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必修2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二节 城镇化
地理老师
运用资料,说明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镇化的利与弊。
课标要求:
1、结合地理图表,理解城镇化的概念及标志;
2、结合资料,分析世界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及成因,识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3、结合资料,理解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学习目标:
地理老师
对比下面两图(图2.11),你会发现,尽管才过30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的城市不断涌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多,原有的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你的家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现象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地理老师
一、城镇化的意义
地理老师
1、城镇化的概念及标志
(1)概念
城镇化也称城市化。
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地理老师
(2)标志
城镇人口增加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
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
衡量城镇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
地理老师
图2.12 部分国家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
2、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a.找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万美元的国家。
b.找出城镇人口比例>80%的国家。
地理老师
城镇化与工业化密切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反映社会的进步。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的水平,体现其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地理老师
3、城镇化的意义
(1)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城镇化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地理老师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城镇里建筑密集, 人口密度和居住密度大,水、电、天然气等设施集中,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地理老师
(3)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城镇化伴随着污染物的集中排放,同时也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通过平整土地、修建设施、绿化等措施,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地理老师
(4)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城镇里就业机会众多,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不仅为城镇居民,也为乡村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地理老师
二、世界城镇化进程
地理老师
1、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世界城镇人口比重不到2%
18世纪中叶以前
欧美各国相继经历了工业革命,城镇化开始加快发展
18世纪中叶开始
世界人口增加了70%,城镇人口增加了340%,1900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提高到13.3%
19世纪
尤其是二战以后,世界城镇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到2019年,世界城镇人口比例达到56%。
20世纪以来
(1)时间差异
地理老师
城镇人口比例/%
时间
0
20
40
60
80
100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人口向城镇迅速聚集,城镇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在有些地区,城镇化地域不断向农村推进,一些大城市的人口和产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农村和小村镇,使大城市人口减少
城镇化进程示意图
地理老师
地理老师
(2)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差异
结合左图和课本35页,分析对比以下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起步时间的早晚?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城镇化水平的高低?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所处的城镇化阶段?
(4)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城镇化速度的快慢?
(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及原因?
地理老师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目前水平
所处阶段
目前速度
现象
原因
早
晚
高
低
后期阶段
初期、中期阶段
慢
快
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
虚假城镇化、滞后城镇化
中心城区公共基础设施老化,不堪重负,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恶化,地价上涨,郊区和乡村良好的环境、基础设施的完善等,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
地理老师
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所谓过度是指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和农业相应发展的基础上,而是主要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城市化,甚至是无工业的城市化。
巴西里约热内卢贫民窟
地理老师
滞后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模式。
地理老师
案例:英国的城镇化进程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镇化的国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大批工业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等迅速成长起来。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全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第一阶段(19世纪):城镇化,城镇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
地理老师
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迁往郊区居住的现象。一些原先位于伦敦周围的小城镇逐渐被伦敦“吞并”,成为大伦敦的一部分。从伦敦经伯明翰到曼彻斯特、利物浦一带的城市规模也在迅远扩大,而且相互越来越接近,城市与城市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形成连成一片的城市地域,称“英格兰城市带”。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郊区城镇化,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城市带。
地理老师
20世纪下半叶,大伦敦的城市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 1961-1971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 年人口减少了10.1%。 英国的其他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伴随着这一过程,这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增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人口比例下降等现象。
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政府和规划师着力开发大城市的中心衰落区,并改善其生活环境,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回城工作和居住,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得到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下半叶):逆城镇化,城镇人口比例下降。
第四阶段:再城镇化,城镇产业结构升级。
地理老师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表现
成因
图解
人口由乡村到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市中心地价上涨,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环境好。
中心区环境改善;
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活力再现。
2、世界城镇化的一般进程
地理老师
我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
活动:了解我国的城镇化和区域差异
地理老师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地理老师
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地理老师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数量急剧增加,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②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力推动了城镇化的进程。
①自然原因:东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
②社会原因:东部地区人口密集,工业化水平高,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城镇发展速度高于中西部地区。
地理老师
三、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理老师
1、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大气圈
改变大气成分
影响大气水热状况
水圈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
运动发生变化
生物圈
影响生物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
生活废渣影响
城市土地质量
城镇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
(1)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
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短缺、城市内涝等。
地理老师
(2)社会问题: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大等。
地理老师
2、城镇化问题的治理措施
(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轻大城市的发展压力;
(2)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缓解城市中心区压力;
(3)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4)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5)扩大绿地面积;
(6)对城市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城市管理。
地理老师
海绵城市的内容及意义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的湖泊、人工湿地、草坪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大量增加的绿地面积、水域面积能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降解浮尘;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城市内涝;对雨水进行蓄积和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能部分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地理老师
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与城镇互动、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镇与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与互相促进的城镇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人均占有资源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城镇化率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任务艰巨,发展空间大。我国须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地理老师
四、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老师
遥感RS: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导航。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储存、分析、处理、查询、预测、评估。
地理老师
1、在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地理老师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报务。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公共设施布局提供优化方案。
地理老师
活动: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出警中的应用
1.110指挥中心要随时掌握每辆巡警车在城市中的位置,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2.110指挥中心要确定哪一辆巡警车离事故地点近,可以利用哪一种地理信息技术?
城市110指挥中心在接到报警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指挥警车到达事故地点。为提高出警效率,城市都配备了巡警车。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可大大提高出警效率。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地理老师
3.110指挥中心要判定最近的警车至事故地点的道路是否畅通,还需要利用哪些技术?如果存在严重交通堵塞,110指挥中心又该怎么办?
4.假如你是110指挥中心的调度员,请你设计在接到报警到指挥警车前往事故地点的工作程序。
5.由此例推想,地理信息技术还可以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哪些部门中?
摄像和视频传输技术
综合运用以上技术另外找较近且有通行条件的道路进行救援。
接警——确定事故地点——显示事故附近的巡警车——确定最近的巡警车——通知该巡警车
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商业组织和管理、城市规划、卫生救护、物流等部门
地理老师
城 镇 化 城镇化的意义 城镇化的概念及标志
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城镇化的意义
世界城镇化进程 世界城镇化进程的时空差异:
时间差异(S型曲线)、空间差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以英国为例,总结城镇化的一般进程、表现及成因
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社会问题
应对措施
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在城市信息管理、服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应用
学会在城市管理实例中选用相应的地理信息技术
课堂小结
地理老师
1.图中( )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的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的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随堂练习1
地理老师
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1-2题。
随堂练习1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有(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地理老师
图为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乡村、郊区、中心城区 B.乡村、中心城区、郊区
C.郊区、乡村、中心城区 D.郊区、中心城区、乡村
随堂练习2
地理老师
图为美国乡村、郊区和中心城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随堂练习2
4.下列关于1950—2010年美国人口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郊区人口不断上升,城市化水平出现下降
B.20世纪后半段中心城区人口的变化与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C.由于逆城市化出现,中心城区人口不断减少
D.乡村人口的萎缩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严重
地理老师
近来,一个词很热,即“广场舞”。一面是挥汗如雨、激情四起的舞者;另一面是饱受折磨、不堪其扰的居民,甚至有些地方矛盾激化。据此回答5~6题。
5.“广场舞”流行于广场,反映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是( )
A.城市污染严重 B.城市化过快
C.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D.城市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不够健全
6.导致舞者与居民矛盾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广场离居民区较近,噪声扰民 B.城市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C.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D.城市环境恶化
随堂练习3
地理老师
右图为市区某共享电单车的一处投放点,据此完成7-8题。
7.共享单车运营商在运营中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①地理信息系统 ②遥感
③全球卫星导航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8.共享单车带来的影响有
①市民出行更加方便
②节省资源、减轻城市污染
③可替代城市公共交通
④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随堂练习4
地理老师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