、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光合作用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转变,如二氧化碳、水转变为有机物、氧气,也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如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探究二 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教师提问:我们知道气孔是光合作用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导管是植物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那么运输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的筛管有什么特点呢?请阅读P35相关内容,思考:
(1)筛管分布在哪里?
(2)筛管有什么作用?
(3)环割树皮后,为什么会形成瘤状物?
(4)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提示:(1)筛管分布在树皮中,贯穿植物体的根、茎、叶等器官。
(2)筛管是有机物的运输通道。
(3)环割树皮后,有机物向下运输的通道被切断,造成局部营养过剩,再加上损伤的刺激等因素,引发细胞无序分裂,进而形成瘤状物。
(4)有机物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教师讲述:筛管属于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通道。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经筛管运输至植物体各处,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和整个植物体。
探究三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教师过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要想庄稼长得好,光合作用少不了。多媒体展示三块农田,学生判断哪种产量最高。
    
学生思考后回答。
提示:B块农田。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
指导学生尝试举例在农业生产上还有哪些类似的例子?
提示:间种、套种、增加光照等。(用图片展示)
2.拓展应用
阅读教材P36“拓展应用2”将金鱼藻放在盛有质量分数为0.2%的碳酸氢钠溶液(可提供二氧化碳)的试管中,控制水温为25 ℃。每个条件做三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数据如下表所示。
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10 161
20 122
30 113
40 101
请回答以下问题:
(1)金鱼藻和光源的距离远近与产生的气泡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如果将这个试管放在黑暗处,实验结果会是怎样的?
学生分析数据,思考回答问题。
三、课堂小结
用简短的语言归纳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第二节 光合作用
第2课时 光合作用的实质、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一、光合作用的实质
1.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物质转变: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3.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
二、有机物的运输及其作用
1.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
2.有机物的作用: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参与构建植物细胞
三、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合理密植
见课件
本节以光合作用的探究实验的结论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结论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构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后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转变和能量转化,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再以“环割树皮后,为什么会形成瘤状物?”为题,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得出筛管在植物体的重要功能:运输有机物。最后以生活案例,得出合理密植是提高光合作用的有效措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