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时间 第12周 活动形式 听课
课题 <湖心亭看雪> 组织者 黄月娥
出席人员 全体备课组成员
缺席人员
活动内容、效果记录:授课人:黄月娥 记录人:黄月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黄月娥)一、导入新课:有一个人,他曾风度翩翩,在繁华中纵情,他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他好美食,好鲜衣,好花鸟……这就是被称为“西湖之子”的张岱。西湖看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百回,这样的人晚年回忆起西湖时,你认为在他笔下的西湖会是怎样一幅画卷? (学生回答)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生活就是写作的一种源泉.在他的笔下西湖是否真的是桃红柳绿的景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心亭看雪》,看看晚年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是一幅怎样的画卷。课件:(风度翩翩,极爱繁华,好美食,好鲜衣,好花鸟…… )二、整体感知和课文探讨(一)朗读感知。1、这是一篇诗一般的小品文,这么美的文章我们首先要 读准字音,还要读顺文章。重点词语显示:更 桡 -----(注意这几个字词的读音 不用读)请大家放声自由朗读课文2、老师见你读得特别投入,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课文好吗?(要求学生读响亮、话筒)请大家认真听,他是否能读得准确且通顺。指名让学生评价。(情况一:学生有读错的地方,师:他都读正确了吗?板书:读错的字词;)(情况二:你读得真好!不仅读得流利而且容易读错的字音也读得非常准确。文章有个多音字,更,两个读音,多音字我们要根据意思来确定读音)3、晚年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齐读课文。(二)张岱看雪。1、晚年张岱笔下的西湖雪景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同学们从文中找到了吗?“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译文打出来)齐读一遍结合注释来翻译这两句话。指名翻译第一句,(刚才这位同学翻译的非常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完整,这里“一”是“全”的意思,“一”是“全”的意思我们学过的句子有?《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学习文言文要不断的去积累、去比较,学会迁移)第一句比较容易,第二句较难,谁来试一试?湖上的影子,只剩下一道长堤的痕迹(每个字都要一一落实),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个人罢了。若学生讲到湖心亭是座(教师引导:可是文章里面的量词是点,这到底是作者错了,还是我们错了?作者为什么要用点,远 模糊 点写出事物的形态这两句让我们仿佛看到西湖此时独有的雪景,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幅画面的特点。预设:空旷 辽远 空寂A.你从哪里读出空旷。“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要求学生读出空旷感觉。其他同学好好听,读出了空旷了吗同桌说读出空旷了吗?有,为什么, 哪个词特别到位没有,为什么 哪个词不到位上下一白 哪个词解释了“一”——“与”这个同学读得很有感觉,读出了空旷。我们一起读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你想用哪个词来概括这幅画面的特点。 ( 空寂)置身于这样白茫茫的雪景之中你会有怎样一种感觉(备用,若学生没有讲到第二句)渺小,哪个词让你感受到渺小。(学生说量词)上下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宛如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意味无穷!这种不加渲染,简笔勾画的写作手法称之为“白描”。过渡:那么我也成了西湖的一景,哪个词体现出来?明确:”与”前面的一个“与”连接了天与地,这个“与”把人也融进了浩淼的天地之间,达到了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齐读,读出这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导读第一句,感受一下天人合一(停顿),齐读。B、这么奇特的雪景,张岱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欣赏到的呢?“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C.齐读D.指名翻译F.(幻灯出示)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E.指名翻译句子。解释“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痴”:病字框,意为不聪慧。用通俗的话讲什么意思?(傻、笨、呆)在舟子眼中相公的行为的确是与众不同,有点傻,有点呆。(1)“痴似”:像……一样痴。舟子所说的和相公一样痴的人是谁?金陵人,(来自金陵的两个人)在舟子眼中金陵人哪些行为是痴似相公的?(生讲)我们一起读文中描写金陵客的句子:在舟子眼中金陵人哪些行为是痴似相公的?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痴:在舟子的眼中,张岱和金陵人都是痴的,你觉得张岱痴吗?学生回答,不痴?三、总结升华:张岱看张岱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真的理解张岱吗?(不理解)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是的,舟子和那些凡夫俗子又岂能理解张岱的行为呢?又岂能明白张岱呢?出示:“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陶庵梦忆·序》师讲解:张岱出生官宦世家,少为富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子。明朝灭亡以后,他是国破家亡,于是入山著书,回忆往事,曾经的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他的心亦如这雪后的西湖一样凄清、孤寂。他痴情于这样的西湖,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和追寻呢?故国往事如烟,陶庵却不忍他们消散,用文字追忆往昔,五十年来,总成一梦。或许《湖心亭看雪》在张岱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梦”而已!千年西湖承载的又岂止是张岱的梦,苏轼、白居易、苏小小……又何尝不是如此!(最后,让我们一起诵读全文,回味这如诗如画的文字,感受这如梦的张岱。)四、作业:请你为文章作一个副标题,点出文章的意旨。 预设: 一个痴人的遗梦\追寻心中的精神家园五、板书: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梦设想:文字(字词内涵)——文章(写景状痴)——文人(张岱情怀)——文化(西湖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