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老山界,感悟红军魂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学校朗悦校区 李阳蕾
课型
概念课
二、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初中阶段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培养文化自信。
预习时,注重学生的充分朗读,对文中记叙的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对当时的背景、万里长征进行充分的知识补充,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文章主旨。
《山地回忆》设置真实的情景及任务,注重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的能力。用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是提升思想文化修养,感受小说中描绘的“人性美”“人情美”,理解作者通过平凡生活场景传递的温情与诗意。
2.教材解读
《山地回忆》是七下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单元,要熟读精思,了解人物的生活和情感,感受他们身上的人性之美与所体现的民族品格。要抓住重点反复阅读,细心品味,深入思考;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 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特点,理解文章意蕴。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虽然平凡,也可能有缺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 求美。
《山地回忆》是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故事并不复杂,但运用了多种叙事方式,倒叙与顺叙相结合,使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小说的结构。引导学生抓住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分析主要人物的特点。可重点朗读人物对话,理解其中表现的人物性格,特别是妞儿的性格,感受他们的美好品德,以及战争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情。
《课标》要求完成“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叙述和描写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由此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七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初步接触抒情表达方式之一—抒情,本文内容读起来难度不大。但是因为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太远,加之年龄、个体经验所限,学生没有家国之痛的经历和体验,因此,教学中要注意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想象,唤起他们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尽量将自己“浸泡”在作品的氛围中,体会作品的情境。
2.行为习惯
七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能够在诵读感悟、细节品味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语言文字,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学生缺乏的是在文本解析的基础上理解思想情感以及准确完整交流表达的能力。
3.关键能力
上课时提供抓手,赏析语句的方法,锻炼学生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语言组织与表达的能力;进行充分的资料补充帮助学生理解家国精神,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四、学习目标
基础性目标 1.我能准确读写出本课 “读读写写”的字音字形。 2.我能找出回顾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拓展性目标 1.我能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挑战性目标 1.我能结合时代背景,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五、实现路径
基础性目标 实现路径 1.学生自读课文、注释,读准字音。 2.通过圈点勾画文中关键词语,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理清故事脉络。确定叙事顺叙。
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 1.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结合关键词和内容谈自己的理解。 2.通过分析人物对话的作用,总结归纳出妞儿这一人物形象。
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 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介绍,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六、课堂流程
流程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创设 导入新课 2分钟 ①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赓续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将举行“传承历史使命,铸就青春华章”为主题的五一文艺汇演。我校话剧社打算携孙犁先生的《山地回忆》参演,现面向全校招募主演“妞儿”一角,请大家踊跃报名试镜吧! ②明确三级学习目标。 进入情景,明确活动任务。 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任务一:研读剧本理脉络 5分钟 ①欢迎大家参加此次试镜,请认真研读手中的剧本,扫清阅读障碍,梳理情节,为表演奠定基础。 ②文体知识——散文化小说:请搜集资料,完成填空。 ③划分剧本层次:请各位试镜者略读剧本,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④理清故事脉络:细读剧本,思考并概述本文写了哪两件事,并分析各自的叙事要素,完成表格。 5.确定叙事顺序:作者在叙事结构上充满巧思,请具体分析剧本顺序。 根据预习提出疑问。 理清故事脉络和叙事顺叙。
任务二:沟通造型赏形象 20分钟 恭喜各位小演员通过初选,欢迎大家来到话剧社化妆间,请和造型师沟通“妞儿”的造型,并挑选合适的道具吧! ①沟通妞儿造型:再读剧本,请大家勾画相关语句,填写妞儿的角色卡片。 ②赏析妞儿形象:请小演员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剧本,勾画关键语句,赏析写法,批注妞儿的人物性格特点。 【思路提示】 从文中“(关键句)”,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体现了妞儿_______的性格特点。(小组代表展示) ③小结妞儿形象:根据讨论成果,完成妞儿的角色卡片。 ④文中没有介绍妞儿的姓名,这样处理有怎样的用意? ①阅读文本,圈画出评价性语句。 ②小组合作,朗读,交流,总结。 ③归纳语句的作用及特点。
任务三:对话演绎勇试镜 5分钟 ①装扮完成,道具已备齐,请各位小演员对话演绎参加试镜,开始大家的精彩表演吧! ②结合剧本内容和形象分析,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补全填空,尝试演绎妞儿和“我”的对话。 ③小结对话析作用:试镜表演结束,各位小演员们能小结一下剧本中人物对话有哪些作用吗? ④解读道具品内涵:在试镜中,道具“布”起到了关键作用,请各位小演员具体分析。 ⑤解读道具品手法:小说擅长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各位小演员们具体分析道具“袜子”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①结合文章内容和时代背景,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理由。 ②小组合作讨论,准确表达观点。
任务四:知人论世布场景 5分钟 ①妞儿主演已经确定,请各位社员根据时代背景,集思广益为话剧设计舞台场景吧! ②走进作者:为了更好地布置场景,请大家搜集资料,走进孙犁,完成填空。 背景链接:为了更好地布置场景,请大家搜集资料,了解那段历史。 场景设计:勾画剧本中的环境描写,概括环境特点,为场景设计出谋划策。 请结合背景和环境特点,为场景设计出谋划策。 搜集资料,自由演说。
课堂小结 3分钟 小说用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用“一双袜子”以小见大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挖掘了普通劳动妇女身上美好的人性,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赞美了淳朴真挚的人情。 回忆本节课内容, 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把课文内容写成二三百字的故事梗概。
原创名校精品资源21世纪教育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共33张PPT)
山地回忆
孙犁
学习目标
1、回顾有关小说的文学常识,梳理小说的情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小说的主题。
2、结合关键语句,抓住细节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欣赏孙犁作品的语言特色。
3、感受文中所表现的战争中的诗情画意和人情美,理解军民之间亲密的鱼水情。
情境创设
202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赓续爱国主义精神,我校将举行“传承历史使命,铸就青春华章”为主题的五一文艺汇演。我校话剧社打算携孙犁先生的《山地回忆》参演,现面向全校招募主演“妞儿”一角,请大家踊跃报名试镜吧!
情境任务
任务一:研读剧本理脉络
任务二:沟通造型赏形象
任务三:对话演绎勇试镜
任务四:知人论世布场景
任务一
研读剧本理脉络
欢迎大家参加此次试镜,请认真研读手中的剧本,扫清阅读障碍,梳理情节,为表演奠定基础。
初读剧本,请大家将生僻字标注读音,解释词义。
扫清阅读障碍
瘪( h ) 土靛( hū) 玉黍(hūn)
盈余( hū) 袄襟( ) 剪裁(hūn)
破绽( hū) 爬山越岭(h ) 阜平(hūn)
冀中( hū) 水沤( hū) 碛口( hū)
biě
diàn
cái
zhàn
yínɡ
lǐnɡ
shǔ
ǎo jīn
fù
jì
òu
qì
被垒:
穷山恶水:
爬山越岭:
意思为堆迭起的被子。
经常引起灾害的河流湖泊等。形容自然条件非常差。
爬过高山,越过峻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文体知识——散文化小说
概 念 特 点
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强化抒情性
弱化故事情节
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划分剧本层次
请各位试镜者略读剧本,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
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到“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妞儿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
第四部分(从“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见故人,忆交情】
【不刁难,不相识】
【赠新袜,表情谊】
【别故人,情永存】
理清故事脉络
细读剧本,思考并概述本文写了哪两件事,并分析各自的叙事要素。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我”和妞儿一家
“我”看见他还穿粗布裤褂,想起他女儿为“我”做袜等事。
“我”在河边遇到妞儿,她提出要做一双袜子给“我”。
“我”买两身蓝士林和一身红布,还有红布黄布做国旗。
袜子穿了三年都没破,抗战胜利后不慎被河水冲走。
1949年10月1日
1941年冬天
天津市
阜平县的一个小村庄
“我”和农民代表
“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
小姑娘给“我”做袜子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
“我”穿上了新袜子,帮妞儿父亲贩枣买织布机,发展革命情谊。
确定叙事顺序
作者在叙事结构上充满巧思,请具体分析剧本顺序。
从叙事的结构来看,课文像是烧饼夹肉或汉堡包一样,把买布一事从中间劈开,放在文章首尾,而把内容最丰富的做袜子一事夹在中间。
见到故人,“我”想买布相赠
回忆山地往事
“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
买布相赠,妞儿要用布做国旗
倒叙
顺叙
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自然圆合,也使叙事顺序有所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好
处
任务二
沟通造型赏形象
恭喜各位小演员通过初选,欢迎大家来到话剧社化妆间,请和造型师沟通“妞儿”的造型,并挑选合适的道具吧!
沟通妞儿造型
再读剧本,请大家勾画相关语句,填写妞儿的角色卡片。
话剧《山地回忆》“妞儿”选角卡片 外貌穿着
道具准备
性格特点
十六七岁,红脸蛋,像带霜的柿叶,冻肿的双手,像上冻的红萝卜。衣服单薄,穿着蓝色破袄裤。
水沤杨树叶、菜篮、布、袜子
小组合作赏析妞儿形象
赏析妞儿形象
【思路提示】
从文中“(关键句)”,运用了(正面/侧面)描写,体现了妞儿_______的性格特点。
请小演员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研读剧本,勾画关键语句,赏析写法,批注妞儿的人物性格特点。
从文中“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运用了语言描写,体现了妞儿心直口快、野性泼辣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 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不连肠子肚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的弯下腰去”,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现了妞儿直爽顽皮、爱开玩笑、开朗直白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体现了妞儿热心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
从文中“大娘说:‘……早先,我们这里也不会纺线,是今年春天,家里住了一个女同志,教会了她。还说再过来了,还教她织布哩!你家里的人,会纺线吗 ’”“这样坚实。”女孩子说,“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运用了侧面、语言描写,体现了妞儿热情慷慨、心灵手巧、勤劳好学、天真可爱、期盼胜利的性格特点。
小结妞儿形象
话剧《山地回忆》“妞儿”选角卡片 外貌穿着
道具准备
性格特点
十六七岁,红脸蛋,像带霜的柿叶,冻肿的双手,像上冻的红萝卜。衣服单薄,穿着蓝色破袄裤。
水沤杨树叶、菜篮、布、袜子
心直口快、野性泼辣、爱开玩笑、开朗直白、 热心善良、乐于助人、心灵手巧、勤劳好学……
小结妞儿形象
文中没有介绍妞儿的姓名,这样处理有怎样的用意?
女孩子没有姓名,因为她是阜平乃至冀中地区勤劳、善良、活泼的女孩们的缩影,是当时中国普通劳动妇女的代表。这样处理便于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形象的普遍意义。
这也体现了孙犁小说的一贯风格:以女性为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写出人物的心灵美,性格美,人情美。孙犁在表现女性时,“用的多是彩笔,热情地把她们推向阳光照射之下,春风吹拂之中”。
任务三
对话演绎勇试镜
妆扮完成,道具已备齐,请各位小演员对话演绎参加试镜,开始大家的精彩表演吧!
结合剧本内容和形象分析,揣摩人物内心活动,补全填空,尝试演绎妞儿和“我”的对话。
演绎对话勇试镜
妞儿(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妞儿(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
么不脏 ”
“我”( ):“你怎么骂人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
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妞儿(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语气严厉
生气反驳
愤怒不满
辩解求和
更加不满
“我”(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
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 现在叫
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
妞儿(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我”( ):“你真讲卫生呀!”
妞儿( ):“我们是真卫生,你是装卫生!你们尽笑我们,说
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
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 为什么
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
“我”( ):“对,你卫生,我们不卫生。”
演绎对话勇试镜
笑着辩解
叹气道
哭笑不得
笑着说
哭笑不得
妞儿( ):“这是物质条件不好,不是我们愿意不卫生。等
我们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我们就可以吃饭有吃饭的家伙,喝
水有喝水的家伙了,我们就可以一切齐备了。什么时候,才能打
败鬼子 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我”(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
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
妞儿( ):“光着脚打下去 ”
“我”( ):“你说什么 ”
妞儿( ):“我说什么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
也是卫生吗 ”
演绎对话勇试镜
无奈叹气
语气坚定
充满调侃
疑惑不解
笑着说
“我”( ):“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
‘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
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
妞儿( ):“不会求人做一双 ”
“我”( ):“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
妞儿( ):“我给你做。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
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演绎对话勇试镜
无奈苦笑
调侃微笑
无奈苦笑
语气温和
哪位小演员最为出彩,请大家推选最佳“妞儿”人选吧!
试镜表演结束,各位小演员们能小结一下剧本中人物对话有哪些作用吗?
小结对话析作用
①通过对话引主要人物出场。小说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法,引领了女孩子出场。
②通过对话刻画人物。全文大部分都是直接引语,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妞儿心直口快、善良勤劳的鲜明性格。
③通过对话推动小说情节。小说中“卫生话题、做袜子、作运输、买织布机”等主要故事情节都是通过人物对话推动的。
④运用对话中的伏笔、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文章两次关于“打败了日本,占了北平”的对话,前后相应,体现了对话语言的构思精巧。
在试镜中,道具“布”起到了关键作用,请各位小演员具体分析。
解读道具品内涵
①从行文结构上看:"布"是贯穿小说的线索,文中的主要情节都围绕"布"展开。从买布引发回忆,到用布做袜子,再到女孩子学会织布,最后女孩子的爹要用布做国旗,均围绕"布"展开。
②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用纺线半年换的布给"我"做袜子,买织布机,学会织布,突出了妞儿率真质朴、善良单纯、勤劳好学的优秀品质。
③从主旨上看:无论是解放后送给妞儿一家布,还是抗战时期妞儿用布为"我"做袜子,都体现了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
小说擅长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各位小演员们具体分析道具“袜子”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
解读道具品手法
①“我”在寒冷的冬天都没有袜子穿,表现出抗战时期生活物资严重不足的现实和斗争的残酷,反映了大的时代特征。
②女孩看到“我”光着脚,主动提出给“我”做一双袜子,体现了对战士的心疼和关心。袜子是女孩及其家人克服困难,在自家物资极为匮乏的情况下为“我”缝制的,是老百姓对革命队伍的支持与信任,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
③“我”穿着这双袜子南征北战,最终迎来了革命胜利,袜子象征着追求光明和解放的信念。
任务四
知人论世布场景
妞儿主演已经确定,请各位社员根据时代背景,集思广益为话剧设计舞台场景吧!
为了更好地布置场景,请大家搜集资料,走进孙犁。
走进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
他12岁开始接受新文学,受鲁迅和文学研究会影响很大。“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代表作有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中篇小说《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为了更好地布置场景,请大家搜集资料,了解那段历史。
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作者聚焦晋察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首府阜平,创作了一系列反映边区军民抗战生活的散文和小说 ,有《山地回忆 》《白洋淀纪事》等。在创作中,作者有意回避战争中的残酷场面,集中笔墨书写战争中的人性美。
场景设计
勾画剧本中的环境描写,概括环境特点,为场景设计出谋划策。
1、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
2、阜平的农民没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土地贫瘠、暴雨肆虐
场景设计
勾画剧本中的环境描写,概括环境特点,为场景设计出谋划策。
3、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
天气寒冷、光照较少
4、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蹬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示例】
请结合背景和环境特点,为场景设计出谋划策。
阜平土地贫瘠,气候恶劣,舞台场景应还原抗日战争时期的山区环境,大背景可以用贫瘠土地的图片背景板,搭建一些破旧的房屋,制作简陋的生活用品。此外,可以利用音效和灯光还原战争年代的紧张氛围和艰苦生活,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场景设计
小说用第一人称回忆的笔法,用“一双袜子”以小见大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挖掘了普通劳动妇女身上美好的人性,生动地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以及人民群众对党、对国家的无限热爱,赞美了淳朴真挚的人情。
课堂小结
1、把课文内容写成二三百字的故事梗概。
【提示】
故事梗概,就是对记事文的高度缩写。只保留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不仅要改变表达方式(如把描写改为概述),还可以改变叙述人称(如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和叙述的顺序(如把倒叙改为顺序)。
2、阅读孙犁的《荷花淀》等代表作,并作读书摘录,结合自己的家乡和经历写下自己的随感。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