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专题九 化学实验
复习目标 知识网络
1.知道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2.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与安全常识,以及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3.会进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点一
PART
01
第一部分
考点1 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一、可加热的仪器
略向下
玻璃棒
坩埚钳
陶土网
圆底烧瓶
锥形瓶
玻璃棒
下
上
平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
0.1 mL
浸入液体中
支管口处
检查是否漏水
玻璃棒
胶头滴管
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托盘天平的质量关系:
m(砝码)+m(游码)=m(物品),
物品和砝码放反后可依据上述关系求出:
m(物品)=m(砝码)-m(游码)。
物品
砝码
0.1 g
小烧杯
三、其他仪器
1.胶头滴管
(1)用途: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2)注意事项:①胶头滴管使用时______将液体吸入胶头内,不能
平放或倒置;②滴液时______接触器壁;③用后应立即洗净,再
去吸取其他试剂。
不能
不可
2.酒精灯
(1)用途:用作热源,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600 ℃,酒精喷灯火
焰温度可达1 000 ℃ 左右。
(2)注意事项:①酒精灯所装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不能少于____;②加热时要用外焰,熄灭时要用__________,不能用嘴吹灭;③需要加强热的实验用__________加热。
3.表面皿
(1)用途:①作为烧杯、蒸发皿等容器的盖子;②用pH试纸测
溶液的酸碱性。
(2)注意事项:______加热。
灯帽盖灭
酒精喷灯
不能
下列仪器中名称正确且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的是( )
[解析] 蒸发皿能放在铁圈或泥三角上直接加热,A不符合题意;坩埚能放在泥三角上直接加热,B不符合题意;蒸馏烧瓶应放在陶土网上加热,C符合题意;容量瓶是定量容器,不能加热,D不符合题意。
√
蒸发氯化钠溶液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解析] 蒸发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是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陶土网,D正确。
√
√
1.在如下Cl2的制备装置图中,装有浓盐酸的仪器名称为( )
A.漏斗
B.长颈漏斗
C.分液漏斗
D.烧瓶
√
2.完成下列实验需用如图所示仪器的是( )
A.制备少量CO2气体
B.溶解少量NaOH固体
C.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NaCl
D.配制100 mL 0.200 mol/L KCl溶液
√
3.某学生要提纯混有泥沙的食盐,他设计的主要操作有溶解、过滤、蒸发。在这些操作中都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
A.烧杯 B.漏斗
C.玻璃棒 D.酒精灯
4.(不定项)下列关于仪器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容量瓶使用前需检漏
B.锥形瓶用作反应容器时一定不能加热
C.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可以高于蒸馏烧瓶支管口
D.烧瓶加热时需垫陶土网
√
√
考点二
PART
02
第二部分
考点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安全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2.常见试纸的使用
3.物质的溶解
(1)固体的溶解
常用仪器:烧杯、试管、________等。
促溶方法:______、______、______或振荡等。
玻璃棒
加热
研细
搅拌
(2)气体的溶解或吸收
①溶解度不大的气体,如CO2、Cl2、H2S等,用如图a所示装置;
②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如_______、_______等,用如图b所示装置。
(3)液体的溶解(稀释):一般把密度______的液体加入密度______的液体中,如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
NH3
HCl
较大
较小
4.仪器的洗涤
待清洗仪器 污物 清洗试剂
做过KMnO4分解实验的试管 MnO2 ____________
做过碘升华实验的烧杯 碘 ______
做过银镜实验的试管 银 ________
做过铜与硫反应实验的试管 硫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做过油脂实验的试管 油污 ______________
热的浓盐酸
酒精
稀硝酸
热的烧碱溶液
或二硫化碳
热的纯碱溶液
5.物质的加热
(1)固体的加热
①试管口要________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倒流,引起试管______。
②先给试管______加热,受热均匀后再______在药品部位加热。
(2)液体的加热
①加热前,先把玻璃容器外壁的水______,以免炸裂容器;用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住试管______部,管口______倾斜,不得对着人,以防液体沸腾时溅出烫伤。
②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__。
略向下
炸裂
均匀
固定
擦干
中上
向上
(3)加热的方式
加热方式 适用范围
直接加热 瓷质、金属质或小而薄的玻璃仪器(如试管)等
隔陶土网加热 较大的玻璃反应器(如烧杯、烧瓶等)
浴热(水浴、
油浴、沙浴等) ①需严格控制温度;
②蒸馏沸点差较小的混合液
广口瓶
细口瓶
棕色
碱性
强酸性
强氧化性
2.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意外事故 处理方法
碱洒在皮肤上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________溶液
少量浓硫酸洒在皮肤上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______________溶液
液溴洒在皮肤上 用______洗涤
水银洒在桌面上 用______覆盖
酸液(或碱液)溅到眼中 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酒精等有机物在实验台上着火 用________盖灭
误食重金属盐 服用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
金属Na、K等着火 用______盖灭,不能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扑灭
稀硼酸
稀NaHCO3
酒精
硫粉
湿抹布
沙土
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 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A错误;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竖直悬空在试管上方,B错误;量取9.5 mL液体应选用10 mL的量筒,D错误。
√
√
(2023·广东1月学考)下列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错误的是( )
A.割伤后,用药棉将伤口清理干净,然后用1% 硼酸消毒
B.当溅出的少量酒精着火时,用湿布或灭火毯覆盖火源以灭火
C.轻微烫伤后,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降低局部温度,然后涂上烫伤药膏
D.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 NaHCO3溶液冲洗
[解析] 割伤后,用药棉将伤口清理干净,防止伤口产生感染,然后用双氧水或碘酒擦洗消毒,A错误;当有少量酒精溅出引发着火时,可以用湿布或灭火毯覆盖火源以达到灭火目的,B正确;高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故轻微烫伤后,应该先用洁净的冷水处理,降低局部温度,然后涂上烫伤药膏,尽量不要弄破,防止感染,C正确;大多数酸具有强腐蚀性,若不慎将酸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D正确。
1.(2023·广东1月学考)以人为本,注意安全。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中,与其名称相匹配的是( )
√
√
2.(2021·广东7月学考)下列操作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金属Na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灼热的坩埚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
C.浓NaOH溶液沾到手上立刻用盐酸冲洗
D.戴护目镜观察活泼金属与H2O的反应
√
3.(2023·广东7月学考)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Cl2制备实验。下列做法不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是( )
A.实验开始前,佩戴好护目镜
B.实验过程中,保持排风设备开启
C.检查并确认装置气密性后,按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D.实验结束后,将反应残余物倒入下水道
√
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镊子将金属钠从煤油中取出
B.闻气体气味时,直接把鼻孔凑到集气瓶口
C.皮肤不慎沾到浓硫酸,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清洗
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5.(不定项)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加热试管时,试管外壁如有水珠,不必擦干
B.调整天平零点时,若指针偏向标尺左边,则应把螺丝向右调节
C.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视线与量筒的刻度线重合即可
D.液体试剂用不完时要倒回原试剂瓶以节省药品
√
√
考点三
PART
03
第三部分
考点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一、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区别
1.物质的分离: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获得几种纯净物的过程。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净物的过程,又叫物质的净化或除杂。
二、物质分离与提纯的物理方法
1.如图1,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______。
(1)适用范围:把不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
(2)注意事项:①一贴:______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__________,过滤时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________,玻璃棒轻靠__________处,漏斗下端尖嘴紧靠__________。②若滤液浑浊,需___________________。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
滤纸
漏斗边缘
玻璃棒
三层滤纸
烧杯内壁
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
2.结晶是晶体从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而对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的固态溶质,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
如图2,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__________。
(1)适用范围: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
(2)注意事项:①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当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而不能直接蒸干。
蒸发结晶
蒸发结晶
搅拌,防止液体或晶体局部过热而飞溅
3.如图3,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______。
(1)适用范围:______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2)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②蒸馏烧瓶内要加沸石或碎瓷片;③冷凝管水流方向应为“逆流”。
4.如图4,所采用的操作方法的名称:______。
蒸馏
沸点
分液
三、物质分离与提纯的化学方法
沉淀
气体
化学方法 原理 举例
氧化还
原法 用氧化剂(还原剂)除去具有还原性(氧化性)的杂质 如用__________________除去CO2中的SO2,用__________除去N2中的O2
热分
解法 加热使不稳定的物质分解除去 如除去NaCl中的NH4Cl等
酸碱溶
解法 利用物质与酸或碱溶液混合后的差异进行分离 如用过量的_____________可除去Fe2O3中的Al2O3
酸性KMnO4溶液
热的铜粉
NaOH溶液
(2021·广东7月学考)下列提纯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目的 提纯方法
A 除去NaCl溶液中的Na2CO3 加入稀硫酸
B 除去CO中的CO2 通过灼热的CuO
C 除去乙酸中的乙醇 加入少量金属钠
D 除去MnO2中的KCl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1.(2020·广东1月学考)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A.用乙醇萃取溴水中的I2 B.用碱石灰干燥NH3
C.往浓硫酸中加水稀释配制稀硫酸 D.用NaOH除去K2SO4中的MgSO4
2.将互溶的混合物中沸点不同的物质分离开来的方法是( )
A.过滤 B.蒸发结晶
C.蒸馏 D.冷却结晶
√
√
√
3.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主要操作
A SiO2 Fe2O3 盐酸 过滤
B CO2 CO O2 点燃
C FeCl2溶液 FeCl3 Cu 过滤
D CH3CH2OH H2O Na 蒸馏
√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
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
B.Cl2(HCl):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后干燥
C.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干燥
D.NaHCO3(Na2CO3):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
√
5.为了除去粗盐中的少量泥沙和Ca2+、Mg2+、SO2-等杂质离子,先将粗盐溶于水,过滤,然后对滤液进行4项操作:①过滤,②加适量盐酸,③加过量的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④加过量BaCl2溶液。上述4项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
A.②③④① B.④②③①
C.④③①② D.②①③④合格演练测评(二十二)
一、单项选择题
1.仪器名称为“烧杯”的是( )
INCLUDEPICTURE "HX1.TIF"
2.下列仪器可直接加热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HXQ4.TIF"
3.(2022·广东1月学考)采用灼烧后的热铜丝催化氧化乙醇的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不包括( )
INCLUDEPICTURE "25HXQ3.TIF"
4.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21HX225.TIF"
5.(2022·广东7月学考)化学实验,安全第一。下列做法符合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是( )
A.将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水扑灭
C.小心清扫散落在桌面的KMnO4固体粉末,倒入废纸篓
D.不慎将浓碱液洒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1%硼酸溶液
6.下列除杂试剂选择错误的是( )
A.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溴水
B.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石灰水
C.除去氯化铁溶液中的氯化亚铁——氯水
D.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饱和食盐水
7.下列实验仪器或装置的选择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LMT1.TIF" INCLUDEPICTURE "LMT2.TIF" INCLUDEPICTURE "LMT3.TIF" INCLUDEPICTURE "LMT4.TIF"
A.配制50.00 mL 0.100 0 mol/L Na2CO3溶液 B.除去Cl2中的HCl C.蒸馏用冷凝管 D.盛装Na2SiO3溶液的试剂瓶
8.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其中保存方法和理由描述都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保存方法 理由
A 钠 保存在煤油中 防止与空气中的水、氧气接触发生反应
B 液溴 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 防止升华
C 浓硝酸 密封保存在铜制容器中 避免见光分解
D 烧碱 存放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广口瓶中 防止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被氧化
9.(2020·广东1月学考)进行实验时应高度重视实验安全,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金属钠着火用水扑灭
B.加热时,试管口不对着自己或他人
C.浓NaOH溶液沾到手上立刻用盐酸冲洗
D.灼烧样品后的坩埚直接放在冷水中降温
10.下列除杂试剂选用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Cl2 HCl 饱和NaCl溶液
B FeSO4溶液 Fe2(SO4)3 足量铁粉
C Mg(OH)2 Al(OH)3 足量NaOH溶液
D C2H6 C2H4 酸性KMnO4溶液
11.下列实验方法或操作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AG70A.TIF" INCLUDEPICTURE "AG70B.TIF"
A.转移溶液 B.制蒸馏水
INCLUDEPICTURE "AG70C.TIF" INCLUDEPICTURE "AG70D.TIF"
C.分离水和酒精 D.稀释浓硫酸
12.(2022·广东1月学考)规范操作是实验安全的保障。下列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
A.将未用完的Na丢入废液缸
B.用力吸闻集气瓶中SO2的气味
C.皮肤不慎接触烧碱立即用抹布擦
D.用漏斗向酒精灯缓慢注入适量酒精
13.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正确的是( )
INCLUDEPICTURE "AK248A.TIF" INCLUDEPICTURE "21HX227A.TIF"
INCLUDEPICTURE "ak248C.TIF" INCLUDEPICTURE "AK249.TIF"
14.实验室配制0.100 0 mol·L-1的H2SO4溶液,下列图示操作不需要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hxq5.TIF"
15.下列装置中,不添加其他仪器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
INCLUDEPICTURE "22GD8.TIF"
16.(2023·广东7月学考改编)CuCl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用盐酸“酸化”后,在HCl氛围下进行的“步骤X”包含的操作有( )
INCLUDEPICTURE "DK10.TIF"
①蒸发浓缩②冷却结晶
③蒸发结晶④加热蒸干
A.①② B.③
C.④ D.①
二、不定项选择题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海带提碘实验流程如下图:
INCLUDEPICTURE "25HXQ6.TIF"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17~21题。
17.上述流程中灼烧用到的仪器有( )
A.坩埚 B.泥三角
C.三脚架 D.蒸发皿
18.蒸馏操作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
INCLUDEPICTURE "25hxq7.TIF"
19.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hxq8.TIF"
20.氧化过程中可使用氯气作为氧化剂。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INCLUDEPICTURE "25HXQ9.TIF"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备MnCl2·4H2O
21.关于上述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萃取时若使用苯,则有机层从上口倒出
B.氧化时,试剂可选用O2、H2O2或Br2
C.上述流程包括三个氧化还原反应和三种分离操作
D.反萃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2OH-===I-+IO+H2O
参考答案
合格演练测评(二十二)
1.D 2.C 3.C 4.A 5.D 6.B 7.B
8.A 9.B 10.D 11.A 12.D 13.C
14.A 15.A 16.A 17.ABC 18.A
19.A 萃取碘水中的碘并分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分液漏斗。
20.C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制取氯气,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应该用饱和氯化钠溶液,且洗气瓶中气体是长口进短口出,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因此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需要过滤,C能达到实验目的;D.MnCl2·4H2O中含有结晶水,在蒸干时易失去结晶水,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21.BCD 海带灼烧得到的海带灰,经浸泡得到海带浸取原液,碘元素以碘离子形式存在;氧化后得到碘单质,加有机溶剂萃取后碘单质转移到有机层,分液后有机层蒸馏可得碘单质。分液后的有机层加浓氢氧化钠溶液反萃取,碘单质变成碘离子和碘酸根离子进入水层,经酸化分离后得到碘单质。A.苯的密度比水的小,萃取时若使用苯,则有机层从上口倒出,A正确;B.氧化过程将碘离子变成碘单质,可选用的氧化剂为O2、H2O2,选Br2会引入杂质,B错误;C.该过程中海带灼烧、氧化过程中碘离子被氧化成碘单质、反萃取过程中碘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酸化分离过程中生成碘单质,共4个氧化还原反应;涉及过滤、萃取分液、蒸馏三种分离操作,C错误;D.根据分析,反萃取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I2+6OH-===5I-+IO-+3H2O,D错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