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青春之光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青春之光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课堂无忧】新课标同步核心素养课堂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2 14:5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5 青春之光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各组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灌溉gài 山坳ào 静谧bì 毛坯pī
B.憋屈biē 执拗òo 心扉fēi 崎岖qū
C.诚挚zhì 哽咽yàn 硝烟xiāo 昼夜zhòu
D.倾泻xiè 噩耗è 铆足mǎo 抖擞sǒu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瓢泼大雨。
B.黄文秀心急如焚,拨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
C.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泄,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
D.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
3.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话说的诚恳深刻,话语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沉的嘱托。)
B.噩耗传来,村民们纷纷挤到村部。有人失声痛哭,有人坚决不信。(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
C.然而,文秀真的走了,花儿般灿烂的30岁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电影、电视片的活动画面突然停止在某一个画面上。)
D.这已经是黄文秀第三次到班统茂家“围追堵截”了。(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
二、填空题
4.根据课文《青春之光》,完成表格。
基础读写
字音字形 瓢泼 心扉 执拗 噩耗 毛坯 镀金 骤雨 心急如焚 直言不讳 熟luò qí 岖 围追堵jié
文学常识 黄文秀,广西田阳人,壮族,曾在广西百色任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在任上因公殉职。2021年,被授予“ ”。
5.解释下列词语
(1)锲而不舍:
(2)不言而喻:
(3)茅塞顿开:
(4)斑斓:
6.辨析近义词并填空
度过 渡过
(1)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 )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末。
(2)红军战士( )了艰难险阻,胜利会师。
激励 鼓励
(3)老师的话( )着我不断前进。
(4)父母经常( )我要勇敢面对困难。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三、综合性学习
7.学校将举办以“心怀‘国之大者’,书写闪光青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学校安排学生会宣传部为本次演讲比赛布置宣传栏,请作为宣传委员的你补充“宣传动员”一栏的内容。
“心怀‘国之大者’,书写闪光青春”演讲比赛
活动 目的 讲好爱国故事,激励同学们珍惜青春年华,书写闪光青春
宣传 动员 围绕“青春”写一条活动标语,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①
为营造活动氛围,除布置宣传栏、出黑板报以外,还可以② 、③
活动 实施 发布活动通知,邀请评委,开展活动
(2)仿照示例,概括黄文秀的事迹。
示例:邓稼先一腔热血,自愿到戈壁潜心钻研,将青春献给核研究事业。
黄文秀 , , 。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青春之光》(节选),完成问题。
①“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那里离她家所在的田阳县田州镇有180多公里。
②黄文秀冒着雨出发了。雨起初还小,渐渐变为瓢泼大雨。黄文秀心急如焚,拨通了村支书周昌战的电话,商讨防洪对策。赶到凌云县路段时,暴雨倾泻,几乎看不清道路,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
③2019年6月16日晚11点43分,她将拍摄的视频发到工作群里:“我被洪水困住了,有一辆车已经被水冲走了!”
④凌晨1点之后,再无消息。
“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
⑤周昌战至今记得2018年3月26日第一次在镇政府见到黄文秀的情形。清秀的圆脸,个头不高,扎马尾辫,戴一副黑框近视眼镜,这位新来的百坭村第一书记“看上去文文弱弱,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样子”。她能担负起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重任吗?周昌战在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⑥黄文秀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摸底。
⑦百坭村有11个自然屯,共472户,其中195户是贫困户。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让黄文秀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
⑧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初来乍到的第一书记却无法入眠。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怎不让她心焦?黄文秀想起自己曾经说过的话:“走出去之后,肯定有一部分人要回来的,我就是那个要回来的人。”如今,连贫困户的门都进不了,回来又能干什么呢?
⑨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
⑩那一夜,黄文秀是怎样给自己鼓劲的?人们已无从知晓。不过,从她留下的日记里,可以读到这样一句话:“长征中,战士死都不怕,在扶贫路上,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前行?”
第二天天一亮,她就找到了村里的老支书,向他请教。老支书的话平平淡淡,却语重心长:“老百姓们跟你熟了,自然就接纳你了。”
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
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小小一个点,短短一条线,浓缩了百坭村的山水风土、村情民意,汇成了一份贫困户分布图。有了它,黄文秀心里有底了。
脱贫攻坚要“扶志”,更要“扶智”,上学、看病、衣食住行,一样都不能少。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百坭村气候湿润,沙质土壤适合砂糖橘生长,抓产业富民,首选砂糖橘。可村民缺少技术,看天种,靠天收;交通不便,销路不畅……要把砂糖橘产业做大做强,就得找好带头人,打通销售渠道。和周昌战合计了砂糖橘产业的发展前景后,带领全村人脱贫的路线图在黄文秀心中清晰起来。
(节选自《青春之光》)
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部分主要内容,并说说文章开头的写法特点及作用。
9.任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
(2)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
10.文中运用不少内容写村民们对黄文秀的态度,请结合具体内容说一说这样写的目的。
11.节选部分插入一张黄文秀绘制的百坭村贫困户分布示意图,你觉得有必要保留吗?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吴昌勇的《第十一筐青菜》,完成题目。
①这是陕西旬阳县吕河镇的险滩村。村里平展展的土地上,一大片时令蔬菜在阳光下泛着油绿的光。
②午饭过后,我戴着口罩走进村子。街道两旁的商铺大门紧闭,负责疫情防控的镇村干部,手持话筒沿街走过,他们嗓音有些沙哑。兴许是听见熟悉的声音,有住户推开窗子和他们招一招手。这就算是新年的问候吧,彼此用眼神道一声保重。
③正在村中走着,突然发现,在临近村道的一块菜地里,半蹲着一位老农。
④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抬起头的那一瞬间,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见到我们,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
⑤摘菜哩?村干部远远打招呼。他点点头,没吱声,继续忙活。随行的干部提醒了一句,注意防护啊。老人又点了点头,依旧没吱声,回头友善地望着我们。
⑥这几天还能上街卖菜?我问。不卖!不卖!这菜不卖!他一口气重复了三遍,很着急的样子,生怕造成误会。这青菜,我送人呢!他补了一句。
⑦见我没做声,他索性从园子里走出来,站在离我不远处的田坎上,掰着指头数了数:整整十天了!
⑧这菜到底送到哪儿?安全吗?接触了哪些人?一长串的问号在我脑子里打旋儿。
⑨村干部隔着口罩喊话,说说嘛,没事,你说说嘛。
⑩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尽管女儿闲下来的时候,总不忘向家里报一声平安,但是他和老伴依旧惦念。
老两口心里发慌,于是就想出这个法子。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想女儿,也是真的。
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
女儿知道吗,知道你每天送菜吗?我问。
没说,怕她担心俺老两口,纸条落款我写着“老菜农”。头天送菜,我和老伴站在街边,看见保安从院子里走出来,看见筐子里的菜,又返回身,好像在打电话请示汇报。我担心他们不敢收,急忙穿过大街,给保安解释,我就是附近的老菜农,我报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他们怕冷落了我的一番好意,就收下了那筐青菜,还给我鞠了个躬!
这点东西不值钱,是我和老伴的一点心意,只想让那些和我女儿一起忙碌的医生护士们能吃到一口自家园子的青菜。老人诚恳地说。
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老人补充道。
我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要不,我们搭把手,一起将今天的筐子装满吧!我提议。
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我得跟她说说,你在医院忙活的那段日子,大家伙儿和我们一样,在医院外面给你们加油鼓劲呢。
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第十一筐青菜就这样装满了。
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
12.本文用插叙的形式交代了老人送菜的事情。请梳理相关信息填空,将情节补充完整。
① —→老人想念女儿给医院送青菜;—→② —→老人怕让女儿担心落款只写“老菜农”—→老人向保安解释留下身份地址;—→③
13.请结合语境,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的划线句子。
1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一开头就先交代地点,强调了故事的真实性。
B.文中对镇村干部疫情防控的巡视也用了不少笔墨,这既是推动故事情节的需要,也侧面突出了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为塑造人物形象做了衬托。
C.第⑧段中作者脑海中的多个问号,也正是读者疑惑的地方,这里兼有承上启下和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
D.文中的老人和他的老伴,都是勤劳能干的庄稼好手,干起活儿来不怕脏不怕累。对劳动者的赞颂,是本文重要的创作意图。
15.第 段中加点的“暖暖的春光”蕴含着哪些丰富的内容?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理解。
16.本文的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请说说这样结尾的作用。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15 青春之光》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答案 D C D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 静谧bì ——mì;
B.执拗òo——niù;
C.哽咽yàn——yè;
故选D。
2.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C.倾泄——倾泻;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D.“围追堵截”在句中指黄文秀多次到班统茂家走访说服,开展扶贫工作,语境义与本义(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块,加以消灭)发生了变化。
故选D。
4. pō fēi niù hào pī dù zhòu fén huì 络 崎 截 七一勋章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和文学常识。
瓢泼(piáo pō):形容雨下得非常大的样子,像用瓢泼水一样。
心扉(xīn fēi):指人的内心,心灵的门扉,常用来比喻人的内心世界或思想感情。
执拗(zhí niù):形容人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坚持自己的主张。
噩耗(è hào):指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多指亲朋好友或敬爱的人逝世的消息)。
毛坯(máo pī):指尚未加工或半成品的物品,也常用来指未经装修的房屋。
镀金(dù jīn):在器物的表面上镀上一层薄金,也比喻只取得表面的或形式上的资格、地位等,而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的实力或价值。
骤雨(zhòu yǔ):指突然下的、而且下得很大的雨。
心急如焚(xīn jí rú fén):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直言不讳(zhí yán bù huì):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直率,不绕弯子。
熟络(shú luò):形容人之间关系熟悉、亲密,常用来指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繁,感情融洽。
崎岖(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也比喻处境艰难,生活坎坷。
围追堵截(wéi zhuī dǔ jié):一种作战方法,意为把军队分成几路同时进行包围式的追击,将敌人堵截成几段,加以歼灭。现在也用来比喻对人、事、物进行全方位的围堵、拦截和打击。
黄文秀(1989年4月18日—2019年6月17日),女,壮族,中共党员,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巴别乡德爱村多柳屯,生前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在黄文秀的带领下,柑橘产量从2017年的5万多斤增加到了2018年的50多万斤,2018年百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418人,贫困发生率从她上任时的22.88%降至2.71% 。2019年6月17日凌晨,从百色市返回乐业县的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2020年5月17日,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人物”。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追授黄文秀“七一勋章” 。
5.(1)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3)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4)斑斓:色彩灿烂绚丽的样子,灿烂多彩。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原意指不断地镂刻,后来用来比喻持续不断地努力。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要有坚持不懈、不放弃的精神。它鼓励人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要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直到达到目标。
(2)不言而喻(bù yán ér yù):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形容道理浅显易懂。它通常用于描述某些显而易见或容易理解的事情,无需过多解释或说明。
(3)茅塞顿开(máo sè dùn kāi):原意指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住,现在忽然一下子被打开了。后来用来比喻闭塞的思路,由于得到了某种事物的启发,忽然想通了。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遇到难题或困惑时,突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4)斑斓(bān lán):这个词语用来形容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它通常用于描述自然界中色彩斑斓的景象,如斑斓的树叶、斑斓的羽毛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衣着或装饰物色彩丰富、鲜艳。
6. 度过 渡过 激励 鼓励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度过:通常用于表示经过了某个时间阶段,搭配的对象往往是时间。
渡过:它更侧重于表示克服困难、危机,跨越艰难险阻,由此从一个阶段进入到另一个阶段。
(1)根据“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末”可知,周末属于时间范畴,是平稳度过的一段日常时间,应该填“度过”。
(2)根据“艰难险阻”可知,这明显是困难重重的处境,红军战士需要克服这些艰难险阻才能会师,应该填“渡过”。
激励:通常指通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触动心灵,让人产生强烈的进取意愿,从而奋发向上,多是受到外界某些具有震撼力、感染力的因素触动,唤起斗志。它引发的动力往往更持久、热烈。
鼓励:侧重于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劝勉,增添信心与勇气,让对方敢于去做某事,使用场景较为日常、宽泛。
(3)句中“老师的话”让“我”能不断前进,这种推动作用是比较强而有力的,触动内心促使持续奋发,更符合“激励”的语义,应该填“激励”。
(4)句中,对于“我要勇敢面对困难”,父母在这里是给予日常的劝勉、增添精神支持,语境偏日常,应填“鼓励”。
7.(1) 示例:以青春的名义,步履不停;以爱国的热血,奋斗不息(或:每一种奋斗的姿态,都是怒放的青春) 挂横幅 画海报
(2) 主动请缨 自愿到百色脱贫攻坚 将青春献给大山
【详解】(1)①本题考查宣传标语。
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写出的有宣传鼓动作用的口号。
首先明确标语要围绕“青春”以及“心怀‘国之大者’,书写闪光青春”的主题来写,且需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从青春与爱国、实现梦想等方面建立联系,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标语更生动、有感染力。例如“青春如帆,扬起爱国梦想之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春比作帆,形象地表达了青春在追求爱国梦想道路上的助力作用。
示例:青春如诗,谱写爱国华章。
②本题考查拓展。
思考营造活动氛围的常见方式,要与演讲比赛主题契合,且不能与布置宣传栏、出黑板报重复。如举办主题班会能让同学们围绕主题深入交流,激发参与热情;开展爱国主题征文活动,鼓励同学们用文字表达对主题的理解,也能进一步烘托活动氛围。
示例:举办主题班会;开展爱国主题征文活动
(2)本题考查仿写。
首先确定所描述的对象是黄文秀,从她的生平事迹中,提炼出核心的精神特点,如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务实为民;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等,按照示例的格式进行表述,即“名人姓名+具体奉献行为+将青春献给……”的形式。
示例:满怀赤诚,自愿到山区尽心帮扶,将青春献给贫困地区。
8.节选部分写了黄文秀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和开始扶贫工作时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倒叙开头的写法,制造紧张气氛,暗示人物将有不好的处境。对事情的“因”的详细介绍也有用,突出了黄文秀一心为公,心系百姓的品质。 9.(1)示例:运用了环境描写,描写了夜晚村庄的寂静,衬托黄文秀深夜不眠的孤独无助,表现了她刚开村庄工作无法开展时的苦闷茫然。
(2)示例: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描写了夜晚村庄的寂静,衬托黄文秀深夜不眠的孤独无助,表现了她刚开村庄工作无法开展时的苦闷茫然。 10.写村民们对黄文秀由开始的不相信,到后来打开家门,敞开心扉的态度变化,侧面烘托了黄文秀不怕困难、坚韧顽强的性格和甘于奉献、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 11.黄文秀绘制的百坭村贫困户分布示意图,形象而有力地表现出她工作的踏实和仔细,突出表现了她甘于奉献、心系百姓的高尚品质。所以很有必要保留。
【导语】《青春之光》的节选通过描绘黄文秀在扶贫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展现了她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文章通过洪水中的惊险场景引入,为黄文秀的决心与勇气打下了深刻的铺垫。通过村民最初的排斥与后来的接纳,突出人物的成长与坚持。同时,插入的分布图使得故事更加直观真实。整体上,此节选真实而感人地呈现了现代青年在扶贫过程中的艰难与坚定。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和写法分析。
第①至④段写黄文秀不幸牺牲的经过,结合第①段“‘灌溉200多亩农田的水渠被洪水冲断了!’这个消息让周末回家看望病重父亲的黄文秀坐立不安。她决定立即驱车返回百坭村”、第②段“巨大的水流仿佛要将车掀翻,冲走。黄文秀困在车中,进退两难”、第④段“凌晨1点之后,再无消息”可知,黄文秀因担心扶贫村里的水渠,冒雨前往村子,结果不幸在路上牺牲,可概括为:黄文秀关心灌溉农田的水渠,路遇洪水不幸牺牲。
第⑤段至结合为黄文秀刚刚参加扶贫工作时的情景,结合第⑥段“黄文秀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贫困户家摸底”、第⑦段“让黄文秀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第 段“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第 段“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可知,黄文秀在刚刚担任百坭村第一书记时,面对村民的不信任和脱贫攻坚的艰辛,她逐一走访贫困户,通过努力逐渐赢得村民信任,可概括为:黄文秀开始扶贫工作时两个月时间逐一走访贫困户。
文章开头四个自然段,先写黄文秀冒着暴雨赶回百坭村的事件,引起读者关注。结合第④段“凌晨1点之后,再无消息”可知,这紧张的气氛,暗示了黄文秀很可能遭遇不测的结果,突出了她的担当与责任感,这一细节成为后文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的重要基础。为后文她在村里克服困难、一心为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迹做铺垫。
9.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第⑧段“宿舍窗外青山含黛,静谧的夜里传来声声虫鸣”,是黄文秀到黄坭村第一晚时的情景,通过描述宿舍外的自然景色,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以青山含黛和虫鸣渲染出周围环境的宁静。结合本段中“百色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父老乡亲守着青山绿水,却过着穷得叮当响的日子,怎不让她心焦”可知,这种环境的宁静与黄文秀内心的烦躁和焦虑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她心中的矛盾和压力,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孤独感,也寓意了她在艰难的扶贫工作中面临的挑战。
(2)第⑨段“整个村庄都沉睡了,十平米的宿舍就像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仿佛要被孤独和无助的海洋吞没”,写黄文秀的宿舍。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宿舍比作“茫茫夜色中的一叶小舟”,凸显出宿舍之小和黄文秀当时心情的孤独无助。结合本段中“她打开了驻村日记,眼泪吧嗒吧嗒掉了下来:‘我觉得心里憋屈,搞不懂为什么我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老百姓们却对我这么排斥’”可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黄文秀在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感和挑战感,加深了对其心理状态的刻画,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她在扶贫工作初期的艰辛和困境。
10.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第⑦段“这些屯子分散在山坳里,山高路陡,上门一趟十分不易。让黄文秀意想不到的是,村民们要么推说有事,要么闭门不见。‘这么年轻,来也就是镀镀金、走走过场,’村民们直言不讳,‘一个女娃娃,我们不相信她’”、第 段“此后,黄文秀一有空就往村屯跑,不让她进门的,她就去两次、三次;人家去田里干活儿,她就去帮忙;哪位老人行动不便,她卷起袖子就帮着打扫院子。她还学会了桂柳话,走到哪里都和村民们熟络地打招呼。慢慢地,村民们对她打开了家门,敞开了心扉:‘你这个女娃娃还真是难缠得很哩’”可知,一开始,村民们对黄文秀态度冷淡,甚至不愿意配合她的工作,把她视为“镀镀金”“走走过场”的官员。面对这种排斥,黄文秀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地努力,耐心地与村民沟通,积极帮助他们,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突出黄文秀克服困难与村民建立信任的过程,展现她坚持不懈、敬业奉献的精神。这一过程加深了文章对黄文秀形象的刻画,更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坚韧与毅力,同时也揭示出实现扶贫工作成果的艰难和不易。
11.本题考查插图的作用。
第 段之间,插入了黄文秀绘制的百坭村贫困户分布示意图。结合第 段“百布屯、百爱屯、长沙屯……每走访一户,她就在本子上做一个标记——村部用五星标识,圆点代表人家,短线代表山路或河流。两个月的时间,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逐一走访了村里的贫困户。小小一点,短短一条线,浓缩了百坭村的山水风土、村情民意,汇成了一份贫困户分布图”可知,这幅图是黄文秀亲手绘制的,直观地展现了她工作的细致认真以及深入了解村情的过程。这张图不仅显示了她在扶贫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也体现了她克服困难、与村民建立联系的成果。这样的图示增强了读者对黄文秀深入工作的感知,加深了对她心系百姓的献身精神的理解和感动。同时,图示为文本提供了视觉补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内容。
12. 女儿护理患者不能回家 老人写下纸条保证蔬菜新 老人不辞辛劳陆续送去十筐青菜。 13.肖像描写(或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人给女儿及其伙伴们采摘新鲜蔬菜、不辞辛苦劳作时的形貌,表现出老人对女儿的关爱与支持。 14.D 15.故事发生时,春天已到,午后的阳光是暖暖的;老人的行为让人感到温暖;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前景让人憧憬美好的未来,光明而温暖。 16.本文第 段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老人推着载着满满一筐青菜的独轮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刻画了老人朴实善良、心怀大爱的形象;叙述“我们”目送老人离去,表达了“我们”对老人善举的敬仰和赞美之情;结构上,点题,照应上文老人已经陆续给医院送去了十筐青菜的内容。
【导语】《第十一筐青菜》通过朴实的叙述描绘了疫情期间的感人故事,以一位普通农民每天为在医院工作的女儿及其同事送青菜表达爱与关怀。文章借助细腻的环境描写,刻画老农的质朴与坚韧。以其默默无闻却坚定的行动,突显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故事以疫情为背景,展现人情之暖和家庭的力量,反映了在危难时刻潜藏在人们心中的温暖与希望。整体叙述层次清晰,情感真挚。
12.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结合题干可知要求概括老人送菜的相关情节。
①结合题干前后情节,前有“本文用插叙的形式交代了老人送菜的事情”,后接“老人想念女儿给医院送青菜”,可知这里要概括的是老人送菜的原因。根据第⑩段“原来,他的女儿是一名护士,就在离家不远的吕河中心卫生院上班,这些日子护理患者,已经十几天没有回家”,可得出答案为“女儿护理患者不能回家”。
②由题干可知,这里需概括的情节处于“老人想念女儿给医院送青菜(⑩段)”与“老人怕让女儿担心落款只写‘老菜农’( 段)”之间。依据第 段“怕医院不要,担心这菜不卫生,他就在筐子里写了一个纸条,告诉医院,菜是自己种的,新鲜着呢”,所以应填“老人写下纸条保证蔬菜新鲜”。
③从题干来看,这里要概括的情节在“老人向保安解释留下身份地址( 段)”之后。结合第 段“已经送出第十筐青菜了。加上今天的,就是第十一筐了”,可以概括出“老人不辞辛劳陆续送去十筐青菜”。
13.本题考查描写赏析。
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子运用了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生动且富有表现力。“黄色的胶布鞋,裤管沾着泥土,黑色的棉衣拉链敞开,额头淌下的汗水已经浸湿了贴合在鼻梁上的蓝色口罩”,通过对老人衣着、身上泥土以及汗水浸湿口罩等细节的肖像描写,如在眼前般勾勒出一位劳作中的朴实老人形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老人劳作的辛苦。“他直起身子,握着满把青菜的双手在空中对碰了几下,新鲜的泥土从菜根处抖落”,“直起”“握着”“对碰”等动作描写,不仅展现出老人正在专注地采摘青菜,更细腻地传达出老人劳作时自然且质朴的状态。这些描写手法融合在一起,共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人为给女儿及其伙伴们采摘新鲜蔬菜而不辞辛苦劳作的场景,深刻地表现出老人对女儿深深的关爱与对女儿工作的默默支持,使老人这一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让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老人这份真挚而深沉的情感。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对劳动者的赞颂,是本文重要的创作意图”表述有误。本文的创作意图是:“老菜农”对女儿浓浓的亲情,以及对抗疫工作的支持(抗疫工作者的赞美和感恩)。歌颂了普通老百姓在疫情面前无私的、伟大的人性之爱。
故选D。
15.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根据“那个下午,在暖暖的春光里”可知,“暖暖的春光”的表面意思是,春日里的阳光是充满温暖的;
根据 段“每天从自家菜园摘一大筐青菜,推着小车送到女儿所在的医院门外——想给医院尽点力,是真的”可知,“暖暖的春光”的深层含义是老人送菜的行为让人感动,心生温暖;根据 段“老人一边装菜,一边念叨,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就是为国家添把力不是?等春暖花开,疫情过去,我和老伴要和女儿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一顿团圆饭”可知,“暖暖的春光”的深层含义还指人们齐心协力抗击疫情,让人心中感到温暖,对未来充满希望。
16.本题考查段落作用。
本文第 段“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其中“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是记叙,简单交代了“我们”的行为;“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则是描写,对老人离开的场景进行了细致刻画。
“看着他推着独轮车,载着满满一筐青菜,渐行渐远……”通过描写老人推着车离去的背影,让读者再次感受到老人送菜的画面。结合前文老人为送菜所做的种种努力,如坚持每天摘菜、担心菜不被收而写纸条、主动向保安解释等情节,生动地刻画了老人朴实善良、心怀大爱的形象,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立体、丰满,让读者对老人的行为和品质有更深刻的印象。
“我们站在菜园边,一起目送着老人”,“目送”这一行为表达了“我们”对老人的关注,从老人送菜的行为中,“我们”看到了他对女儿的爱以及对医护人员的支持,所以“目送”体现了“我们”对老人善举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也让读者能感受到文中所传递出的温暖与正能量。
从结构上看,结尾写老人推着“满满一筐青菜”离去,照应了上文老人已经陆续给医院送去了十筐青菜,如今是“第十一筐青菜”的内容,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同时,“满满一筐青菜”也点了文章标题《第十一筐青菜》,使文章的主题更加突出,让读者对文章的核心内容有更清晰的把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