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钠的化合物》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钠的化合物的学习,掌握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共性和差异性、焰色试验的实验操作。
2. 通过完成钠的化合物的相关实验,能够达到有序全面观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效果,并尝试对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 通过对钠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的学习,理解掌握化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过程】
(一)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请思考:神秘粉末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环节二:从物质类别的角度分析氧化钠的性质
1.根据钠相关的实验现象,描述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颜色、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氧化钠属于什么氧化物?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写出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预测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进行实验探究
1.预测: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产物是什么?
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__________
是常见的化合价吗?__________
会变成多少价呢?__________
那么反应的可能产物又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录实验现象,试着分析得出结论。
将1-2 mL水滴入盛有1-2 g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
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手轻轻触摸试管外壁,有什么感觉?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过氧化钠与水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分析吹气生火、滴水生火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在面粉发酵或油条制作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发酵粉和食用碱,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俗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厨房中也经常会出现碳酸钠的身影,它的用途是什么? 俗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二:实验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1.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差异及其水溶液的酸碱性
分别滴入几滴水,振荡,观察现象;将温度计分别插入其中;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继续向试管中分别加入5 mL水,用力振荡;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向所得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CO3和NaHCO3与盐酸反应速率的快慢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与盐酸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加热分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三:结合实际,拓展应用
1. 厨房去油污,为什么建议使用碳酸钠而不是碳酸氢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为什么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选用碳酸氢钠而不是碳酸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焰色试验
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环节二:演示实验
钠元素的焰色为______________,钾元素的焰色为_____________。
环节三:归纳分析
【学习效果】
一、单项选择题I
1.下列有关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的是( )
A.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B.用加热法除去NaHCO3固体中混有的Na2CO3
C.灼烧白色粉末,火焰呈黄色,证明原粉末中有Na+,一定没有K+
D.钠蒸气充入灯泡中制成钠灯,常用于公路照明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可用水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B.可用CO2来检验Na2O粉末中是否含有Na2O2
C.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不相等
D.将足量的Na2O加到酚酞溶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在滴入酚酞的水溶液中加入过氧化钠,观察到的现象是( )
A.变红
B.无色
C.先变红后褪色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4.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灼烧
D.配成溶液后通入CO2
5.焰色试验实验过程中铂丝的清洗和灼烧与钾焰色试验的观察两项操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中都要先将铂丝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物质
B.钾的焰色试验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C.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深的火焰
D.没有铂丝可用无锈铁丝代替进行实验
6.已知A是一种金属单质,B显淡黄色,A、B、C、D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是碳酸钠
B.D应密封保存
C.A与O2反应只能生成B
D.反应①、②中生成的气体相同
7.向一定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加入少量Na2O2固体,恢复到原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的Na+增多
B.溶液的碱性增强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溶液的质量不变
二、单项选择题II
8.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中,CuSO4溶液和FeCl3溶液较少,Na2O和Na2O2稍微过量。则下列关于实验现象或反应原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支试管中均发生两个化学反应
B.两支试管中均产生有颜色的沉淀
C.两支试管中均有无色气体生成
D.反应后,两支试管过滤后所得溶液均为无色
9.将NaHCO3置于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并使放出的气体依次通过盛有足量过氧化钠和碱石灰的干燥管,最后得到的气体有( )
A.CO2、H2O B.H2O、O2
C.CO2、O2 D.O2
三、非选择题
10.某实验小组欲探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发现实验室里盛放两种固体的试剂瓶丢失了标签。于是,他们先对固体A、B进行鉴别,再通过实验进行性质探究。
(1)分别加热固体A、B,发现固体A受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A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称取两种固体各2 g,分别加入两个小烧杯中,再各加10 mL 蒸馏水,振荡,恢复至室温,发现Na2CO3固体完全溶解,而NaHCO3固体有剩余,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Ⅰ和Ⅱ中分别放入药品,将气球内的固体同时倒入试管中。
①两试管中均产生气体,________(填“Ⅰ”或“Ⅱ”)的反应程度更为剧烈。
②反应结束后,气球均有膨胀,恢复至室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装置Ⅰ的气球体积较大
b.装置Ⅱ的气球体积较大
c.装置Ⅰ的气球体积等于装置Ⅱ的气球体积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参考答案 D A C C C C C C D
10.(1)2NaHCO3Na2CO3+H2O+CO2↑
(2)同温度下,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
(3)①Ⅰ ②a
第 1 页 共 5 页