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ǒu) 宽敞(chǎng) 粗犷(kuàng) 漠不关心(mò)
B.取决(jué) 提防(dī) 盔甲(kūi) 翻来复去(fù)
C.气慨(gài) 惬意(xiá) 匿笑(nì) 畏罪潜逃(qián)
D.雕镂(lòu) 阐释(chǎn) 狭隘(ài) 血雨腥风(xuè)
2.填在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孔子______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______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______、发展壮大的重要______。
A.创造 主要 生生不息 供养
B.创立 主要 生机勃勃 滋养
C.创立 重要 生生不息 滋养
D.创造 重要 生机勃勃 供养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①阅读是心灵的沟通。②阅读七年级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文章,要在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观点的基础上,试试与文章展开“对话”,在观点的交流和碰撞中深化自己对人与动物关系的认识。③注意结合自己与动物相处的真实经历和体验,提出个性化的观点。
A.句①中的“心灵”是名词,句②中的“认识”是动词,句③中的“真实”是形容词。
B.句②中的“试试”换成“尝试”更好。因为后者书面色彩浓,更符合全段的语体风格。
C.句②中的“对话”在语境中意为“文艺作品中人物之间的谈话”。
D.句②中的“碰撞”是贬义词,句③中的“个性化”则是褒义词。
4.下列对文学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个人在交谈中提到了“令堂”和“家慈”。这两个词指的是同一个人,只不过前者是敬词,后者是谦词。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五猖会》虽是略写“我”出发前对看会的期待兴奋和看会时的兴味索然,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旧式家长对儿童心理的伤害。
D.《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5.名著阅读
鲁迅先生说:“(《西游记》)虽述变幻恍惚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
那么,《西游记》中唐僧念了几次的“紧箍咒”,在现实社会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并概括写出与之相关的两个情节。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
6.古诗文默写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4),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5)《〈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志向对人非常重要的连续两句是“,”。
四、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7.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下题。
【甲】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乙】
天净沙·秋
元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下面对甲乙两首古代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古代诗歌都是元代的散曲,曲牌名都是“天净沙”,题目中都有“秋”字,都在曲中绘尽秋意,然而在其中却找不到一个“秋”字。
B.甲诗的前两句,写藤枯树老、鸟归人憩,虽景色衰败却也静寂温馨,然而一句“古道西风瘦马”却道出秋景的肃杀凄凉。
C.乙诗的前两句,用“孤村”等六个图景,烘托秋天萧瑟冷清的气氛,接下来的“一点飞鸿影下”却展现出一种鲜活的生机。
D.甲乙两诗的最后两句都承接前三句的氛围继续写景,甲诗借“夕阳西下”传达游子思乡愁绪,乙诗则以明朗清丽的秋景抒发充满希冀的情怀。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太宗谓侍臣曰:“自建立太子,遇物必有诲谕。见其临食将饭,谓曰:‘汝知饭乎?’对曰:‘不知。’曰:‘凡稼穑①艰难皆出人力不夺②其时常有此饭。’见其乘马,又谓曰:‘汝知马乎?’对曰:‘不知。’曰:‘能代人劳苦者也,以时休息,不尽其力,则可以常有马也。’见其乘舟,又谓曰:‘汝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尔方为人主,可不畏惧!’见其休于曲木之下,又谓曰:‘汝知此树乎?’对曰:‘不知。’曰:‘此木虽曲,得绳④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注释】①稼穑(jià sè):播种和收获。泛指农业劳动。②夺:抢占。③黎庶:百姓。④绳:木工用来定曲直的墨线。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狼》)
B.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咏雪》)
C.见其临食将饭 饭疏食(《〈论语〉十二章》)
D.以时休息 元方时年七岁(《陈太丘与友期行》)
9.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10.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凡稼穑艰难皆出人力不夺其时常有此饭
11.甲乙两文都是父亲在告诫劝勉儿子,根据两文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甲文中诸葛亮劝勉儿子在哪两个方面都要做到“宁静专一”?
(2)乙文中的唐太宗告诫儿子“为人君”应注意什么?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②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
③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④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⑤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12.选文①段中作者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百草园中的景物,根据选文完成下表。
感官 举例
视觉 颜色: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形状:(1)、
(2) 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斑蝥拍的一声喷雾
触觉 (3)、
(4) 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13.选文③段开头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14.概括说明选文⑤段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心情。
15.以上五段选文都是从儿童视角来写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童年的鲁迅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诺千金的少年
①我做女孩子时曾遇上一个男生开口向我借钱,而且张口就是借两元钱。在当时,这相当于我两个月的零花钱。我有些犹豫,因为人人都知道那个男生家很贫穷。他母亲几乎每年都给他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她留给大家的印象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腹部隆起行走蹒跚;另一种是刚生产完毕,手上扎着布条抱着新生婴儿坐在家门口晒太阳。
②我的为难令那男生难堪,他低下头。说那钱有急用,又说保证五天内归还。我不知道怎么来拒绝他,只得把钱借给了他。
③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到了第五天,男生竟没来上学。整个白天,我都在心里责怪他,骂他不守信用,恍恍惚惚的总想哭上一通。
④夜里快要睡觉时忽然听到窗外有人叫我,打开窗,只见窗外站着那个男生。他脸上淌着汗,手紧紧攥着拳头,哑着喉咙说:“看我变戏法!”他把拳头搁在窗台上,然后突然松开,一张两元钱的纸币像朵花似的在他手心里展开。我惊喜地叫起来,他也快活地笑了,仿佛我们共同办成了一件事,让一块悬着的石头落了地。他反复说:“我是从旱桥奔过来的。”
⑤后来才知道,他当时借钱是急着给患低血糖的母亲买葡萄糖,为了如期归还,他天天夜里到北站附近的旱桥下帮菜家推菜。到了第五天拂晓他终于攒足了两元钱,乏极了,便倒在桥洞下睡着了,没料到竟酣睡了一个白天和黄昏。醒来后他就开始狂奔,所有的路人都猜不透这个少年为何十万火急地穿行在夜色中。
⑥那是我和这个男生的唯一的一次交往,但他给我留下的震撼却是长久和深切的。以后再看到“优秀”、“守信用”之类的字眼,总会联想到他。
⑦那个男生后来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也许他早已忘了这件事,可我总觉得少年时的一诺千金是他走向成功的源头。
⑧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一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久等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站牌边守候。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说谢谢,告诉我说,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⑨我终于没能等到属于我的那份欣喜,我失望而归,却在家里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完全可以说大雨取消。既然已说了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何足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有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愿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6.选文以“一诺千金的少年”作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17.选文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18.你觉得选文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哪三个词应该重读?为什么?
19.联系全文,写一段议论性的话作为选文结尾,80字以内。
七、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
20.美梦,是睡梦中的绮丽幻境,也是清醒时的美好追求。回味美梦感觉意趣悠长,追逐美梦催人努力奋进。美梦成真自然让人欣喜,美梦幻灭带给人的也不仅仅是沮丧。
请你以“我的美梦”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辽宁省本溪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答案:D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象征意义:规则,束缚。相关情节:悟空不满唐僧责怪而离开,观音传授紧箍咒与唐僧来约束悟空;悟空棒打白骨精时,唐僧肉眼分辨不出妖怪念紧箍咒制止悟空。
6.答案:风正一帆悬;遥怜故园菊;影入平羌江水流;自古逢秋悲寂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1)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2)做君主的,虽然有时做事情没有道理,但是如果能够接受建议就会变得圣明。
10.答案:凡稼穑艰难 / 皆出人力 / 不夺其时 / 常有此饭
11.答案:(1)修养德行、增进才学两方面。(2)爱民,惜物,善于纳谏。
12.答案:(1)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缠络着的木莲藤和何首乌藤,木莲莲房般的果实、臃肿的何首乌根);(2)听觉;(3)光滑的石井栏、带刺的覆盆子;(4)味觉
13.答案:以冬季平时的百草园与雪后的百草园作比较;突出雪后百草园有无限趣味;引出下文。
14.答案:对家人要送自己进最严厉的书塾感到委屈(懊恼);对自己送进书塾去的原因感到疑惑;对将不能常到百草园玩耍感到无奈;还有对百草园的深深留恋。
15.答案:童年的鲁迅是个天真、调皮(活泼)、有强烈好奇心的孩子。
16.答案:“一诺千金的少年” 既交待了交待了选文要表现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或 “所做之事”);也蕴含着强烈的赞美之情。
17.答案:比喻。形象描绘出纸币展开时的状态,“我” 觉得那种情景非常好看;传达出 “我” 当时内心的惊喜。
18.答案:需要重读的是 “唯一” 和 “长久”“深切” 三个词。因为 “唯一” 和 “长久”“深切” 形成对照,使这件事留给 “我” 的深刻印象显得尤为突出。
19.答案:示例:一诺千金是一种实在,一种牢靠,一个人能否守诺可以看出他对对世界是否郑重。守诺的人严谨、诚挚,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失信的人随意、虚浮,做人的光彩大为逊色。人在少年时尤其要养成一诺千金的美德。
20.作文题目:我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