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 11 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一、课标要求
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 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工业革命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系列演变 展开,其内容不仅展现世界城市化演变的过程,同时也呈现城市化过 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发展等新变化,以及城市化过程中 产生的负面问题。此外,本节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用唯物史观分析历 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的核心素 养,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因 此本节内容的地位十分重要。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该班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 为扎实,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但对经济领域特别是某 些专业概念十分模糊,世界史的逻辑思维较为混乱。结合本课的知识 内容和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点带面,选择教材中的史料及 学生熟悉的城市作个案研究,并合理设置问题,强化史料实证和历史 解释,以突破重点。同时有效整合教材内容,深化探究城市化的成因 及影响,突破难点。
1
四、学习目标
(一)了解世界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分析近代以来城市化发展的 原因。
(二)了解世界城市化的双重影响,认识城市在历史发展中的作 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了解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和问题。
(二)难点:认识城市化的成因及影响。
六、教学设计思路
近代以来城市化的演进是世界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重 要影响。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人口开始向城镇集中,城市化不断推 进。人们改造自然、建设城镇,改善了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但城市 化也会带来各种环境及社会问题,城市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面对城 市化所产生的问题,应更好地认识人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城市在历史 发展中的作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同时,工业化带动了城 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相 互促进。
本课立足于世界城市化的演进过程及其双重影响,力图全面呈现 城市化的相关史实,凸显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唯 物史观和历史解释。
七、教学过程
2
(一)导入
【教学内容】
1.展示广州市天河区的相关图片及文字材料,介绍天河区从郊区 成为广州市区一级行政区的发展历史。
2.展示 1949 年珠江航拍图及当前珠江航拍图的对比,归纳城市化 的概念及其表现。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对城市 化内容的学习。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及史料,思考问题,归纳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相关图片及史料,以熟悉的城市——广州为分 析对象,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出城市化的相关问题, 完成概念解析,以完成导入,过渡到对近代以来城市化演进的内容的 学习。
(二)城市化的演进
【教学内容】
1.世界城市化的演进
(1)展示相关史料(如下),提出问题: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现 象?推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大工厂,特别是从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的时候起, 越来越多地开设在那里。据一个同时代的人说,在 1786 年,人们仅看 到一个烟囱,即阿克赖特纱厂的烟囱矗立在屋上。十五年后,曼彻斯 特约有五十个纱厂,大多数都拥有蒸汽机。那些赶忙建筑起来的、太
3
小而不够人口居住的工人棚屋绵延在纱厂的周围,几乎把旧城围绕起 来。……设有商店的中心区域已经美化了,那里开辟了宽阔的街道, 两边有很高的砖砌的房屋。最后,在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 筑起一些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豪富。
——[法]保尔 ·芒图著,杨人楩等译《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
(2)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归纳 答案: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
(3)结合图片(如下),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指出世界城镇化的 变化情况及其发展的几个阶段。
(4)提出问题: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教师活动】提供相关材料,教师讲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依 据相关素材,完成世界城市化演进的内容的学习,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活动】阅读相关素材,分析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素材及图片,要求学生基于教材内容,思 考问题,回答问题,了解世界城市化演进的原因及过程。落实知识, 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
4
的核心素养。
2.中国城市化的演进
(1)展示相关史料(如下),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城市化兴起的 原因及中国近代的城市化特点?
材料: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与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广州等成为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 义工商业。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发展、壮大,吸引了 大量乡村人口进城,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统编教材选必二第 62 页
(2)学生分析史料,回答问题。
(3)要求学生结合图片(如下)并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城市化发 展的阶段性特征。
(4)要求学生结合所学,提出问题:1978 年以来影响中国城市化 发展的因素?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文字及图片材料,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根 据数据及史料进行分析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史料,归纳总结,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教材文字材料的展示和图片数据的分析,要求
5
学生归纳总结,回答问题,落实中国城市化演进的内容的学习。梳理 知识,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的核心素养。
(三)居住条件的改善
【教学内容】
1.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的特点
(1)梳理教材子目,归纳城市化发展在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方面 的积极影响及在环境、社会问题等方面的消极影响,总结城市化的影 响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面性的特点。
(2)展示相关史料(如下),提出问题:分析城市化从哪些方面 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材料:巴黎……也配套建设了放射状的新道路,把火车站与商业 中心连接起来,给人以一种处于新的秩序、清洁、高效和美观标准控 制之下的印象。超过 165 公里的新街道——宽敞、笔直,并配有人行 道、排水系统、照明设备和新种植的树木,街旁点缀着纪念性的新教 堂、市场和行政办公楼。私人建筑、公寓住宅增加了六倍,其精致优 雅前所未见,既具有外貌的端庄,也具有内部的舒适,很快就在林荫 大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拔地而起。一个世纪以前的改革者所梦寐以求的 城市,现在如此完整地沐浴在一种进步的神采当中,甚至城市的下水 道,也在特殊设计的观光车中,向游人开放。
——[美]巴里 ·伯格多尔著,周玉鹏译《1750 一 1890 年的欧 洲建筑》
6
【教师活动】展示相关文字史料,指导学生基于材料分析归纳,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总结,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素材的展示,要求学生归纳总结,落实对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的学习。巩固基础常识,提高学生 的总结归纳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 居住条件的改善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二战前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哪些表 现?完成表格填写(如下)。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二战后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哪些表 现?完成表格填写(如下)。
(3)展示相应的图片,总结居住条件的改善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归纳,填写表格,认识城市 化过程中居住条件的改善。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根据二战前和二战后
7
两个阶段梳理居住条件在多个方面的改善。梳理知识,落实基础,提 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四)基础设施的发展
【教学内容】
1. 基础设施的发展
(1)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西方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有哪些表 现?完成表格填写(如下)。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梳理中国基础设施发展有哪些表现?完 成表格填写(如下)。
(3)基础表格内容及材料,提出问题: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在基 础设施发展方面有何特点?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总结归纳,填写表格,认识城市 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填写表格。
8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教材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西方国家和二中 国两个地区梳理基础设施多个方面的发展。梳理知识,落实基础,提 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 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1)展示相关史料(如下),提出问题:思考工业化与城市化的 关系?
材料:19 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铁路修建达到高潮。人们通过铁路 把大量的炭、原材料运往城市,还能把城市的手工制品输送到其他地 方。铁路运输首次实现大规模、低成本、高速度的陆上货物配送,深 入大陆与国家的偏远内地。19 世纪晚期,铁路衔接上以蒸汽为动力的 海运路线,跨洲的大宗货运走陆路和海路从此一样容易,贸易的流动 不再受大自然左右。
——据(美)诺曼.里奇《现代欧洲史》等整理
(2)学生归纳答案: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城市化也促进了工业 化的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和文字材料总结归纳,认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以及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内容及文字材料,要求学生认识基础设施 建设的意义及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深入探究,层层递进,提 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五)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9
【教学内容】
1.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展示材料(如下),提出问题: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 些问题?
材料: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于给人 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 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了……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 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而起的肺痨病例……
这些寄宿舍的恐怖景象是很难描述的:一个新从乡间来的房客往 往睡在前一住客留下的、尚布满传染病菌的床上,或者几个钟点以前 才从这个床上抬走一具患伤寒而死的尸体。
——《1793 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周一 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2)学生从环境污染、贫富差距两方面归纳回答城市化的消极影 响。
(3)展示材料(如下),提出问题:思考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哪 些问题?
材料:美国 1950 年城市公路里程为 51.98 万千米,到 2000 年达 到 138.24 万千米,但新拓出的道路很快被汹涌的车流淹没。2011 年美 国单位车辆平均年拥堵时间达到 38 小时。
——统编教材选必二第 64 页
(4)学生从交通拥堵、其他社会问题等方面归纳回答城市化的消
10
极影响。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文字材料总结归纳,认识城市化进程 中产生的消极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材料,要求学生认识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 的消极影响。深入探究,全面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培养 学生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
2. 正确看待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展示材料(如下),提出问题:你怎么看待城市化和城市化 进程中的问题?
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 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 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 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 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 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2)学生分析回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将 逐步得到解决。
(3)提出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城市化进程中的问 题?
(4)结合时政,展示图片(如下),从智慧城市、环境保护等方 面回答问题。
11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文字材料,认识城市化进程中所产生 的问题的解决方式,正确看待问题并合理解决。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文字材料,要求学生正确看待城市化进程中所 产生的问题。合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 的正确观念。
(六)小结
【教学内容】
1.罗列子目标题及相关知识,简要归纳本课知识点。 【教师活动】罗列知识点,简单介绍。
【学生活动】听讲。
【设计意图】通过子目内容的罗列,简要归纳概括本课知识,回 顾所学,落实基础。
八、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的演进
(二)居住条件的改善
(三)基础设施的发展
(四)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九、教学反思
(一)本教学设计的多数素材全部从教材中选取,知识延展面 相对狭窄,学生需在课前对课本内容及与该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有 所了解,做好预习工作,教师需提前布置,对学生的阅读提出相关 要求。
(二)经济专业概念的解析较为复杂,教师需在课前做好相关 知识的储备和准备,对专业概念有正确的分析和了解。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