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5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课件(54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2 13:3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4张PPT)
必修2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第一节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地理老师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课程标准:
1.结合实例,说明乡村土地利用的类型和空间分布。
2.运用实例或资料,说明城镇内部主要功能区的特点、分布及形成原因。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学习目标:
地理老师
课前导读
在广西桂林市东南的漓江左岸,有一座千年古镇——大圩。古镇以一条几乎与漓江平行的青石板老街为骨架,由多条巷道与码头相连,老街现存的房子多为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集商、住于一体(图2.1)。古镇现仍留存供祭祀的寺庙、祠堂和供聚会、娱乐的鼓楼、雨亭等公共服务设施。
大圩古镇商业街的空间格局是受何因素影响的?
古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在哪里才能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地理老师
概念解析:聚落、乡村、村落与城镇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叫聚落。按组成人员的从业情况一般分为乡村和城镇。
乡村: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村落:乡村人口主要聚居的地方)
乡村的外延比村落大,乡村包括村落及其周边的农业用地
城镇: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地理老师
一、乡村的土地利用
地理老师
阅读课本P24和P25第一段
(1)乡村的用地类型有哪些?
(2)农业用地类型有哪些?
(3)乡村的农业用地和村落分布格局是如何的?
耕地、草地、林地、水域
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村落)
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1、乡村的土地利用及分布格局
地理老师
我国川西平原的某村落局部景观
地理老师
2、村落的土地利用及分布格局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
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
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地理老师
钟池景观
诸葛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其村落布局宛如八卦图。村落的中心为钟池,一半水塘一半陆地,两面各设一口水井,形成极具象征意义的鱼形太极图。钟池周围分布有八条巷道,多数民居沿着巷道分布。以大公堂为核心,围绕崇信堂、雍睦堂、尚礼堂等祠堂形成多个居住片区。商业则分布在对外交通便捷的上塘周边地区。
地理老师
3、乡村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及特征
(1)内部空间结构简单
(2)功能分区简单
(3)农业生产用地比重大
公共
设施
居住用地
农业用地
地理老师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地理老师
1、城镇功能区的形成
(1)概念:城镇包括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2)城镇功能区的形成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
出现了土地利用专业化
功能区
居住区
商业区
工业区
行政区
文化区
旅游休闲区
生态区
①不同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界线
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地理老师
居住区
地理老师
商业区
地理老师
宁波镇海工业区
地理老师
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行政区
地理老师
河南龙子湖大学城—文化区
地理老师
纽约中央公园—旅游休闲区
地理老师
四川眉山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区
地理老师
2、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1)居住区
①形态:
②分化
a.高级居住区
b.低级居住区
城镇外缘,环境优美、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占地面积最广,城镇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功能区。
地理老师
思考:香港的高级居住区和普通居住区为什么会这样分布?
地理老师
(2)工业区
①特征:
②分布: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距离城镇中心较远。
③原因:
a.环境污染,保护环境 b.交通便捷,降低成本
不断向城镇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交通干线分布
地理老师
香港的工业区相对远离商业区和居住区,位于城镇外缘
地理老师
①特征:
②分布:
③原因:
(3)商业区
a.经济活动最繁忙
b.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c.建筑物高大稠密
d.中心商务区存在明显分区
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市场最优、交通最优)
a.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b.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地理老师
香港的商业中心集中在维多利亚港两岸
地理老师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上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地理老师
活动:了解唐朝长安城的内部空间结构
我国历史上很早就有城市规划的思想。唐代长安城(现西安市)的规划是我国古代规划的一个典范,至今仍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唐代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设东市和西市两大市场。东市靠近宫殿区和贵族高官府邸,多服务于达官贵人:西市是平民市场,也是国际贸易市场。
地理老师
唐代长安城严格按照中轴对称的城市空间格局,行政区位于中部中轴线上;居住区位于中轴线东西两侧,环绕行政区分布;商业区位于居住区中间。
问题1:找出唐代长安城的行政区(宫殿区)、商业区(市)和居住区(坊)的分布。
地理老师
东市为高级居住区,人口密度小,消费人口少,经营高档商品;西市周围应多为居住区,人口密度大,消费人口多,多经营日常消费品。
长安为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心,西域方向的外国商人主要从长安城西侧进城,入城后去西市交易比较便捷。
问题2:说明唐代长安城西市比东市繁荣的原因
地理老师
唐代长安城以东、西两市均位于居住区中部,有利于接近消费者,整个城市布局既体现了实权至上的规范性、秩序性,又体现了便于居民生产生活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问题3:讨论东市和西市的布局特点,领悟唐代长安城规划的思想。
地理老师
新疆特克斯八卦城
这座体现易经文化内涵和八卦奇特奥秘思想的城镇,以中心八卦文化广场为太极"阴阳" 两仪,按八卦方位以相等距离、相同角度如射线般向外伸出八条主街,每条主街长1200米,每隔360米左右设一条连接八条主街的环路,由中心向外依次共有四条环路,其中一环八条街、二环十六条街、三环三十二条街、四环六十四条街。这些街道按八卦方位形成了六十四卦,充分地反映了64卦386爻的易经数理。
地理老师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地理老师
1、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
城镇里各种功能的活动都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而城镇的土地供应市有限的。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主要因素
地理老师
思考:
a.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变化各地土地利用有何异同?
相同点:距市中心越远,各类土地利用的付租能力越低。
不同点: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在市中心的高低不同,随距离的下降速度也不同,在市中心付租能力越高,下降速度越快。
地理老师
思考:
b.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途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
OA--商业区
AB--住宅区
BC—工业区
①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地理老师
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市中心—地租最高峰
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
公路两侧—地租较高
②交通便捷程度
地理老师
(2)政治因素
“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保留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北京的核心功能(首都功能),把非首都功能(物流基地,部分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和企业总部)有序疏解。
地理老师
(3)历史文化因素
欧洲城市中心为广场和教堂
北京市中心为故宫建筑群
巴塞罗那
地理老师
(4)环境因素
①用地规模大,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可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②有严重污染、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布局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③居住区与工业区之间要建立绿化隔离带
④污染水源的工厂要远离河流或布局在河流下游;污染空气的工厂要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地理老师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时期 发展初期
地域范围
功能用地 之间的关系
工业(各类功能用地)发展方向
原因
狭小
混杂分布、无明显分区
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地理老师
2、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时期 发展初期 发展中后期
地域范围
功能用地 之间的关系
工业(各类功能用地)发展方向
原因
狭小
混杂分布、无明显分区
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扩大
分区明显
市中心工业外迁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地理老师
案例: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时,北京因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环境保护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十大钢铁企业之一的首钢集团将用5年时间把钢铁产业从北京搬迁到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曹妃甸。
地理老师
虽然这里不再机器轰鸣、钢花四溅,但依然可以显示出那个火红的年代印记。昔日的料仓、筒仓变身为冬奥组委办公区,用于存储工业循环水的晾水池被改造成绿树环绕的群明湖,存储煤料的工业厂房精煤车间变身成为冰壶、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球及配套设施等国家冬季项目训练场地。
—摘自国家发改委网站
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
地理老师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及措施
地理老师
1、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
措施:
发展卫星城、合理规划工业区、保留一定规模的绿地和河湖等生态涵养空间,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成都7个卫星城规划详解
地理老师
2、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措施:
合理安排居住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地理老师
3、文化传承
措施:
确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场所、建筑物、街区或村落等,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城乡空间的合理利用,对于优化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老师
巴西于1958年开始建造新首都巴西利亚。 巴西利亚规划布局的基础是两条正交的轴线,由此形成的“十”字标志是它的象征。城市中横贯东西的主轴线,布置行政、公共建筑;另一条是贯通居住区的弓形纵轴线。两轴线相交处为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建筑中心。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城市西侧经过,机场布置在城南,都有方便的城市干道相连接。居住区由一系列统一而稍有变化的街坊组成,并列布置在南北道的两侧。
地理老师
1987年巴西利亚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唯一一座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现代新兴城市。但是巴西利亚的城市功能分区严格,各居住区千篇一律,且服务配套设施不足,也给该市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概念解析 聚落、乡村、村落、城镇 乡村的土地利用 乡村的土地利用及分布格局 农业用地分布在村落周围
村落的土地利用及分布格局 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重点) 城镇功能区的形成 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专业化→功能区(功能区特点)
城镇中常见的功能区及其特点 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重点)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 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政治、历史文化、环境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及措施 建立可持续的人地关系、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文化传承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1
读“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③所示狭长区域土地利用方式最有可能的是(  )
A.居住用地 B.商业用地
C.绿化用地 D.工业用地
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 自南向北流
B.东北风 自北向南流
C.东南风 自北向南流
D.西南风 自南向北流
C
D
地理老师
随堂练习2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B
C
3.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4.近年来该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主要原因是(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③为了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④郊区廉价劳动力丰富 
⑤人口向郊区迁移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
地理老师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5.近年该市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逐渐从市中心向二、三环路沿线迁移,主要原因是(  )
①二、三环路沿线地租比市中心的低 
②市中心交通拥堵 
③二、三环路人流量更大 
④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 
⑤市中心人口减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D
地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