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枣儿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枣儿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3:3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孙鸿
枣儿
戏剧
戏剧是一种运用文学、舞蹈、音乐、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以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发展的舞台艺术。
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作品,它虽小,但仍具有戏剧作品的三要素:有一个中心事件,有矛盾冲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戏剧冲突是戏剧的灵魂和核心。
文学常识
版本一:高僧唐玄奘奉命西天取经,路 上,唐僧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为徒弟,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 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版本二:高僧唐玄奘奉命西天取经,取经途中救了一个猴子,猴子得知他要往西天取经,便 说:“西天取经又有何难,俺老孙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于是,一个筋斗便将唐僧带到西天,取得真经后又一个筋斗将他带回——全剧终。
有无戏剧冲突对电视剧《西游记》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影响呢?
有戏剧冲突
无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是指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的特殊艺术形式。戏剧冲突具有尖锐激烈、高度集中、进展紧张、曲折多变的特点。
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情境的基础,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有尖锐的矛盾冲突是剧本的一大特点。矛盾冲突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展现人物性格,反映生活本质,揭示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矛盾冲突的表现方式多样,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人物内心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冲突。
《枣儿》这部剧本有哪些精彩看点呢?矛盾冲突双方是谁,矛盾焦点各是什么呢?(方法提示:关注剧本中老人与男孩的台词及舞台说明,用剧中人物的语气朗读)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矛盾焦点一:老人的等待与儿子的不归
矛盾焦点二:男孩的期盼与父亲的不归
矛盾焦点三:男孩的走与老人的留
请按下暂停键,5分钟后继续学习。
矛盾焦点四:巧克力和枣儿的矛盾
矛盾焦点一:老人的等待与儿子的不归
男孩:爷爷,你为啥把枣儿放在匾子里晒了又晒?
老人:我等儿子回来。枣儿回来了,就喜欢一边嚼枣儿,一边听我讲故事。
男孩:枣儿叔叔啥时候回来?
老人:不知道。
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默,自语)不会的。
这棵树好大好大,会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
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老人仍在沉思。)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在这个片段中,老人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欣喜,期待
失望,无奈
老男孩:(拍拍口袋)爷爷,我带回家吃。
老人:枣儿到了口袋里就想回家了。
男孩:(低声地)……我在等我爹。
老人:爹嘛,天天回来的,急什么。
男孩:不,我爹他——
老人:他怎么?
男孩:我爹兴许今天能回来。
……
老人:怎么了?
男孩: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噢?
男孩:我爹在城里又有了一个家。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矛盾焦点二:男孩的期盼与父亲的不归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在这一片段中男孩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他可能在想些什么?
急切
失落
盼望
男孩:(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男孩:我要。(抓一把枣儿)我带回家去,给爹留着。(转身欲走)
老人:又是爹呀爹的,快坐下吃。吃枣急不得。(老人拉男孩坐,男孩不肯)
……
男孩:……(清清嗓子)哎哟,我的故事给忘了。我爹的故事才多呢——我该回去了,我要回去等我爹。(将口袋里的枣放入匾子里)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矛盾焦点三:男孩的走与老人的留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文中三次出现“男孩要走,老人极力挽留”的片段,思考: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心理矛盾?
老人的孤独
男孩的期盼
从矛盾冲突中感悟老人与男孩的人物形象,理解社会现实。
细读品人物
老人
老一辈的农民形象
慈祥善良、满怀亲情、富有爱心、关爱小辈;
劳作一生,留守家园,苦苦思念儿子,念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有希望而又有失落。
他思念父亲,亲近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他渴盼父亲,渴盼巧克力,是时代变化的特征。
男孩
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
细读品人物
老人:时辰还早呢,再坐坐。
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老人:(心事重重)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来了。
男孩:来呢,你的枣儿甜!
老人:怕是你嘴甜吧?那我问你,我树上的枣儿全光了,你还来不来?
男孩:也来。
老人:不骗我?
男孩:骗人是小狗。
老人:我们拉勾。(伸手与男孩拉勾)
品读剧本·分析矛盾
矛盾焦点四:巧克力和枣儿的矛盾
象征手法
枣儿代表传统事物,是亲情、乡土、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
巧克力代表新事物,是时髦、城市、现代生活的象征。
思索矛盾·感悟主题
思考: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青壮年大规模离开家园,去城里打工,闯荡世界,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据统计90年代末期,农村外出从业青年已达1.2亿人,相当于有一半并存青壮年外流,这种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在加剧。
“留守”与“空巢”的矛盾
资料链接
思索矛盾·感悟主题
社会变革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激性。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曹文轩
“故乡,我要跪下去亲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乡愁装饰雕琢过的艺术品,你是我对大地的初恋,注定了终生要为你魂牵梦萦……” ——王鼎钧
“开拓生活”和“家园之恋”——社会矛盾
思索矛盾·感悟主题
比较《枣儿》与《天下第一楼》中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感受枣儿的剧本特点。
比读剧本·延伸拓展
剧本 矛盾冲突 矛盾类型 矛盾激烈程度 思想主旨
《枣儿》
《天下第一楼》
卢孟实振兴福聚德与周围人拆台的矛盾 (一个人干,八个人拆)
老人与男孩对亲人的期盼与现实亲人不归的矛盾
矛盾比较和缓,对亲人的思念,以一种温情脉脉的方式呈现出来,呼喊对家园的关注
社会变迁,呼唤精神家园
批判传统文化腐朽的观念、落后思想,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命运浮沉
矛盾冲突激烈,环环相扣
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多重矛盾
人与社会发展的矛盾
戏剧冲突的作用
人物性格鲜明
丰富作品主题
情节跌宕起伏
1
2
3
戏剧冲突
再次品读无戏剧冲突版的电视剧《西游记》
无戏剧冲突,我们不仅无法感受剧情的精彩和情节的跌宕起伏,也无法品味师徒四人和取经途中形形色色的妖怪的丰富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也不能读出《西游记》的主题:赞颂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所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对写作有何启示?
设置矛盾冲突,让文章有看头
如何设置矛盾冲突?
一、制造人物自身性格冲突
如:吴敬梓《儒林外史》中“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表现
第一次贺喜 第二次贺喜
原因 范进考中了秀才 范进中了举人
贺礼 一副大肠 一瓶酒 七八斤肉 四五千钱
语言 现世宝 不三不四 贤婿 天上的文曲星
想吃天鹅屁 尖嘴猴腮 贤婿老爷
烂忠厚没用的人
动作 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 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
吃得醉醺醺的,横披了衣服, 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腆着肚子去了。 千恩万谢,笑迷迷的去了。
如何设置矛盾冲突?
二、用心设计人物之间矛盾
如:《水浒传》 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
“杨志智押”与“吴用智取”存在冲突;
杨志与老总管、虞后及众军士之间的矛盾冲突。
如何设置矛盾冲突?
三、设置环境冲突刻画人物
(一)反衬式:用“美”景来表达“乐”情;用“晦”境来抒发“悲”心;这是最常见的方式。
如《故乡》开头“萧索的荒村”景物描写就是“我”悲哀心境的写照。
(二)冲突式:
如《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单薄,但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矛盾心理。
如何设置矛盾冲突?
四、合理运用社会矛盾烘托人物
例如《红楼梦》黛玉香消玉殒这一段,一边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黛玉咳嗽、吐血,多么悲凉;一边是贾宝玉和薛宝钗成亲,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作者运用哀与乐的矛盾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黛玉的悲剧气质。
课后练笔
在《枣儿》一文中,通过制造矛盾冲突,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更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主题。
请同学们以“不归”的人的视角创作一部10分钟的小剧本,创作时要注意剧本创作的基本要素,关注人物台词,尤其是矛盾冲突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