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1 20: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遨游汉字王国
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是黄帝手下的一个官。黄帝让他去管理牲口食物这些东西。但是当时没有文字,所以就无法记录。管理起来非常困难。仓颉就想出了像打绳结这一类原始的计数方法。后来发现这些方法不好用。在一次出猎的过程中,仓颉发现有经验的猎人通过动物的脚印,来判断是哪种动物。仓颉就因为这个受到了启发,于是就画一些东西来代表事物,就这样,仓颉就开始造字了。
2
看图猜古诗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1
看图猜古诗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
看图猜成语
恨之入骨
2
看图猜成语
视死如归
1
看图猜成语
脱口而出
2
看图猜成语
画蛇添足
3
看图猜成语
猪朋狗友
2
看图猜成语
一针见血
第二关:谐音歇后语
八月的核桃--

空中布袋--

父亲向儿子磕头--

腊月天气--
挤满了人(仁)
装疯(风)
岂有此理(礼)
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第四关: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字的线条纤细
隶书、草书
隶书由篆书发展而来,始创于秦朝
字体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
反写的潦草的字都算作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上演变出来的
笔画减量化,速度提高,分为章草和今草
楷书、行书

楷书又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演变而来。
更赴简化,横平竖直

字体方正,笔画规整平直
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金文、小篆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成为我国最早统一的文字。
笔画方正,字体瘦长,结构严谨
平衡对称,上紧下松,呈现了汉字独有的魅力
第五关: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必要性
错别字
恭喜同学们闯关成功!
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