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必修2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理老师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课程标准:
1、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的关系。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上的体现。
3、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镇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地理老师
瓦尔帕莱索位于智利首都以西,是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重要海港城市。该城市房屋依山而建,每一户人家都把自己的住房涂上颜色,赤橙黄绿,异彩纷呈。这种五颜六色的建筑景观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何关联
地理老师
一、地域文化
地理老师
1、地域文化概念和特点
文化,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的物质方面(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的产物。
地域文化具有地域性、相对稳定性和发展变化性。
地理老师
建筑和服饰
地理老师
饮 食
地理老师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地理老师
京剧《霸王别姬》
文字
地理老师
2、地域文化的感受—景观
(1)景观分类
①自然景观
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人类对其影响较小。
②人文景观(文化景观)
人类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的结果,是人类文化留在地球表面的印记。
(农田、村落、矿山、道路、建筑、雕塑等)
地理老师
(2)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
我们可以从城乡景观的角度来探寻地域文化及其影响。
地理老师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生产活动
1、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活动: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地理老师
一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哈尼族等民族就开辟了梯田,种植水稻(图2.33)。稻田的灌溉依赖山泉溪流。经长时间摸索,人们发现森林是涵养水源的宝库,必须保证山上的森林面积足够大,水源才能常年不枯,于是民间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地理老师
这里处于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不稳定,季节分配也不均匀。为了缓解用水矛盾,村民修筑了沟渠,连接各家的稻田。每个村都选出一位正直公正、责任心强的人来担任分水官,负责分配每一田块的用水量。各村之间也有分水的约定。尤其在干旱的季节,分水制度更为重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分水木刻
地理老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图2.32)。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地理老师
用水、用地制度
价值观、审美情趣
生产活动
1、上述材料中,找出体现红河哈尼梯田以下几个方面地域文化的描述。
开辟梯田,种植水稻。
修筑沟渠,选出分水官,各村之间有分水约定;规定特定范围的森林不得砍伐。
保护森林,人地和谐;选出公平正直的分水官;休耕季节是旅游旺季,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地理老师
2.讨论这些地域文化是否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不同地方传播。
代际之间:
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已存在千年, 延绵不绝 ,说明可以在代际之间传承;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原来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可能需要调整。
不同地方:
由于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的差异,其他地方很难复制梯田文化景观。
但是人与自然 , 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审美情趣 , 值得在不同地区传播。
地理老师
思考:分析城乡景观体现的地域文化,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确定景观的基本功能
找到景观的位置和占地范围
确定景观所在的地域范围(不同尺度)
确定景观如何体现当地该功能区特点的
判断该景观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地理老师
第一步,梯田的基本功能
第二步,梯田的位置
第三步,梯田的地域范围
第四步,梯田的功能特点
第五步,梯田的象征意义
哈尼梯田体现的地域文化:
农田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许多山地上
大尺度:中国西南山区
小尺度: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体现了该自治州山区乃至中国西南山区农业土地利用的重要形式
当地人民勤劳的品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光芒
地理老师
二、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地理老师
1、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丘陵地区,乡村民居多分布在山麓的台地或高地,农田分布在相对较低平的平坦区域。
高宅可避洪水、低田便于灌溉,形成人地和谐乡村景观。体现人们顺应自然,趋利避害的生活智慧。
图2.34 “宅高田低”——江西婺源月亮湾
地理老师
2、乡村景观体现社会组织形态、精神追求
地理老师
土楼是圆形、方形的夯土群居建筑。高四、五层,一、二层无窗,仅有一个大门,便于狙击入侵之敌。最高处设瞭望台,以便了解敌情。永定土楼中最大的土楼直径达七八十米,高四五层,内有四五百间住房,可住七八百人。客家人为躲避战乱,受地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选择在闽西山区小平地建屋定居。土楼就地取材,方便且造价低。土楼这种民居建筑方式体现了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民俗风情。土楼还具备完善的防御功能,体现了追求居住安全、家族兴旺团结,御外凝内的客家文化特色。
地理老师
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图2.36)。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村落水系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村中有承志堂、乐叙堂等祠堂,以及南湖书院等,这些建筑组合体现着当地的耕读文化。
图2.36 安徽宏村格局示意
(1)以宏村代表的徽州文化村落,其整个村落布局的核心是?
(2)这一核心在村落中起到什么作用?
地理老师
徽派建筑
地理老师
三、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地理老师
1、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意大利佛罗伦萨景观
浙江乌镇景观
地理老师
与该港口城市同欧洲的贸易往来有很大关系。港口贸易的主要运输工具是船,修船工将修船剩下的油漆调为各种颜色涂在自家的房子上,可以防止海风对木制房屋的侵蚀。这种习俗就一直延续到城市的建筑风貌上。
智利瓦尔帕莱索景观
地理老师
2、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体现了正统、严谨、长幼尊卑有序的文化特点。
北京老城的四合院以北房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
地理老师
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防寒、保温、避风沙,向阳冬季多采光。体现了人们顺应自然,尊重自然的文化意识。
思考:
试从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地理老师
我国古代都城建设突出以君王为中心的思想,强调城郭方正、对称,宫城居中。
3、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地理老师
这些地方多雨,空气和地层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人们充分利用当地的杉木资源,搭建吊脚楼,还可以起到防虫蛇易排水的作用;依山靠河而建,适应崎岖的地形,节约土地资源。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
地理老师
“山西十大怪”,其中一条是“房子半边盖。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四水归堂”。屋顶由外向内单面倾斜,这种由外向内倾斜的屋顶,反映了当地雨水较少,降水集中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老师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地域文化 概念、特点 地域文化的感受—景观 景观分类
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分析城乡景观体现地域文化的一般步骤
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 乡村景观体现人地和谐理念 乡村景观体现社会组织形态和精神追求 地域文化与城镇景观 城镇的色调、色彩体现文化底蕴 城镇建筑反映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城镇空间格局反映某种价值追求 课堂小结
地理老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随堂练习1
地理老师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
随堂练习1
地理老师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3-5题。
随堂练习2
3、 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4、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5、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地理老师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