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综合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表示意某时期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读表,回答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 )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 )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广东)[资源调配主题]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
——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下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 )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图为中国节水标志,其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动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下列能够体现中国节水标志寓意的是( )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大量使用清洁剂
C.大面积种植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2024海南一模)读我国西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 )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该地做法正确的是( )
A.草地——合理控制载畜量 B.林地——陡坡种粮
C.耕地——主要发展水稻种植 D.水域——围湖造田
(2024乐山二模)土豆喜温凉、喜光照。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沽源县人口较少,夏季平均气温17.9 ℃,年日照时数达3 246小时,种植土豆面积超31万亩,土豆产量大、品质上乘。下图为翻收土豆场景照片。据此回答8~10题:
8.依据材料,沽源县出产优质土豆的优越气候条件有( )
A.降水充足 B.终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9.该地能进行如照片所示大规模翻收土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 )
A.人口众多 B.平坦区广
C.森林广布 D.河流众多
10.为进一步扩大土豆销量,下列措施最恰当的是( )
A.利用网络强化宣传 B.腐烂在田里做肥料
C.大量减少土豆种植 D.大力促进本地消费
(2023广东)[新能源+工业主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据此回答11~13题:
11.促成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市场 C.劳动力 D.交通
12.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生态效益优势在于( )
A.就业机会较多 B.生产成本较低
C.出行效率较高 D.污染物排放较少
1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有( )
①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促进国家节能减排 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临沂一模)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中国疆域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 )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陆上国界线长,邻国多
C.东西距离长,陆地面积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面积辽阔
15.2024年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2024成都模拟改编)肉串裹上蘸酱,摊在小饼上再放段小葱一卷,成就了独特的烧烤风味。家住济南的小林计划6月某周末带爷爷、奶奶前往淄博游玩。下表示意某时期小林查询的济南至淄博的部分车次信息。据此回答16~17题:
车次 出发地 目的地 出发时间—抵达时间 座位 票价/元
K1××× 济南 淄博 01:16—02:53 硬座 16.5
G1××× 济南 淄博 09:32—10:03 二等座 40
K2×× 济南 淄博 01:13—02:13 无座 16.5
D8××× 济南 淄博 09:35—11:08 一等座 101
16.小林最终选择了G1×××次列车,是因为( )
A.时间合理且票价适中 B.票价适中且座位舒适度最高
C.里程最短且票价最低 D.里程最短且座位舒适度最高
17.小饼、蘸酱的原料为当地主要农作物,它们分别是( )
A.水稻、油菜 B.小麦、花生
C.小麦、油菜 D.水稻、花生
京唐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城际高速铁路,长约148千米,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千米。该铁路线开通运营后,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用时最短,仅需39分钟。据此回答18~
19题:
18.就往返于北京与唐山之间的旅客而言,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的竞争优势主要为( )
A.票价最低 B.停靠站最多
C.速度更快 D.载客量最大
19.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会给唐山带来诸多益处,其中包括( )
①促进京、唐之间的经贸往来 ②扩大唐山沿海港口规模 ③利于唐山煤炭资源开采运输 ④促进唐山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齐齐哈尔一模)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工程,其向东部地区运输能源的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24 陕西)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引江济汉”工程是湖北省境内的一条连接长江与汉江的人工水道。通过这条水道可将长江水补给汉江,避免了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导致下游水位降低,进而产生影响两岸农田灌溉和流域生态的问题。该水道水流平稳,1 000吨级的船舶可以自由穿行其中。图1为湖北省及周边区域地形图,图2为“引江济汉”工程景观图。
图1 图2
(1)描述湖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3分)
(2)比较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3分)
(3)“引江济汉”工程选址在图示位置具有诸多优势,请从地形和距离两方面说明。(3分)
(4)从生态、航运、经济等方面,简述“引江济汉”工程的意义。
(3分)
22.(2024长沙模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 2022年粮食主产区夏收时间
图2 全国小麦机收进度示意(部分)
2021年全国农田建设(部分)
省级行政区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河北 390 120
河南 750 225
山东 620 166
湖南 460 26
湖北 410 19
安徽 500 30
江西 317 22
进入5月,我国自南向北投入大型收割机,抓住农时抢收夏粮(如图2所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图1中标注时间为夏粮收割开始时间。
(1)读图1、图2,与江淮地区相比,四川盆地的夏收时间偏 (填“早”或“晚”),归纳我国小麦夏收时间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 。(4分)
确保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2)读表,与长江中下游四省相比,华北地区三省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 (填“大”或“小”),试从水土资源分布状况,简要说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分)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智能灌溉、智能温控等农业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3)图2中的①②两地纬度相近,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试选择其中一地,说出该地农业生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并列举一项改善该不利条件的农业技术: 。(4分)
23.(2023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多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 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 下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4分)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4分)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4分)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4分)第5章综合评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表示意某时期我国主要自然资源总量和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读表,回答1~2题:
类别 耕地面积 水资源 森林面积
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4位 第6位 第6位
人均量在世界上的位次 第67位 第88位 第121位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C)
A.总量和人均量都丰富 B.总量和人均量都不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总量不足,人均量多
2.针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我们应该做到(A)
①保护耕地,节约粮食 ②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③大规模开采森林资源 ④垃圾分类,变废为宝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广东)[资源调配主题]引汉江水入渭河流域的水利工程
——引汉济渭,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其主体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穿越秦岭,沿线山体岩石坚硬,地质灾害频发,施工难度创造多项世界纪录。下图为引汉济渭线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引汉济渭主体工程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D)
A.输水路线长 B.植被分布广
C.沿途水库多 D.地质条件复杂
4.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利于(D)
①改善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②解决黄河流域的缺水问题 ③减轻汉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④缓解渭河流域的缺水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下图为中国节水标志,其寓意为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动人们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下列能够体现中国节水标志寓意的是(A)
A.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B.大量使用清洁剂
C.大面积种植耗水量大的农作物
D.工业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
(2024海南一模)读我国西北某地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C)
A.耕地 B.林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的土地
7.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该地做法正确的是(A)
A.草地——合理控制载畜量 B.林地——陡坡种粮
C.耕地——主要发展水稻种植 D.水域——围湖造田
(2024乐山二模)土豆喜温凉、喜光照。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的河北省沽源县人口较少,夏季平均气温17.9 ℃,年日照时数达3 246小时,种植土豆面积超31万亩,土豆产量大、品质上乘。下图为翻收土豆场景照片。据此回答8~10题:
8.依据材料,沽源县出产优质土豆的优越气候条件有(C)
A.降水充足 B.终年高温 C.光照充足 D.水源充足
9.该地能进行如照片所示大规模翻收土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是(B)
A.人口众多 B.平坦区广
C.森林广布 D.河流众多
10.为进一步扩大土豆销量,下列措施最恰当的是(A)
A.利用网络强化宣传 B.腐烂在田里做肥料
C.大量减少土豆种植 D.大力促进本地消费
(2023广东)[新能源+工业主题]近年来,我国出台了购置补贴、税收减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推动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绿色转型。据此回答11~13题:
11.促成我国近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是(A)
A.政策 B.市场 C.劳动力 D.交通
12.与传统汽车相比,新能源汽车的生态效益优势在于(D)
A.就业机会较多 B.生产成本较低
C.出行效率较高 D.污染物排放较少
13.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意义有(A)
①推动汽车产业升级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促进国家节能减排 ④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4临沂一模)2022年5月20日,全球最大的智慧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青岛交付运营。该船以“船载舱养”模式常年游弋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之间,利用深远海优质海水,养殖大黄鱼、石斑鱼、大西洋鲑等名贵鱼种,被称为“移动的海洋牧场”。下图为中国疆域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我国发展“移动的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是(D)
A.山区面积广大,草场面积广阔
B.陆上国界线长,邻国多
C.东西距离长,陆地面积广阔
D.南北跨纬度广,海域面积辽阔
15.2024年5月1日12时至8月16日12时,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及北纬12°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全面进入伏季休渔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其主要目的是(A)
A.保护渔业资源 B.维护海洋权益
C.发展海洋旅游 D.减少海洋污染
(2024成都模拟改编)肉串裹上蘸酱,摊在小饼上再放段小葱一卷,成就了独特的烧烤风味。家住济南的小林计划6月某周末带爷爷、奶奶前往淄博游玩。下表示意某时期小林查询的济南至淄博的部分车次信息。据此回答16~17题:
车次 出发地 目的地 出发时间—抵达时间 座位 票价/元
K1××× 济南 淄博 01:16—02:53 硬座 16.5
G1××× 济南 淄博 09:32—10:03 二等座 40
K2×× 济南 淄博 01:13—02:13 无座 16.5
D8××× 济南 淄博 09:35—11:08 一等座 101
16.小林最终选择了G1×××次列车,是因为(A)
A.时间合理且票价适中 B.票价适中且座位舒适度最高
C.里程最短且票价最低 D.里程最短且座位舒适度最高
17.小饼、蘸酱的原料为当地主要农作物,它们分别是(B)
A.水稻、油菜 B.小麦、花生
C.小麦、油菜 D.水稻、花生
京唐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地区一条具有重要意义的城际高速铁路,长约148千米,设计最高时速为350千米。该铁路线开通运营后,从北京城市副中心站至唐山站用时最短,仅需39分钟。据此回答18~
19题:
18.就往返于北京与唐山之间的旅客而言,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的竞争优势主要为(C)
A.票价最低 B.停靠站最多
C.速度更快 D.载客量最大
19.京唐城际铁路开通后会给唐山带来诸多益处,其中包括(B)
①促进京、唐之间的经贸往来 ②扩大唐山沿海港口规模 ③利于唐山煤炭资源开采运输 ④促进唐山旅游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24齐齐哈尔一模)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工程,其向东部地区运输能源的方式是(D)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24 陕西)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引江济汉”工程是湖北省境内的一条连接长江与汉江的人工水道。通过这条水道可将长江水补给汉江,避免了汉江因南水北调工程而导致下游水位降低,进而产生影响两岸农田灌溉和流域生态的问题。该水道水流平稳,1 000吨级的船舶可以自由穿行其中。图1为湖北省及周边区域地形图,图2为“引江济汉”工程景观图。
图1 图2
(1)描述湖北省的地形、地势特征。(3分)
参考答案:地形:西部以山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西部高,东部低(自西部、北部、东部三面向中部逐渐降低)。
(2)比较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异。(3分)
参考答案:宜昌以西河段流速快、流量较小;宜昌以东河段流速慢、流量大。
(3)“引江济汉”工程选址在图示位置具有诸多优势,请从地形和距离两方面说明。(3分)
参考答案:地形平坦,有利于引水和输水工程的实施;距离近,工程量小,成本低。
(4)从生态、航运、经济等方面,简述“引江济汉”工程的意义。
(3分)
参考答案:该工程具有生态补水功能,可改善汉江下游河段的生态条件;提升了航运能力,缩短了运输距离,节约了运输成本;缓解汉江中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与河道需水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的
发展。
22.(2024长沙模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1 2022年粮食主产区夏收时间
图2 全国小麦机收进度示意(部分)
2021年全国农田建设(部分)
省级行政区 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河北 390 120
河南 750 225
山东 620 166
湖南 460 26
湖北 410 19
安徽 500 30
江西 317 22
进入5月,我国自南向北投入大型收割机,抓住农时抢收夏粮(如图2所示),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图1中标注时间为夏粮收割开始时间。
(1)读图1、图2,与江淮地区相比,四川盆地的夏收时间偏 早 (填“早”或“晚”),归纳我国小麦夏收时间南北方向的变化规律: 南早北晚(或由南向北推迟,或由南向北变晚,或由西南向东北推迟) 。(4分)
确保耕地的数量与质量,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国家正在加快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
(2)读表,与长江中下游四省相比,华北地区三省的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较 大 (填“大”或“小”),试从水土资源分布状况,简要说明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耕地面积大(占比大,比例高),水资源较少(占比小,比例低),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 。(4分)
过去种地靠经验,现在种地看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智能灌溉、智能温控等农业技术,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3)图2中的①②两地纬度相近,但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试选择其中一地,说出该地农业生产最不利的自然条件,并列举一项改善该不利条件的农业技术: ①地:水源缺乏(或降水少,或干旱);智能灌溉、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育种改良等 ②地:热量不足(或气温低,或积温低,或冬季气温低)(只答出“热量”或“气温”者不给分);智能温控、(智能)温室大棚、育种改良、大棚种植等 。(4分)
23.(2023广东)[海洋资源开发+粮食安全主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省考察时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多亿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材料二 广东省拥有我国最长海岸线,海域辽阔,海水优质,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加工和出口基地。目前,广东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的优势,着力加快培育万亿级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牧场)产业群。
材料三 现代化海洋牧场指采用科学技术,投放人工鱼礁,为贝、藻、鱼类提供栖息和繁育场所的特定海域。其养殖过程无须投喂人工饵料,养殖密度是传统网箱的4~6倍,养殖周期缩短至3/4以内,受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已建成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牧场及周边海域鱼类的种类和数量均呈递增趋势。
材料四 下图为广东省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分布图。
(1)列举两种以上的海洋资源。(4分)
参考答案: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等。
(2)简述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与传统近海养殖相比的优势。(4分)
参考答案:效率高、周期短、污染少等。
(3)分析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有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海域、滩涂、海水养殖等面积广阔;经济基础雄厚,建设资金充足;水产养殖、工程技术先进,管理方式更先进。
(4)简述广东省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重要意义。(4分)
参考答案:有利于减少对海洋资源的污染及破坏;增加渔民收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