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7课汉字与书法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大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画符号,这种符号一般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最早起源,你认为其出现的时代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新石器时代 D.春秋战国时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的渊源关系。故应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大汶口文化”、“刻画符号”入手即可。
2.在考古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批甲骨文出现以前的刻符或早期文字。对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国家形成的标志 B.与后来的成熟文字有一定渊源关系
C.已经全部得到识读 D.它们被统称为“金文”
答案:B
解析:
分析:A项错误,这些刻符或早期文字出现的时间早于国家形成的时间;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不正确,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故正确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中国古代史籍浩如烟海。研究西周历史,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史料应该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史记》 D.神话传说
答案:B
解析:
分析:作为历史资料,当时的人的记述最有价值,称之为“信史”,而后人对它的转述或考察分析则价值相对较小,所以应首先把C、D两项排除;甲骨文是商代常用的记载形式,到周时已主要是金文。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文字,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出土了《秦律》,竹简上的文字该是( )
A.小篆 B.隶书
C.金文 D.楷书
答案:A
解析:
分析:秦统一后,“书同文”将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字体,因此可以断定,此文字是小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文字,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下列“考”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献中的是( )
答案:D
解析:
分析:选项中A项为大篆,B项为草书,C项为楷书,D项为小篆。秦朝以小篆作为通行全国的统一文字,故答案为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文字,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图片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图片即可得出答案。
6.《汉书·艺文志》记载:“是时始造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有( )
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③隶书便于书写 ④隶书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题中引文“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分别体现了②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隶书的形成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7.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 )
A.士人阶层的壮大 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便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
C.社会发展的需求 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在原因应该从汉字本身去寻找。其他选项都是外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发展演变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浙江绍兴每年都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以纪念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这位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王羲之是我国东晋的书法家,《兰亭序》是其著名作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兰亭书法节”、“东晋时期”、“书法家”入手即可。
9.唐代楷书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 )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怀素 ④张旭 ⑤欧阳询 ⑥王羲之
A.①②⑤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⑥
答案:A
解析:
分析:唐代楷书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故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杰出的楷书书法家,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材料中的平假名字体判断是模仿草书。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楷书,怀素擅长草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代擅长草书的书法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平假名的字体入手即可。
11.下列不属于宋代书法四大家的是( )
A.苏轼 B.黄宗羲
C.米芾 D.蔡襄
答案:B
解析:
分析:“苏黄米蔡”中的“黄”是指黄庭坚,B项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书法四大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2.关于宋代书法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
B.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使书法个性化趋向明显
C.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D.宋代书法注重法度,忽视个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导致书法艺术极大发展,A、B、C三项是其原因和具体表现,D项是唐朝书法的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书法成就及其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老师介绍下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作品,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请问:何人的说法较为正确?( )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答案:D
解析:
分析:关键信息是该图字体的风格和材料内容是“词”的形式,从风格看为“甲骨文”字体,故排除B、C,因“词”是宋代的文学特色,故该篇文章不可能是商代的作品,只有D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古代中国的汉字,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图片中的字体、文学体裁等信息。
14.中国古代的一位书法大家曾对一种书法形式作出如下的描述“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与这位书法家的描述相符的书法形式是( )
1世答案:A
解析:
分析:A属于草书,B属于楷书,C属于行书,D属于隶书。题干所描述的是草书的书法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草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图片的能力。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和图片即可得出答案。
15.在所有书体中最为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感情的是( )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答案:C
解析:
分析:草书使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草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干中的信息“最能表达和抒发书法家感情”入手即可。
1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体现中国古代书法注重形体严整和规范法度的是( )
答案:C
解析:
分析:注重形体严整和规范法度的字体是楷书,四个选项依次是小篆、隶书、楷书、草书,故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楷书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图片的能力。从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和图片即可得出答案。
17.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影响其演变的因素是( )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有利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传统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审题时明确关键信息“影响……因素”。文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不是古代帝王创造的;文字的演变受书写工具的影响,也受平时交流需要的影响;通过文字的发展历程来看,文化的发展具有继承性,而不是摒弃文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8.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其解读正确的有( )
①它是中国书法艺术 ②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
③它突出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 ④体现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个汉字的形状和蕴含的信息不可能反映出汉字的演变趋势,故排除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的演变与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图片的能力,从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和图片即可得出答案。
19.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下列关于汉字的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A.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小篆
C.甲骨文→楷书→小篆→隶书 D.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出现于商朝,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之后出现书写更为方便的隶书,最后是楷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汉字形体变化来看,我国古代文字演变的总趋势是( )
A.由图画到符号 B.由繁到简
C.由象形到会意 D.由大到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我国古代文字演化总体呈现由繁到简的趋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发展与演变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答案: A—甲骨文 B—小篆 C—草书 D—行书。
(2)简述B、C、D三种字体创立或成熟的时间和字体特点。
答案:
字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特点
小篆 创始于秦代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行书 开始盛行于晋代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
解析:
分析:分析判断准确是答题的关键,否则这两问都无法解答,可根据书艺发展历程判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汉字发展的历程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各种汉字字体出现的时间和特点入手即可。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晋王羲之的行书“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若浮云,矫若惊龙”,飘逸潇洒,浸透了晋人诗文、绘画、雕塑“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达到了当时士大夫追求的美的极致,他所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二 颜真卿所作楷书端庄浑厚、 ( http: / / www.21cnjy.com / )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格以及高超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成为后世书法的楷模。
材料三 苏轼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黄庭坚主张书法“入神”,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当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这种特点的原因。
答案:东晋书法虚玄灵动。形成原因:①社会危机严重。②士人群体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书法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案:隋唐楷书讲究法度与规范。形成原因:封建王朝鼎盛,社会需要法度与规范。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书法有何特点?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宋朝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形成原因:统治者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解析:
分析:(1)应紧扣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知识概括魏晋时期书法特点。
(2)隋唐书法特点应结合封建王朝的鼎盛分析。
(3)依据材料概括宋代书法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隋唐时期和宋朝书法的成就及其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不同时期书法成就和成因等。
23.中国古代书法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充分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文化魅力。请根据你的理解,在空白部分填上适当的内容。
代表人物 书法特征 所处时代
飘若浮云,娇若惊龙 东晋
欧阳询、颜真卿 唐代
苏轼、黄庭坚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
祝枝山、文徵明 明代
答案:(1)王羲之;注重法度、讲究规范;宋代;强调个性。
(2)下图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摹本。充分体现了晋人书法“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神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晋代形成如此书法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社会危机;特立独行士人群体的形成。
解析:
分析:(1)结合相关知识填写即可。
(2)结合魏晋时期的时代特征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晋时期至明朝著名的书法家及其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魏晋时期至明朝的书法家及其特点。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7 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
材料二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
答案: 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行书。
(2)汉字书法的艺术特征有哪些?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
答案:以汉字文义为内容;以某种字体书写为形式;以自由多样的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感情、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王羲之、张旭、颜真卿、柳公权等。
(3)根据材料二,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
答案: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
解析:
分析:(1)文字的演变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过程。
(2)结合所学内容不难回答。
(3)从图片可以看出其包含汉字、书法艺术、篆刻艺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及表现,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汉字各字体形成的时间及特点。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惟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兰亭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答案: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
(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答案:“书圣”。反映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原因:①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解析:
分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即可。
(2)不难判断是王羲之,结合所学回答其书法特点及原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发展历程及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古代中国汉字的发展历程和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