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9课诗歌与小说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应该出自《诗经》中的(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过解读诗意可知,这首诗反映了古人恋爱的情景,属于民间歌谣。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 )
A.《硕鼠》 B.《小雅》
C.《诗经》 D.《关雎》
答案:C
解析:
分析:A、B、D三项都属于《诗经》中的名篇,不具有“总集”的含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诗经》的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材料中的诗歌句式自由灵活和“兮”字可判断这首诗歌是楚辞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楚辞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兮”。
4.下列有关楚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体诗歌 B.产生于春秋时期
C.利用民歌形式 D.屈原是其代表人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楚辞为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利用民歌形式,结合楚国方言而创的一种新体诗歌,故B项错在时间上。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楚辞的形成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所说的“风骚”原意是( )
A.唐诗和宋词 B.国风和《离骚》
C.楚辞和汉赋 D.国风和汉赋
答案:B
解析:
分析:诗中“风骚”是《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中《离骚》的合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6.“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文化气度”的文体是( )
A.楚辞 B.汉赋
C.宋词 D.元曲
答案:B
解析:
分析:辞藻华丽,手法夸张,是汉赋的特点,体现了汉代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气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下列有关汉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B.汉代影响最大的一篇文章
C.一种与《诗经》和楚辞没有任何联系的文体 D.一种专门用于为帝王歌功颂德的文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通过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分析,不难归纳出“汉赋是一种专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这一结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汉赋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称颂的诗人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都不是
答案:B
解析:
分析:从郭沫若的对联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够判断出他称颂的诗人是杜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杜甫的评价,旨在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诗中圣哲”入手即可。
9.“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都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
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 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答案:A
解析:
分析:这是杜甫的诗,前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杜甫的诗歌,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开元全盛”、“寂寞天宝”入手即可。
10.“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之所以在宋代能得到广泛的传播,主要是因为他的词( )
A.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 B.善于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
C.蕴涵对国家兴亡的沉痛感慨 D.反映市民生活,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柳永的词迎合、满足市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大众的审美需求,用他们容易理解的语言、易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着力表现他们所熟悉的人物、所关注的事情。 本题选D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柳永词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1.“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文学体裁是(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文句子长短不一,抒发了豪情壮志,符合宋词的特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楚辞、唐诗、宋词和元曲的特点入手即可。
12.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中“柳郎中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说的是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学士词……唱大江东去”说的是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四个选项所涉及的人物中只有辛弃疾属于豪放派,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词的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入手即可。
13.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鲜明,下列能体现宋代文学特色的佳句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答案:D
解析:
分析: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也是宋代文学的特色。A是屈原的诗句,B、C是唐诗。
点评:本题主要宋词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楚辞、唐诗和宋词的特点入手即可。
14.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了元曲的哪类艺术风格(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既雅俗共赏又凝重沉郁 D.充满追求个性的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A
解析:
分析: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的特点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同时体现了文学的平民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曲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5.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这是清代文坛领袖王士祯读完一本短篇小说集后的感叹。这本小说集最有可能是( )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聊斋志异》
答案:D
解析:
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强调了读这本书的心态和环境,后两句强调了这本书的特点,从“坟”“鬼”等字眼可判断出该书应是《聊斋志异》,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聊斋志异》,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爱听秋坟鬼唱时”、“清代”入手即可。
16.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
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商品经济发展,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分析:材料“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说明人们长期以来的抑商、歧视商人观念改变。A、B两项表述错误,C项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小说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7.明清时期,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出现了风靡全国的“四大奇书”,“四大奇书”指的是( )
①《三国演义》 ②《水浒传》 ③《红楼梦》
④《金瓶梅》 ⑤《西游记》 ⑥“三言”“二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红楼梦》是批判现实的文学力作,“三言”“二拍”是明晚期短篇小说集,不属于“四大奇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四大奇书”,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8.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各个时期主流文学的表达形式变化看,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贵族化 B.逐渐平民化
C.逐渐宗教化 D.逐渐神秘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主流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趋势,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下列文学体裁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楚辞 ②赋 ③词 ④散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④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①出现于战国时期,②出现于汉,③出现于宋代,④出现在元代,故A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历程,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中国古代一些文学作品适应商品经济和市井街民的文化娱乐需求。下面不适应此需求的是( )
A.明清小说 B.唐代诗歌
C.宋词 D.元曲
答案:B
解析:
分析:唐朝诗歌兴盛的原因有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科举制度的完善、开放的民族关系和对外政策等,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无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文学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离骚》诗句摘录与译文: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难道我还害怕什么灾祸吗?我担心的是祖国遭殃。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长声叹息泪流满面,是为百姓的多灾多难而伤悲。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心中总是牵挂着祖国的安危,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
材料二 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340~前278)
为了纪念世界各国对人类文化作出过巨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 )贡献的历史人物,世界和平理事会从1952年开始,每年都推出几位文化巨人作为世界名人加以纪念。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何塞·马蒂、哥白尼、拉伯雷列入当年的纪念名单。“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说法由此得来。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选诗句主要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情怀?
答案:热爱祖国和人民,忠诚于祖国和人民,关心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生活的艰难。
(2)许多人都喜欢用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来激励自己?这又表达了屈原怎样的精神?
答案:“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表达了屈原在困境中不断探索,对理想执著追求的精神。(也可以引用屈原的其他诗句)
(3)我国有在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纪念屈原的习俗。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决定把屈原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你认为出现上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应抓住屈原的诗所反映的爱国主义这一关键,正是这种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学上的贡献,使屈原受到人们的纪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屈原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22.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归纳四幅图片所反映的两种诗歌风格,并说明这两种风格各自的特点。
答案:图一、图四反映的是诗歌中的现实主义风格。图二、图三反映的是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现实主义风格的特点是以现实社会为素材,深沉、悲壮、凝重;而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是夸张、想象力丰富、张扬个性等。
(2)图二、图四中诗人作品的内容有何相同之处?为什么?
答案:忧国忧民的思想内容。因为屈原、杜甫所处的社会环境相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特别是诗人对社会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的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诗经》、楚辞和唐诗的特点及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的成就和特点。
2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屈原《离骚》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以上三位人物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著名诗人。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
答案: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
答案: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离骚》。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
答案: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解析:
分析:第(1)(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直接回答;第(3)(4)问则要注意文学作品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联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楚辞、唐诗和宋词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及特点。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材料二 醉里挑灯看剑,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材料三 下图是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材料一的文学作品表现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答案: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2)材料二属于宋词的哪一流派?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答案:流派:豪放派。时代特征:天下分裂,阶级矛盾尖锐。
(3)依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答案:小说。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到哪些认识?
答案:文学作品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解析:
分析:(1)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李白所处的时代背景去分析。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4)注意运用唯物史观解题,即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的成就及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与特点。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世俗化完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积极趋向,世俗化肯定现世生活,肯定官能享受,肯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表现出以具体功利与追求、以感官享受为满足、以眼前利益为目标的价值取向。”
——社会学家
材料二
《连年有余》
请回答:
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明显的世俗化趋势。请在绘画、文学方面各举三例说明世俗化趋势的表现,试概括分析呈现世俗化趋势的原因。
答案:表现:绘画方面:①北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清明上河图》专门描绘市井生活;②明清时期,木刻版画作为插图使小说、剧本更加有趣;③出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方面:①宋代士大夫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②宋代“话本”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了许多小市民角色;③“三言”“二拍”等作品中,商人第一次作为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原因:①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 )展;②城市经济的繁荣;③市民阶层的兴起;④印刷术的不断提高;⑤社会识字率的提高,文化逐渐普及;⑥传统重商意识逐渐淡化。
解析:
分析:本题一定要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世俗化趋势”、“绘画、文学”方面等关键词句,绘画方面主要是民间风情画,文学方面主要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这一趋势的原因应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考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以来的文学和绘画成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目中的信息“世俗化趋势”、“绘画、文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0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