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 课件(45张,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1.2 人口迁移 课件(45张,内嵌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8.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2 08: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人口迁移
Movement of population
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
据史料记载,从洪武初年(明朝)至永乐十五年,五十余年间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涉及到十八个省四百九十多个县的八百八十二个姓氏。山西是人口密集地区,而当时的洪洞县是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担负民众外移自然首当其冲。
人口迁移受哪些因素影响,会带来什么影响呢?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01 人口迁移的概念
02 人口迁移的影响
03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04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目 录
Content
本节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01
人口迁移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春运
春运现象是人口迁移吗?
洋春运
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判定是否为人口迁移一般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概念
韩梅梅从美国学成归来,在上海工作。
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
三峡地区居民搬入沿海城市安家落户
江西的小明同学到广东中山大学上学
01
“民工”涌向城市
02
03
04
05
下列现象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时间长,居住地变更
时间短,居住地未变更





名词解释:人口机械增长率
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又称为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机械增长=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内迁出人口数
人口迁入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迁出率= 年内迁入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x100%
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地区为人口净迁入区;
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地区为人口净迁出区。
注意增长数和增长率的区别
02
人口迁移的影响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的影响可以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考虑。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迁出地
增加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人口密度加大;城市环境压增大;社会问题增多;城市管理难度加大。
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加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
造成劳动力缺失或人才外流
03
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人口迁移的动力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
 
推拉理论
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推拉理论
除图中所列因素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推力和拉力因素?
推力因素: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等
拉力因素:食物、医疗等
中间阻力因素:语言等
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推力和拉力因素。一般来说净迁入地拉力大于推力,净迁出地相反。不同的人作出迁移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一样。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曾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然适应、控制能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自然环境仍然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气候
土地

矿产资源
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差异及自然环境变化导致人口迁移
案例:爱尔兰的土豆大饥荒和移民潮
在近代历史上,爱尔兰曾经经历过“成也土豆,败也土豆”的时期。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败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但是从1845年起,爱尔兰连续数年,土豆因病害严重歉收,引发大饥荒,短短几年中,100多万人背井离乡,形成移民潮。
为纪念爱尔兰大饥荒150周年,1997年爱尔兰人在首都都柏林街头修建了一系列逃荒者的雕像。
案例:图瓦卢举国搬迁
图瓦卢位于南太平洋,由9个环形珊瑚岛群组成,全国最高海拔仅为4.5米,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不断上升,国土不断淹没,2001政府就宣布对抗海平面上升失败,当地政府曾考虑在邻国购买土地建立“国中国”,然后由于经济落后只能放弃。转而向邻近国家新西兰以及澳大利亚等求助,而由于图瓦卢在国际上几乎没有影响力,并没有哪个国家愿意慷慨解囊。
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人文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是目前全球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在不同情况下,任一因素都会成为主导因素。
经济
政治
社会人文
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
战争、国家政策、政治迫害等
家庭、婚姻、教育等


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


战争、国家政策、
政治迫害等
社会人文
家庭、婚姻、教育等
案例: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19世纪中期南北战争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趣的“阳光地带”。
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旧金山湾景观
案例:美国本土人口迁移
阶段 流向 影响因素
南北战争时期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
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根据背景资料,填写下表:
东向西
战争
农村向城市
经济
南向北
经济、自然灾害
东北向南、向西
经济、自然环境
案例:美国墨西哥的边境墙
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起,众多的拉美人取道墨西哥(除了墨西哥人,还有哥伦比亚、巴西、巴圭亚等等),开始涌入美国,此时的美国经济一片大好,需要大量低技术含量的劳动力,比如搬大砖、洗盘子等等,但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治安问题,为了控制非法移民,毒品运输及犯罪,美国在边境地区修筑起城墙。
04
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一、国际人口迁移
15-19世纪人口向新大陆迁移示意
阶段一:新大陆发现前:大陆内部迁移
阶段二:15-19世纪二战前的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
15-19世纪人口由旧大陆迁往向新大陆
欧洲人向美洲移民:
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非洲黑人被贩运到美洲:
黑人的血泪史!
一、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
接受劳务输出的地方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
案例:沙特阿拉伯的外籍工人
沙特盛产石油,已探明石油储量居全球之冠。石油开发需要大量工人,而沙特国内劳动力比较缺乏,发展较快的经济吸引大量外籍工人前来工作,2016年外籍工人占沙特总人口的30%以上。
一、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人口迁移的持续时间长。
叙利亚小难民艾伦的尸体被冲上海岸
国际难民主要是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大量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
近年来,由于战乱等原因,西亚、北非的大量难民迁往欧洲。
一、国际人口迁移
阶段三: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思考:哪些国家吸引了较多优秀人才移民定居?吸引优秀人才的优势在哪?
④迁移方向发生明显变化
迁出区:拉丁美洲、亚洲、非洲
迁入区:西欧、北美、西亚和北非
小结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思考:哪些地区迁入地迁出地发生了变化,哪些没有变化?
欧洲由迁出地变为了迁入地,南美洲由迁入地变成了迁出地,北美、大洋洲始终为人口迁入地,亚洲、非洲、始终为人口迁出地。
二、国内人口迁移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
闯关东、走西口、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流向:
原因:
特点:
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频繁、规模大
阶段一:中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
二、国内人口迁移
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
流向:
原因:
特点: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家政策
有组织、有计划、规模小
阶段二: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
二、国内人口迁移
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流向:
原因:
特点:
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自发的,流动人口剧增
阶段三:改革开发以后
改革开放后
小结
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阶段 特点 方向 原因
历史上
建国初至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闯关东、走西口、
黄河中下游、长江、珠江流域
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乱等
频繁、规模大
支边、上山下乡、东部到边疆、城市到农村
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国家政策
有组织、有计划,
规模小
乡村到城市、内地到沿海、向工矿地区
改革开放、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自发的,
流动人口剧增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一支生力军。这些数量巨大的农民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这些居住在城里的农民工又面临哪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呢?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73亿(2018年)。目前,我国建筑业、煤矿采掘业、纺织服装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数来自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农民工为城镇创造了财富,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活力,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春季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回家过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只得减产甚至停业。大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面临很多困难:家政服务人员、环卫人员、保安人员少了,一些餐馆都歇业了。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业和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了。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在城市里农民工主要从事哪些行业?
建筑业、纺织服装业、传统服务业等
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乡差距大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
近年来,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快速发展,吸引广大农民工返乡创业。2015年,国务院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工作,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农民工返乡创业将创造一批新的就业载体,以创业促就业,带动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就近转移。返乡农民工回到农村,他们把打工时掌握的各种信息与家乡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有利于拓展农村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空间,带动农村各项生产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
与农民工外出打工相比,返乡创业给农民工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好处有哪些?
返乡创业有助于农民工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家人团聚,能更好的照顾父母、子女,更好的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够促使资金、技术、 信息、人才等流向农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 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
怎么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难题
城市中的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医疗无保障、子女入学难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我国当前的社会是一项严峻的挑战。为此,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举家进城落户。
实施居住证制度,保障居住证持有人享有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
健全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机制,让进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市民权利。
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吸纳更多的农民工。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农民工返乡创业
怎么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难题
·重点发展中小城镇,鼓励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
·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建设新农村。
·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控制农民工进城的数量。
上面这些想法和做法,你同意哪些?为什么?
你还有什么建议?例举两条,并说明理由。
甲、乙、丙是三个不同地区,读图答问题:
1、有关甲、乙、丙三地区人口迁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国际人口迁移
B.迁移方向主要是由城市到农村
C.人口主要由乙、丙迁往甲地
D.人口主要由甲地迁往乙、丙两地
2、引起上述人口迁移发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收入差距 B.家庭婚姻 C.工程建设 D.文化教育
3、近几年,由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
A.加大了铁路等交通运输的压力 B.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
C.扩大了迁出地、迁入地的经济发展差距 D.给迁入地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110
120
100
30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l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