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三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学习目标】
科学思维:认同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进化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
科学探究:分析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特征,归纳比较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社会责任:认同自然选择在起源和进化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种族有共同的祖先,不应有人种歧视。
人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动,能制造工具… … 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是否有关系呢?人类是怎样起源和进化的呢?
情境导入
现存的类人猿包括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四种
现存的类人猿包括哪些种类?
(一)类人猿与人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课堂探究
长臂猿
前臂特别长,身高不足一米,双臂展开却有150厘米。体型较小,体长在1米以下,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头小、脸扁,以植物为食。
猩猩体毛长而稀少,毛发为红色,粗 糙,幼年毛发为亮橙色,某些个体成年后变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赤裸为黑色,树栖主要吃果实、嫩枝、花蕾、昆虫、蔓生植物。
猩猩
黑猩猩
现存与人类血缘最近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基因相似度达98.77%。 黑猩猩体多毛,四肢修长且皆可握物,他们能以半直立的方式行走。他们能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来进行一些工作,如捉白蚁。以香蕉为主的水果、树叶、根茎、花、种子和树皮为食。
大猩猩是灵长目中最大的动物,体型雄壮,面部和耳上无毛,眼上的额头往往很高。它们生存于非洲大陆赤道附近丛林中,食素(主要食物是果实、叶子和根,其中叶子占主要部分)。
大猩猩
活动
项 目 人与类人猿比较
外部形态
身体结构
面部表情
行为表现
其他
类人猿面扁平,两眼在同一平面,无尾。外形与人接近。
类人猿的骨骼与人相似,大脑遮盖了小脑,与人相似。
类人猿大多有喜、怒、哀、乐等多样表情,和人面部表情相似。
类人猿善于模仿;懂得交流;会使用枝条作工具等。
类人猿喜欢群居,有的有家庭生活;可勉强直立行走等。
1.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仅在形态、面部表情、身体结构等方面相似的特征,而且有许多相似的行为表现。
2.人类与类人猿都具有哺乳动物的特征,属于哺乳动物。经过研究,证明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二者有共同的祖先。
小结
森林古猿
(树栖)
类人猿祖先(树栖)
人类祖先
(地面活动)
现代类人猿
现代人类
两足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二)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活 动 项 目 持续时间/s A 穿上鞋,系好鞋带
B 解开鞋带,然后再系好鞋带
C 从袋里取出梳子梳头,然后把梳子放回口袋
D 依次解开上衣的纽扣,然后再按顺序扣上
E 打开瓶子的螺旋盖,然后重新旋紧瓶盖
F 从包装中取出湿纸巾,把课桌擦一遍
G 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你的中文名字及其汉语拼音
H 把地上的纸片捡起来,放在桌上
I 从文具盒中取出一支铅笔,在纸片上写上你的名字
J 从书包里拿出课本,翻到第50页
活动:
试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进化的重要意义。
手的进化有助于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而劳动能够促进大脑的发展和人类语言文化的产生。
人类的进化阶段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
1.南方古猿
脑容量与现代类人猿相当 ,最早两足行走的原始人类
2.能人
生活在距今200万年前,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平均容量约为700mL。
3.直立人
生活在距今180万年-20万年前,会用火和使用更先进的工具,脑容量约为1088mL。
北京猿人复原头像
距今70万年
4.智人
智人是唯一现存的人种, 生活在距今20万年——1万年前。 脑容 量与现代人相当,能进行农业和艺术活动。早期智人不仅会保存天然火,还学会了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距今5万年前)
进化阶段 生活年代 脑容量 特点
南方古猿
能人
直立人
智人
500万—400年间
500mL
带有一些猿的特征,如弯曲的指骨、稍微突出的犬齿和较小的脑颅等。能够两足直立行走的古猿。
300万-100万年间
200万—30万年间
700mL
900mL
30万-4万年间
1300mL
可能已经具有语言能力
最早用火,能制造石器,具有语言能力。
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如长矛和标枪捕猎。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表
⑴火的使用
⑵语言的产生
⑶制造和使用工具
⑷直立行走
⑸脑容量的增加
人类进化中的重要特征
现代人种的划分
现代人划分为四个人种: 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和澳大利亚人。
1.蒙古利亚人:皮肤黄或黄白、黄褐 ;发型直,发色黑;鼻梁高度和宽度属中等;嘴唇厚度适中;脸扁平,颧骨突出;眼睛黑色;体毛和胡须不发达。分布于亚洲大部及美洲。
2.高加索人:肤色浅淡;直发或波发,发金黄色或黑褐色;瞳孔碧蓝色;鼻梁高,鼻尖突出,有的呈鹰钩状;唇薄;体毛和胡须发达。主要分布于欧洲、西亚、北亚、北非等地。
3.尼格罗人:肤色黝黑,头发黑而弯曲,波发或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 ;瞳孔深黑色。体毛发达程度为中等。主要分布于非洲大部分地区。
4.澳大利亚人:肤色棕黑或浅棕;波发或卷发,发色黑;瞳孔黑褐色;眼裂较大;鼻较宽;体毛和胡须发达。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太平洋诸岛。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
森林
古猿
地球环境
发生变化
生活
在森林
进化
现代类人猿
生活在
稀树草原
进化
人类
人类的进化: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现代人种: 蒙古利亚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盘点收获
1.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猴 D.长臂猿
2.人类起源于( )
A.原始海洋 B.森林古猿
C.类人猿 D.黑猩猩
3.科学家认定南方古猿为最早的原始人类而不是原始类人猿的重要依据是( )
A.能够使用工具
B.脑容量比森林古猿发达
C.能够两足直立行走
D.骨骼与现代人相近
C
B
C
当堂检测
4.在从古猿到人的过渡过程中,最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
A.古猿从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B.产生了语言
C.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D.四肢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
5.下列各项中全部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
A.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金丝猴
B.长臂猿,大猩猩,猩猩,狒狒
C.长臂猿,卷尾猴,猩猩,大猩猩
D.长臂猿,大猩猩,猩猩,黑猩猩
D
D
6.在古猿进化为人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变化是( )
A.造山运动活跃,山脉隆起
B.气候变化加剧,出现冰川
C.四肢行走变为两足直立行走
D.森林毁灭,草原稀疏
7.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 )
A.猩猩 B.金丝猴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
C
D
8.最终进化成现代人类的是( )
A.南方古猿 B.智人 C.能人 D.直立人
9.下列哪项是南方古猿所具有的特征( )
A.会制造工具
B.会人工取火
C.能直立行走
D.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B
C(共16张PPT)
第3节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学 八年级下册BSD
栏目导航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一、类人猿与人类有极为相似的特征
1.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 、大猩猩和 。
2.现代类人猿与人类不仅在形态、面部表情、 等方面有相似的特征,而且有许多相似的 。
3.相似原因:有共同 。
二、直立行走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1.森林古猿的进化
(1)原因: 和 的剧烈变化。
课前预习·熟知教材
猩猩
黑猩猩
身体结构
行为表现
祖先
造山运动
气候
(2)历程
2.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
现代类人猿
人类
两足直立行走
三、人类进化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等阶段
两足行走
脑容量
工具
火
制造
现代人
四、现代人可划分为4个人种
1.分类依据: 和鼻形等特征。
2.种类: 、高加索人、尼格罗人、 。
肤色
蒙古利亚人
澳大利亚人
(1)人类进化的原因
①外因:森林减少,森林古猿进行生存竞争。
②内因:森林古猿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2)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志。
(3)现在不具备类人猿进化为人类的条件,现代类人猿不能进化为人类。
(2023烟台)202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直接证据
C.人类出现的标志是会使用工具
D.研究古人类的基因组可以推测人类进化的大致历程
思路分析: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
答案:C
1.小华去动物园参观的时候发现:黑猩猩、大猩猩在形态结构上与人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和人类共同的祖先是( )
A.黑猩猩 B.大猩猩 C.长臂猿 D.森林古猿
2.促使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在树上活动范围小
B.喜欢地面的生活
C.天敌增多
D.地形和气候的变化导致森林大量减少
层级演练·能力提升
D
D
3.(2024永州期末)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阶段,其中脑容量最大的阶段是( )
A.智人 B.能人
C.直立人 D.南方古猿
4.你知道大多数中国人属于哪一个人种吗 ( )
A.高加索人 B.蒙古利亚人
C.尼格罗人 D.澳大利亚人
A
B
5.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相比,下列不属于智人独有特征的是( )
A.创造出了雕刻和绘画
B.会制造工具
C.脑容量已达到现代人的大小
D.能够使用骨针缝制衣物
6.(2024云南)下列关于从猿到人进化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四肢着地逐渐发展为直立行走
B.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
C.制造的工具越来越复杂
D.骨骼形态始终不变
B
D
1.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问题,有的科学家认为,在东非大裂谷地区,由于森林大量消失,一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下到地面上生活的那部分森林古猿,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一代代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的优势不包括( )
A.能够使用树枝、石块等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B.被解放的手和臂因经常使用而逐渐变得灵巧
C.便于攀缘树枝来获取树上的野果、嫩叶等食物
D.使视野更加开阔,便于及时发现猎物和敌害
C
2.人类的起源至今仍然是未解之谜,科学家根据各种证据推测,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下列不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最早发现的森林古猿的一块右上颌碎片化石具有若干人类的特征
B.森林古猿演化而来的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并能使用天然工具
C.“露西”骨骼化石既有南方古猿的特征又是一具人科动物化石
D.迄今为止发现的化石表明森林古猿有巨猿、西瓦古猿等几个分支
D
3.科学家在以色列发现了非洲以外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将人类首次走出非洲的时间推前至少5.5万年。关于人类的进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B.人类进化阶段中最先会人工取火的是直立人
C.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标志
D.晚期智人已能缝制衣物,并能使用长矛和标枪捕猎
B
4.如图为人类进化历程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人类进化的历程中可知, (填序号)是人类的祖先,称为 。在此阶段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 和气候的剧烈变化。
(2)图中③具备的能力是 (填字母)。
A.直立行走的能力
B.制造和使用简单工具的能力
C.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的能力
D.使用火的能力
E.使用语言的能力
①
森林古猿
造山运动
A、B
谢谢观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学设计表
上课班级 - 讲授内容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上课日期 - 主讲教师 -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历史。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人类与类人猿的亲缘关系、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区别,以及森林古猿如何演化成类人猿和人类祖先的基本过程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人类与其他生物的进化联系,掌握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同时形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科学观点,并能辨识和解释人类和类人猿之间关键的生物特征差异,从而加深对自身以及自然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从知识角度看,重点在于理解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性与区别。 (2)从学生角度看,重点在于能够分析森林古猿进化为人类祖先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比较类人猿与人类在生物学特征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2)阐述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的变化及其对人类进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与人类亲缘关系密切的动物,准确阐述现代类人猿和现代人类的相似性与区别,清晰描述森林古猿进化为类人猿祖先和人类祖先的大致过程。 (2)学会利用现有资源搜集与整理资料,并能运用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3)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进化的神奇,增强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资源
(1)多媒体投影仪和计算机,用于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片段,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和听到相关内容。 (2)互动式白板,以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时记录和分享观察结果、问题和答案。 (3)分类卡片,包括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特征描述,供学生在比较活动中使用。
教学过程设计
师生互动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教师活动】 情景引入:老师通过一段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视频片段(如《人类的起源》纪录片)激发学生兴趣,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老师播放一段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从哪里来?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的生物? (生:我们人类是从猿猴进化来的吗?) 二、新课讲授 1. 现代类人猿的特点 【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资料收集情况给予评价和总结。 老师表扬学生们收集资料的积极性,并指出一些优秀案例作为参考。例如,有些学生找到了关于现代类人猿的详细分类和地理分布的信息,还有一些学生搜集到了有关类人猿行为的研究资料。 (生:我们通过互联网找到很多有趣的资料,比如黑猩猩是如何使用工具的。) 展示猕猴、金丝猴、长尾猴、狒狒的图片和大猩猩的视频片段。请同学指出不同之处。 老师展示猕猴、金丝猴、长尾猴、狒狒的图片及大猩猩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外貌特征。 提问:这些图片展示了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猕猴有尾巴,而大猩猩没有尾巴;金丝猴的毛色较浅,长尾猴的尾巴很长。) 引导学生观察黑猩猩的特征。 老师展示黑猩猩的面部图片,并提问:黑猩猩的臀部有什么特征? (生:黑猩猩没有尾巴。) 老师进一步解释:黑猩猩的身体结构与人类较为相似,特别是面部特征,这种相似性是人类和黑猩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 比较黑猩猩、人和马的面部特征。 老师展示黑猩猩、人和马的面部图片,提示学生观察它们的眼睛位置和面部轮廓。 提问:谁和谁有共同点,谁和谁有差异? (生:人和黑猩猩双眼在一个平面,马的双眼在两侧。) 老师补充:这种眼睛位置的差异反映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进化适应。例如,马的双眼在两侧有助于其更好地观察周围的环境。 观看类人猿骨骼的视频。 老师播放类人猿骨骼的视频,提醒学生注意类人猿骨骼与人类骨骼的相似之处。 (生:类人猿的骨骼和人的骨骼很相似。) 老师进一步解释:类人猿的骨骼结构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有很多共同点。 观看类人猿学习和使用工具的视频。 老师播放类人猿学习和使用工具的视频,让学生找出与人类相似的行为。 (生:类人猿可以模仿和学习,简单地使用工具。) 老师进一步解释:类人猿的这种行为能力是其认知能力和智力水平的体现,这也说明了它们与人类在进化上有密切的关系。 用表格记录学生的发言,并加以归纳。 老师将学生的发言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纳分析。 (生:类人猿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明显的区别。)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相似之处和区别?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强调手的变化的重要性。 老师强调,在人类进化中手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生:手的变化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使用工具和进行更复杂的操作。) 老师进一步解释:手的变化不仅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工具,还促进了社会交往和文化的发展。 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和类人猿会有这些相似之处?人与猿分界的标志是什么? (生:因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是人与猿分界的标志。) 老师进一步解释:两足直立行走在人类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人类能够解放双手,从而发展出更复杂的工具使用和社会行为。 【学生活动】 学生到电脑前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有关现代类人猿的资料展示给大家。 学生们轮流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并进行简要介绍。 其他同学对资料收集工作做得好的组给予鼓励。 (生:我们小组收集到了关于黑猩猩行为的最新研究资料,非常有趣。) 观察并找出图片中的类人猿的主要特征。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类人猿与猕猴、金丝猴、长尾猴和狒狒的不同之处。 学生举手回答:类人猿有几乎和人一样的丰富的表情。 (生:类人猿的表情非常丰富,可以表达多种情感。) 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找出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 学生举手回答:类人猿有丰富的表情,没有尾巴,双眼在一个平面等。 (生:类人猿和人类都有双眼在一个平面,这对视觉焦点的集中很重要。) 分小组将所看到的资料分析得出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汇总各自的发现。 各小组交流总结,如有不同意见,进行阐明。 (生:我们小组认为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有复杂的社交行为,这是进化的结果。) 阅读书上22页至23页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学生阅读书上的相关段落,理解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两足直立行走是人与猿分界的标志。 (生: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两足直立行走标志着人类的出现。) 通过活动探索手进化的意义。 学生利用课前准备的用具,探索在人类起源和进化中手进化的意义。 讨论拇指不能活动时,对完成某项动作的障碍。 尝试说明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进化的重要意义。 (生:如果拇指不能活动,很难抓住细小的物体,这说明拇指的灵活性对手的功能非常重要。) 三、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老师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类人猿和人类的相似之处和区别。 (生:类人猿和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区别,如是否有颊囊和臀胼胝。) 老师进一步解释:这些相似之处和区别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反映出人类和类人猿在进化过程中的共性和差异。 强调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 老师进一步强调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 (生:生物是不断进化的,人类也是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老师补充:生物进化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作业布置。 老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继续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并尝试写一篇小论文。 (生:好的,我们会继续搜集资料并完成小论文。)
课后作业
(1)比较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和区别,并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的进化过程。 (2)探讨人类起源和进化过程中手进化的意义,尝试解释手部进化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