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参考答案
日期:2025.3.1
编号:00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8 小题,每题 3 分,共 84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A C A B C C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B C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答案 A B B A A D D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 分)
29.【答案】(16 分)
(1)特点:统治者重视;成就巨大;形成网络;覆盖面广;最初是为军事征服服务;重视道
路交通的安全性。(任答三点得 6 分)
(2)原因:前代驿站制度的影响;疆域辽阔;国家统一;政府的重视;社会现实的需要。(任
答两点得 4 分)
作用: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
商品贸易的发展;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了后世的驿站制度建设。(任答
两点得 4 分)
(3)统治者的意志;国家政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工具;社会现实的需要。(任答两点得 2
分)
【解析】
(1)据材料一“ 罗马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国道路建设”可知,统治者重视;据材料一“ 经
过几百年的努力,罗马道路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可知,成就巨大;据材料一“其境内
的道路网可到达每一个角落,到达罗马人统治的所有地区”“罗马境内所有公路的总长度
绕地球一圈还有余——共 9 万多公里”结合所学水陆交通的发展内容可知,形成网络;
覆盖面广;据材料一“罗马道路修筑最初是为军事征服目的服务,因此修筑时注意安全
性”可知,最初是为军事征服服务;重视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驿站的发展可知,前代驿站制度的影响;结合所
学知识元朝的统一内容可知,疆域辽阔;国家统一;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疆域广大,政令
传达的现实需要可知,政府的重视;社会现实的需要。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二“驿站
以大都为中心,沿着几条交通干线,通达各边疆地区”“通达边情、布宣号令”结合所学
驿站制度的作用可知,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的发展;据材料二“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往东亚、中亚以及更远的欧洲......为元代的海
洋贸易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可知,促进了商品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驿站的影响可知,
第 1 页 共 2 页
利于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影响了后世的驿站制度建设。
(3)据材料一“罗马历代统治者都十分注重帝国道路建设”可知,统治者的意志;据材料一
“行省总督要在任职期间保证该行省城市之间的道路畅通”,材料二“元代建立了遍及全
国的驿站制度”可知,国家政策;结合所学知识罗马帝国、元朝的经济发展内容可知,
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所学知识罗马、元朝交通工具的进步内容可知,交通工具;据材料
一“为军事征服目的服务”,材料二“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可知,社会现实的
需要。
第 2 页 共 2 页高一年级月考(历史)
使用时间:2025年3月1日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题3分,共84分)
1,下表是19世纪中期中国部分文献对外国称谓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
当时
文献
称谓
1842年《海国图志》
称“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9年《瀛度志略》
称欧洲各国为“英吉利”、“法兰西”
1858年《天津条约》
“夷务”演变为“洋务”,称“西洋各国”“秦西各国”
A.天朝上国心态逐渐改变
B.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共识
C.救亡图存全面学习西方
D.民族国家意识正式形成
2.下表是关于近代中国茶业产销的统计数据(单位:万担)。由此可知
时间
产量
内销
外销
1832一1837年(平均)
260.5
200
60.5
1861年
312.5
202.5
110
1886年
567.46
205
362.46
A.鸦片战争导致茶叶滞销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
C.茶叶外销始终占据主导
D.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场
3.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应窃其所长,夺其所侍”:他又
强调“势变道不变”。这些主张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
为体,西学为用”。这一过程说明
A.地主阶级不断探索国家出路
B.西学盛行逐渐取代传统思想
C.先进理论推动了近代化实践
D.中体西用能够挽牧民族危亡
第1页共8页
4.《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
学生改错、备注
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杂以九等。这一规定表明农民阶级
A.争权夺利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
B.希望实现经济平均和政治平等
C.力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顺应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潮流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许多著名新式学堂,如下表所示。据此可
知,这些新式学堂
年代
1862
1866
1876
1880
名称
京师同文馆
福州船政学堂
福州电气学塾
天津电报学堂
类别
外语
军事
科技
科技
A.立足于培养实用性人才
B.类型单一很难实现预期
C.不再学习儒家思想文化
D.实现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6.19世纪的报刊和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
世纪,这些称呼逐渐被“国民”“权力”等所取代。这种变化出现的
主要原因是
A.甲午战败冲击清朝统治
B.民主革命推动观念更新
C.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
D.中共成立促进意识觉醒
7.1919年,《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
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
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重在说明
A.学生罢课作用甚微
B.思想解放至关重要
C.社会参与意义巨大
D.五四运动彻底胜利
8.1920年,毛泽东从北京返回湖南后,创办了一个文化书社,在开业
初期,最热卖的书目(都是中文书刊)包括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
《马克思资本论>人门》《新俄国之研究》,以及《新青年》《新生活》
《新教育》和《劳动界》等杂志。这一现象说明
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