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岳麓历史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
第1课孔子与老子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是一幅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上的精彩图片。下列表述中属于“巨碗”上的人物的思想精华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③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明确图中人物是孔子。③是孔子的“克己复礼”的思想,体现了孔子思想落后的一面,与“思想精华”不符,故排除③,而①②④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由题干中的要求“思想精华”入手即可。
2.《论语·乡党篇》记载,一次孔子家马厩失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乎?”不问马。孔子关心人而不关心马,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待人 B.春秋时期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学说 D.孔子反对社会等级差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体现了孔子对人的重视,符合“仁者爱人”的思想。A、B、D三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仁”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中的信息“关心人而不关心马”入手即可。
3.《论语》记载:“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表明孔子治理国家的理念是( )
A.维护周礼 B.实行仁政
C.强调教化 D.为政以德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干引文孔子的要求是:要求君臣父子各自按照应有之道去做,都要符合角色要求和规范。由此分析,孔子是在提倡维护周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礼”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4.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B
解析:
分析:注意题中的“教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公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招收学生不分贵贱,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A项是教育方法,C项是学习方法,D项是学习态度。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5.《论语·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
A.也不明确答案 B.“有教无类”
C.偏爱某些学生 D.“因材施教”
答案:D
解析:
分析:孔子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作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周礼 B.和谐的人际关系
C.礼貌待人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答案:A
解析:
分析:孔子讲“克己复礼”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礼”的准则,其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即周礼。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礼”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7.孔子曾在杏坛传道授业,他向其弟子阐释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清静无为 B.兼爱非攻
C.克己复礼 D.格物致知
答案:C
解析:
分析:A项是老子的道家思想,B项是墨家的思想,C项是孔子的思想主张,D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 )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 )
A.《春秋》 B.《尚书》
C.《论语》 D.《道德经》
答案:C
解析:
分析:最能体现儒家思想的著作是《论语》,这是孔子的弟子整理孔子的言论形成的。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入手即可。
9.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 ( http: / / www.21cnjy.com / )5位学员艾迪、夏天、李天翼、梅友、茹丝表演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 )
A.法家 B.道家 C.儒家 D.墨家
答案:C
解析:
分析:“四海之内皆兄弟”等均出自于儒家《论语》之中,“仁”“礼”是孔子的思想核心。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过题干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0.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 )
A.“仁”和“礼” B.“仁”和“为政以德”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孔子的“民本”思想指的是“仁”,反对苛政,主张“为政以德”,体现了孔子对百姓的重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民本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以民为本”入手即可。
11.孔子聚徒讲学,学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答案:B
解析:
分析:有教无类是指学生不分等级,不分出身,材料中体现了这一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2.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要求学生实事求是 B.主张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D.有教无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当仁不让于师”是孔子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盲从,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3.下面对孔子思想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孔子的思想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B.“仁”学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
C.孔子适应了当时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的思想在当时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答案:B
解析:
分析:孔子代表的是当时没落奴隶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主贵族的利益,其思想不能适应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也没有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故A、C、D三项错误,“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B项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4.思想家在世时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 )记·孔子世家》记载,周游列国推销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受到了许多同时代人的嘲笑和讽刺,诸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等。导致孔子如此尴尬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他的宣传方式不得法 B.他的主张不符合当时诸侯争霸的需要
C.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级稳固统治 D.他的思想观念相对陈旧保守
答案:B
解析:
分析:当时统治者对儒家思想兴趣不大,主要在于儒家的思想主张不符合诸侯争霸的需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结合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5.下列思想主张不属于老子观点的是( )
A.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B.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C.主张无为而治 D.主张“为政以德”
答案:D
解析:
分析:“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结合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16.古语云:“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其中关于“刚柔”的观点符合( )
A.辩证法思想 B.无为而治思想
C.仁学思想 D.为政以德思想
答案:A
解析:
分析:“刚”、“柔”是两个相对的事物现象,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的两方有可能相互转化。道家哲学思想中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辩证法的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描述、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从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7.下列论述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
①敬鬼神而远之 ②长短相形,高下相倾
③为无为,则无不治 ④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⑤天法道,道法自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突出体现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②中“长短”“高下”,④中“弱强”“柔刚”都是对立的概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的辩证法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并解读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的设问要求“辩证法思想”入手即可。
18.《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统治者应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要接受被统治者的监督
答案:C
解析:
分析:材料体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C项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道家的“无为”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从题干中所给的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19.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一观点的思想家还主张( )
A.民贵君轻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兼爱非攻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材料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是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20.老子和孔子相似的主张是( )
A.反对苛政和严酷的刑罚 B.对旧制度实行一定改革
C.维护上下尊卑的统治秩序 D.倒退到原始社会状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中B、C两项是孔子的主张。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而孔子也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通过相关所学即可得出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
21.阅读下列有关孔子的材料: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摘自《论语·为政》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 )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本学者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从哪些方面评价了孔子?据材料概括指出作者评价的主要依据。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
答案:(1)主张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为德以德。
(2)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解析:
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子为政,焉用杀”“善”“德”等信息概括即可。
(2)由材料中信息“吾将以教主尊孔子”“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可以分析材料二从儒学创始人、教育家、政治家三方面来评价孔子。
(3)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材料二谈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材料三谈孔子对世界的影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及其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孔子的思想观点和影响等。
22.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请回答:
根据材料,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所要达到的目的。
答案:内涵: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工作: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六经。核心: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目的: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解析:
分析:可结合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孔子思想观点的核心和特点等。
2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颜渊》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为政》
材料三 我无为,则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美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道德经》
(1)材料一中“礼”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的什么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孔子是否反对一定程度的改良?并举出近代史上利用其身份进行的改革运动是什么?
(3)概括材料二、三政治主张上的异同。
答案:(1)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或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秩序)。
(2)为政以德思想。不反对。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3)异:孔子重“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同: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都反对苛政。
解析:
分析:解题时结合材料,理解材料的含意即可。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及老子和孔子思想观点的内容等。
2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有物混成,先天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城(寰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1)这三则材料反映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2)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应如何评价?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老子的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思想,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材料二反映了老子的“无为”和愚民思想,材料三反映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2)内容:老子认为“道”是最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 )的哲学概念,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它否定了“天命”思想,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老子的思想中还含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互相转化,这是老子思想的精华。评价:老子主张在政治上“无为而治”,这种思想对约束统治者的暴政,恢复社会秩序起了重要作用。老子还主张实行愚民政策,在历史上产生了消极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分析:(1)可从材料中的“字之曰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故道大”“道法自然”“使民无知无欲”“祸”“福”的变化概括出老子的哲学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作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其评价,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老子的思想观点及对其评价等史实。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
材料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材料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四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概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材料三、材料四是谁的思想观点?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案:(1)材料一体现的是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要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的是要把学与思结合起来的思想。其他教育思想:①主张“有教无类”的办学原则;②主张“因材施教”;③主张“温故而知新”;④主张学生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当仁不让于师”。
(2)老子。材料三反映的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材料四反映的是老子认为柔弱者生命力可能比刚强者还强的道理,是辩证思想的体现。
解析:
分析:首先理清文言文意思,然后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出回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老子和孔子的思想观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注意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和老子的辩证法思想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1 页 (共 1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