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外国诗二首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欺骗(piàn) 忧郁(yù) 来临(lín) 镇静(zhèn)
B.瞬息(shùn) 怀恋(liàn) 涉足(shè) 丛林(cónɡ)
C.幽寂(yōu) 伫立(zhù) 足迹(jì) 诱人(yòu)
D.萋萋(qī) 污染(rǎn) 叹息(tàn) 路径(jìn)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B.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D.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夜幕降临,天空中点缀着无数颗小星星,一眨一眨地,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上遨游。
B. 他心灵中燃烧着一股强烈而炽热的浪漫主义激情。
C. 现如今不法分子利用各种社交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实在是惊心动魄。
D. 大家守在电视机前,屏息凝神地等待观看西安小将在2023 年世界跳绳锦标赛中的比赛,生怕错过激动人心的画面。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近年来,借助虚拟的数字空间开展年俗活动越发受到人们的欢迎。数字空间的年俗活动虽以虚拟形式呈现,但其_________的共通情感和文化认同却是真实而深沉的,而且它在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上更灵活,更贴近当代审美,因而备受_________。这种当代与传统的双向奔赴,_________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的道理。
装载 吹捧 印证
B. 承载 青睐 印证
C. 装载 青睐 印记
D. 承载 吹捧 印记
5. 下面一段文字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极端气候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极端气候仍将频繁出现。③我国气候类型复杂,气候风险交织,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有待增强。④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气候变化的研究,推进相关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水平。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京梦华录》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
B.“看这水多清呐,简直像翡翠!”周华对着屏幕感慨:“我巡河十年,这个季节的黄河水一年比一年清。”
C.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技术手段成了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
D.第十八届校运会马上开始了,大家积极性很高。你是参加田径项目,还是参加球类项目?
7.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 B.②①⑥③⑤④
C.⑥②①③⑤④ D.①③⑤⑥④②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他的著名诗作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B.《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这首诗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
C.《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作者被流放幽居南方时期,诗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生活处处有暗礁,要小心提防,否则就会被撞得头破血流。
D.《未选择的路》是首哲理抒情诗,它看似平易,实则蕴含深刻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9.默写填空
(1)写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的无怨无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学习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后,班内开展了“微笑着面对生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一:积累宝库】历史上许多人能够微笑着面对失败,最终走向了成功,请你试举一例。
(2)【活动二:学会劝慰】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同时也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怎样劝说他?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11、是一首著名的诗,作者是俄国伟大诗人 。
12、“生活欺骗了你”并非单指上当受骗,而是指 。
13、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告劝我们: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因为我们要相信 。
14、“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一句应怎么理解?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文本一:
太阳吟①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注: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1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C.“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
1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 ”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
C.“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D.“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17.如何理解“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
18.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练习。
美
泰戈尔
夕阳坠入地平线,西天燃烧着鲜红的霞光,一片宁静轻轻落在梵学书院娑罗树的枝梢上,晚风的吹拂也便弛缓起来。一种博大的美悄然充溢我的心头。对我来说,此时此刻,已失落其界限。今日的黄昏延伸着,延伸着,融入无数时代前的邈远的一个黄昏。在印度的历史上,那时确实存在隐士的修道院,每日喷薄而出的旭日,唤醒一座座净修林中的乌啼和《娑摩吠陀》的颂歌。白日流逝,晚霞鲜艳的恬静的黄昏,召唤终年为祭火提供酥油的牛群,从芳草萋萋的河滨和山麓归返牛棚。印度那淳朴的生活,肃穆修行的时光,在今日静谧的暮天清晰地映现。
我忽然想起,我们的雅利安祖先,一天也不曾忽视一望无际的恒河平原上日出和日落的壮丽景象。他们从未冷漠地送别晨夕和晚祷。每位瑜珈行者和每家的主人,都在心中热烈欢迎迷人的景色。他们把自然之美迎进了祭神的庙宇,以虔诚的目光注望美中涌溢的欢乐。他们抑制着激动,稳定着心绪,将朝霞和暮色融入他们无限的遐想。我认为,他们在河流的交汇处,在海滩,在山峰上欣赏自然美景的地方,不曾营造自己享受的乐园;在他们开辟的圣地和留下的名胜古迹中,人与神浑然一体。
暮空中萦绕着我内心的祈祷:愿我以纯洁的目光瞻仰这美的伟大形象,不以享乐思想去暗淡和去贬低世界的美,要学会以虔诚使之愈加真切和神圣。换句话说,要弃绝占有它的妄想,心中油然萌发为它献身的决心。
我又觉得,认识到真实是美,美是崇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摈弃许多东西,把厌烦的许多东西推得远远的,对许多矛盾视而不见,在合乎心意的狭小范围内,把美当做时髦的奢侈品。我们妄图让世界艺术女神沦为女婢,羞辱她,失去了她,同时也丧失了我们的福祉。
撇开人的好恶去观察,世界本性并不复杂,很容易窥见其中的美和神灵。将察看局部发现的矛盾和形变,掺入整体之中,就不难看到一种恢弘的和谐。
然而,我们不能像对待自然那样对人。周围的每个人离我们太近。我们以特别挑剔的目光夸大地看待他的小疵。他短时的微不足道的缺点,在我们的感情中往往变成非常严重的过错。贪欲、愤怒、恐惧妨碍我们全面地看人,而让我们在他人的小毛病中摇摆不定。所以我们很容易在寥廓的暮空发现美,而在俗人的世界却不容易发现。
今日黄昏,不费一点力气,我们见到了宇宙的美妙形象。宇宙的拥有者亲手把完整的美捧到我们的眼前。如果我们仔细剖析,进入它的内部,扑面而来的是数不清的奇迹。此刻,无垠的暮空的繁星间飞驰着火焰的风暴,若容我们目睹其中一部分,必定目瞪口呆。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前面那株姿态优美的斜倚星空的大树,我们能看清许多脉络,许多虬须,树皮的层层褶皱,枝丫的某些部位干枯,腐烂,成了虫豸的巢穴。站在暮空俯瞰人世,映入眼帘的一切,都有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然而,不扬弃一切,广收博纳,卑微的,受挫的,变态的,全部拥抱着,世界坦荡地层示自己的美。整体即美,美不是荆棘包围的窄圈里的东西,造物主能在静寂的夜空毫不费力地向世人昭示。
强大的自然力的游戏惊心动魄,可我们在暮空却看到它是那样宁静,那样绚丽。同样,伟人一生经受的巨大痛苦,在我们眼里也是美好的,高尚的,我们在完满的真实中看到的痛苦,其实不是痛苦,而是欢乐。
我曾说过,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空虚的欲望宣扬的美,是海市蜃楼。
当我们完美地认识真理时,我们才真正地懂得美。完美地认识了真理,人的目光才纯净,心灵才圣洁,才能不受阻挠地看见世界各地蕴藏的欢乐。
19. 本文从作者看梵学院黄昏的美妙景色写起,请问这样写有何作用?
20. 请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
① 将察看局部发现的矛盾和形变,掺入整体之中,就不难看到一种恢宏的和谐。
②认识美需要克制和艰苦的探索,空虚的欲望宣扬的美,是海市蜃楼。
21.本文语言清新优美,表达含蓄蕴藉。请简要概括文中“美”的内涵。
22.文章最后说:当我们完美地认识真理时,我们才真正地懂得美。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
1.D 2.A 3.C 4.B 5.D 6.D 7.C 8.C 9.(1)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2)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10、(1)爱迪生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试验,都失败了,但他不放弃,终于成功。
(2)朋友,要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继续努力,成功的日子将会来临。
11、 普希金
12、 人生遭受挫折
13、 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14、 人生难免会遭受挫折,我们要用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心地永远向往着未来”,这样,越过坎坷之后回首过去,那一切艰难困苦都将变成“亲切的怀恋”,因为苦难是最好的老师,欲见彩虹必先经历风雨。
15.D. 16.C.
17.①“不在地下”指诗人有乡而不能回,“在天上”指诗人将太阳当作故乡。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的热爱。
18.①诗人以太阳为抒情对象,不再单纯将太阳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元素;②诗人将太阳拟人化,把太阳视为使者、知己等,使太阳具有独立的个性和活泼的生命;③运用第二人称,以呼告方式与太阳平等对话,直接倾诉情感。
19、①写梵学院黄昏的美妙景色,渲染了恬静、柔美、静谧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黄昏之美的赞美之情。
②照应题目“美”,为下文写作者对“美”的认识做铺垫。
20、(1)我们要抛弃个人的好恶、贪欲、愤怒、恐惧,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不局限并夸大他人和事物小的毛病、小的瑕疵,进而欣赏到完整的美的奇迹。
(2)世间有时丑的事物披着美的外衣,美的事物包裹着荆棘,只有艰苦求索,才能认清何为真正的美。
21、①真实即美。 ②纯洁即美。 ③崇伟即美。 ④整体即美。
22、① “真理”,便是指从“整体”看人世,看人世的整体。
②我们对待自然与人,都必须摒弃个人的好恶,才能完整的认识美、发现美。
③因为世间的一切事物和人都有其不完美和不正常之处,所以,要从整体去观察人和事物,少用挑剔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这样就能发现置身于眼的很多美好的人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