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练习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2 13:1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图是1581年欧洲印刷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世界地图。世界被描绘成三叶草形状,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导致此图产生巨大错误的根源是(  )
A.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影响 B.交通通讯技术的落后
C.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有限 D.天文地理知识匮乏
答案:A
解析:分析: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所以对世界地理认识错误的根源是基督教神学世界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代表基督教国王统治的三大洲,其中心是耶路撒冷”入手即可。
2.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这句话说明了(  )
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答案:A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可知德国受到罗马教皇的压榨、掠夺,命运如同奶牛。故A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背景,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德国是教皇的奶牛”入手即可。
3.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首倡者是(  )
A.马丁·路德       B.加尔文
C.但丁 D.薄伽丘
答案:A
解析:分析:1517年,马丁·路德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开始了宗教改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教皇出售赎罪券 B.张贴《九十五条论纲》
C.建立“廉价教会” D.出版《基督教原理》
答案:B
解析:分析:A项只是宗教改革的导火线,C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D项是加尔文的改革活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起源,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马丁·路德身上的是(  )
A.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答案:A
解析:分析:马丁·路德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而发动宗教改革,宣扬“因信称义”,简化宗教仪式,允许神职人员结婚,并翻译了德文《圣经》,A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马丁·路德说:“基督徒靠着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为基督活,靠着爱为邻人活;靠着信,他上升到己身之上,到达上帝之中。”材料体现了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是( )
A.信仰即可得救 B.先定论
C.仁者爱人 D.睦邻友好
答案:A
解析:分析:从材料中“基督徒靠着信为基督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 )靠着信……到达上帝之中”等信息,可归纳马丁·路德的主张,即信仰即可得救,这是马丁·路德的核心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基督徒靠着信为基督活”入手即可。
7.马丁·路德宣称:“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对此理解最全面的是(  )
A.世俗政权主持宗教仪式 B.教会有权解释《圣经》
C.消除了教皇与世俗的隔阂 D.国家政权应该高于教会
答案:D
解析:分析:从材料提供的信息“我们应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可以看出其强调的是世俗权力,而否定教皇地位,所以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信息“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8.马丁·路德说:“男人必须要娶一个女人,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必须要嫁一个男人,这是自然的事……将婚姻作为圣事不仅毫无《圣经》上的依据,而且正是这种赞扬婚姻的教义把婚姻变成一场闹剧。”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的本质目的在于(  )
A.倡导男女平等 B.否定宗教信仰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地位
答案:D
解析:分析:马丁·路德的意思是不要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 )婚姻这种很自然的事,用教会所宣扬的教义来束缚,即反对教会的控制,认为教会的行为违背了《圣经》的原意。借此来反对教皇的束缚,挑战教皇的权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这是自然的事”入手即可。
9.下列言论符合马丁·路德思想主张的有(  )
①我不接受教皇的权威,我的良心之系于福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 ) 
②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③除了关乎上帝的福音以外,再没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了 
④对于人类的救赎而言,上帝扮演的角色和《圣经》的权威都是独一无二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丁·路德的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权威”,②是在肯定教会、教皇的权威,不符合路德的主张,排除②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口号,其作用是(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思想 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答案:C
解析:分析: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没有否定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思想,A项错误;B项是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D项不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入手即可。
11.马丁·路德提出“信仰耶稣即可得救”这一原则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使德国逐渐走向统一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推翻了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的统治 D.削弱了罗马天主教会对世俗生活的控制
答案:D
解析:分析:A项的时间与题意不符,B项也不是主要意义,C项则与路德宗教改革的史实不符。D项是德国宗教改革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入手即可。
12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是(  )
A.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主张一个人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
C.反对天主教会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D.主张先定论
答案:D
解析:分析:加尔文教的核心是先定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加尔文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体现的是加尔文的先定论,即认为每个人均可在以前自己的事业成败中体会到自己是不是上帝的“选民”,而他认为当时发财致富的资产阶级是“选民”。故D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加尔文思想观点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当时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概况即可得出答案。
14.恩格斯说:“他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他的)教会体制是全民主的、共和的。”文中的“他”是(  )
A.马丁·路德 B.薄伽丘
C.加尔文 D.莎士比亚
答案:C
解析:分析:加尔文的改革是欧洲宗教改革中最激进的,非常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德国学者韦伯发现在欧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一些宗教国家,“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还有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技术培训和商业培训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新教徒”。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思想密切相关(  )
A.人文主义 B.因信称义
C.先定论 D.理性主义
答案:C
解析:分析: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题干材料可知在工商界中,那些所谓的成功者都是受到“新教”影响的人。这与加尔文教所宣传的“先定论”鼓励资产阶级去发财致富有关。“先定论”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求,被更多的资产阶级人士所接受,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注意材料中的信息“商界领袖和资本所有者......绝大多数是新教徒”。
16.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 )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
A.虔诚信仰上帝 B.反对盲目信仰
C.宣扬人文主义 D.妇女解放
答案:B
解析: 分析:“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这位思想家用典型的事例反驳了《圣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反对盲目信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入手即可。
17.下图:中间是天平,天平的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 )端向下倾斜,里面装着《圣经》,旁边站着信士,而天平的左端站着的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这幅画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16世纪新教的势力超过天主教
B.宗教改革
C.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三教合流
D.16世纪天主教仍居于绝对统治地位
答案:B
解析:分析:教皇的势力不敌《圣经》的力量,说明垄断一切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也体现了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等人“信仰即可得救”的理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教皇、红衣主教等,他们被翘起”入手即可。
18.马克思在评论西欧宗教改革时说道“他破除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这里的第一个“权威”是指( )
A.上帝 B.罗马教皇
C.马丁·路德 D.贵族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第一个“权威”应该指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经分析马丁·路德破除了天主教会的权威。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发生,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答案:D
解析:分析:“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反映出教皇权力高于皇帝;“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反映了世俗权力不受教会的控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上帝的归上帝,恺撒(泛指皇帝)的归恺撒”即可得出答案。
20.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
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
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答案:B
解析:分析:“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强调的是信仰自由,B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宗教改革的意义,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购买的人,灵魂可以直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 )天堂。欺骗民众也罢了,还把他们尊崇的圣人不当人看:随便拿一块破毯子,胡说是基督用过的,随便找一块破头巾,说是圣母玛利亚戴过的,最无耻的是用猪、羊等畜生的骨头冒充圣彼得的遗骨,5个金币出售一块。至于用一堆鸡毛冒充天使的羽毛出售,他们就更不难做出。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路德选集》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路德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购买”的是什么?该材料印证了教皇的什么主张?
答案:教皇兜售的赎罪券。“因行称义”。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材料三说明了德国宗教改革的什么问题?
答案: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解析:分析:(1)应结合材料一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析教皇兜售赎罪券及其反映的思想主张。
(2)应注意分析路德的要求,概括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3)依据材料三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实质和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实质和表现等。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主教会把从事商业贸易和发财致富说成堕落行为,这种轻商思想与当时商品货币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
材料二  许多修道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
材料三  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材料四  天主教会宣称,人若要得救,必须以教会为中介。……(教会)声称只要购买赎罪券,上帝就可以赦免他本人及其亲属的罪。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
答案:主教会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的腐败;德国受天主教会的压榨最严重。
(2)针对材料四,马丁·路德采取了什么措施,其核心观点是什么?
答案:在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九十五条论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指出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核心观点:“因信称义”学说。
(3)假如你是当时德国的一位天主教徒,你会支持马丁·路德的主张吗?为什么?
答案:支持。因这一思想既可以把人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宗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符合广大教徒的根本利益;还可以使德国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维护德国的利益。
解析:分析:(1)可从材料中概括。
(2)可根据所学作答。
(3)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主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前教会的腐朽和改革的主张。
23.欧洲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 出售“赎罪劵” 图二 烧死“异端” 图三 教皇为皇帝加冕
材料二  据说罗马城内有个“圣 ( http: / / www.21cnjy.com / )梯”, 如果“凡人”攀登一番,就可赦罪。路德爬到中间,忽然想起圣徒保罗的“义人必因信得生”,便停止攀登,退了下来。人问其故,他答道:“灵魂得救在于心中信仰,不在于表面礼仪。”
材料三  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但它被说得玄而又玄,人们只有根据《圣经》去了解这个学说,上帝住嘴,人们也住嘴,不再追问,否则就是愚蠢的行为。
请回答:
(1)史学界有句俗话:“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
答案:天主教会利用教权聚敛财富;迫害进步人士,加强思想控制;干涉国家政治,控制世俗权力。(或教权控制王权。)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教材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各提出了什么样的宗教理论?并说明其含义。
答案:路德:因信称义。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也不必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加尔文:先定论。永生和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上两种宗教理论有何共同点。
答案:共同之处:都信仰上帝,但否定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皇权威,反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主张信仰得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都不迷信传统、陈规,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都推动了西欧宗教改革运动。
(4)结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分析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含义。
答案: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主要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提倡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
解析:分析:(1)要对图片逐一进行分析,从不同侧面加以说明,切忌笼统回答。
(2)宗教理论根据材料概括归纳。
(3)回答要完整,包括内容、影响等共同点。
(4)综合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思想主张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同点及其影响。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恩格斯说:“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是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
(1)恩格斯认为西欧资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为何“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
答案:具有宗教色彩(或:采取了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异端的形式)。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垄断和统治一切,神学成为唯一的意识形态,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只能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
(2)西欧资产阶级最初阶段的斗争表现为什么社会政治运动?它有何历史作用?
答案:表现为宗教改革。宗教改革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
解析:分析:在阅读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再认再现相关的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欧洲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25.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思想家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材料二  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他提出“因信称义”“信徒皆为教士” ……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思想家的核心主张。
答案: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
(2)根据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如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体现了“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并据此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关系。(5分)
答案:表现:“印记”:承认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深化”:各国政府管理教会;民族自由。关系:继承和发展。。
解析:分析:(1)从材料“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自己”可以概括。
(2)第一小问要注意理解“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意思,即宗教改革在人文主义精神上与文艺复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第二小问实际上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或宗教改革的背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运动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及影响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智者运动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代表人物、思想观点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2 页 (共 1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