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必修2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 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一、交通运输布局概况
交通运输生产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即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
1、定义
一个区域的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任务
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目的
二、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北京到上海的交通运输方式包括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普通铁路。截至2003年,京沪铁路全长1463km,运营速度160km/h。截至2017年9月,京沪高速铁路的运营速度为350km/h。2019年京沪高铁全线运送旅客2.15亿人次。
思考:为什么在京沪两地间要布局多种交通方式?为什么在已有京沪铁路的基础上,还要修建京沪高铁呢?
1、依据运输需求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旅客吞吐量为4500万人次,并预留了2050年1.3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2、适度超前原则
3、因地制宜原则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平原
山地
水文
地质
气候
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线路与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还包括海洋水文状况
避开断层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在开凿隧道时,要选择背斜构造,避开断层和向斜构造
注意沿线暴雨、大风、冻土、积雪的影响。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设计
(1)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布局
(2)交通运输场站的布局
①港口
陆地:地质稳定、地形平坦,地基牢固
基岩海岸(难建易维护)和淤泥
质海岸(易建难维护)、凹岸和
凸岸
水域:水深(等深线密集),避风浪,
有无结冰期
人文:经济发达,腹地广阔,客货流量大
②车站(原则:方便旅客出行)
对外交通(汽车站、火车站、高铁站):对内、对外交通的衔接处。
对内交通(公交站、地铁站、轻轨站):人流量大的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③航空港(原则:方便旅客出行)
地形地质:平坦、开阔;地势较高;坡度适当、排水顺畅;地基稳定
气候:少云雾、少暴雨、风速小、能见度高;跑道沿盛行风方向修建
社会经济:距离城市较远(地价、烟雾、干扰),有快速干道与之相连
京沪高铁全线长约1318公里,桥梁总长度为1059.7公里,占全线的80%,全线规划占用耕地6万多亩,与最初规划占用8万多亩耕地相比,少占耕地2万多亩。
4、尽量少占耕地原则
交通线建设中的“以桥代路”
山区线路“以桥代路”的作用是减小道路坡度,缩短道路长度。
京沪高铁等线路的“以桥代路”是为了节约耕地。
青藏铁路等线路的“以桥代路”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以桥代路”是为了节约城市建设用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增加通过能力。
3:1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民用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城市轨道交通、市区公共交通、高速公路客运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福建环闽动车路线的规划,使省内城市形成“一体化”的生活圈。不仅方便居民出行,还串联起沿线优质旅游资源,持续促进地区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发展。
为带动革命老区的发展,昌赣高铁在兴国县向东拐了一个大弯
6、平衡地区发展
永兴岛位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东部,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有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三沙市。岛上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具有重要意义。
7、适应国防需要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量影响布局标准、密度等
交通运输需求较大,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交通需求量较小则标准低、规模小。
广州南站
南阳高铁站
2.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1)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2)在相邻重要城市之间,往往需要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
探究活动:京沪高铁
1.京沪高铁沿线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影响?
①连接了沿线主要城市,线路相对平直
②高铁站过密:
会导致停车频繁,影响运行速度;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
站点距离过疏:
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不能满足沿线交通运输需求;影响沿线部分城市经济发展
探究活动:京沪高铁
2.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边缘,为什么?
①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
②带动城区边缘的发展;
③减少对城区的影响(噪音、交通拥堵等)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优势
运量大
速度快
运费较低
受自然因素影响小
连续性好
劣势
造价高
消费金属材料多
占地面积大
短途运输成本高
五种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
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2)公路运输
机动灵活
周转速度快
装卸方便
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强
运量小
耗能多
成本高
运费较贵
优势
劣势
(3)水路运输
优势
劣势
运量大
投资少
成本低
速度慢
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4)航空运输
优势
劣势
速度快
运输效率高
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运量小
能耗大、运费高
设备投资大
技术要求严格
(5)管道运输
优势
劣势
损耗小
连续性强
运量大
灵活性差
需专门铺设管道,设备投资大。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客运
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
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货运
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
货物四种运输方式运费与运距相关曲线示意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货物种类 运输路线 铁路 公路 河运 海运 航空 管道
两箱急救药品 北京—成都
1吨活鱼 郊区—市区
1万吨大米 武汉—上海
1万吨钢材 鞍山—哈尔滨
50万立方天然气 轮南—上海
50万吨石油 科威特—日本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内公交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4、交通运输布局需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
非洲的铁路布局
非洲绝大多数国家曾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陆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矿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这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以来,虽然在铁路建设方面也有发展,但总体上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铁路线的这种布局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四、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线和站点的影响
经济较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稀疏,且质量较低;
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为密集,且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建设技术水平
青藏铁路建设的难题: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当表层土壤冻结而下层土壤未冻结时,铁路路基不稳定,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在这样的时候,插入地基下面的热棒可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冻结状态。
青藏铁路的热棒
桥隧技术的成熟,使得公路、铁路穿越山区,跨越河、海天堑,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
我国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常常是高架桥梁与隧道相连,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单位历程建设资金是平原地区的数倍。例如,沪昆铁路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比例,贵州段高达81%,云南段也达70%。
港珠澳大桥
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五、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1.交通线、站的新建、改建、扩建或废弃;
川藏铁路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是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干线铁路之一。
根据相关规划,重庆站将于2022年启动改扩建。完成改扩建后,重庆站将与菜园坝地区一同成为集大型交通枢纽、都市旅游集散地、母城文化地标于一体的城市“新名片”。
2、运输方式的衔接、专业化、快速化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运输需求的增加、技术的进步等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区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
交通运输布局 定义、目的、任务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依据运输需求、适度超前 因地制宜原则 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的布局
交通运输场站的布局(车站、港口、航空港)
尽量少占耕地 交通线建设中的“以桥代路”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课堂小结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需求量影响布局标准、密度等
交通运输布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优缺点及其选择)
交通运输布局需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对交通线和站点的影响、对技术的影响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交通线、站的新建、改建、扩建或废弃;
运输方式的衔接、专业化、快速化
随堂训练1
2022年6月16日,和若铁路(和田市至若羌县)开通运营,形成世界首个沙漠铁路环线。读新疆部分铁路线分布图与和若铁路某段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和若铁路部分路段以桥代路,其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生态环境 B.方便动物通行 C.阻挡风沙前行 D.预留流沙通道
2.和若铁路建设的意义( )
A.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B.加强油气资源外运
C.促进旅游资源开发 D.减轻沿线自然灾害
√
√
随堂训练2
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分布 D.山麓分布
4.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
√
随堂训练3
2021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正式运营,串联了前期建成的1、2、3、5号线,合肥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网络初步形成。下图为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合肥轨道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 )
①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②加剧了城市大气污染③提高了物流效率④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图中甲地最可能是( )
A.仓储中心 B.行政中心
C.综合性交通枢纽 D.城市公园
7.在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铁线路规划时,应优先考虑的地理事物分布是( )
①城市绿地分布②城市党政机关分布③城市原有道路分布④城市工业区和商业网点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
√
感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