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三单元
第16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A.雕版印刷术的传播 B.活字印刷术的传播
C.造纸术的传播 D.经济文化的交流
答案:B
解析:分析: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中“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的信息反映出书籍的价格下降,与价格下降有关的是造纸术和印刷术,15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活字印刷术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入手即可。
2.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一项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与今天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中欧合作研制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这项技术促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 B.加速了文化进程
C.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D.引发了社会转型
答案:C
解析:分析:与“GPS全球定位系统”和“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相似功能的技术是指南针,它推动了地理大发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南针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3.13世纪后期,阿拉伯书籍中有关“中国雪”的记载被译成拉丁文传入欧洲,(它) “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推动了近代社会的到来。“中国雪”是指(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答案:C
解析:分析:马克思说过“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火药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4.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A.李时珍、毕昇 B.毕昇、蔡伦
C.蔡伦、郭守敬 D.李时珍、郭守敬
答案:B
解析:分析:毕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了活字排版印刷术,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蔡伦改进了东汉时的造纸技术,推动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5.下图展示的是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某班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展开了探究性学习。以下是其中三位同学在学习时,以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的标题,你觉得适宜的是(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答案:A
解析:分析:纸促进了西欧文化的发展;指南针对新航路开辟起到了重大作用;火药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答案为A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大发明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6.下列关于张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著作 ②总结出彗星尾部是背向太阳这一规律
③发明了浑象仪 ④发明了地动仪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分析:③④符合题意;①是战国时期成书;②不是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张衡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我国古代在天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赤道坐标的国家
B.《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C.至迟至汉武帝时期,我国就已发明了观测天体坐标的工具
D.郭守敬制作的浑仪是望远镜发明以前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
答案:D
解析:分析:至迟至汉武帝时期,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已使用浑仪观测天体坐标,郭守敬革新浑仪,使其结构简化,称为简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项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8.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元世祖派了14位天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在国内27个地点(最南至西沙群岛,最北至北极圈内)进行天文观测,其观测结果为编制《授时历》提供了科学的数据。这说明( )
A.国家的扶持促进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B.劳动人民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政府历来重视天文学的发展 D.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科技发展
答案:A
解析:分析:从题干可获得的信息是,在元世祖的支持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郭守敬据此主持编制了《授时历》,这说明元政府很重视与农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古代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元世祖派了”入手即可。
9.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中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尤为突出,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耕经济的需要 B.封建统治者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
C.中国科学家不注重理论研究 D.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答案:A
解析:分析: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着科技的进步;另一方面科技进步能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0.《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乐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A
解析:分析:中国自古以农立国,科技与农业生产密切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强调实用性,重经验的总结,轻视理论的探究,这一切都是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1.1262年,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后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其名取意于“敬授民时”。这主要说明( )
①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农业科技特色 ②统治者重视天文历法是“重农”政策的体现
③中国古代很早就重视科学理论的研究 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以农为本,因此与农业密切的历法研究成果丰硕,故①②正确。中国古代科技重实践而忽视理论研究,③错误,④无法从材料中得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敬授民时”入手即可。
12.明朝后期,我国涌现出一批总结性科技著作,这些著作( )
①反映了我国传统科技居世界领先地位 ②包含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③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④包含着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答案:C
解析:分析:明朝时期我国在农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等领域出现了一批总结性的科技著作,处于传统科技的领先地位,《农政全书》介绍了欧洲水利技术,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故①②正确,③符合明朝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正确。④在科技著作中无法体现,应排除。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有学者指出:现在《美国遗产词典》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 )科学”定义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鉴定、描述、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伽利略的方法。对该学者这种说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我们今天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超越不了伽利略
B.伽利略的贡献在于开创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C.自从有了伽利略,人类才开始进行科学研究
D.伽利略已经给“科学”下了精确的定义
答案:B
解析:分析:伽利略开创了用实验和数学研究的科学研究方法,对后世科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伽利略的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1609年,在意大利的威尼斯,某位科学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 )正在向威尼斯当时的统治者展示他的天文望远镜,而正是从这时开始,天文学进入了一个新时代。400年后的2009年,这架望远镜被英国科学家评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望远镜”。当时这位科学家通过望远镜( )
A.发现了天体运行的规律 B.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
C.确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D.第一次发现了“海王星”
答案:B
解析:分析:据材料判断这位科学家是伽利略,他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星体,从而证实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伽利略的科技贡献,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5.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了伽利略、牛顿通过计算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6.“中世纪的欧洲,生物学是一个难有作为的敏感禁区,主要原因是( )
A.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在生物界占主导地位
B.基督教会垄断着精神统治权和教育,推行愚民政策
C.基督教的神学教义被视为天经地义
D.没有经过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洗礼
答案:B
解析: 分析:在中世界的欧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基督教会垄断着精神统治权和教育,在封建教会的淫威下,敢于挑战神学学说的思想统统被斥为“异端”,所以在此背景下生物学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笼罩在神学氛围下。A、B、C三项相比,B项更能使中世纪的生物学难以发展,A、C两项都是B项的具体表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世纪欧洲的生物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7.19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纪初,一位学者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肯定了环境对物种变化的影响:经常使用的器官就会发达,不用就会退化;后天获得的特性有可能遗传下去。这位学者是( )
A.胡克 B.施莱登
C.拉马克 D.达尔文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反映的是生物进化的思想,再结合时间“19世纪初”,可以判断C正确。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诞生于19世纪中期,故D不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早期的进化论思想,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结合题干中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8.1831年,一位英国人乘坐“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1859年,他发表了一部科学巨著,创立了进化论,这部科学巨著是( )
A.《十日谈》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论法的精神》 D.《物种起源》
答案:D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英国人是达尔文,1859年,他发表了《物种起源》,标志着进化论的诞生。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9.《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
A.17世纪后半期 B.18世纪60年代
C.19世纪后半期 D.20世纪中叶
答案:C
解析:分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后半期,故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电气时代”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有人说:“14~17世纪,西方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曙光,而中国则呈现出传统科技的晚霞。”能支持该说法的一组是( )
A.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与《天工开物》 B.电磁学的确立与《本草纲目》
C.进化论的确立与《农政全书》 D.相对论的提出与《梦溪笔谈》
答案:B
解析:分析:符合“14~17世纪”这一信息的只有牛顿经典力学与《天工开物》。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14——17世纪的东西方科技成就,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注意题目中的时间限定“14——17世纪”。
二、材料解析题
21.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里程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INCLUDEPICTURE "../../../../../../../新建文件夹%20(2)/新建文件夹%20(3)/新建文件夹3/新建文件夹/新建文件夹%20(3)/K28.EPS" \* MERGEFORMAT
材料三 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些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
——《马克思1863年1月28日致恩格斯的信》
请回答: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一些杰出人物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试以造纸术、印刷术说明。
答案:西汉时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但纸质粗糙;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在唐朝,使用的是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
(2)根据材料二,对比活字印刷与雕版印刷,毕昇活字印刷术的创新“新”在哪里?具有什么优点和意义?
答案:新: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优点:省时、省力、省钱。意义:节省了雕版的费用,提高了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试说明四大发明对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四大发明问世后,逐渐走向世界,并传入欧洲。造纸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起了重大作用;指南针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这一切都为欧洲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1
解析:分析:(1)应注意材料一中的四大发明。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3)注意限制“对欧洲的社会转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其对近代欧洲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四大发明的内涵及其对近代西欧的影响。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朝夕。”(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惑,指迷失方向)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 )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来看,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其功能是什么?
答案:战国。辨别方向。
(2)材料二中所谓的“外国用罗盘针”的影响是什么?
答案:为哥伦布等人的远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 )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推动了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或者答新航路的开辟)它也是资产阶级建立世界市场和殖民扩张的技术条件之一。
(3)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答案: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4)该项发明成就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能够说明什么?
答案:科学技术能否产生效益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解析:分析:(1)提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一中“韩非子”可解决时间问题,提取“朝夕”“惑”可解决功能问题。
(2)可利用马克思和鲁迅对指南针用途的说明解答。
(3)联系鲁迅时代中国落后愚昧的社会现实解答。
(4)从社会环境与科技的关系解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指南针技术在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的应用及其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指南针技术在不同时期和地区的不同用途及其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
答案:实用性、继承性。
(2)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答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发展的需要等。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基础史实归纳特点,原因可从政治、经济、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船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发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三 著名的美藉华裔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以上材料均出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造成中华文明的双重性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束缚了中华民族的继续发展。原因:农业文明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
(2)材料二所说的“进取的阻力”指的是什么?
答案:封建统治思想和封建制度。
(3)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答案:中国在传统农业文明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但当代世界由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的专制统治思想和完备的专制制度就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
解析:分析:注意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及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对科技发展的不利影响。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平生从来没有做出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和严格试验的结果。
——爱迪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 )类进入“蒸汽时代”。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此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出现,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分析说明工厂的特点,并归纳瓦特蒸汽机问世的影响。
答案:特点:规模大,使用机器生产,同时带来了环境污染。影响: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动力问题,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一个科学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精神?
答案:为科学献身,一丝不苟的精神。
解析:分析:(1)依据对材料的解读可知,实际上是让回答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各自产生的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3)从材料二中得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良蒸汽机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瓦特改良蒸汽机和电气技术应用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