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原卷版+解析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08:20:15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此,某班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下面是活动中刘彪同学在班级黑板报上写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组成。【B】工匠们喜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C】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了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而是跟自己较劲。
①【A】句句式杂糅,应将“ ”一词删去。
②【B】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
③【C】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2)“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徐立平是一名高级技师。“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予徐立平的颁奖词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颁奖词写一副对联。翟佳同学写出了上联,请你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导弹高工,手把钢刀雕化境
下联: ,身怀绝技展英风
(3)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马军同学看过《大国工匠》后,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马军,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答案】(1)①组成 ②改善自己的工艺 雕琢自己的产品 ③提高了 提高到
(2)大国巧匠
(3)示例:叔叔、阿姨,我觉得马军的想法是有道理的,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学习技艺也有前途,如果你们能让他去学技艺,也许他将来就是一名出色的技师呢。
【详解】(1)A.将表达的两个意思糅合在一起,“工匠精神是……的精神理念”或“工匠精神是由……精神理念组成的”。明确表达第一种意思,可把“组成”二字删掉;
B.语序不当,应先“琢磨”再“改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C.用词不当,应把“提高了”改成“提高到”。
(2)对联分上下两联,上下联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阅读上联,“导弹高工”,可从颁奖词“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中提炼短语“大国巧匠”,既符合对联对仗要求,又与表达内容一致。
(3)对别人进行劝说时,要给出劝说的理由,态度要诚恳,语气要委婉,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本题要求劝说马军的父母允许马军学一门技艺,可围绕学习一门技艺的好处来劝告,注意要有称呼。
二、综合性学习
2.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 ,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答案】 (1)三顾茅庐 刘备、刘禅父子 (2)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鞠躬尽瘁,诸葛亮蜀中诚报刘豫州
【详解】(1)根据文学常识积累即可回答。“三顾频烦天下计”讲的是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两朝开济老臣心”讲的是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父子。
(2)宋代陆游的《书愤五首·其一》“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
(3)题目要求根据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忠肝义胆”形容诸葛亮,可用“鞠躬尽瘁”来对;“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是事件。可用诸葛亮“报知遇恩”来对。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作于诗人被元军俘获后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抵抗的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等人,诗人以此诗明志节。
B.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生动贴切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C.颈联一语双关,诗人感慨“惶恐”与“零丁”,是他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与难忘经历,表现了诗人因此而消沉悲观和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了视死如归的壮烈誓词,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诗人因此而消沉悲观和对前途的忧虑”表述有误。诗句的意思是“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作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故选C。
四、作文
4.根据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说真话抒真情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答案】例文:
给我一个肯定就够了
生命中总有这样一段日子,那是我们处于失败之中,却无人问津,此时,弱者自甘颓废;而强者,会给自己一个肯定,这往往让人充重拾自我,为人生拼搏。
电子琴考试结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心理原因,我失败了,失败后的几天,没什么人送来关心的话语,这样我忧愁,每天照常练习,但失败的阴影始终如层层雾霭弥漫在心头,让我看不清前行的路,心里一直想着:”我是一个失败者。”浮躁的心里使我焦虑,终于我无法安心练习,躺在床上沉思:“我为什么会失败 怎么才能站起来 ”我仰视惨败的墙壁,眼神迷茫,内心及早,好似一位迷路的旅人无力的寻找求生之路,突然我意识到:“我怎么能看不起自己呢!我肯定会通过的。”想到这,满腔的热血瞬间涌上头颅,眼神也清亮起来,我知道,我重拾了自我,随后便是拼命的练习,最终我通过了考试。我领会了:给自己一个肯定,让失败者重新振作。
生命中总会有那样一段日子,那时我们乐于助人,为他人奉献,换来的知识穿息人流漠视我们的成果,那时我们意识到个人力量于社会来说是如此微不足道,我们会迷惘,弱者会选择做千万人流中的一员;而强者,会给自己一个肯定,继续默默奉献。
大雪过后,北京城沉浸在肃杀的空气中,此时的我在做志愿服务,清扫着路旁的积雪,这事,一个青年男子一脚踩在雪堆上,滑倒了,他站起对雪堆咒骂,还一脚踢散了雪堆,四散的学花随着冷风悠悠的混淆在空气中,无影无踪了。我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不被别人称许,反被人践踏,不仅怒火中烧想去找他理论,此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拍打在脸上,是在叫我冷静。我想:也许这就是人生之理,做一件事有人称赞,就有人 反对。我身为一名志愿者,为大家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只要我自己肯定自己,我在为大家服务,在为社会尽力就够了。想到这,一股荣誉感如一轮火红的太阳在心中冉冉上升,驱散了心中的阴霾。不知不觉中,手上扫雪的速度越来越快了。
给自己一个肯定,让人在困难之路上不再迷茫;给自己一个肯定,让人在奉献之路上不再有迟疑;给自己一个肯定,让自己做事变得更加坚定,从容的面对人生中的每次考验。
【详解】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首先学生要将题目填写完整,可以根据提示语填写“微笑”,也可以填写诗歌之外的内容,如“问候”“鼓励”“拥抱”“梦想”等。文题的重点内容是“给我什么”,而“够了”是关键词。由此来看,本文的写作重点应是叙事,表现“我”内心的独特体验。在材料的选择上,关注生活实际,要写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可以通过写一次考试失利之后,回到家里,妈妈却用微笑迎接我,又面带微笑帮助我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给我带来了鼓励,使我重新鼓起勇气,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最终赢得了下一次考试的胜利。
【点睛】半命题作文,就是限定一半的内容,留出一半的内容由学生填写的作文形式。由于它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所以考生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对于考生来说,这种命题形式比全命题作文的灵活度要大得多,从本质上说它只限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而把选材、立意、组织、结构的自由留给了考生。想要写好此类作文,关键是要拟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在拟题时,首先必须进行选材上的思考,然后根据所选材料再去拟定一个完整、恰当的题目。此后的构思写作同命题作文就没有什么两样了。
五、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选自罗隐《谗书》)
【注释】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毕九层而不奏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7.回答问题。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答案】5.(1)平民
(2)奔走效劳
(3)完成,造好
(4)本来 6.(1)这些都是忠贞优秀、能够以死报国的大臣。
(2)哪里是我在欺骗(大王)啊!(或:怎么能是我在欺骗(大王)呢!) 7.(1)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卧薪尝胆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我本来是平民。布衣,平民。
(2)句意为:于是答应先帝奔走效劳。驱驰,奔走效劳。
(3)句意为: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毕,完成、造好。
(4)句意为: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固,本来。
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些,这些。悉,都。贞良死节,坚贞可靠,能以死报国。(2)岂,哪里。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欺,欺骗。
7.(1)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乙文中,吴王夫差不听伍子胥的正确意见,转而信任太宰嚭,并用让他掌管朝政,让伍子胥自尽,第二年,吴国就被越国攻占了。他亡国的真正原因就是亲近小人,而疏远贤臣。乙文中的“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就反映了这一历史事实。
(2)本题考查成语积累。与本文相关,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是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点睛】译文:
甲: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乙:越国的人心还没有平服,吴王夫差因此忧心忡忡。一天,他在姑苏山楼台东建造了一座楼台,以使参与朝政的大臣听取百姓疾苦,查看各地的军事情况。到了夏历十一月,夫差派伍子胥去视察工程,还没建到三、四层台阶,伍子胥就奏报说:“大王的臣民挨饿了,大王的兵士疲惫了,大王的国家危险了。”夫差听了很不高兴,就让太宰嚭替换伍子胥。九层都筑完了,太宰嚭并没有奏报实情,而且声言:“四方的国家都畏惧大王,百姓歌颂大王。”伍子胥说:“他只是想自己极力往上爬,本来就没有时间为大王明察秋毫,也不为百姓打算,就是在欺骗大王啊!”吴王命伍子胥自尽,而使太宰嚭掌管朝政。第二年,越国的军队就攻入了吴国。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2.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答案】8. 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当面指责 9.A 10. 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 11.“察纳雅言”“咨诹善道”“开张圣听”等,答对一个即可。 12.语气委婉,措辞得体即可
【分析】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者:刘向 年代:西汉
8.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要注意“面”,名词做状语,面刺:当面指责。
9.A.都是介词“在”之意;
B.前者为代词“这件事”,后者为助词“的”;
C.前者为顺接连词,后者为逆接连词“却”;
D.前者为“认为”,后者为“把”;
故选A。
10.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孰与”“美我”“私”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私我”的“私”为动词“偏爱”之意。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1.本题,邹忌的谏言主要表达了希望威王开张圣听、广开言路,可用《出师表》中开张圣听、察纳雅言、咨诹善道来回答,三个词语都可以,任意答出一个均可。
12.题干“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首先要了解邹忌的讽谏技巧,然后考虑清楚如何运用。语气要委婉,措辞要得体。把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的危害侧面间接的讲出来。
【点睛】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第六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为此,某班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进来。
(1)下面是活动中刘彪同学在班级黑板报上写的一段文字,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组成。【B】工匠们喜欢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C】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了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们不跟别人较劲,而是跟自己较劲。
①【A】句句式杂糅,应将“ ”一词删去。
②【B】句语序不当,应将“ ”与“ ”调换位置。
③【C】句用词不当,应将“ ”改为“ ”。
(2)“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徐立平是一名高级技师。“感动中国”评委会给予徐立平的颁奖词是: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略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锻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老师要求同学们根据颁奖词写一副对联。翟佳同学写出了上联,请你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导弹高工,手把钢刀雕化境
下联: ,身怀绝技展英风
(3)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观看纪录片《大国工匠》。马军同学看过《大国工匠》后,产生了学一门技艺的想法,但他的父母极力反对。假如你支持马军,你会如何劝说他的父母?
二、综合性学习
2.仔细观察武侯祠图片,根据提示写出你读图想到的相关信息。
(1)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故事,下联讲的是诸葛亮辅佐 的事情.
(2)宋代陆游非常推崇诸葛亮的文章及为人,他的《书愤五首·其一)中称赞说:“ , ?”
(3)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请根据下面提供的诸葛亮的有关事迹和上联对出下联。
他忠心耿耿,为报知遇恩,为酬托孤意,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名成八阵图,鞠躬尽瘁。病死五丈原。
上联:忠肝义胆,关云长华容义释曹孟德
下联:
三、诗歌鉴赏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作于诗人被元军俘获后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元军统帅张弘范逼文天祥写信,招降在海上抵抗的宋军爱国将领张世杰等人,诗人以此诗明志节。
B.颔联运用比喻、对偶,生动贴切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
C.颈联一语双关,诗人感慨“惶恐”与“零丁”,是他当时所处环境的真实体现与难忘经历,表现了诗人因此而消沉悲观和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两句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了视死如归的壮烈誓词,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四、作文
4.根据要求作文。
汪国真在他的诗歌里说“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这就是最动人的宣言呵,仿佛春天,温馨又飘逸。”
请以“给我一个 就够了”为题目,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说真话抒真情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
五、文言文阅读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越心未平①,而夫差②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⑧曰:“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王赐员死,而嚭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选自罗隐《谗书》)
【注释】①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②夫差:春秋时吴王夫差。③俾(bǐ):使。④一之曰:夏历十月以后约第一个月,即夏历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到第三四层。⑦嚭(pǐ):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彼徒欲其身之亟高: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当权。
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臣本布衣
(2)遂许先帝以驱驰
(3)毕九层而不奏
(4)固不暇为王之视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2)岂臣之欺乎!
7.回答问题。
(1)甲文中哪句话反映了和乙文相类似的史实?
(2)乙文中写道“越心未平”,最终“越入吴”。请你写出表现报仇、刻苦自励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 (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骈死于槽枥之间
B.暮寝而思之 臣之妾畏臣
C.窥镜而自视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皆以美于徐公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0.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11.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12.假如你的同桌上课经常玩手机,既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又影响了别人的学习,请你借鉴邹忌的讽谏技巧,说几句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意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