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设计 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2 11: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 项目负责人 黄月娥
活动时间 5月7日 活动地点 三楼小型会议室
活动主题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主 讲 人 陈碧华
参加对象 初二语文备课组 申请学时 参加者1学时主讲人2学时
活动内容及进程 5月7日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集中在三楼小型会议室进行本学期一次集体备课。由陈碧华老师主备,全体八年级备课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备课。 教学三维目标突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2.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了解罗布泊的过去与现在,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点难点分析重点 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难点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设想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从“生态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角度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是每个人的责任,21世纪的接班人更要具有这种意识,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识教育更为重要。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板书设计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吴岗绿洲 仙湖 荒漠 死湖教    学   预   设设 计 意 图一、导入 听flash《月牙泉》都说歌声传递心声,说说歌者在歌声里传递出怎样的心声?导入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同学们看一下标题,你能从中品出哪些信息呢?从地名“罗布泊”看,“泊”者,湖也,湖泊湖泊,泊就是湖。是“泊”的三点水消逝了。罗布泊的水消逝了,仙湖就消逝了。 二、内容感知行走在罗布泊“水”的消逝间,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景象。多媒体展示: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过去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2.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的?5分钟后交流:明确:1、过去的罗布泊:那里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板书“绿洲”2、有“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有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3、“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水充足而且清澈,引来了许多的水禽嬉戏玩耍,是美丽的仙湖。 板书“仙湖”文中有没有写到人的活动?张骞惊呆了,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斯文 赫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惊讶了,他乘舟游赏;还有第6段的“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说明人们有美好的生存环境,所以这里才热闹繁华 。因为有充足的水,过去的罗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泊是绿洲是仙湖,周围热闹繁华。罗布人诗意地栖居在这方美丽的土地上。这个美丽的仙湖有多大?( 20世纪1000多平方公里).水干涸了,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板书“荒漠 死湖”) 相对于过去的热闹繁华,现在是死寂恐怖,没有生命,难得有勇士去考察,也一去不复还了。 水,说没就没了,在20世纪70年代消失了!现在是令人恐怖的戈壁!原因是什么?你能找一个关键的词来概括吗?(盲目)盲目,就是眼睛看不见东西,比喻认识不清,那么看不清的是什么? 又是对什么认识不清?(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还不止一个看不清,认识不清,连着有四个呢。作者说“四盲像巨大的吸水鬼。”说说巨大的吸水鬼有多大?这绝对不会是那时人们的初衷,相信谁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不原意看到这样的结局,问题还是出在“盲目”上,决策的盲目,急功近利,只求索取,以为地球可以无止境地提供人所需要,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没有科学观。三、情感体验师:文字让我们触摸到罗布泊的美丽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恐怖,艺术家用独特视角来展现(播放今昔罗布泊的图片,放昔日罗布泊的图片时配上轻松悠闲的音乐)读了课文,看着这些照片,你的心情如何?( 难过 愤怒 沉重……) 作者吴刚在深入的调查和实地的考察中,他的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一定比我们更深刻,也更复杂,他的这些情感隐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被文字里面的情感潜移默化,这就意味着你读懂了作品,和作者有了默契。多媒体展示:面对美丽罗布泊的消逝,我从字里行间读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不愿”“挣扎与痛苦”“求救”词,用拟人的修辞,描绘出胡杨的痛苦,作者借胡杨林来倾诉痛惜之情。2、“站在罗布泊边缘,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句话,“裸露的胸膛和一道道肋骨” 也运用拟人的手法,在70度的高温下,我们可以感觉到痛苦和无奈。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遗憾之情和强烈的谴责。4、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又”字,和 !说明作者的谴责悲愤之情。一个副词“又”,说明相同的悲剧在重复,那么还知道有哪些悲剧在重复?一则有关青海湖的现状报道,青海湖,每年缩减一个杭州西湖的面积!课开始听到的“月牙泉”歌声中传递的担忧同样痛心的存在。而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多媒体展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人。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这一切也都是人为的!齐读后面两句。“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排比的手法,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发出强烈的求救声。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读出排比的气势,读出作者的呼吁之情?“救救”要读的一个比一个强,语气要强烈。(齐读) “罗布泊消失了。” 一个短句,自成一段,可以感到作者面对惨状无言表达的痛心!其实文中每一个词句,包括最客观的数字,都包含着作者的情感,面对已经发生的悲剧,和依然在发生着的悲剧,作者在深深的忧患。四、延伸体验悲剧在重复,因而作者以强烈的呼吁结束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相信这呼吁也是同学们心中的呼吁,可老师在听同学的朗读和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中,觉得作者字里行间一直在呼吁:在呼吁什么呢?请你来填。多媒体展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救救……还有一种呼吁,她或许很微弱,可我们绝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漠视。那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奄奄一息的胡杨,她见证了几百年的历史,她有许多话要说……请拿出纸,写下来。多媒体展示:一棵挣扎的胡杨树图片。“我是罗布泊边仅存的一棵胡杨,我有许多话要说……”五、课堂小结:行走在美丽罗布泊的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逝间,行走在美好环境的消逝间,我们因痛苦而觉醒:吴刚觉醒了并且在用文字大声呼吁,我们也觉醒了…… 1994年联合国出台了“联合国防止荒漠化公约”,现在已经有191个缔约方,相信人类的觉醒还不晚。相信:(多媒体展示)造成悲剧的是人, 改变这一切的一定也是人!
活动反思与建议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来的。罗 ( http: / / www.21cnjy.com )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是一片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仔细体会。从而深入理解作品传达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