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木兰诗》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木兰诗》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0:0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下9《木兰诗》:同步训练
一、名句默写
1.(1)《木兰辞》刻画了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巾帼英雄形象,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其中“ , ”两句生动写出了她奔赴战场、杀敌报国的急切心情。
(2)《木兰诗》中,作者通过听觉和视觉,描写木兰艰苦戍边生活的对偶句是:“ , 。”
(3)《木兰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4)许多成语出自古人的诗文名句之中,成语“扑朔迷离”就出自《木兰诗》“ , ”两句。
二、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多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赏析“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诗》节选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④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4.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朔气传金柝”中的“朔”指北方。“出郭相扶将”中的“郭”指内城。“对镜帖花黄”中的“帖”同“贴”。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理解时要注意上下句意思的相互交错、补充。
C.文中画线句运用重复排比的句式,详写了爷娘、阿姊和小弟的举动,烘托了欢快喜庆的气氛,刻画了全家闻讯木兰归来后的喜悦。
D.结尾运用比喻,十分形象地解释了“伙伴”们的惊讶,同时也对读者必然产生怀疑的疑问做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6.木兰这一形象既有英雄气概,更有女儿情怀。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①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节选自《木兰诗》)
7.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一首叙事诗,整首诗富有北方民族的特色,风格刚健质朴。
B.“磨刀霍霍向猪羊”是神态描写,表现木兰归来时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表示多数。
D.有功却“不用尚书郎”只想“还故乡”,表明木兰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不慕高官厚禄。
8.对这首诗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9.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传奇女英雄形象,请简要概括她的传奇表现。
三、比较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乙】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①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②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出自《木兰从军》)
[注]①易:更换;②溯:逆流而上
10.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东市买骏马 市鞍马 B.燕山胡骑鸣啾啾 少习骑
C.关山度若飞 度黑山 D.因其父名在军书 因益信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12.下列对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木兰诗》是一首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胜利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
B.《木兰诗》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令人回味。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用互文、对偶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D.《木兰从军》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
13.有人说,花木兰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也是一个具有女儿情的普通少女,你赞同吗?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木兰诗》(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甲】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①,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②。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③,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选自《木兰从军》)
注释:①习骑:练习骑马。②当行:在征发之列。③驱驰:策马疾驰。
14.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赏赐百千强(财物) B.愿驰千里足(赶马快跑)
C.出郭相扶将(外城) D.著我旧时裳(穿)
1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16.语段【甲】写木兰一连串富有女儿情态的行为有什么作用?
17.语段【甲】甲与语段【乙】分别侧重塑造木兰哪方面的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
荀灌(节选)
荀崧小女灌,幼有奇节。崧为襄城太守,为杜曾所围,力弱食尽,欲求救于故吏平南将军石览,计无从出。灌时年十三,乃率勇士数千人,逾城突围夜出。贼追甚急,灌将士,且战且前,得入鲁阳山获免②。自诣览乞师,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仍结为兄弟,访即遣子抚③率三千人会石览俱救崧。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时人叹曰:“以十三龄之弱女,独能奋身而出,突围求援,如此奇女子,求诸古今史乘④中,得未曾有。”
(《晋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六十六·列女·荀灌》)
【注释】①督厉:勉励。厉,通“励”。②获免:没有被敌人追上。③抚:人名,周访长子周抚。④史乘(chéng):指一般的史书。
19.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赏赐百千强 强:
②又为崧书与南中郎将周访请援 书: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贼闻兵至,散走,灌之力也。
21.时人赞叹荀灌为“奇女子”,请结合相关句子说说荀灌“奇”在何处。
22.两文塑造的都是女英雄形象,为何【乙】文具体详实地描写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战斗经过,而【甲】文对木兰沙场征战的场面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答案
【答案】
1.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扑朔 雌兔眼迷离
2.A
3.采用对偶、反复、对比手法,通过地点的转换,点名木兰出征的路线,突出行程的遥远以及行军的速度之快,表达了木兰对家乡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英雄的形象。
4.A
5.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6.第①②段写木兰英勇善战,立功后毅然辞官还乡,表现出一种英雄气概;第③段以木兰一连串的动作,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一副天然的女儿情态。
7.B
8.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兔为喻,赞美木兰代父从军的机智、谨慎,妙趣横生,令人回味。
9.木兰是一位孝敬父母、武艺高强、驰骋沙场、奋勇杀敌、机智聪敏、淡泊名利、爱国爱家的女英雄。
10.C
11.(1)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12.C
13.示例:我赞同这个说法,花木兰确实是一个既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也是一个具有女儿情的普通少女。她替父从军,征战沙场十二年,立下赫赫战功,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这无疑是英雄之举。然而,当她得胜归来,与家人团聚时,她的喜悦、梳妆打扮以及家人对她的热烈欢迎,都透露出她作为普通少女的温柔与亲情。她在战场上是英勇的战士,在家庭中则是孝顺的女儿和温柔的姐姐,这种双重身份使得花木兰的形象更加立体和真实。
参考例文:
(乙)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术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此次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男子可做的事女子未必不能做,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14.A
15.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的鬓发,在额上贴上花黄。
16.示例:既写出了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妆的喜爱,又表现出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
17.语段甲侧重塑造木兰淡泊名利、珍惜亲情的女儿形象;语段乙侧重塑造木兰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19.有余 写信 只 向
20.敌人听说救兵到了,四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
21.(1)荀灌年纪虽小,却敢于挺身而出,有胆有识;(2)突出重围,勇武过人;(3)见石览请援兵,代父写信与周访,智谋过人。
22.乙文对荀灌“突围求援”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意在表现其骁勇善战、智勇双全、有胆有识的品格,突出其“奇”。甲文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生活一笔带过,重点铺陈战前与战后情况,意在突出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以及不恋富贵、淡泊名利的高洁品性。
参考译文:
【乙】荀崧的小女儿荀灌,幼年就有非凡的节操。荀崧担任襄城太守,被杜曾围攻,兵力薄弱,粮食吃光,想向自己的老部下平南将军石览求救,如何突围求救却没有办法。荀灌当时十三岁就率领几十名勇士,越过城墙,趁夜晚冲出重围。敌人在后面追得很急,荀灌督促勉励战士,一边战斗,一边向前冲,得以进入鲁阳山,才甩掉了追兵。她亲自拜访石览,请求派兵救援,又替荀崧写信给南中郎将周访,请求援助,因而使荀崧和周访结为兄弟,周访立即派儿子周抚率领三千人会合石览一同救援荀崧。敌人听说救兵来到,随即分散逃跑,这是荀灌的功劳啊。当时的人们感叹道:“凭借十三岁年龄的弱女子,单独挺身而出,突围求援,这样的奇女子,在前代的史书中都未曾有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