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课件(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文言文二则 《囊萤夜读》课件(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6:0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18 文言文二则
深深浅浅的脚印,我
写满成长的故事。
《囊萤夜读》
词语通关
囊萤夜读 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练囊 以夜继日
gōng
词语通关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yìn
词语通关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yìn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初读:读准读通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yìn
gōng
yān
再读:理解大意
借助注释读古文,想一想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囊萤夜读 ?
用口袋装满萤火虫,夜晚借助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
车胤(约333—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人(今湖南湖北边界),东晋大臣。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勤学苦读。他长大成人后,以博学多才、聪明英俊称誉乡里。
知识锦囊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yìn
gōng
yān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家庭贫穷,夜晚没有油点灯。
家贫不常得油
古今对照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家庭贫穷,夜晚没有油点灯。
夏天他就用白布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来借助光亮读书。
家贫不常得油
古今对照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囊萤夜读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①用口袋装。
②口袋。
一种动作
事物名称
家庭贫穷,夜晚没有油点灯。
夏天他就用白布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来借助光亮读书。
家贫不常得油
古今对照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以夜继日焉
夜以继日地学习。
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学习。
形容十分勤奋、忙碌。
以夜继日焉
古今对照
我们在 的时候,车胤在
读书,我看到了一个 的车胤。
家庭贫穷,夜晚没有油点灯。
夏天他就用白布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来借助光亮读书。
古今对照
夜以继日地学习。
以夜继日焉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家贫不常得油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火眼金睛识品质
恭勤不倦


疲倦
博学多通
肃敬勤勉 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熟读成诵
囊萤夜读
1
胤( ),( )。家贫( ),夏月则( )盛数十( )以( ),( )焉。
熟读成诵
囊萤夜读
1
胤 , 。家贫不常得油, ,以夜继日焉。
拓展阅读
晋孙康家贫,冬夜映雪光读书。
——《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
囊萤映雪
jìn
课外延伸
凿壁偷光
悬梁刺股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
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
书 以夜继日焉
1.搜集更多关于古人求学的故事
和同学分享。
2.背诵课文。
布置作业:
《囊萤夜读》
教学阐释
解读文本
《囊萤夜读》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车胤家境贫寒没有油点灯却创造条件刻苦读书的故事。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疏通大意是这篇课文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释疏通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勤奋好学、孜孜不倦 的 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 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疏通大意,学习古人勤学的精神品质。
教学方法
1.借助注释理解法
2.品读赏析法
1.借助注释理解作为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有所渗透,所以学生也能在课堂中熟练运用,借助注释理解是这节课的重点方法。
2.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读,既能培养学生的语感,又能为背诵打下基础。作为小古文的教学,读必然是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利用单元导读
2.书写“囊”
《囊萤夜读》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上课时我运用单元导读“深深浅浅的脚印,写满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了解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中进入新课。
课程标准中指出“识字、写字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同时“囊”是一个笔画较多、较复杂的生字,所以把它作为了指导书写的内容。
教学过程
(二)词语通关
本节课难读的词语多,作为课前检测把难读的词语逐一解决。利用“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把难读的句子也解决了,为后面课文的朗读和理解打下了基础。
教学过程
(三)初读:读准读通
这一环节采用自由朗读、同桌对读、指名读、师范读、学生练读、学生展示读的朗读方式,借助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学过程
(四)再读:读通大意
借助注释理解小古文,先让学生自主理解小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紧接着同桌合作说理解,最后学生汇报。在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下让学生理解课题就很容易了。借助理解课题引出文章的主人公并介绍主人公,再以问题“车胤为什么要借着萤火虫的亮光来读书呢?”引出句子“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开始精讲课文。
教学过程
(五)精讲课文
1.讲解第二句话。
(1)先读再说理解
(2)理解重点字词
(3)文白对读
教学过程
(五)精讲课文
2.讲解第一句话。
(1)感悟品质,借助注释理解
(2)理解重点字词
教学过程
(六)熟读成诵
(1)想象画面,朗读课文
(2)师生配合读
(3)指导背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贯穿本节课的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再次朗读课文,紧接着师生配合读。在指导背诵时采用由易到难的方法先挖掉词语背再挖掉句子背,背会的同学起立背。
教学过程
(七)拓展阅读
“1+X”、一篇带多篇的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将孙康映雪读书的故事作为拓展阅读: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将课堂上学的方法加以运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积累关于勤学的词语“囊萤映雪”。
教学过程
(八)课外延伸
将中国古人求学的故事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教学过程
(九)回归古代,再次朗读
为了将“读”贯穿整个课堂,以读开始再以读结束,同时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出示古代竹简,告诉学生:古代的书是这样的,古代的文章没有标点。现在你们还会读吗?全班齐读后结束这堂课。
教学过程
(十)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缩影。我借助关键词设计此板书,辅助教学实施。
教学过程
(十一)作业设计
为将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训练如何能够讲清楚一件事情我设计了第一项作业:搜集更多关于古人求学的故事读一读并和同学分享。
第二项作业是对本节课教学重点的巩固。
感谢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