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二单元
第10课梨园春秋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戏曲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有直接关系( )
A.政治因素 B.宗教巫术
C.经济因素 D.文化艺人创作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民头戴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被后人称为“傩”。因此“傩”的产生应与宗教巫术有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戏曲的源头——“傩”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水浒传》第七十二回,写到宋 ( http: / / www.21cnjy.com / )江偕同柴进、鲁智深、武松、李逵和燕青等好汉去东京观赏元宵灯会,但见:“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他们一行人所到的去处是当时最繁华的娱乐场所,其名称是( )
A.坊市 B.勾栏
C.舞坛 D.瓦舍
答案:D
解析:
分析: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产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瓦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南戏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列有关南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南戏是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
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 D.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答案:B
解析:
分析:南戏主要流行于浙江温州一带,B项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南戏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4.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的王骥德感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文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口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答案:C
解析:
分析:抓住材料的关键信息“文人的贫穷……词人一时林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信息“文人的贫穷”。
5.“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答案:B
解析:
分析:结合材料中的“元代”和“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以及“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相互作用”可知这是元杂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杂剧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元代”入手即可。
6.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
A.官僚 B.市民
C.皇族 D.农民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宋元时期话本、杂剧是在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话本和杂剧流行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下列关于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本原因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它们的表演方式和表现内容的手法相同
C.都揭露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D.在文学风格上都属于现实主义
答案:B
解析:
分析: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表现,其表现内容和手法与南戏都不相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宋元时期南戏和杂剧的形成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下图为昆曲《牡丹亭》电影截图,下面有关昆曲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
B.明中叶到清中期,是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
C.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为关汉卿的创作提供了灵感
D.昆曲的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昆曲流行于明中叶到清中期,而关汉卿是元代的剧作家,所以不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昆曲,旨在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 )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注意昆曲流行的时间。
9.徽班进京被称作是京剧诞生的开始,从目的上分析京剧产生的直接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文化因素
C.经济因素 D.满足市民要求
答案:A
解析:
分析:徽班进京为乾隆皇帝庆寿体现的是政治因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诞生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在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有( )
①北京成为四方艺人的聚集中心 ②北京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
③清朝皇室贵族、官员的欣赏爱好 ④闭关政策使民族戏曲剧种得到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④闭关政策并不能促进戏曲剧种的发展,应排除有④的选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形成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1.2010年12月16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消息:日前,第五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汇报演出圆满结束。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以南方剧种为基础在北京地区吸收各地戏剧艺术表现形式融合而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京剧是在徽剧融合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发展而来,A错;京剧融合了各地的表现形式,B错;元杂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C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2.成熟于同治、光绪年间,在中国众多戏曲剧种中被称为“国粹”的是( )
A.徽剧 B.越剧
C.京剧 D.昆曲
答案:C
解析:
分析:被称为“国粹”的戏曲艺术形式是京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国粹”入手即可。
13.徽调 、汉戏、昆曲、秦腔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五六十年的互相交流、融合,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说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要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D.事物不断地吸收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得到发展
答案:D
解析:
分析:从京剧形成的过程可知它是在兼采众长,杂糅百家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目中的信息“互相交流、融合”、“更加丰富多彩”入手即可。
14.2010年12月13日,新浪娱乐讯: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民族艺术进校园活动——京剧专场演出,在长安大戏院拉开帷幕。下面关于京剧角色划分依据说法错误的是( )
A.脸谱 B.服装
C.吃饭 D.动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除A、B、D外还有唱腔等方面,不涉及吃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角色的划分,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他曾于1919年起多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访问苏联并进行演出,展示了中国京剧的神奇魅力,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我国京剧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走向成熟
B.梅兰芳是晚清时期最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之一
C.民国时期梅兰芳为中国京剧走向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D.艺术交流可以调和国际矛盾加深世界各国人民友谊
答案:C
解析:
分析:梅兰芳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说明中国京剧走向世界。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梅兰芳对京剧发展的贡献,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入手即可。
16.下图是品牌中国产业联盟(BCIU)的标志。从中国古代艺术的角度看,其创意主要取自( )
A.篆刻 B.书法
C.山水画 D.戏剧脸谱
答案:D
解析:
分析:通过图片的形状看,其创意取决于戏剧脸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戏剧艺术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的能力。由题目中的图片形状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7.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出现“徽汉合流”局面
B.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D.京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元杂剧的出现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答案:A
解析:
分析:京剧取各种戏 ( http: / / www.21cnjy.com / )剧之长而成,不是“戏曲之祖”,排除B项。京剧的形成是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进京后,并非是元末初创,也非在康乾京化,故排除C、D两项。乾嘉落户是指在乾隆、嘉庆年间落户于北京,同光扬名是指在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民族瑰宝是指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故选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戏剧表演十分讲究“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法”。甩发功戏曲表演中经常使用。多为男性角色甩动头顶扎束的一绺长发,表现惊慌失措、悲愤交加、疼痛欲绝以及仓皇逃命、垂死挣扎等激烈异常的情绪和情境的一种表演特技。这说明中国戏剧的什么特征( )
A.虚拟性 B.程式化
C.舞蹈性 D.声情并茂
答案:B
解析:
分析:中国戏剧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程式化,即用固定的格式进行表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戏剧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戏剧表演十分讲究‘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 )法’”入手即可。
20.“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魔术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戏剧的特点,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他生活于金末元初,博学多才,滑稽睿智,喜欢出入歌楼瓦肆,与普通民众和江湖艺人来往,并曾“面敷粉墨”,亲自登台演出。他的作品大多揭露元统治的黑暗,歌颂清官,歌颂人民的反抗斗争,尤其赞扬妇女对恶势力的反抗。代表作为《感天动地窦娥冤》。
(1)材料中的“他”指谁?他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关汉卿。元朝时没有开科举,使得关汉卿不能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才学,他便把自己的才学用在了创作杂剧上;同时他热爱戏曲艺术,积极参与戏曲实践。
(2)根据他的经历并结合相关资料,说一说戏曲在元代繁荣的原因。
答案:元朝城市经济繁荣;统治者比较注意保护戏曲艺术;元朝的杂剧吸取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特长;元代科举长期停止,读书人没有出路;关汉卿等戏曲艺术家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解析:
分析:从《感天动地窦娥冤》可判断是元朝杂剧作家关汉卿,据此进行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关汉卿的成就及元杂剧繁盛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元杂剧繁盛的原因及成就。
22.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
材料三 金闾(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
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舍”,它指的是什么?
答案:娱乐演艺场所。
(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答案: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答案: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
解析:
分析:(1)从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中抓住有效信息,如“瓦中多有货药……饮食、剃剪、令曲”等,从这些信息中可以看出瓦子是文化娱乐场所。
(2)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戏曲听众来组织答案。
(3)从材料中直接归纳总结,材料三是说戏曲的娱乐功能,材料四是说戏曲的教化功能,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出来。
(4)结合史学研究的范围分析,古代史学研究主要在上层社会,新史学理念下,研究的范围扩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戏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不同时期戏曲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京剧的传统剧目有:《野猪林 ( http: / / www.21cnjy.com / )》、《林冲夜奔》、《武松打虎》、《挑帘裁衣》、《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水帘洞》、《安天会》、《十八罗汉斗悟空》、《沙桥饯别》、《五百年后孙悟空盘丝洞》、《十八罗汉收大鹏》、《无底洞》、《金钱豹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水淹七军》、《走麦城》、《受禅台》、《伐东吴》、《连营寨》、《白帝城》、《别宫祭江》等。
材料二 “四大徽班”为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 ( http: / / www.21cnjy.com / )、春台班,俱为徽调著名戏班。据载,三庆班于1790年进京为乾隆祝寿,后为乾隆帝所宠爱。因为臣下所议论,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徽班从此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
材料三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发达的社会,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冲击着祖国传统文化,“国粹”京剧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衰落的迹象,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京剧。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京剧与明清小说有什么关系?
答案:京剧的故事情节有很多取材于明清小说。
京剧最先在上层权贵中流行,后来逐步流行于民间,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流行。京剧艺术的大众化是京剧长盛不衰的原因。
(2)阅读材料二,分析京剧发展走了一条什么道路?京剧在新中国成立前长盛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3)结合材料三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国粹”京剧的现状的?
答案:下面提供三个观点予以参考。①京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已经难以反映当今社会高节奏的生活,也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所以观众越来越少,日渐衰落是正常现象。②京剧是祖国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不能让它消亡。国家应该花大力气抢救性地进行原样保护。③京剧无疑是祖国的国粹,应当加以珍惜与保护,但是它自身也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就能反映现代人的生活现实,并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这样,它不但不会衰亡,而且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更加发扬光大,作出新的贡献。
解析:
分析:(1)从材料一京剧的传统剧目可看出都是一些小说的片段。
(2)从材料中“为乾隆帝所宠爱”“道光帝将他们驱逐出宫”“在北京民间继续演出,广受欢迎”等字句可得出答案。
(3)可以就多个方面的观点进行阐述,只要言之有理,皆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与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京剧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戏剧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就有中国的昆曲艺术。
材料二 当许多国家级的贵宾来我国访问,我们用于招待贵宾的民族式的文化大餐少不了的是京剧这道名菜。
材料三 每年北京的涉外演出(含港、澳、台)超过2 000场,最高时达6 000多场,但是京剧每年的演出场只能维持200多场。
材料四 2002年,中国京剧院大胆尝试,将西方交响乐的元素渗入传统京剧,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戏剧的成就。
答案:中国古代戏剧成绩卓著,历史悠久。最早的有傩戏,宋代出现南戏,元杂剧兴盛,清朝形成京剧。
(2)根据材料指出京剧的地位及京剧的形成。
答案:地位:京剧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形成:清朝出现京剧,于同治、光绪年间迎来第一个繁盛期。
(3)京剧的发展现状如何?你认为有何拯救措施?
答案:现状:如今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京剧的观众有日趋减少的趋势。
措施:只有不断地融合创新,京剧才能生存发展。
解析:
分析:第(1)问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纳概括。第(2)问和第(3)问中的地位、现状据材料归纳;形成依据所学内容思考作答,“拯救措施”具有一定开放性,但要根据材料四的相关内容思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京剧的形成和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京剧的形成、发展历程和地位。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请看关于戏曲的对联: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材料三 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已从2005年开始实施。从2005~2009年,中央财政每年都投入一千万元作为抢救、保护和扶持昆曲艺术的专项资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反映的戏曲形式在戏曲发展史上有何地位?
答案:图一中的傩戏是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图二中的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图三中的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国粹”。
(2)材料二的对联说明了中国古代戏曲的什么艺术特点?
答案:对联主要体现了京剧艺术的虚拟性、写意性的特点。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答案:昆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昆曲的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困难;国家大力支持、保护传统艺术。
解析:
分析:(1)根据图片确定好戏曲的历史发展阶段。
(2)把握好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3)要看清戏曲的成就与危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戏曲发展的历程、特点和历史地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的戏曲及其特点和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